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第64章 云台书院

  薛蟠一时兴起, 也趴在宝钗旁边向下看去。

  薛蟠看见宝钗看着下面兴致勃勃,想到宝钗的年龄,不由问道:“虹儿, 你这么感兴趣, 要不然等金榜出了, 咱们也去给你捉一个回来?”

  宝钗回头惊恐的看着薛蟠:“哥哥,千万不要!如今是我看人家的热闹, 到时就是人家看我的热闹了。而且, 我如今还不想成亲!”

  宝钗看见薛蟠一脸不认同的看着自己, 忙说道:“哥哥,你的亲事还没有定下来,我这做弟弟的,怎么能越过你去!”说着抓住薛蟠的袖子摇了摇:“哥哥,我还想再玩两年,难道哥哥嫌弃我了不成?”

  薛蟠哪里是不想成亲?如果林姑娘同意,他巴不得马上成亲!

  薛蟠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能说他对宝钗的教育太成功了吗?自己只是想让她不要太贤德,不要被三从四德和女戒之类的束缚住, 没有想到她直接恐婚了呢?还“弟弟”?真的把自己当成男子了不成?

  薛蟠还能怎么办?自己宠出来的妹妹,只能继续宠着了!反正宝钗才刚刚十五岁, 再等两年也无妨。

  杏榜出来,薛蟠既然榜上无名,就一起回了薛家。

  薛蟠要继续跟着沈先生读书, 沈先生却拒绝了。

  沈先生说道:“该教你的都交给你了。你如今欠缺的是有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还有些偏门知识掌握的不熟。虽然林列侯说我的才能能考上进士, 但是我毕竟没有考上,还是不耽误你了。”

  听沈先生这样说,薛蟠忙道:“先生不可妄自菲薄。”

  沈先生笑道:“不是妄自菲薄,这是事情。而且这么多年来, 你读书就是跟着之前的陆先生还有我,同窗就只有陆安还有薛虹,眼界和交际都太窄了。我的建议是,你最好去找个书院读书。京都有好几所好书院,官学也有国子监。你如今去书院读书,不仅能和同学互相学习,探讨交流。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会成为你将来在官场上的人脉。即使不认识的人,只要出自同一个书院,都是天然的同盟。文官虽然明面上不结党,但是同年,乡党,同书院,就是天然的党派!”

  薛蟠听沈先生这样说,起身离席,给沈先生行了一个大礼,才站起身来说道:“多谢沈先生指点。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沈先生伸手抚须笑道:“你既然叫我一声先生,我自然要为你考虑周全。以后我就在薛家教薛虹就好。你去书院休沐回来,有问题也可以来找我。”

  薛蟠看沈先生没有辞馆的意思,心中微松。如果沈先生辞馆,他是真的舍不得。良师不可多得。而且沈先生不仅是他科举上的良师,在一些官场上的事情上,也一语中的,给了他很多的启发。

  薛蟠接受了沈先生的建议,第二日就出发去考察书院。

  最后薛蟠相中了云台书院。

  虽然薛蟠选择去书院读书有一定的功力性,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学风浓厚,思想开阔,包容万物的云台书院,而没有选择有着很多王公贵族、官宦子弟的国子监。

  数年寒窗苦读,他真的变了很多,变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云台书院学风浓郁,有很强的包容性,他很喜欢,很符合他的习性。云台书院入学有考试,只要学子通过考试,皆可入学。书院里面分上、中、下三院。上院是已经有举人功名的学子,中院是取得秀才功名的学子,下院是没有功名的学子。

  书院虽然有上下之分,却没有阶级之隔,只是教授的内容不同。上院也有很多学子去中院或者下院教习,传授经验。

  薛蟠去云台书院参观了一下,很喜欢。

  薛蟠去参加了入学考试,最后成功的入了上院。

  云台书院每旬一次休沐,可以休沐一天。到月底可以休沐两天。

  薛蟠去书院上了一旬课,回到薛家后,和薛家众人说起书院的种种,宝钗听了,心向往之。

  薛蟠看宝钗如此,也没有办法。

  书院不招女子。

  宝钗是能女扮男装进书院,考试宝钗绝对能过。但是宝钗虽然学问好,却没有功名,只能进下院。而让宝钗单独一个人去下院,薛蟠不同意。

  云台书院是学习的地方,很是有一些规矩的。一般的学子不许带书童。下院四人一间屋子,中院二人一间屋子,上院一人一间屋子。

  让宝钗去下院,和其他男人四人一间屋子,薛蟠光想想就觉得窒息。

  不过宝钗如果真的想去书院,还有一个办法。

  书院为了激励学子,规定取得书院每半年大考的前三名的学子,在下半年,住的地方就会宽敞很多。独居一屋,屋子有内屋外屋之分,而且可以带一个书童,伺候自己起居。

  只要薛蟠在大考中取得前三名,薛蟠就能将宝钗当做自己的书童带进书院。到时让宝钗住在内室,自己住在外室就好。书童虽然不能进学堂,但是一些文会还有其他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

  书院中人才济济,薛蟠要想考到前三,要更加努力才行。

  不过虽然宝钗进不了书院,有些人还是能进去的。

  薛蟠想起自己以前的想法,想出手捞贾环一把,顺便坑一下王夫人和宝玉。当然,如果这几年宝玉长进了,其实他也不算坑宝玉,而是给宝玉一个机会,就看贾家和宝玉怎么选了。

  薛蟠和薛家人说完话,就带着宝钗去拜访了贾家。

  薛蟠去找了自己的姨夫贾政,让宝钗去拜访王夫人,将自己去书院的事情告诉王夫人,不用夸张,优点和缺点都照实说,要让赵姨娘听到。

  王夫人被从梅园放出来后,愈发看赵姨娘和贾环不顺眼。白天都将赵姨娘和贾环留在自己的屋中,让赵姨娘打帘子端茶倒水,给赵姨娘立规矩,把赵姨娘当丫鬟使,让贾环整日抄写佛经。

