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山月

更新时间2010-4-8 17:42:39 字数:8193

 (一)

  “明月出关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这是李白的一首诗《关山月》,于此年头恰恰得当的描述了这个动乱的国家,想想那明月、长风、刀光、戈影,人不过是这个尘世的过客,人生不过是走马看花一般,粗心者,迷醉于颜面红尘,细心者,拨开那云雾一般的烦扰得窥一二。

  半壁江山置入烈火炉中,一片赤红,边关的狼烟直冲九霄,洪沉的牛角号声绵转塞外。

  近日边关告急,金国大军南下攻宋,倾全国之力,百万虎狼之师兵临城下,朝发燕京,暮可饮马黄河。其锋势所向披靡,宋将良臣精将尽出皆不可挡。宋帝无策,只得请出一代名将王拓挂帅迎战金军于黄河之畔。

  汴梁城中,已经是繁华不再,宋帝皇室已有打算准备南移,全城民心已为不安。但是王拓将军今日挂帅远征,犹如一剂镇心剂,举国上下相信这位百战不败的将军一定会打退金军的进攻的。

  大街上响起心底的拥呼:“王将军,王将军……”

  众民所仰望着自己心中的战神,只有他才能保护自己的家园,而他们眼前的这个年龄已过五旬的人真的可以做到吗?王拓将军这一生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国家,如今他又将率领十万子弟重踏他年轻时忠心撼守得那片茫茫的苍山赤水。

  王拓也觉得自己累了,可是这整个国家兴亡的担子压在他的肩膀上,他又不得不担起。他独挑大梁,身边却没有一个他满意的干将。神驹上的他是那么威武,大队缓缓走过拥挤的人群,走过那庄严的城门时,王拓转身看了看城上的汴梁二字,看看那遥远的皇宫王城,看看那些信任自己的平民。

  一代名将的背影消逝在城门的远处,那些送行的百姓目送而走却望眼欲穿。江山易改,江湖几代易主,又是一番风雨沧桑。又有谁能称万年,又有哪一朝能有万世,在这一片大地之上有的是山不转水转、风水轮流的过客君主。

  这万剑耸立的山川,冲天的巨峰,王拓不止是一次看着,每一次看着这样他守护的山水之时,他心里的想着的兄弟姐妹,父母百姓,想着他们还要自己的保护,自己就不能倒下,除非那一天北方的极地已经看不到别的国家,尽归大宋的领地。

  军队如蜿蜒而行的长龙盘旋着移动,翻过一座座山岭一片片平原,这一日,在军队的后面一直跟着一个人,一个全身围得严严实实的人,虽然已是秋凉了,但是包裹的如此严实,在平常人的眼里这人有点儿另类。沿途之下,山贼土霸俱是闭门不出,谁敢在这时候出来生事,况且那带军的元帅是天下鼎鼎大名的王拓。十万雄狮足以震动天地,震慑那些人了,不过这个人还是一直跟着他们,在军队尾翼的人发现了他,一个年轻的军长官注意到了他,于是他带了一小队的人停了下来,等着那个人。

  双方渐渐近了,那人还是从容不迫的走了过来,那军长官可是有点儿警惕了,若是平民百姓早已躲得远远的了,就算是某个山寨派出了的探风的,我们在这儿等他了,可是来者还是像没事人一样。

  那军长官站上前,对着来者道:“你是什么人?跟着我们军队干什么?”

  那人道:“天下之大,路有千万,你怎么知道我一定跟着你们,不是顺路吗?”

  那军长官又道:“好,有魄力,不慌不乱,你是哪一路混的?”

  来人道:“孤子一人,天涯浪者。”

  那军长官道:“再不表明,莫怪我们了。”

  说着,眼色互相一递,几个兵士围了上来。

  那来人手臂一挥,背到后面道:“大宋军士,还未到黄河之畔,就想先拿我练练手?”

  那军长官突然喊道:“你们都退下!”

  来人道:“我想见王拓元帅。”

  军长官道:“王拓元帅是你想见就见到的吗?”

  来人道:“那我怎么样才能见到?”

  军长官道:“从我们几个弟兄开始到王拓元帅那儿总共是十万子弟,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来人道:“不用,只要是拿下了你,我就可以见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