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明月夜>第13章 章十三

 

正如傅明所言,平乱军队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如期开拔。

  北风呼啸,大纛猎猎。道路虽泥泞,军容却整肃。

  靳以所率领的乃是后续援军,前方已有军队在抗敌,援军抵达后,即可展开全面围剿。

  自京都往南,天气渐渐晴朗,军队跋山涉水,终于进入南境。但在离乱区仅数百里的潭州,却遭遇了当地数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

  一场大雪方将融化,气温再降,又覆厚雪,如此反复,渐积成冰。而潭州往南多山,有些官道便是开凿在山上的,大雪封山,冰路难行,大军被阻。前线吃紧,请援书已有数封到达靳以手中。

  靳以推演战事进程,心知不可耽搁过久,派兵四方打探侦察可有其他通行之路,并命将士们凿冰开路。

  派出的人尚未有确切回音,凿冰开路也不可一蹴而就,正当众将领与谋士皆焦头烂额一筹莫展之际,有低阶军官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者被放入靳以军帐之中。

  “来者何人?有何计策?”靳以当面便问。

  “启禀靳将军,卑职蒋贻孙,祖籍乃是本地,曾随家中长辈在此地走商贩货,对地形颇为熟悉,知晓有几条路应当尚可通行,虽不比官道宽阔,但若分兵而行,必不会耽误援救前线。”

  靳以命人起身看坐,这才发觉,来者虽声如洪钟,但看面容却年轻得很。蒋贻孙从怀中掏出自绘的地图,摊开于案上。

  “靳将军请看,这儿是军队当下扎营处,官道由此处盘旋南下,这几座便是咱们沿官道而行时必攀之山。但除了官道,在这一峡谷处,有牧羊人常走的另一条道路,而这一处,则是已经废除的茶马古道,却仍可行人,还有一条水路,虽是通往蜀州,但可借一程,抵达潭州南部,南部冰雪并未成灾,如此一来,三路并行,可解大军燃眉之急。”

  靳以细看地图一番,问道:“你怎知那峡中道路尚未冰封?”

  蒋贻孙回道:“三年前气候也较为寒冷,但那一条牧羊之道却比他处更为温暖,卑职仔细打探过,此处山脉走向较为奇特,可阻挡北风,且有地热蒸发,泉水入冬后都仍有余温,是以推测,当下该道应当尚未冰封。”

  靳以即刻命人备份地图,让几名骑兵携图速速前去探路,大军则做好再度开拔的准备。

  不日,蒋贻孙之言得到确认,军队重新启程,分三路前行,于潭州南部福城集合。

 

  南境尚且兵戈铁马,京都却进入了热闹年关。

  礼尚往来,年货琳琅,各府各院门前,大街闹市之中,皆是车马如龙,人流如织。

  王姨娘拿了要送去傅府的年礼单子来,让傅明过目。

  虽然傅明出身傅府,但这一年来,靳府与傅府交往并不多,傅明也只是回门那日在靳以的陪同下去了傅府一趟,长辈们待他的态度虽稍加尊重了些,却仍是淡漠,再后来,他便没有回去过。每逢节日,两府也只是随意打发,面子上不难看也就罢了。过年却毕竟不同,太过随意,表面功夫都做得潦草,外人是要看笑话的。

  傅明从头至尾看完王姨娘初拟的礼单,指着其中几样道:“这些去掉,其他减半。”

  “这……”王姨娘笑笑,“我查过府上往年的记录,先夫人去世前,咱们府上送去周府的便是这些东西。就算是先夫人故去后,也还是保留了七分。如今送去傅府,不足一半,于礼不合。”

  傅明道:“周府与傅府究竟是否一样,你我心知肚明。你也不必拿这些规矩来搪塞我,我知晓你想的是什么。我的意见便是这样了,你若不服,可以去请教老太太。若你要擅作主张,有任何后续问题,你自己担当。”

  “你……”王姨娘不料傅明竟如此直白呛人,顿时气得风度尽失,冷笑道,“好个傅公子,当家人不在,便仗着自己身份如此欺压妾室。我王凝雪自小便入了靳府,得老太太青眼,跟在爷身边,便是这府中老人也要敬我三分。当日先夫人尚且不曾对我如此说话,你又是哪个,也不把你这破镜子擦干净看清楚!”

  傅明扔下礼单,对芄兰道:“送客。”说着头也不回,转入屏风后头烤火看书去了。

  芄兰半请半推着王姨娘出了门,随即用力地将院门关上,同时也关上了院外王姨娘故作高声的哭泣。

 

  午后,纫兰来到芳满庭,进门后看到傅明书案上堆了许多布料,他正一边仔细打量着布料,一边时不时地在纸上写几个字。

  纫兰问道:“明哥做什么呢?”

