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功名>第七十四章 恩怨纠缠(男儿正当时卷终)

赵旭爬上了一棵树,看了一会,但是什么动静都看不到,心里又记挂刘皇后和珠儿,就从树上下来,再巡弋一遍,没有发现一个活口,于是将两具尸体给骨碌到了山下,这才到了马车跟前,见刘皇后和珠儿没事,将车上插的箭矢拔掉,对刘皇后说:“你看一下,这几个人认识不认识。”

刘皇后和珠儿脸色惨白,下车看了之后,说这些人里有李存渥的护卫,还有之前抢掠自己和李存渥的那伙强盗。

“李存渥的亲兵和那伙强盗怎么能走在了一起?”刘皇后很是不理解:“难道李存渥在演苦肉计,和强盗合起来骗我?”

“可是没道理啊?怎么回事?”

刘皇后想不明白,赵旭也不明白,关键是没见李存渥,谢乐迪也跑了。

这下赵旭更加的小心,在路上,他问刘皇后,李存渥知不知道普寿寺这个地方?

刘皇后摇头:“没人知道,我谁都没说。”

晋阳虽然外在没什么乱象,但是有了前面的乱子,赵旭不能大意:既然要将刘皇后送到普寿寺,就没有不谨慎的道理。

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

三人迂回小心,等终于在傍晚时分到了普寿寺,果然像刘皇后说的一样,这个普寿寺虽然大,可是十分的清静,不像一般的寺院烟火缭绕人来人往,给人的感觉就是十分干净。

可是这门可罗雀的寺院却恰恰就是让刘皇觉得今后能真正藏身的首选之地。赵旭觉得这简直就是个讽刺。

刘皇后带着珠儿亲自去见了主持,一会出来,两人竟然都换上了女尼的衣服,还戴着一顶僧帽,将满头的青丝都给遮挡了起来。

“李存渥死了,”刘皇后见到等待的赵旭说:“李存渥果然没有说对。他到了晋阳,去见了巡检使李彦超,可是他昔日的这个好朋友李彦超却不收留他,李存渥就跑到了岚谷(今山西岢岚县),结果,被追随他的那些部下给杀了。”

“我当时要是没有被他抛弃,这会,也必然不会有好结果。”

赵旭听着问:“这是主持说的?”

刘皇后点头:“已经有两天了,消息很快会被晋阳的人都知道。”

赵旭有些明白了。或许,李存渥被手下将杀了之后,他的手下正好的就遇到了之前抢劫他们的谢乐迪这些贼人,于是这些人干脆的和谢乐迪混到了一起,也做起了强盗。

要不,就是谢乐迪其实带人一直跟着李存渥,晋阳的李彦超不收留李存渥,李存渥带人逃亡,谢乐迪就使用三寸不烂之舌,策反了李存渥的护卫,一起将李存渥给杀了,将李存渥带的金银值钱的东西给分了,而后一起再合起来做大买卖。

刘皇后听了赵旭的说辞,觉得很有可能,继而问道:“那你这会?”

赵旭:“我要去找到谢乐迪,一定要杀了他!”

赵旭没有说自己一定要杀谢乐迪的理由,刘皇后以为赵旭是想着自己差点被谢乐迪所杀,还因为被李存渥带走的那些财物有自己的一份,赵旭是为自己而去杀人的,心里感动,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但是赵旭是一定要走的,这是两人之前都说好的事情。刘皇后有些依依不舍,珠儿也是满眼的留恋,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讲。

赵旭将所有的钱都留给了刘皇后和珠儿,上马就走,刘皇后牵着缰绳说:“你,你要保重自己,早些回来看我……们。”

刘皇后的话说的很有暗喻,赵旭再次看看她们俩,说:“各自珍重。”

赵旭走的远了,刘皇后和珠儿还在那里看,等赵旭身影已经不见,刘皇后忽然问珠儿:“肖大哥人如何?”

珠儿猛地愕然,急忙说:“娘娘……”

刘皇后打断说道:“今后没有娘娘了,这个世上再也没有刘皇后了,你也不必再这样说。肖九是个好人,人又长的精神,你要愿意,我让他娶了你。”

珠儿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一路早就对英俊会体贴人又豪爽的“肖九”有了好感,这会登时一脸臊红。刘皇后却不看,拉着她的手,进去了。

