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晋末琐事>第91章 

  寻阳城安顿下来,桓玄收到一封密报,失踪多时的谢重终于有了音讯,只不过现在只剩下谢重一人了,没有和他的恩师在一起,可是密报上也清清楚楚的写道,谢重披麻戴孝奉一人灵柩回建康城,投奔刘裕,受到了对方的倒履相迎。

  桓玄合上密报,叹了口气.这样看来,灵柩里不会是别人,应该就是陶姜先生了,他叛逃了自己,投奔了刘裕,如今又莫名其妙,死在了穷乡僻壤,这其中的缘由真是百转千回。

  想当初他也是借助着谢氏门楣来到自己府上做的卿客,为自己筹谋了这么久,可以说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而如今竟然轻易背叛了自己,究竟是谢重的缘由,还是有什么内情。

  虽然知道他师徒二人早有异心,却不明白这其中究竟是何道理,这些还不是他近日里最发愁的事情,因为大敌当前,谢珝的态度,让桓玄摸不到头脑,一步步按照他的意思来抉择,却越发不知道究竟会如何。

  不知为何,他近日里,越来越感觉到陶姜的背叛,与谢珝的不做声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果陶姜早与谢珝有着什么样的契约,而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自己一条命,那么一切就解释的通了。

  前日里,离开建康城之时,还在朝堂之上,见到了谢珝命人送来的字条,提到了很久之前,出现的一个地方——峥嵘洲。

  桓玄几乎忘记了这个地方,甚至现在回想起来,像是前世的事情。那个时候,他还一无所有,在南郡那一小片地界里,摸爬滚打,因为朝中弄权人的摆布,偶然去京中一次,却遇到了这辈子最纠缠不清的人。

  而看似有情实则却无情的人,谢珝送给他的第一份礼物,就是这封占卜的卦辞,而卦辞中最让他懂的,又最让他头疼的,便是这句,只在峥嵘。如今峥嵘洲就在眼前,转着圈的,经过又绕过,没有踏足此地,也都听凭着谢珝的安排。

  也许冥冥中注定了,谢珝是上天派来,安排他桓玄这一生的人,给他指点,助他崛起,夺取了天下,又毁灭他所拥有的一切。如果他桓玄的一生是这样一番光景,那么也不可谓是不精彩,遇到一个让他欲罢不能的人,一生事业付诸东流,也在所不惜。

  正在桓玄沉浸在过往的回顾中,内使官前来禀报,谢珝有请。

  谢珝还是像往常那样,白袍束带,飘逸如仙,翛然自得的在书房优雅的书写着什么。不管是夜中观美人,还是白日里的探望,都会让桓玄心动不已。如若是不小心想到缠绵之时,谢珝的点点风姿,立刻便会让他感到喉咙发紧,心头发热。

  桓玄只想静静的望着这美丽的身姿,目不转睛面带微笑,轻轻走进房中,不想打扰到他的雅兴。可是这妙人,仿佛有眼光六路耳听八方的神通,在他静静站在屏风侧,只露出半面之时,就望向了这边,用眼神示意他走上前来。

  绕过桌案,走上前来,轻轻托起谢珝的脸颊。不知为何,桓玄今日突然想尝尝这双慧眼究竟是何滋味,哪怕是一个时辰前,才不依不舍的分开,再见之时,也还是只想将他放在手心。

  吻过了谢珝的眼眉和眼角,才松开钳制着这白皙下巴的手,虽然这唇角已经一万次的品尝过了,还是想一而再再而三的回味回味,只是现在这个时间,是否应该留给心上人,吐露一下真心才好。

  也许是已经被自己调|教的够彻底,谢珝的脸上并未露出什么不悦之色,甚至连半分波动也看不出,也许是真有什么要紧的话,要严肃认真的谈一谈,一派的情绪不高的样子。

  既然这样,桓玄只好正襟危站的走到案几旁,等着听眼前人发号施令。

  谢珝见状,便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字,“可有要问的?”

  桓玄顿了顿,道:“陶姜已经死了?”

  谢珝点点头,写道:“陶姜本名司马奕。”

  桓玄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吃了一惊,不过此刻才恍然大悟,为何他会恨自己不死,几次设下计谋,陷自己于不义。又是怎样以谢家的势力走近自己身边,他的目的,他的仇恨,他的卧薪尝胆。

  桓玄定了定心神,道:“既然如此,他是想报当年之仇,灭我桓氏全族?”

  谢珝点点头。

  桓玄又道:“所以你们早有联络,只是他大仇未报身先死了?”

