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晋末琐事>第49章 

  本以为剿灭了孙恩的叛乱,朝中会安稳一阵子,没有想到,封府上却收到了一封极其特殊的书信,内容简单明了,要封二公子进京会晤,而发出书信的人却是支妙音。

  封尚拿着信,一步三颤的来找桓玄商讨,这虎穴龙门自己闯是不闯,怎么闯!

  桓玄见到这信,也很是为难,手支着下巴,良久无言。

  急的封尚在书房中走来走去,一副如临大敌之势,拿着书信的手抖啊抖,像是入了建康就是英勇就义了。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桓玄才道:“信是支妙音写的。”

  封尚瞪着他,没有想到,这么半天,他就挤出了这么一句不咸不淡的话来,这不是废话么!不然呢?

  桓玄又道:“让你一个人去。”

  封尚夺回信又反复看了看,信上确实没有邀请别人,他深深叹了一口气,神情哀恸。

  桓玄道:“去罢。”

  封尚大叫道:“说的容易,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谁敢去?究竟为何啊?”

  桓玄道:“司马道子能默许你我统辖荆江二州,怕是与妙音娘子,有很大的关联,去谢过也好。”

  封尚快吐血了,道:“你我?明明只有你,我封家可是半点光都没沾,她为何叫我?”

  桓玄道:“那就是封二公子文明海内,上次一见,甚是合意,也未可知。”

  封尚道:“你这是把我卖了,换地盘,是么?”

  桓玄道:“荆江二州之事,只是猜测,也不坐实,毕竟如今各世族间确实没有比我更加适合此位置之人,未必是妙音进言,何谈买卖啊?”

  封尚急了:“你这是撇清了啊?怎么着?不管我了?”

  桓玄笑而不语。

  封尚道:“她到底想要什么?”

  桓玄道:“我倒是觉得她未必就是看中了你的美色,不必如赴刑场。再说了,那妙音娘子婀娜多姿,怎么就委屈你了?”

  正说着,内使推开门,谢珝走了进来,前面没有听的仔细,婀娜多姿倒是听了个清清楚楚,于是向桓玄投来了一束既平静又洗耳恭听的目光。

  桓玄一下子就精神百倍,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马上解释道:“支妙音,哈哈哈,请子彧去建康一叙,只请了他一人,一人。”

  封尚见谢珝来了,便想收拾收拾眼前这个卖友求荣的,便道:“对,请了我一人前往,你也不必唏嘘如此啊,这么羡慕又遗憾的,不如一道去罢。”

  这次换成桓玄如临大敌,马上道:“绝无此事,荆州事务繁杂,入京之事,全权交由子彧,我就不参与了。都没有时间陪彖之吃饭呢,不去,我哪都不去。”

  谢珝抬眼看了看封尚,不露痕迹,又看了看桓玄,毫无表情。只是坐在了桓玄刚让出的主位上,伸手取笔。

  桓玄见状,立刻讨好的舀水磨墨,边磨边谄媚的笑笑。

  封尚这辈子还没见过如此低眉顺目的桓敬道,内心的舒爽简直到达了顶点,似乎看了这场大戏,要他只身去建康闯闯也不足为惧了。

  谢珝没有写什么长篇大论,只是书了一张大有卦。

  封尚桓玄见此卦相,表情相同,但是心情不同。

  封尚笑着道:“如此说来,此行甚佳?”

  桓玄笑着道:“不是要你别再为了这些有的没的卜卦了么?”

  封尚立刻不爱听了:“怎么到我这就变成有的没的了?明明这是你的劫数,我成了替罪之羔羊!”

  桓玄道:“绝无此事。既然是大有之卦,便是从善如流,顺应天命,则大为亨通。看来你与这支妙音势必有缘啊!多多备些礼物罢。”

  谢珝在第五爻上轻轻画了一下,示意两人注意,桓玄先反应过来,道:“厥孚交如,吉。既然如此,这次前去,只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封尚不解的道:“珝公子之意,这次支妙音是有话要问了?”

  谢珝点点头。

  桓玄道:“这次你放下心罢!看来她不是贪恋你的美色,只是抓了条舌头。”

  封尚心中顿时放心了许多,躬身施礼,给谢珝道谢。

  桓玄道:“占卜很废精神的,彖之晚膳想用些什么?尽管告知与我,我叫他们去准备。”

  封尚马上抢言道:“肘子。”

  谢珝挑挑眉,也点了点头。

  桓玄笑着叫来了内使,吩咐准备三人的晚膳,算是为封尚践行了。

  人逢知己春心暖,路不投机刀下寒。

  封尚依珝公子的嘱托先行拜会了谢重。

  收到拜帖的谢重,心中很是惊诧,这封尚在这么紧张的局势之下,为何突然到建康来,这让他既惊喜又担忧。

  两人对坐,十分熟稔,像是多年的老友,嘘寒问暖,互道衷肠,客气到无以复加,不过两人都是聪明人,又很快又进入了正题。

  谢重道:“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啊?”