赵旭在晋阳附近搜索了几天,都没有发现关于谢乐迪的一点蛛丝马迹。

这天,晋阳城里骤然人人议论纷纷,说魏王李继岌在渭南遭遇到了李存勖和李绍荣同样的遭遇,众叛亲离,手下的兵几乎逃亡殆尽,李继岌成了孤家寡人,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被监军宦官李从袭一番“大势已去,魏王自己做个了断胜过他日别人侮辱”的言辞给压垮,断绝了最后的希望,痛哭流涕的,睡在床上,让亲兵李环用绳子将自己给勒死了。

李继岌竟然这样的死了。

赵旭听到后,内心有些戚戚。李继岌是一直的在利用自己,但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在利用李继岌。只是洛阳一别,再没有见面,这个年轻气盛一直想证明自己有能力撑得起“大唐魏王”这个名头和自身价值的人,就这样的死了。

人生的境遇,谁也说不清楚。赵旭倒是很希望李继岌是在战场上被人给杀了,也比这样死要好些。

不过李继岌的死只是一个开头,树倒猢狲散,接着永王李存霸也逃到了晋阳,同样的,跟随着他的士卒也全都逃跑了。万般无奈的李存霸剃掉头发,穿上僧服去拜见李彦超,说愿意出家成为山上的僧人,希望能得到李彦超的庇护。

但是在李彦超想请洛阳的李嗣源做定夺如何处置李存霸的时候,那些想抢军功的兵士们将李存霸按倒巡检府的府门石阶上,杀了。

抬轿子的,往往比坐轿的还要狠!

李存勖的骨肉包括薛王李存礼,以及李存勖的小儿子李继嵩、李继潼、李继蟾、李继峣,在这场动乱中全部都不知道下落,有人说是李嗣源派手下安重诲将他们全部暗杀了斩草除根,有人说昔日这些不可一世的大唐王爷们四处逃逸,有的出了塞到了西北荒原,有的去了蜀地,更有的到了吴越,或者隐姓埋名,或者出家为僧,或者沦落为奴,更或者,死于野兽之口。总之,从此之后只剩下一个邕王李存美,因为中风得病,半身不遂,才免于一死,此后一直住在晋阳,还有一个中途从民间寻找回来的虢王李昶,尚且在洛阳。

李存勖一族人从朱邪执宜率领沙陀部脱离吐蕃投奔前唐,到朱邪执宜传子朱邪赤心(朱邪赤心被唐德宗赐姓李,之后叫李国昌),再到传给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到了李存勖之死,一共一百一十九年。

赵旭这几日心情十分烦躁,谢乐迪就像一个长了翅膀的鸟一样,明明能感受得到却始终寻不见他,再有,赵旭不断的听到关于李存勖的子嗣们死去、消失,心里就记挂起了大郎李昶。

曾经那么的痛恨大郎,他虽无情,可是这会知道了洛阳的局势,赵旭又怎么能忍心对一母同胞的哥哥置之不理?

思来想去,赵旭有些坐立不安,他离开了晋阳,不一日过了河到了洛阳。

李嗣源携大军入驻洛阳之后,在群臣的再三上书请求中,担任了大唐监国职务,颁布了一系列教令,禁止焚烧抢掠,安顿民生。

同时,李嗣源下令抓了租庸使孔谦,指责孔谦奸巧谄谀、侵占剥夺,使军民贫困,将孔谦杀了,并且将凡是孔谦制定的法令全部废除,还撤消了租庸使和内勾司的职称,依照旧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只让宰相一人专门管理。

接着,李嗣源因为觉得李存勖是人用宦官才导致了灭亡,就取消了各道的监军使,将这些宦官全部杀掉。

所以,赵旭到了洛阳的时候,基本洛阳城里已经恢复了秩序,而且就在此时,监国李嗣源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辞,终于“架不住群臣和百姓的拥戴”,登基当了皇帝,建年号为天成。

洛阳满大街的人都在议论着新皇帝如何“酌情只留下后宫一百人,宦官三十人,教坊一百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其余的人自己愿到哪里就到哪里”,并且将各司、使、务有名无实的部门都废除了,且大赦天下,还免除了百姓两季税赋,大力的选拔人才,实在是有为的君主。

赵旭听了心里只是冷笑,这李嗣源和李存勖能有什么区别?不过玩的都是“励精图治”、“杀狗官、减赋税”、“我这个皇帝是和前面任何的皇帝都不同的,是个有作为的好皇帝”这一套罢了。

狗暂时不吃屎那是因为有肉吃,狗若有肉吃不吃反而去吃屎那倒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狗就一定会去吃屎的,只是早吃和晚吃的区别罢了。

这个李嗣源,年纪比李存勖大,也比李存勖聪明,无非刚当上皇帝先收买人心,过一段,等时局平稳,他不慢慢的再给百姓套枷锁,那才奇了怪了。

“纵观有了皇帝以来到李存勖,也就是前唐李世民在民生方面装的还比较像模像样,但李世民不也篡改史书怕后人说他的不是?心里没鬼改史书干什么?”

