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少华握了握小师弟的手,说道:“那我走了。”

  青衣童子一直送出竹篱门口,才挥手道:“卓师哥好走。”

  卓少华也和他挥挥手,转身往大路奔去。他只有每年清明,回家一次,从九眺峰到会稽,只有这条路,他是熟悉的,也可以说从未出过远门。(当年交通不便,从遂安到六合,隔了一个省份,自然算是出远门了)他只知道本门掌门人住在江苏六合县,并不知道怎么走法?这天傍晚时光,赶到洮安,找了一家小客店住宿。

  第二天会了店账,就向柜上的账房先生打听去六合的走法。

  洮安只是浙西的一个小县城,客店账房也是个足不出门的人,你问他杭州怎么走?南京怎么走,他还说得出方向来,问他六合,他就只是摇头,说没听过。

  恰好边上有个布贩,插口道:“六合还在长江北面,小哥从这里去,先到余杭,往北就是吴兴、长兴,再从宜兴到镇江,渡过江,是真州,六合就在真州的西边。”

  卓少华连连称谢,出了店门,就一路往北奔行。

  现在虽然还只是二月中旬,早晚春寒料峭,但你在温煦的太阳底下赶路,还是会跑出一身汗来。

  在洮安和分水之间的坑口,是从洮安到临安,到富阳去的必经之路。

  这是一个很荒僻的小村子,大概总共也不过十来户人家,除了这里,前后二三十里,就再也找不到村落,于是这个小村子,就成为行旅中午打尖的地方,村口路旁,就有两三家卖茶水、酒菜的小棚子。

  此刻正是中午时光,卓少华刚走到路边,就听棚下有人招呼着:“客官,进来息脚吧,喝口茶水,吃碗面,再上路不迟。”

  卓少华奔行了一个上午,确实感到又渴又饿,这就举步往棚下走去。

  松棚底下,一共只放着品字形两张半板桌,靠路口两张桌旁已经坐了七个汉子,有的敞开着胸膛,有的高跷着二郎腿,正在大碗喝酒。

  只有靠里首一张半桌上,坐着一个少年文士,斯文的喝着茶。那少年文士看到卓少华走入,立即放下茶碗,含笑道:“兄台这里请坐。”

  卓少华只觉这少年文士斯文可亲,也就迎了过去,抱抱拳道:“打扰兄台了。”

  少年文士面貌清俊,衣衫整洁,一望而知是一位平日很少出门的读书相公,他望着卓少华亲切一笑道:“兄台大概赶了不少路,不用客气,快请坐下来再说。”

  卓少华在他对面的位子坐下,就有一名伙计送上一碗茶水,含笑道:“这位客官要吃些什么?”

  少年文士不待卓少华开口,就一摆手道:“你把我叫的酒菜送来就好,我和这位兄台萍水相逢,要好好的喝上几杯。”

  卓少华本待叫一碗面来吃了就好,经他一说,自己就不好开口了,一面忙道:“在下还要赶路,兄台……”

  少年文士含笑道:“兄弟正嫌一个人走在路上寂寞,萍水相逢,亦是前缘,兄弟再客气,岂不见外了?”

  伙计连连应是,退了下去。

  卓少华道:“在下还未请教兄台大名?”

  少年文士道:“兄弟蓝允文,兄台……”

  卓少华道:“原来是蓝兄,在下卓少华。”

  蓝允文道:“卓兄往何处去?”

  卓少华不好说自己前往六合,只得说道:“在下到镇江去的。”

  “这真是巧极了!”

  蓝允文欣然道:“兄弟正好也是到镇江去的,我们正好同路。”

  刚说到这里,店伙替两人摆好杯筷,接着端来了一盘卤牛肉,一盘白切鸡,一盘卤蛋,一盘葱烤鱼和一壶绍兴酒。

  卓少华心中暗道:“这位蓝兄一个人居然叫了这许多下酒菜。”

  蓝允文早已伸手取过酒壶,给卓少华面前斟满了酒,自己也倒了一杯,就举杯道:“卓兄,你我邂逅不易,荒村野店,薄酒粗肴,兄弟一向不喜敬酒,我们一见如故,就随意吃吧!”

  说罢,喝了一口。

  卓少华连忙举起酒杯道:“蓝兄雅人,在下能和蓝兄萍水论交,真是快事,在下干此一杯,聊表敬意。”

  蓝允文目光一亮,欣然道:“卓兄快人快语,兄弟这一杯,那也该干了才是。”

  他本已放下酒杯,随着话声,果然又取起酒杯,一干而尽。

  两人杯酒论交,这一席倾谈,竟是愈谈愈觉投机,真是相见恨晚。

  卓少华也在他谈论之中,才发现这位蓝兄才华卓绝,博学强记,经史百家,诗词歌赋,无不通晓,心中更是好生钦佩。

  两人只顾谈话,回头看去,邻桌的人,都已先后上路,伙计又下了两碗汤面送上。

  卓少华难得遇上一位知己良友,心情十分愉快,把一碗面连汤带卤,吃得津津有味。

  蓝允文只用筷挑着吃了几口,便自停住,从身边掏出一锭碎银,会过酒账,含笑道:“卓兄,我们也该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