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群雄篇——张绣

张绣(?~207年),凉州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省靖远县)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汉末群雄之一。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

张绣早时任县吏,因击杀麹胜,受到郡内百姓称称赞。于是召集郡内少年,成了祖厉一带的豪杰人物。之后,张绣随张济征伐,凭军功升为建忠将军,封宣威侯。张济死后,张绣接替张济统兵,与刘表合兵一处。曹操南征时,张绣向曹操投降,但得知曹操有杀自己的打算,便带部队偷袭曹操,曹操大败。张绣便退回到穰县驻守,曹操对其连年征讨,始终未能攻破。后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张绣听取贾诩的计谋,带领部队向曹操投降,并与曹操结成亲家,被拜为扬武将军。官渡之战时,因功被升为破羌将军。

207年,张绣在随曹操出征柳城途中去世。

武威郡张氏本为凉州豪族,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之时,金城的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凉州豪杰。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张济与李傕、郭汜等人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相争,李傕劫持天子,长安大乱。张绣对贾诩说:“此处不可久留,您何不离开此地?”贾诩回答:“我受国家厚恩,义不可背。你可以自行离开,但我不能这么做。”

同年六月,张济从陕县来到长安劝和。李傕、郭汜答应和解,各自以女为质。后来,又以李傕从弟李桓、郭汜从弟以及张绣为质。

建安元年(196年),张济因军中缺粮,自关中引兵入荆州界,与刘表交战,攻穰城,中流矢而死。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收兵退出穰城。荆州官员知道后皆向刘表祝贺。

刘表却说:“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之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其众闻讯而大喜,尽皆服从。刘表于是安排张绣屯兵于宛城,张绣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屏,替他抵御外敌。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张绣因此怀恨曹操。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秘密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露,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曹操退回舞阴,张绣引兵追击,被曹操击退,于是张绣退回防守穰城,再次与刘表联盟。

(《傅子》说:曹操给张绣亲信的胡车儿送礼物,张绣听说了以后怀疑曹操想用胡车儿刺杀他,于是起兵。《吴书》则记载:张绣用贾诩计,请求将军队迁移到野外,道路经过曹操营屯。张绣又说道:“我军车少而重,希望士兵都能披甲。”曹操信任张绣,都听从。张绣于是趁军队迁移时袭击曹营,曹操没有防备而战败。)

曹操从舞阴回军后,南阳、章陵诸县反叛响应张绣,曹操令曹洪率兵征讨。曹洪作战不利,还屯叶县,张绣、刘表多次攻打他。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

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

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

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罢了。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公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公必然亲自垫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张绣到达后,曹操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建安五年(200年),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力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

建安十年(205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才留下一户,将领中封邑没有达到1000户的,唯独张绣特别多。

建安十二年(207年),张绣跟随曹操去柳城征讨乌桓,还没有到达就死了,被谥为定侯。儿子张泉袭爵。张泉后来卷进了魏讽的谋反事件,被视为同党诛戮。

历史评价

陈寿:“燕、绣、鲁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于彼为愈焉。”

贾诩:“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张辅:“玄德为陆逊所覆,未若武帝为张绣所困,挺身逃遁以丧二子也。若令高祖死於彭城,世人方之不及项羽远矣。武帝死于宛下,将复谓不及张绣矣。”

(注:《三国志武帝纪》及《后汉纪》卷28仅言张济与张绣是从父、从子关系,《后汉纪》卷29则称张济是张绣季父。)

张济之妻,姓名不详(《三国演义》称邹夫人),有国色,后被曹操私纳为妾。

张泉,张绣的儿子,后来因跟随魏讽谋反而被处死。

张氏,张绣的女儿,后来嫁给曹操的儿子曹均。

死因争议

《魏略》记载:五官中郎将曹丕因曹昂战死之事对张绣不满,说:“你杀了我的兄长,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呢!”张绣心不自安,自杀。但曹丕成为五官中郎将是在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在时间上存在冲突,以《三国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