“做人能管住生前的事情,还能管得了死后世人怎么评价?以此可见连李世民也是个内心和表面不一的虚伪之徒。我这会就说李世民不好,怎么,难道他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还要从棺材里爬出来打我?”

“什么帝王将相,都是欺世盗名的骗子!呸!”

赵旭无暇其他,做自己要做的事情要紧。暗中到虢王府那里探看,不过虢王府里没有什么异常,倒是还有车水马龙的势态。

过了两日,赵旭打听到如今的皇帝李嗣源甚至十分的赏识虢王李昶。

赵旭这下倒是有些奇怪了,他经过细致的打探,终于弄明白了如今的皇帝李嗣源重用李昶的原因了。

从明面而言,原因非常的简单,就是因为李嗣源不认识字。

当今的大唐皇帝李嗣源不认识字,朝廷里四面八方的奏书都让中书令、护国节度使安重诲读给他听。而安重诲一直追随李嗣源,深得李嗣源的信任,可是安重诲自己也是个不怎么通文墨的人,如今每天要面对那么的公文奏章,他也不能全部通晓。

与其自己处理不过来让人看笑话,还不如光棍大方举荐人才,这样反倒是能让别人高看自己。于是安重诲对李嗣源上奏说:“臣只以忠诚的心来侍奉陛下,得以掌管朝内机密,现在的事情还粗粗能够知道一些,至于过去的事情,非我所及。希望效仿前朝的侍讲、侍读,近代的直崇政、枢密院,选择一些有文化的大臣来共同处理这些事情,以备应对。”

李嗣源觉得安重诲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设置了端明殿学士。

而李昶之前是秘书监,秘书监是大唐专管国家藏书和编校的机构和官名,那么应该很有文才,于是李嗣源召李昶谈话,果然觉得李昶有学识,就将李昶和冯道、赵凤一起设为为端明殿学士。

李昶和冯道、赵凤比较,实在是太年轻了,这恰恰的就凸显了皇帝对李昶的重视程度。

这是明的因素,赵旭觉得大郎能被李嗣源重用,还有一个暗在的因素,就是前皇帝李存勖的子嗣几乎在此次战乱中无一幸免,这多少对于新皇帝李嗣源的名望有些致损,而李昶和李存勖其他的儿子不同,属于一直在民间散养的,没怎么牵扯进朝堂的争斗,现在李嗣源将李昶推到一个高度,就能让很多人知道新皇帝的胸襟,这就跟商鞅立木徙木立信一个道理。

于是,虢王李昶就成了李存勖所有的子女当中唯一一个不但活着,而且越活越好的特例。

大郎活的好好的,没有凶险,赵旭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既然如此,洛阳再无停留的必要。

就在赵旭离开洛阳的时候,得知了义宁公主李学敏和汜水关使宋廷浩成婚的消息。

赵旭骑着万里无云伫立在北邙山山岭之上,俯瞰着在战乱中被毁坏已经荡然无存的静心庵,停留了片刻,纵马离去。

这天午后,赵旭到了陕州地界。这一路走来,虽然兵变早就平息,但城破户残,荒野白骨仍旧随处可见,村落之中甚少看到人烟,到处都是萧条冷落景象。

石敬瑭之前是陕州留守,如今作为新帝李嗣源的女婿,又在这次拥立中立了大功,已经另有重用。

赵旭顺着大路经过两座山谷,到了曲沃村村口。

这么久没有回到故园,原本以为荒凉凄惨,谁知一看,竟然着眼之处全部都是梅树,曲沃村竟成了一片梅林。

赵旭骑马奔驰,从无数的梅树中穿过,就要到原来自己家门前那里,跳下了马,他跌跌撞撞的跑过去,只见一个新修的坟冢,墓碑上正是慈母梅氏之墓几个大字。

赵旭顿时五内俱伤,跪在那里扶着母亲的墓碑大哭起来。

他从小性子倔强,做事从不服输,遇到越是难做的事情就越是激起战胜的心思。自从家里惨遭不幸,一味坚强,任凭旁人如何冷嘲热讽,如何看他不起,无论世道如何艰辛,遭遇如何困顿艰难,他也从没有放弃过自己心中的信念。

如今回到故园,懵然见到了母亲的坟冢,诸多的委屈与辛酸在胸腹之中汹涌而至,再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嚎啕涕零起来。