  封尚十分直白道:“正是有事求见重举,还望应允。”

  谢重便道:“有事不妨直说。”

  封尚道:“子彧不才,正是为了闻记藏书。”

  谢重表情微微一僵,道:“谢珝让你来的?”

  封尚道:“珝公子言,书之归属终究是重举做主,只是此番前来甚是急迫,只得向公子讨要。”

  谢重道:“身外之物,封公子言重了,那些书籍,早已在谢珝幼时,算做礼物送去了,自然是归属于他,既然如此,公子自取。”

  封尚道:“谢公子真是快人快语,封尚在此谢过了。”

  谢重道:“不必拘礼。不知家师可好啊?”

  封尚心想果然五句话不离陶姜,便道:“陶先生如今已大好了,协助疏通荆州水患,如今忙的很。”

  谢重道:“家师心有丘壑,治理国家都有余,何况小小水患,确实难不倒他。”

  说完此话,又自觉失言,便笑笑道:“不知家师可有提起过谢重?”

  封尚讪笑,道:“陶先生本不多言,平日里对封尚言行十分不喜,便不与我多说,怕是夸赞爱徒之时,不才我都不在场。”

  谢重点点头,道:“公子前来建康,不是仅仅为了几本书罢。”

  封尚道:“此事说来话长,是妙音娘子写信邀我前来建康一叙的。”

  谢重眯眯眼道:“支妙音?”

  封尚道:“正是。”

  谢重道:“此人深受司马道子看重,确实不容小觑。”

  封尚深深的同意,道:“正是啊!”

  谢重道:“闻记藏书乃是支妙音所要?”

  封尚道:“非也。只是珝公子觉得多少金银不如几卷古籍。”

  谢重点点头,非常赞同,看来谢珝对支妙音此人也是知之甚深。

  封尚道:“如此甚好,子彧就不打扰了。”

  谢重道:“且慢,谢重还有一言,请代为转告桓公。如今刘牢之屯兵京口,乃是进可攻退可守之意,若是任由他继续壮大,恐怕不日便会登堂入室,急需遏制。”

  封尚听完此话,后心一凉,便道:“如此说来,最先受制的便是谢琰将军的徐州了?”

  谢重点点头道:“谢氏门楣已然沦落至此,还请桓公代为转圜。”

  封尚一拱手道:“子彧必将此话原封带回南郡。”

  谢重道:“有劳了。”

  看着那人取了几本闻记的藏书便急匆匆的走了,谢重心中忧愁起来,老师既然已经帮忙打点荆江防务,必定是要徐徐图之。谢珝是否已经与老师联手了呢?谢珝之志在于刘牢之,甚至还有司马氏,老师志在桓氏,二者有何交集呢?

  谢珝当初为自己所用,归附于桓玄,只是为了埋下一颗棋子。如今既然到了南郡,便不再与自己联络,而是自作主张起来。

  不过从殷杨二人的遭遇来看,想必二人是联手了,才会连消带打做的如此完美。既然是这样,离老师报仇之日就不远了,只是要看谢珝借桓玄之手灭了刘氏之后,如何让桓氏走上不归路。

  已多年未见老师,不知他如今是否还记恨自己,年少轻狂之举,确实欠考虑,不过不后悔。如果当初耐心些,是不是就不会惹的老师多年躲避。

  如果有所联络的话,自己也能老师争取一些先机,他苦心经营的事业,也能尽上绵薄之力。如今,只有从他人口中才能得到一点老师的讯息。

  徐州是最后一块肥肉,老师会毫不犹豫的送到桓玄的口中罢,毕竟只有在全胜之时的灭亡,才会使一族灭亡。既然如此,是不是需要亲自去徐州呢?

  谢琰此人骄纵蛮横,自视甚高,常常以为自己可以力挽狂澜,兴盛谢氏全族,却不知道,接下来倒霉的可能是自己。怕是刘牢之正对这块肥肉垂涎欲滴,可是桓氏现在还不足以与刘氏一搏。

  谢重思来想去,先去信一封给桓玄,又寻了几名御史,准备联合上疏。意为,孙恩叛乱皆因刘牢之陷害朝廷股肱之臣身死,以至于百姓□□为之伸冤,朝廷应严惩出卖上峰,求取荣华之罪臣,以平天怒人愿。

  想必是封尚已将谢重之事告知,桓玄给出的回复十分迅速,快马加鞭的便把事情办妥了,于是谢重也着手自己这边的一上疏,二上奏,三死谏。

  朝廷马上有了回复,申斥了刘牢之,夺取了他数州兵权,分散到各世家手中,责令他即刻出海扫清孙恩余孽,平息此事。

  作者有话要说:  十月的前三天停更,感谢大家!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