  宝钗到了王夫人院子中,王夫人正在念佛,赵姨娘在门口站着。看见宝钗来了,连忙将帘子给宝钗掀了起来。

  宝钗看见是赵姨娘打帘子,给赵姨娘行了一礼,才往屋中去了。

  宝钗见了王夫人,闲话了几句,就将薛蟠如今进书院的事情说了,然后当做趣闻一样,将书院的规矩制度和日常的生活学习都一一说了。

  王夫人赞了几句薛蟠出息了,就没有说别的。倒是赵姨娘和贾环,听着宝钗的话,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上一次薛蟠来贾家,没有说过自己已经考上举人了,贾家人都不知道如今薛蟠已经有举人的功名。

  薛蟠找到贾政,说道:“姨夫,我如今在云台书院读书,这书院的氛围不错,因此我特意来告知姨夫。咱家的宝玉、贾环和贾兰年龄都到了,只在族学中学习,也没有什么好的老师,耽搁时间,不如让他们去书院读书。”

  贾政有些意动,夸薛蟠:“蟠儿长大了,知道读书上进了。不错!还想着宝玉他们,你们感情好,我甚欣慰。”

  薛蟠看贾政不知道自己已经有功名在身,他也不提,只是笑道:“当不得姨夫如此夸赞,都是一家人,我不想着表弟表侄,还能想着外人不成?”

  薛蟠看贾政点头称是,接着说道:“云台书院校风很正,入学要考试,通过了才能进去。进书院读书后,一旬休息一天,每月月底可以多休一天。再书院不能带书童,所有的一切衣食住行,都需要自力更生。没有功名的学子,要去下院。下院的学子,都是四人一间屋子。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是为了读书上进,这些都是值得的。而且,我也在书院中,可以和他们互相照顾!”

  贾政听薛蟠这样说,不禁皱眉。

  宝玉身子弱,在老太太房中,晚上睡觉还要丫鬟陪夜,就害怕惊着他了。出门去是必有小厮和奶兄跟着的,从来没有一个人出去过。这样怎么让他一个人去书院?而且还住四人一间的屋子?

  宝玉去读书,一旬只回来一天,即使自己同意,老太太也不会同意的!

  不过贾家族学,贾政也知道,贾代儒不过是一个老童生,宝玉在里面也不好好学习,天天就会玩闹。

  贾政举棋不定。

  贾政晚上回到王夫人院中,和王夫人提了一嘴,王夫人在心中当即就否决了。王夫人被关了三年,好不容易才放出来,恨不得天天将宝玉拴在自己身边,自然不希望宝玉去上什么书院。

  元春现在是娘娘了,老爷如今是五品员外郎,等以后,老爷的官位再升一升,就是四品官了,可以恩荫一子去国子监读书。到时让宝玉去国子监,不比去那书院强得多。

  但是王夫人不直接说,反而说道:“老爷怎么想的,我都听老爷的。”

  反正即使自己同意,老太太也不会同意的,自己何必出头呢。

  贾政又去找贾母,将想送宝玉去书院的事情说了。

  贾母听贾政说完云台书院的规矩,直接怒了,说道:“你这是想送宝玉去书院?你这是想要我们祖孙的命!你要是看不上我们祖孙,那我就带着他回南京去,不在这碍你的眼。”

  贾政连忙跪下,说道:“母亲,宝玉也大了,也该好好读书了,如今族学里都是些不上进的。不若问问宝玉的意思,看他怎么说?”

  贾母说道:“问他又如何?我必是不许的!”

  贾政劝道:“这书院也不只有云台一家,一定有其他规矩宽泛些的,不若问问宝玉的意思,如果他想去,我再托人找找好的书院。”

  贾母听贾政这样说,也不想扫了贾政的面子,就对鸳鸯说道:“去把宝玉寻来,就说他老子寻他。”又对着贾政嘱咐道:“你好好问他,不准吓唬他!”

  贾政忙回道:“是,听母亲的。”

  贾母嫌弃的看了贾政一眼,说道:“行了,起来吧!”

  贾政忙从地上站起身来。

  一会儿宝玉来了,贾政板正脸,问道:“宝玉,我问你,我欲送你去外面书院读书,你可愿去?”

  宝玉看见贾政,就有些战战兢兢,垂手站着,如今听见贾政问话,不知这话从何说起,一时竟不能答。

  贾政看着宝玉这个样子,愈发来气,喝道:“作死的奴才,不过是问你句话,你都想不明白?”

  贾母看见贾政这样,忙将宝玉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对着贾政说道:“你好好问他,为何要凶他,小心他又被你唬住了。”

  贾母说完,不理贾政,只对着宝玉温声问道:“宝玉,给你找个书院读书,你愿不愿意去?”

  宝玉看见贾母护着他,胆子大了点,回到:“老祖宗,宝玉想陪着老祖宗,不想去书院。”

  贾母听宝玉这样说,心中熨帖,回头对着贾政喝道:“宝玉不愿意去就算了,那劳什子书院,我还害怕将我好好的宝玉教坏了。就让宝玉在家学习就好!你要是觉得族学不好,就在家给宝玉请个先生!”

  贾政看贾母这样说,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