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带着薛蟠去了前院, 将薛蟠带入了书房之中。这里是林如海平时招待一些朋友的地方,放着林如海平日看的和收藏的一些书籍。

  林如海还有一个书房,那才是他平日里的办公之地, 放置自己的官衙文件之类。

  林平看薛蟠对书房中的书比较感兴趣, 就说道:“我家老爷要和姑娘见面, 估计要等一会,薛公子可以在这看一会儿书, 这书架上的书, 可以随意取用。”

  薛蟠确认自己可以随意看之后, 就走到书架前,抽了一本《大学》,看了起来。

  这里有很多四书五经,有各种不同的版本的注解。有些陆先生未曾讲过,薛蟠看着如痴如醉,看到有些地方的注解,茅塞顿开。

  林平见薛蟠看书看得入神,就默默的出去了, 叫了一个小厮在门口守着。

  薛蟠后来翻到放在一处的数册书卷,是一整套的四书五经。上面的批注格外吸引他, 薛蟠爱不释手。连有人来到他身后就不知道。

  来人看着他看书认真,也没有打扰,反而坐在桌子前安静的喝茶。

  福儿有些急了, 小声的唤道爷, 用手拉了拉薛蟠的衣袖,才将薛蟠从书中唤醒过来。

  薛蟠回头就看见一个中年雅士坐在书桌前。

  他面貌儒雅,长须,含笑望着自己。

  薛蟠一瞬间已经明了, 这应该就是林姑娘的父亲,巡盐御史、兰台寺大夫林如海。

  薛蟠向福儿确认,福儿是见过林大人的。福儿忙小声的说道:“这就是林大人。”

  薛蟠忙上前给林如海行礼:“晚辈薛蟠,拜见林大人。”

  林如海伸手抚须,说道:“贤侄起来吧,老夫还要多谢你,替小女送信,才能使老夫父女团聚。”

  薛蟠忙说道:“略尽绵薄之力而已。”

  薛蟠看着林如海的面色,他脸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薛蟠不由暗思,难不成林大人要找自己的后账不成?

  他知道自己不应该去打听林姑娘的后宅之事,但是如果他不写信,林大人不将林姑娘带出贾家怎么办?他只能自己添一把火。

  毕竟林姑娘的信中写了什么,他并不知情,也不打算拆开看。

  薛蟠有些忐忑。

  林如海教训道:“读书人当行正道,万万不可在小道上钻研。”

  薛蟠唯唯应了。

  林如海看薛蟠听见去了,也不再多说,略过此节,说道:“无论如何,老夫都是感激你的,你可有什么要求,老夫自当替你办理了。”

  薛蟠想,如果他这时候向林如海求亲,估计会被林如海打出去。

  除此之外,薛蟠想了想,却是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林如海帮忙的。而且,这个时候提出要求,岂不是挟恩图报?

  薛蟠说道:“多谢大人关心,并无事情。”

  林如海看着薛蟠放在书桌上的书,拿起来翻看了一下,不由笑道:“这一套书,你从哪里翻出来的?”

  说完也不待薛蟠回答,接着问道:“你既然在看四书,如今学到哪里了?是否以后要考科举?”

  薛蟠答道:“如今已经学完《论语》、《孟子》,正在学习《大学》。如今回金陵,就是打算回去好好学习,好参加明年的童子试。”

  林如海饶有兴趣的问道:“既然如此,我考考你。”

  林如海思索了片刻,薛蟠如今还没有功名,童子试主要考的是帖经和墨义,因此自己不可问的太难了。从《论语》中抽了一句,问道:“‘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此句何解?”(注1)

  薛蟠立即回道:“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出自《论语学而》。释义是:有子说:‘礼的应用,应当以和谐为贵。在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中,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不论大事和小事,只按照和谐的办法去做,有时就行不通。只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以礼来节制和谐,这也是不可行的。’”(注1)

  林如海微笑点头,挑了《孟子》的一篇,再问。

  薛蟠对答如流。连续几个问题,薛蟠回答的都没有任何问题,看的出来基本功十分扎实。

  林如海起了一丝兴趣,从《大学》中取了一句,问道:“此意和解?”

  薛蟠明显还没有学到此处,思索了片刻,根据自己的猜测答了起来。林如海听着,薛蟠答得释义不是特别准确,但是答出了一丝新意。

  林如海兴趣更浓,直接问道:“对江南的盐政,你如何看待?”