  傅明回道:“乐胥兄新开了一间布匹店,这些是他各处采买来的布料,都是京都以前罕见的,他觉得产区为这些布料取的名儿不好听,便让我帮着取几个名字。”

  纫兰闻言走上前捡着布料细看起来,“果然是少见的,颜色都有好些个新奇的呢!”她挑出其中一片,“这种绿,比以往所见都要浅,却又不是寡淡的那种浅,怎么说呢,便像是庭院里刚萌芽的春草一般,嫩嫩的,满蓄着春意,逗人喜爱。”

  傅明稍加思索,笑道,“如此一来,这色便可名为新草色,这料子嘛,便叫萌春好了。”

  纫兰连连点头笑道:“如此甚好,明哥果然敏捷。看着这料子,想着这色名和布名,我都想赶紧地买一些来裁制衣裳呢!”

  两人就布料又讨论了许久,说得兴致昂扬,竟将这些布料都一一细究过一番。

  傅明搁下笔,“果然于此道上,姑娘家还是更有巧思。纫兰妹妹立了大功,我一定让乐胥兄将你喜欢的这几种料子做了衣裳送来答谢妹妹。”

  纫兰低首轻声回道:“明哥言重了,我不过是一时玩心罢了,哪能算是立功呢?更不能无功受禄。”

  傅明笑笑,没再发挥。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后纫兰道:“明哥可知,我今日在老太太那儿看了场好戏呢!”

  “哦?”

  “饭前王姨娘去了老太太那儿,哭着说她拟好了礼单给明哥你过目,她不因明哥你是续弦而节省给亲家的年礼,明哥你却说她包藏私心,还命丫鬟将她赶了出来,颠三倒四的,说了好多话,我听着又是觉得好气,又是觉得好笑。”

  傅明问:“老太太怎么说?”

  “老太太也有些烦她,没跟她多说你们的事,只自己拟了个单子,让她照着那单子给傅府送礼去,我在旁边看了,减了将近五成,明哥你……”

  傅明笑道:“如此倒好,我也是这么个意思。”

  “你不介意吗?”

  傅明摇头,“礼节总要与人情相称,我与那边府上的关系,你想必也清楚,这样便足够了。”

  纫兰笑道:“我一直觉得明哥你是通透之人,不过,妹妹还是有几句话,冒昧地说上一说,希望明哥你不要怪罪我多嘴。”

  “怎会?你讲。”

  “南边来信说行军顺利,战况也很乐观,想必两三月后,便能回来了。王姨娘……论理,我不该说她,但她这些年性情渐变,很是学会了谄媚一道,又好妒,到时候将大哥服侍得舒心了,在他面前编排明哥你的坏话,大哥不明真相,对明哥你很是不利。明哥你虽则通透,但性子也是有些执拗的,很多话不愿意说,在大哥跟前也是三缄其口,这样你们之间有什么误会,岂不是也解释不清?终究不好的。”

  傅明闻言笑道:“我明白了,多谢纫兰妹妹关心。”

  “明哥不嫌我多嘴便好,我一个闺中女儿,说这些,的确是逾矩了,只是实在又放心不下。今日王姨娘是在老太太跟前说三道四,老太太何等精明,怎会被她忽悠了去。但我大哥却不懂这些,难保他不会偏听偏信。”话至此,纫兰又以指腹捂了自己的嘴,无意间说了关于自家大哥的不敬之语,她有些羞愧。

  傅明心下感动,默然半晌后道:“妹妹之言,我记着了。身为男子,本不愿纠结于这些是是非非,但妹妹这番好意,我也定不辜负,往后会多加注意的。”

  纫兰缓过心中情绪,笑道:“我知道明哥是通情达理之人,这才不管不顾地啰嗦几句。此外,尚有一个小小主意。”

  “妹妹请说。”

  “待我大哥回来,王氏等人自然已想好法子为他接风洗尘。明哥你……也莫过于平淡才是。我也非是要明哥你……邀宠。”纫兰脸颊微红,仍是继续道,“但好歹是一家人,亲近体贴也是人之常情。”

  傅明笑道:“我知晓了,若是此事,我倒有些想法。届时还须请妹妹帮个忙。”

  “哦?是帮什么忙?”纫兰有些好奇。

  “过几日我再与妹妹说。”

  纫兰颔首应承;“好,我随时待命。”

  两人又说笑了几句,纫兰噙笑着告辞而去。

  年前,便有几套新制冬装与春装被送入靳府,送达纫兰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