过了一会,赵旭听到有人接近,他仔细辨识,来的只有一人。

这时的赵旭已经今非昔比,就是十人八人他也不惧怕。等那人过了一株梅树,赵旭一看,来人也是一怔,竟然是田蕊的母亲郭氏。

“二郎?”郭氏吃了一惊:“你果然没事。”

赵旭深知郭氏的为人耿直,过去拜见,郭氏端详他好大一会,见他个头长高,肩宽体健,眼神灵动,早就没有了稚嫩,比之前更加成熟,叹气说道:“你定然吃了不少的苦。”

往事种种,赵旭不知道从何说起,问:“这些梅树……”

“是大郎命人种的,”郭氏接话说:“我猜,你都知道了,你和大郎虽不是一父,但总归是一个母亲所生。”

“逝者已逝。如今,你有你的苦处,他有他的难处,我今天不是为他说好话,你想想,如果将你和他互换,你又会如何去做?”

赵旭曾经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但最后都是没有结果,反正按照他自己的性子,无论如何是没法在李存勖的面前停留一日的。

“这里只有你母亲,你父亲,却是没法找到,大郎也尽力了。”郭氏讲了当时石敬瑭伏击赵勋的事情。赵旭这才知道父亲和其他的兵士混埋在一起,心里更加愁苦,十分郁结。郭氏又说:“李存勖如今死了,你们兄弟之间已经没有障碍,俗话说兄弟如手足,有什么事能阻隔了兄弟亲情?”

“我回头去给大郎说说,他也一直不知道你的下落,如果知道了,定然欣喜。”

赵旭不想给郭氏说的太多,大郎毕竟不是自己,再说李存勖是大郎的生身父亲这一点是无论如何没法更改的,即便抛开前面所有的事情都不提,大郎能受得了自己将他的生父给杀了的事实吗?

再说,还有田蕊……

这笔账根本没法算得清。

田蕊既然已经嫁给了大郎,自己这会重新出现,那么由此种种,恩怨纠缠,三个人见面倒还不如不见。

郭氏也觉得世事苍茫皆云烟,她不知道赵旭和自己女儿田蕊之间的事情,只是以为赵旭还是纠结从前,叹息说:“无论谁一路坎坷,必定嫉恶如仇,除非没心没肺。劝人大度那是说不负责任的风凉话。我还是希望你们兄弟能像从前一样。”

“李存勖死了,但是石敬瑭和刘知远还活着,”赵旭岔开话题说:“别的不说,这两人直接的害我全家,我不能就此罢休。”

赵旭眼神凌厉,郭氏心说幸好当时女儿没有嫁给刘知远,否则依照赵家二郎的性子,事情终究是不死不休的。

可是,田悠他……想到这里,郭氏沉默了,她看着梅嫣儿的墓说:“我这一段有事在家,你要有空,就上门坐坐。”

赵旭明白了,郭氏肯定是和田悠又吵架了。如今田蕊和大郎成婚,田悠终于有了条件离开陕州这个小地方到国都去展示他的“才学人品”,他的女婿前是虢王,现在又是皇帝器重的端明殿学士,这样的大好机会,昔日的“陕州名士”怎么会轻易错过呢?

那个时候,郭氏就已经猜测到了父亲赵勋是被田悠告密被发现隐藏在曲沃了,她那晚就痛斥过田悠,如果确定了“某事”,就会出家为尼。

郭氏说的“某事”其实就是说田悠给陕州本令告密。恐怕,后来是因为田蕊和大郎的婚事才让她和田悠之间暂时搁置了矛盾,因此,她现在说有事在陕州的家,其实意思就是她不会去洛阳和田悠住在一起。

夫妻两个丈夫是那样,郭氏却是这样。赵旭敬佩郭氏的为人,于是嘴上答应,倏然又想到,母亲的墓四周没有杂草,不会是郭氏时常来清理看护所致吧?

可看她的样子,不是她,又会是谁呢?

这恩怨情仇,一时间,又怎么能分辨的清楚!

郭氏停留了一会,离开了。赵旭在曾经的家园,如今母亲的墓前呆了一夜,心里打定主意: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庸庸碌碌苟活一世?必定有恩报恩,有仇报仇!那会能杀李存勖,是因时导势,而没有割下李存勖的头颅来祭奠父母,原因太多,今后杀石敬瑭和刘知远,也需要筹谋。但谢乐迪那个鼠辈,自己却是眼下必须找到,定然要割了这贼子的脑袋,去普济的坟前,慰藉普济的在天之灵!

太阳慷慨的在天地间播撒了万丈光芒,赵旭单人单骑,向着前方绝尘而去……

《功名》第一卷男儿正当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