  谢珝再次点点头,并未写下一个字。

  桓玄道:“彖之要我的命,又何须那样繁琐,直接取来即可。”

  谢珝写道:“还记得峥嵘洲否?”

  桓玄道:“当然,那是你为我卜的第一个卦辞。”

  谢珝写道:“不如,你我就在那处与刘裕决一死战罢。”

  桓玄心中一惊,拉住谢珝的手腕,道:“你我?”

  谢珝写道:“如今我已无法独自偷生。”

  桓玄看到谢珝眼中的无奈与不舍,没有做声,紧紧的将谢珝拦入怀中,原来这就是他的选择,日夜缠绵求索并非是舍不得自己,而是珍惜在一起生的一分一秒,他日共赴黄泉,也许就没有这么的自由洒脱了。

  谢珝轻轻动了动,挣脱了这怀抱,继续写道:“你我出征之前,就在恩师牌位前,跟他谢罪罢,黄泉相见也好泯恩仇。”

  桓玄道:“一切依你。”

  谢珝拉起桓玄的手,二人一同向净室走去。

  不管在哪里,谢珝的院子中,都会有一间这样的净室,供奉着王恭的画像,供奉着牌位,有香焚着,有茶供着,随时等待着这位爱徒前去祭拜。而如今,谢珝在这里已经从理不清的思念,变为一种怀念和感恩。

  也许是认识了桓玄,有种情愫就发生了变化,也许是这个人对自己的付出,在潜移默化中,却又轰轰烈烈,炙热难耐。所以不知不觉中,感情在变化,对老师的依恋沉淀为恩情的回想,不得不正面桓玄狂轰乱炸的追求。

  今天的净室,很清新,有阳光洒进来,能看到香的走向,那样柔和。两个人踏入门中,依旧挽着手,想必是谢珝已经想好了,如何带着自己最重要的人面对另一位最重要的人,这才下定决心,没有松开握紧的手。

  二人齐齐的跪在王恭的排位前,挨的很近,又隔出了一段恰到好处的距离,这才送开了手,二人没有商量半分,便齐齐的双双拜了下去,一拜,二拜,三拜……

  起身后,谢珝只是双手合十,低低的祝祷着什么,而桓玄则是静静的等待着他将心事全部的和恩师诉说。

  几个弹指,谢珝便睁开双眼,看了过来,桓玄知道他要说的话,已然都交代了清楚,只剩自己还要表白表白。

  便开口道:“孝伯兄,当年你我共同讨伐奸贼之时,没有能够及时相助于你,才导致你早早身陨,我能够为你所做的,就是照顾好令爱徒。可是今日,我死不足惜,却要害得他追随而去,真是地府无颜相见。”

  望了望谢珝,桓玄接着道:“我对爱徒之心,天地可鉴,希望你可以体谅,江山荣华,甚至这条命我都可以给他,只是我也有私心,抱着能跟他长相厮守到白头的心。”

  桓玄顿了顿,道:“孝伯,如今要将这条命赔给你,我九死无悔。可是彖之他愿意陪我一同共赴黄泉,虽然心疼,却也欣慰。他日你我三人相见,也可以把酒言欢,到时候,我定要称你一声父。”

  桓玄转过头,才发现,有泪珠从谢珝的脸上滚落下来,一滴一滴,最后连成一行。他忍不住抱住了谢珝那瘦弱的身子,轻抚其背,想安慰一二,只是这一连串的动作,却成了反效果,谢珝竟呜呜的哭出了声来。

  桓玄不想让王恭看见这样的场景,竟像是在其恩师面前,欺负人家弟子,便手足无措的想止住这哭声,于是他只好采取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想到堵住人的嘴,哭声便不得传出,也只好如此。

  果然过不多时,谢珝便真的停了抽泣,也没有推开他的意思。又这样吻了须臾,桓玄才想到,在其恩师面前,轻薄人家弟子,好像更加十恶不赦,便悻悻然松开了他。

  谢珝眼带泪痕,看着桓玄脸上的羞赧之色,又低眉顺目的望着王恭的画像,手脚不知往哪里放才好的样子,终于破涕为笑,又向着恩师的画像拜了一拜,拉起了桓玄,便出了门去。

  桓玄如获大赦,出了门口,才终于有了笑意,两人就这样,在净室的门前,空荡的院子里,笑逐颜开,甚至前仰后合,像是得了蜜的顽童,全然忘记了不久后他们要面对的一切。

  而此时,正有一封密报,在等着谢珝去阅示,而这封,正是童儿的联络密函。

  “子彧已然恢复了大半记忆,每日里昏昏沉沉,如今大事将近,我只在外围伺机而动,等候公子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