唐昊先是观察了几个仓库,发现有小型收割机,这下收水稻也方便了,在最后一个仓库还发现一个收缩的躺椅,这可是个宝贝!

唐昊先是做了几组热身运动,然后再做了三组俯卧撑,这才褪去外套,开始观察田间水稻表现!

一边走,一边嘀咕思考,大半晌听到后面传来叫他的声音!

转身才发现,不知何时,袁先生在一个中年人搀扶下来到小院,后面还跟着管家奶奶!

孩子,今天是胡爸爸陪你的第五十五天。

今天爸爸继续给你讲小时候的的故事。爸爸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放过牛。除了放牛,还要帮着做农活。农活里面最繁重的应该就是收稻谷了。那“双抢”是什么意思呢?

在湖南啊,爸爸小时候呢,水稻都是种两季,也就是早稻和晚稻。

早稻是春天插秧,夏天收割。收割完了之后要在原有的稻田马上插上晚稻的秧苗,这样才不会耽误晚稻的生长。由于这个过程的时间非常紧张,大家都要抢着收早稻,然后抢着栽晚稻,所以叫“双抢”。

在爸爸儿时的记忆里,“双抢”是艰难而苦涩的。

在炎热的夏天,天还没亮,爷爷奶奶就起来了,叫爸爸和伯伯起来去割禾,也就是收割稻谷,先用镰刀割下来。

那为什么要天还没亮就去呢?因为凌晨的夏天,相对凉快很多,等到太阳公公出来后就会非常炎热。

一般是早上天还没亮就出发割禾,一个早上把禾割好后回来吃早饭,上午是抬打谷机去打禾,也就是打稻谷。

到田里开始割禾。首先要脱掉鞋子,光着脚到稻田的泥巴里面。一般是先将田坎边的几颗禾苗先割掉,以便于落脚下田。泥巴有深有浅,深处甚至到膝盖处。在泥巴里行走非常困难。

稻田里的禾苗已经被沉甸甸的稻穗压的直低下头。

这个很有意思,你看啊,禾苗在稻谷没成熟的时候都是直立立地在稻田里,看起来骄傲得很。但是当它成熟了之后,就反而低下头下来,这象征着我们越成熟越要谦虚,不要骄傲自满。

割禾需要一直弯着腰,在月色下将一棵一棵的禾苗割下来,并且要码好堆,以便于上午好打。

孩子,你知道一直弯着腰干活是什么感觉吗?一直弯腰会很辛苦很辛苦,奶奶就是经常弯腰在地里,所以现在经常腰痛呢。

那收稻谷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咬着牙坚持割下去。

对了,水田有一个叫蚂蟥的动物,外表看像蚯蚓,深黑色。

这个东西很讨厌,专门趴到腿上来吸血,而且你没有任何感觉。当你发现到腿上有几条蚂蟥时,它们可能已经吸了你很多血了,紧紧地吸附在你的腿上,脚上。

要很用力才能扒开它。几乎每个下水田干活的人们应该都被蚂蟥吸过血。

终于将禾苗割好后,肚子已经饿的不行,赶紧去溪流边将一身的泥巴洗干净,准备回家吃早饭。一般碰到双抢,爷爷就会买肉吃,青椒炒肉。

割了一早上的禾,爸爸和伯伯每人能吃三碗饭呢,真香!

上午,开始正式打禾。由于打谷机太重,爷爷找二爷爷帮忙一起抬到田里。

打谷机,一个木头做的大框,上头安装一个大滚轮,滚轮上有齿轮,人工用脚踩上踏板,齿轮就会带动着滚轮不断转动,在转动时将割好的禾苗放上去摩擦,通过不断翻滚摩擦,使稻谷颗粒从禾叶上脱落到打谷机的木框里面,这就是打禾的过程。

太阳公公渐渐放射出灼热的光芒,照在脸上一阵阵刺痛。汗如雨下,滴在肩膀上,滴到稻穗上,滴到镰刀上,滴到泥巴里。正是像那首诗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踩打谷机踏板要很大力气,只有大人们才能踩。那爸爸呢就将码好堆的禾递给爷爷,这个动作就叫递禾。当然递禾比割禾要轻松很多,毕竟不用弯腰啊。

但是爸爸小时候可羡慕打禾了,觉得踩着踏板打禾很有大人的样,可威风了。

等到爸爸长大时,才发现打禾才是最辛苦的,因为要手脚并用,而且都不能停。

对了,还有个环节非常有趣,就是打完了稻谷的禾,这些都丢在一堆,要把他们扎成草,就叫稻草。

这些稻草,在田坎边晒干后啊,可以在冬天山上没草的时候留给牛吃。

扎稻草也是一门技术活哦。爸爸小时候就经常扎不好,你看看扎好稻草的图片吧。

爸爸和小伙伴冬天经常会在稻田里,围着稻草捉迷藏呢。

终于打完禾了,现在需要将稻谷挑回家,铺开撒到爷爷奶奶家门前的晒谷坪晒干,因为不晒干就不能碾出米来。

奶奶就专门在家负责晒谷,因为晒谷啊,经常要翻,就是上面一层晒好后,要用耙子翻开将下面一层翻上来。还要注意防备麻雀等小鸟来吃哦。

轰隆隆,突然雷声密布,不好,马上要下大雨了。爷爷在田里看着天气,赶紧拉上爸爸和伯伯飞快地跑回家帮奶奶一起收稻谷。要不然被大雨淋湿就又要重新晒啦。

唐昊赶紧迎上前去,对着三人微笑点头!

“老师,早上好!”

唐昊赶紧对着袁先生见礼,然后对着管家奶奶也是一礼!

最后看向中年男人,唐昊还没来得及招呼,中年人先称呼唐昊小师弟,唐昊算是明白这就是自己那便宜二师兄了!

果然,袁先生也笑着介绍道,这是自己二弟子,告诉唐昊两人好生熟络一番,然后交待两人赶紧把收水稻弄个章程出来,就返回前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