  这种问题,属于策问的内容了。而这题的难度,已经可以拿到会试上面去了。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时常思考最多的就是盐政,这一段时间,想的更多。因此也是一时兴起,才问了出来。

  薛蟠头上的汗都出来了。这题不好答,不仅是难,更在于考校自己是林姑娘的父亲,而其如今的官位是巡盐御史。

  他不仅要答得好,而且要和林大人的观念一致才行。

  最后,薛蟠还是一字一顿的说道:“专商积弊,迄未革除,各省盐务,纷乱如丝,国课民生,交受其困。”(注2)

  林如海看着薛蟠,脸上不辨喜怒,良久才叹息道:“过刚易折,以后万不如此。”

  薛蟠在心中长出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赌对了,林大人没有生气。

  林如海看着薛蟠,爱其才,敬其德,甚至动了收徒的想法。

  不过林如海想了想,就作罢了。

  如今他的身体不好,还想多陪陪黛玉,和黛玉享受天伦之乐为重,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教导徒弟。这是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是他如今正打算搜集甄家的罪证,为黛玉求一个将来。而薛家和王家贾家关系匪浅,贾家又和甄家联络有亲。因此,在这关键时刻,林如海也无法完全信任薛蟠。师徒关系有如父子。既然这样,还不如不收。

  林如海想着这些,也没有了一开始的精神头。

  林如海将书拿到手上,说道:“这套四书五经,是我科举所用,上面的注释,多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如今你既然喜欢,就赠予你,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如此大礼,晚辈不敢受。”薛蟠忙推辞道。

  林如海笑道:“你既然说是晚辈,有何不敢收的。须知长者赐,不可辞。况且,林家也没个后辈,送给你,也算不辜负这套书册了。”

  林如海用手抚摸着书本封面,想起自己曾经的寒窗苦读。原本他是打算将这套书放在黛玉的嫁妆中,送给宝玉的。

  如今,算了吧。

  林如海冷笑着想:他不过是宝玉口中的“禄蠹”,还是不将这书送给他,免得让他糟蹋。

  薛蟠听林如海如此说,才双手将书册接了。

  林如海又走到书架处,将其余的书本书找了出来,还从暗处找出一个书箱,上面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林如海亲自拿帕子将尘土擦拭了,才打开箱子,里面是满满的书册和试卷。

  林如海眷恋的看了看,然后将箱子合上,对薛蟠说道:“这些都是我科举的时候,做的笔记,写的课业,自己做的策论,还有收集的一些其他人的策论,都给你吧。不然放在这,也是平白的落灰。”

  薛蟠看着,这是一个读书人凝聚的心血,是一个前科探花的读书笔记,一般都是给自己的子弟的,基本不会外传。如果拿出去给读书的人家,千金也不换的。

  薛蟠知道这书籍的重量,深深的躬下腰,给林如海行了一个礼。

  林如海看着薛蟠,如果不是时机不对,他是真的想收薛蟠为徒的,罢了罢了,有缘无份罢了。

  中午时间,林家请薛家人一起吃了宴席,感谢薛家的一路护送之情。宝钗看林黛玉在林家,笑容都舒展了,也放心了。

  晚上,薛家人回到自家的船上。过了三天,到了金陵自家。

  薛太太叹道:“总算是回家了。以后,可再也不去京都了,太折腾了。”

  薛蟠回道:“等哪一日,我去京城科举做官,妈妈你不跟着我一起去吗?”

  薛太太笑道:“等有那一日,再折腾,我也一定要去的。不仅我去,还要带着你父亲的牌位,咱们一家一起去。”

  薛蟠笑道:“这是自然。”

  薛太太带着宝钗往后宅去,薛蟠去了陆先生的马车前,将陆先生扶了下来,然后带着陆先生和陆安去了前院安置。

  前院中有一个一进的院子,三间正房,两边都有厢房,离角门也近。父亲在世时,一般都是家中的掌柜偶尔住,薛蟠将陆先生和陆安安排到了这里。

  从此处角门出去,就是一个小巷子,出去巷子,就是大街,往来很方便。

  薛蟠问道:“陆先生,您看此处如何?”

  “甚好,文龙费心了。”陆先生说道。

  薛蟠安排两个仆从过来,将院子仔细打扫整理一番,需要用的东西都去库里取出来,将陆先生安置好,才去主院。

  等薛蟠走后,陆安才问陆先生:“爷爷,这一路上我都没见薛虹来上课,薛虹是不是回自己家了?”

  陆先生看着自家的傻孙子。

  自薛虹第一次去上课,他就看出来,这所谓的虹公子是女扮男装,后来他听说薛蟠有个胞妹,自然就知道这虹公子是怎么回事。不过他就是个教书先生,既然主家这样安排,他就这样教。

  教了薛虹,他才知道,世间竟是有如此天资之人。

  自家的孙子放在普通人中,也能称得上是优秀。不过放在薛家兄妹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而薛虹的天资,更胜其兄。

  陆先生不止一次的心中叹息,可惜,是个女儿家,不然,定是会在榜上留名的。

  不过,自己的傻孙子,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看出。没看出来也好,陆先生也不点破,只是摇了摇头,往屋中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引用自《论语 学而》篇,释义引用自作业帮。

  注2:民国盐务改革家左树珍之言,转引自田秋野、周维亮:《中华盐业史》。感谢在2020-08-29 21:19:12~2020-08-30 17:48: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ra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