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第63章 春闱落榜

  林黛玉跟着周守义公公进宫后, 贾家众人各有思量。

  鸳鸯连忙将贾母扶了起来,贾母一言不发的往荣禧堂而去。

  贾母坐在正堂,吩咐赖大在门口守着, 等黛玉从宫中回来, 就带着来见她。

  贾母暗中思量:这林姑爷追封了列侯, 黛玉封了县主。对于贾家是福是祸,还不一定呢。

  黛玉是有封号的县主, 县主是正二品。元春是贵妃, 是从一品, 压了黛玉一头。不过这事情不是这么算的。具体的还要等黛玉回来,看看黛玉这县主是什么原因获封的。

  黛玉封了县主,就相当于宗室女了。黛玉的婚事就不归自己做主了,而是必须经过宗人府或者皇后同意才行。

  如果黛玉的父母在,倒是可以自己看好人选,再跟宗人府申请。不过自己这个外祖母,可就有些不好说了。黛玉作为县主,是可以直接上折子给皇后的。如果黛玉不同意, 她的婚事,自己做不了主。

  如今省亲别墅建到了一半, 到处都是亏空,她本来打算等以后拿了林家的银子往里面填。如今黛玉封了县主,这林家的银子, 估计是不好要出来了。

  到如今, 贾家没有银子,这省亲别墅还怎么建下去?虎头蛇尾的,不仅不能给娘娘挣面子,反而让周贵人、吴贵妃的家人笑话!

  贾母思量半天, 这黛玉封了县主,出了让贾家名头上好听点,竟然对贾家没有别的好处。

  如果宝玉和黛玉的婚事能成,黛玉这县主的封号自然是极好的。

  不过,这次黛玉回京,看起来对自己疏离了很多。宝玉也去梨香院找过她几次,黛玉除了第一次在正厅见了宝玉一面,给宝玉吃了一杯茶,说了几句话,后来几回都没有让宝玉进梨香院的门。

  这宝玉和黛玉的婚事,在自己眼中,本来是稳稳地,如今竟然出了波折。

  到天色将晚,黛玉才从宫中回来。

  贾母将黛玉请过去,贾政王夫人都在。

  贾母忙问黛玉:“玉儿,今日的圣旨是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封你为县主了?”

  黛玉先行了一礼,才回道:“外祖母,我们林家曾从国库借银二十万两,我父亲将这银子还给国库了。父亲感念圣上恩德,林家四代列侯,他自己被太上皇当年钦点为探花。父亲觉得林家已经绝嗣,只有我一个女儿,除了给贾家的两万两贺礼和给我的嫁妆,将其余的家产尽数捐给了国库。皇上感念林家衷心,就追封了父亲为列侯,加封我为县主。这真的是君臣相得的佳话呀。”

  贾母听到黛玉说林家家产都捐给国库,一口气差点没有喘上来,噎的自己直翻白眼。而王夫人险些站不住,直欲软倒在地上。

  黛玉连忙坐在贾母身边,帮贾母捶背抚胸,关切的说道:“外祖母,你怎么了?可是为了玉儿高兴?”

  黛玉不等贾母答话,接着说道:“外祖母,你放心,玉儿即使成了清宁县主,还住在贾家,就陪着外祖母,哪里也不去!”

  贾母缓过劲来,心痛的想流泪!林家的家产!五代的积累!林家子嗣不丰,一脉单传,从没有分过家。林家家主爵位是列侯,官位也不低,而且代代主母带进来的嫁妆都不是小数目。

  贾母自己估算,林家的家产至少有一百万两,没有想到林如海说捐就捐了!

  贾母已经将这林家家产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即使现在不给自己,等将来,黛玉嫁给宝玉,也会陪嫁进来。没有想到,就这样飞了。

  贾母心痛!

  王夫人同样心痛,全凭这身后丫鬟使劲搀扶着自己,才没有瘫在地上。

  贾母缓过劲后,暂时不想见黛玉,见到她就像看见白花花的银子飞走了。

  贾母勉强笑道:“玉儿,你今天奔波一天,也累了,回去休息吧。”

  黛玉问道:“外祖母,你没事吧?要不然,黛玉今日就陪着您?”

  贾母忙道:“不用,外祖母没事,你休息吧。”

  黛玉只能放下拉着贾母的手,恋恋不舍的说道:“那外祖母,玉儿就先走了,您也好好休息。”

  黛玉说完,带着紫鹃和雪雁往外面走去。走到门外,黛玉听见门内传出瓷器被摔碎的声音。黛玉咧嘴笑了一下,如同哭了一般,然后头也没回,径直往前走去。

  这个世界上,全心全意待自己好的,为自己着想的,果然难求。

  在外祖母心中,贾家比自己重要的多,银钱也比自己重要的多。父亲这么多年的教诲,她以为早就不在意了,但是为何心中还是有一点点的痛?

  黛玉不由捏紧荷包中的玉佩。那人,那人对待自己,又有几分真心?

  如今自己被封了县主,自己的婚事已经不由贾家做主。如果他真的有真心,此时会不会来找她?

  如今忠顺亲王还得势,这圣旨颁发的时机在甄家人眼中太过巧合。虽然自己给出了理由,难保甄家人不怀疑。因此,自己一个人独居不安全,还是住在贾家比较好。

  他回来贾家找她吗?

