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第46章 各自前程

  等薛家人走后, 林如海将薛蟠写给自己的信拿给林黛玉,让林黛玉看。

  黛玉看了薛蟠的信,一时间, 不由想起宝姐姐说过几次的话。

  “索性就嫁给我哥哥。”

  “我哥哥一定不会嫌你。”

  “我哥哥很厉害。”

  黛玉又想起在薛家的船上见到的那个少年, 身姿挺拔, 如同一管秀竹。

  明明在宝姐姐口中,她哥哥是能文能武, 又能做生意, 又护着家人, 不把规矩当一回事,不是迂腐之人。可是每次他见到自己,都是面红耳赤,羞窘的样子。

  原本黛玉以为宝姐姐不过是拿自己开玩笑。

  毕竟她之前经常见的人是宝玉。宝玉惯会讨好女孩子,每次都是软语温存,温柔小意,这些她记得清清楚楚的。

  如同薛蟠这样,见到自己连话都不会说了, 怎么可能喜欢自己?

  如今看到这封信,黛玉不由动摇了。

  黛玉不由想到:“难不成, 宝姐姐说的话,竟是真的?”

  有个人在用他的方法,默默的护着自己, 却从未在自己面前提起过。

  如果不是父亲提起, 这件事情,她永远都不会知道。

  想到这个,黛玉想的更多。

  父亲说过,薛蟠的小厮是和自家的船一起回京的。而林家人一到贾家, 薛家就来贾家说他们家要回金陵,正好和自己同行。这是巧合,还是薛家刻意如此做,为了护送自己回家?

  黛玉的心中微微起了一丝波澜。

  若是平日里,这种事情,林如海是绝对不会给黛玉说的。

  林如海原本想替林黛玉挡住所有的风雨。

  将林黛玉托付给贾家,让林黛玉安稳度过一生。

  可是最后结果却是,贾家不可靠。

  贾家作为黛玉的外家,尚且不可靠。在这世界上,林如海也不知道谁能靠的住了。

  林如海知道自己的身体坚持不了几年。他不能再为林黛玉阻挡所有的风雨,有些事情应该让黛玉知道,让林黛玉自己看清风雨,懂得思量。

  他给林黛玉的,不是将林黛玉托付出去,而是给黛玉一个立身的资本。

  如今他所有的努力,就是给林黛玉一个身份,一个能护住她的身份。

  这个身份不是成为谁的夫人。妻子是丈夫的附庸,如果自己去世,黛玉就是带着大笔嫁妆的孤女,人心难测,他无法保证林黛玉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他希望的身份,是官方的身份,得到朝廷的认可的身份。

  这是有可能的。

  朝廷颁布给女子的,除了依靠夫家得到的诰命夫人,极少概率的,会将立下大功的女子,封为宗室女。

  如今林如海求得,就是这一丝机会。如果黛玉成为宗室女,即使自己去世了,只有黛玉一人,她在这世上,也是无人敢欺的。

  这是他能为黛玉找到的最好的出路了。

  但是他能给黛玉身份,黛玉也必须自己有本事,才能自己立起来。

  索性以前,他都是将黛玉当做假子教养。后来将黛玉送到贾家,才停了下来。以后也朝着这个方向来就是。

  因此,以后关于黛玉的事情,他都不会瞒着黛玉,而是让黛玉自己去判断。

  而林如海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识人和驭人。

  林如海问道:“你觉得薛家如何?”

  黛玉说道:“薛太太慈善,薛姑娘爽朗大方,都是能结交之人。薛公子我接触不多,不甚了解。”

  林如海说道:“既然如此,你不妨多结交一下。有个好姐妹,也是好的。”

  林如海有一瞬间,有将薛蟠招为东床快婿的想法,不过最后又放下了。

  一是薛家如今是商家,还和贾家关系匪浅。

  二是人心易变,他已经在贾家身上输过一次,不愿再赌,毕竟这赌注是黛玉的一生。

  不说这边林家林如海细细筹谋,单说薛家。

  薛太太到了屋中,不见甄太太母女,便问留下来的看家的二等丫鬟喜儿。

  喜儿说道:“回太太的话,自从太太和爷、姑娘一起去了京都,甄太太觉得薛家没有个主子,只有自己和女儿住在这里不妥当,就搬出去了。甄太太去郊区买了个农庄,置了田产,带着甄姑娘住到那边去了。管家留不住,就让她们自去了。甄太太还说了,等太太从京都回来,要告知她一声,她再来拜见太太。”

  薛太太暗思,这甄太太倒是懂礼仪,有分寸。便让管家明日去甄家,将甄家母女再接回来。她们孤儿寡母的,独自在外面也辛苦。薛家人口简单,也不差她们两口饭吃。何况她觉得和甄太太和甄英莲格外投缘,住在薛家也好有个照应。

  薛蟠将陆先生安排好,就招来了小厮,问金陵这大半年的变故。

  薛蟠的干叔叔刘弘知府上个月已经被调回京都,去礼部任职侍郎。正好和薛蟠在路上错过,未能相遇。而如今新任的应天府知府叫做贾化,据说和京都荣国府贾家是同宗。

  薛蟠暗思,果然是贾雨村。

  如今自己没有犯事,不给贾雨村借着自己这架梯子扒上王家。单凭贾家,贾雨村不会爬那么快。不过,还是要借个机会,给舅舅写信,将贾雨村抹黑一下,让舅舅对贾雨村有些戒心。

  除此之外,薛蟠现今也没有办法料理贾雨村。

  如今见不过叔叔刘弘,薛蟠只能给刘弘写信。写明自己想新建一个木材行,希望挂在刘家的名下,求刘家给予庇护,送给刘家三成干股。薛蟠将信件寄给了留在京城的许迁,让许迁去办这件事情。

