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不惑>第65章 归隐

  顾宣武一倒,国库被填的满满的。景中良虽有功,却终究抵不了罪,赵献削了他世袭的爵位,后嗣再不得从政。

  随着源源不断的粮草运到边关,顾党倒台,赵献深得军心,将士作战士气大振。刺真虽来势汹汹,可终究吃了败仗,不得不退军议和。

  赵献过目了边关战事的折子,心情甚佳,转而想起去年的新科进士,便问福安,“那个王世昌在史馆做事如何?”

  福安忙着给香炉里添香料,闻言就将打听到的都一一说了,“听说他为人正直,从不阿谀奉承,政事细心,闲时也不会同其他人去喝酒听曲,只闷在书房看书。”

  赵献点头,“虽才学不是最上等,胜在品行难得。过阵子,便寻个由头,将他调到户部做事。”

  “陛下圣明。”

  福安机灵,当即揣摩出其中用意,适时恭维。

  户部是油水最多的活儿,谁都想挤进去。可是顾党刚倒台,陛下必会将户部的人抓的紧,断不可能再养出第二个“顾宣武”来。这人选考察便成了重中之重。

  听到恭维,已经掌权的赵献不禁叹气,“老师和贺牗就要归隐了,朕观朝堂上下,谢长松可接手贺牗的御史台,倒是老师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暂且没有能担得起大任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便是指盛鸿祯的相位,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大了,容易让人心变黑。福安边磨墨边思索着,不多时就推荐了一个人。

  “老奴倒是有个想法,只是不敢妄议朝政。”

  赵献挥挥手,“免你的罪。”

  得了保证,福安也不避讳,放心大胆道:“那王世昌多历练两年,应能担得起户部。老奴若没记错,顾宣武倒台后,现在的户部尚书是盛相的学生梁明远。盛相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不会差,他倒是可能适合盛相的职位。”

  闻言,赵献甚是满意笑道:“此法可行。”

  待边关彻底稳定,赵献能独当一面,朝堂各职位也都能各司其职后,贺牗便与盛鸿祯上了折子辞官归隐。此事一出,朝堂哗然。有说盛相身强体壮,还未到退隐的时候的,也有说朝堂离不开盛相,职位还没有有能之士接任的。但赵献一概不听,群臣上折子,他便都丢到一边不看。

  等那群臣子消停了,盛鸿祯和贺牗早已辞官离了京城。某日,赵献想起此事,拉着福安道:“也不知老师他们现到何处了。”

  福安掐着手指头算来算去,过了片刻回应,“约摸已经到江南地界了。”

  得了回答,赵献便不再多问,转而想起前些日子边关守将上的折子,说那被发配充军的顾以安杀敌勇猛,多次险些丧命。希望朝廷能看在其为国忠心效力的份上,免其罪责。

  “这顾以安倒和他爹不一样。”

  一句话就被福安猜出什么事来,他笑呵呵接话,“是不一样,陛下打算作何安排?”

  赵献把那份折子理好,在手里来回打转,最后拍板,“因他父亲罪责重大,他虽奋勇杀敌,不予官爵职位,免去其被牵连的罪责,允他踏入京城。”

  在保证百姓没有不平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嘉奖了。

  新任的户部尚书是个瘸子一事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有人震惊,有人撇撇嘴表示,朝廷里现在都有女子为官,瘸子算的什么。其他人一想,是这个道理,转而就觉得新任户部这件事没那么有趣了,就将话题转到了即将班师回朝的将士们身上。

  王世昌宅子的门槛上独有个缓坡,是为了方便他进出,特地建造的。今日他应梁明远的约,去观马球。只是家仆刚推着他出门,就碰到了个满身盔甲,腰侧配剑的守军。王世昌不可置信看去。

  顾以安成熟了许多,下巴处已经生了胡茬,哪里还有以前富家子弟的娇生惯养模样,他脸上还有一道杀敌时留下的疤痕,看起来触目惊心。

  “淮弟……”

  即便许久未见,王世昌还是嘴唇轻颤,下意识唤出声。

  顾以安冷硬的神情瞬间瓦解,快步上前俯下身将王世昌抱在怀中,“我活着回来了。”

  江南的春季早早就到了的,草木葱茏,春风和煦。孩童追逐着放着纸鸢,柳条被微风拂动,河面上泛起涟漪。日暮黄昏之时,河面上波光粼粼,金色浮动,有两个衣着普通,骑着毛驴的人并排归家。

  “昨日谢长松送的好酒到了,待会儿咱们喝酒去。”

  “以的酒量,不过几杯便醉的不省人事了。”

  “你小瞧我。”

  “我可还记得,当年有人醉酒后扯了我的胡子。”

  “你……诶?明湛,等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