  薛蟠和宝钗汇合后,先在直隶盘桓了几日,然后才一起往京都而来。到了薛家修整了一下,第二日去拜访了王家,第三日来拜访贾家。

  薛蟠到了以后,先恭喜贾家出了一个娘娘。薛蟠已经让人打听过了,林家出了两万两银子,薛家万不能超过林家,免得引得贾家又问黛玉要银子。

  薛蟠从身上拿出一万两的银票,当众交给贾母,说道:“老太君,您也知道,薛家如今生意不景气,实在拿不出太多的银两。这一万两,是薛家上下凑出来的,算是薛家的一点心意。”

  薛蟠不待贾母说话,又接着说道:“薛家木材行里面还有不少的木料,如果姨夫不嫌弃,看中了哪块,尽管去拉。都是一家子至亲骨肉,娘娘也是我的亲表姐,为娘娘出力,我们薛家自然会竭尽全力,姨母不用那么客套。”

  贾母本来嫌弃薛家给的少,给王夫人使眼色,让王夫人要要点,没有想到薛蟠说出这样一番话。看来薛家是真的没钱了,贾母也就不白费力气了。

  中午好好招待了薛家人一番,薛家人就离开了贾家。

  薛蟠知道林姑娘被封了县主,心中为林姑娘高兴。不过如今自己和林家还是要低调,他就没有让宝钗去找林姑娘。

  这次林姑娘从扬州来到京都带了人来,家仆加上丫鬟嬷嬷有二十来号人,恰好就住在自己上一世住过的梨香院。

  林姑娘有了身份,有了人手,梨香院不在内宅之中,和外界有门户联通。虽然属于贾府,但也可以当成独立的门户。既享受了贾家的庇护,又不用担心受到大户人家内宅的倾轧,不受贾家的管辖。如此,相信林姑娘以后能过得很好。

  自己如果想娶到林姑娘,就不需要通过贾家,而是要通过宗室那一关。

  自己如今的举人身份,还是有些低了。

  等自己考上进士,在找人向皇家提亲,求皇上赐婚,想来有一丝机会。

  自己之前向林姑娘表明过自己的心意,不知林姑娘是怎么想的?愿不愿意等自己三年?

  薛蟠回了薛家,开始看书。

  薛蟠原本是不打算参加这一届春闱的。不过既然在金陵说,自己去京都是来参加春闱,还在皇上面前说自己要参加,那么自己如今就一定要参加。就当是一次历练了。

  如今时间紧,也没有时间给薛蟠查漏补缺,沈先生只能给薛蟠淘了许多程文,让薛蟠学习优点,拆解仿写,提高锻炼。

  又过了十余日,就是春闱的日期,薛家人送薛蟠进了考场。

  会试一共九日三场,三日一场,考试内容和乡试相同,不过程度深了好多。

  薛蟠在号房中呆了九日,几乎丢了半条命,才考完,出了考场。

  半个月后放榜,薛蟠虽然知道自己考得不好,但是还是有一份奢望,希望自己能上榜。

  福儿寿儿去看榜,薛蟠宝钗和沈先生在附近的酒楼包间等。

  薛蟠有些焦躁。

  沈先生倒了一杯茶,慢慢的喝着,说道:“你的文章我看了,你最好期盼榜上无名。不然的话,名次靠后,到时候就是一个同进士。”

  这话给薛蟠泼了一盆冷水。

  此刻春闱考生近万人,上榜的仅有三百名,被称为贡士。贡士第二月参加皇上主持的殿试。殿试的名次与贡士名次大体相同,只会进行些微的调整。殿试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及第,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其后五十名以内,一般都会是二甲,赐进士出身。每次科举考试,二甲和三甲的人数没有定额,二甲的数额在五十名到一百名之间。余下的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注1)

  如果考到了同进士,真的不如落榜。考上了同进士,是不能再参加会试的,只能让同进士的名头跟着自己一辈子。

  所谓同进士,如夫人。那同进士在官场上,在一群进士中,就像小老婆在一群正妻中一样,抬不起头来。

  薛蟠听到沈先生的话,心都凉了。

  他还年轻,他宁愿落榜,下次再考,也不想考上同进士。

  幸好他的诚心祈祷起了作用。

  过了一个时辰,福儿和寿儿灰溜溜的回来了,福儿哭丧着脸对薛蟠说道:“爷,您没有中!”

  薛蟠笑道:“好!”

  福儿疑惑的看着薛蟠,问道:“爷,您没中,您是不是听岔了?您榜上无名!”

  薛蟠说道:“我没听错!没中,我很高兴!”

  福儿虽然没说话,眼神中却透出不解:“爷怎么了?不会是被打击的傻了吧?”

  薛蟠拿过扇子,在福儿头上敲了一记,说道:“你那种眼神是什么意思,爷好的很!”

  福儿疑惑的看向宝钗和沈先生,

  沈先生自顾自的喝茶。宝钗一笑,也不回答他。

  她看见下面榜单前面很热闹的很,有几个家仆模样的人在围着一个年轻书生,拉拉扯扯的,要将书生往旁边的马车里带。宝钗忙问福儿:“那是在干什么?怎么光天化日之下,抢人也没有管?”

  福儿探头看了一眼,说道:“那是榜下捉婿。他们是捉了这书生,回去做自家女婿的。我在下面听说,如今在这会试的杏榜下面捉女婿的还不多,等到了殿试的金榜,下面才热闹呢,甚至有高官的家仆来捉呢。”

  宝钗听福儿这样说,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幸好陆安定亲了,等到下届春闱估计就成亲了,不然,一定会被捉了去。”

  作者有话要说:  注1: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