  等都忙完了,薛蟠就开始和宝钗、陆安好好学习。

  陆先生已经给薛蟠详细介绍过科举的流程。

  如今他还是一介白身,参加科举,最开始是参加童子试。

  童子试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为县试、府试和院试。(注1)

  童子试主要考的是帖经和墨义,以及简单的诗赋。

  只要把四书五经读懂读通背熟,再把相关的经书多看几遍,帖经和墨义就能过关。至于诗赋,薛蟠确实没有这方面的才华。

  不过童子试的诗赋,一般都是常见的题目。因此,每日上课的时候,陆先生已经给他们出题,让他们写诗。从春夏秋冬,到梅兰竹菊等等,宝钗的诗大气磅礴,陆安的诗虽然呆,但是也有一丝灵气,唯有薛蟠的诗,实在找不出优点,陆先生只能赞道,朴实自然。

  平日的诗词,薛蟠和陆安都攒了下来,不给外人看见,以备科考。

  童子试中,县试在每年的二月份举行,如今已经是五月份。今年的童子试已过,到明年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不过薛蟠的底子太差,只能铆住了劲的学习。

  如今也没有别的事情分心,薛蟠一心一意的扑在书本上。

  而甄氏母女被薛太太接了过来,一起在薛家吃住。

  英莲觉得不好意思,薛家是豪富之家,也不缺东西。

  英莲去了薛家的厨房,和厨娘学习做点心和熬汤。经常做些点心,熬些补汤给薛太太和宝钗。

  在内院住的时间长了,英莲偶尔也碰见男装的宝钗,不免动问。

  宝钗喜欢英莲纯善,就将自己男装和哥哥一起学习的事情,说给了英莲听,并要求英莲保密。

  英莲听了,心向往之,也想要一起学习,不过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并没有多说。

  宝钗却看出来了。

  甄英莲是江南望族之女,自出生起就波折重重,宝钗对她有些同情。第二天见到薛蟠,宝钗就和哥哥提及了。

  “哥哥,是否能让甄家妹妹一起来上学?”宝钗问道。

  薛蟠想起上一世,香菱就很好学。当时自家客居在贾家,贾家起了诗社,香菱便也想学作诗,最后还跟着林姑娘一起学作诗了。

  “不行。”不过这一世,薛蟠直接拒绝了宝钗的提议。

  学堂中,不仅有宝钗,还有他和陆安。

  宝钗的人生他可以负担,他是宝钗的亲哥哥,他也负担的起。

  英莲却不同。英莲不是上一世的香菱,她如今姓甄,有父有母,如今她的人生不归自己负责。一但英莲男装学习被传出去,影响了她的闺誉,谁能承担这个责任?这是其一。

  其二,英莲上一世毕竟是自己的妾,如果她来学堂中,和自己朝夕相处,薛蟠觉得不自在。平日里,在后宅,薛蟠和英莲都是互相避着的。

  “如果英莲想学,可以给她找个女先生,你也可以下学后教她。”薛蟠缓和了口气,补充道。

  宝钗这一段时间一直男装示人,在外面和薛蟠一起打理生意,渐渐的将男女之别看的极淡,觉得男人和女人,一样做事,也没有区别。

  薛蟠毫不容情的拒绝,却将她打醒了。男人和女人还是不一样的。自己能做这些事情,不过是哥哥愿意宠着自己。

  宝钗一时间颇受打击。

  每日宝钗下学后,就抽出时间教导英莲。英莲感激宝钗,发现宝钗喜欢甜食,就努力磨炼自己的厨艺,换着花样给宝钗做点心。

  宝钗基本上都拿着这些点心去了学堂,投喂了陆安。

  “这都是我义妹做的,我吃不完,便宜了你。”宝钗说道。

  陆安脸红红的,腼腆对宝钗说道:“薛虹,帮我谢谢你妹妹。”

  宝钗答道:“我妹妹是给我做的,不劳你谢。”

  陆安却认真的说道:“虽然令妹是为你做的,但是最后我也吃了不少,自然应当感谢。”

  宝钗笑道:“你可真真是个书呆子。放心,我一定替你传达。”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引用自百度百科。科举的一些内容如下:

  童子试分成三个阶段,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

  要先参加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一般在每年的二月考试,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州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院试考取的就叫生员,也叫秀才。县试、府试和院试的第一名都叫做案首。连续三次考试都是案首,则被称为小三元。

  取得秀才功名后,就可以参加乡试。乡试又称为大比、秋闱,每三年一次。乡试三场,一般在八月份。乡试通过便可成为举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取得举人功名后,就可以授官了。不过举人功名做官的官职一般不高,做一辈子,顶天了就是四品官,基本上没有入阁出相的机会。

  大多数取得举人功名的人,会选择继续考试,参加会试。

  会试在乡试后的次年的二月举行于京师礼部,又称春闱、礼闱。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

  会试过后一个月,取中的人会参加殿试。殿试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殿试第一名就是状元。前三名被列为一甲,是进士及第,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若干人,算是进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进士出身。

  同时取得解元、会元、状元被称为大/三/元。如果同时取得小三元和大/三/元,就被称之为连中六元。

  一甲的三名进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编修等清要之职,其余进士往往还要进行一次馆选或朝考,然后结合殿试名次,分别授予官职,优者亦进入翰林院。感谢在2020-08-30 17:48:15~2020-08-31 21:03: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游手好闲妞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球球球cat 20瓶;joy 1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