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只为在盛世秀恩爱【完结】>第125章 下班回家

  最新一期陇州民报首版头条, 刊登着“同山铁厂”破土动工的消息。

  同山铁厂的前身为各大小冶铁铸造工坊。

  自压水井在各县定点安装推广后,直接上榜陇州百姓最喜欢的生活物件。

  这取水当真方便,不少人都想在自家安装一个。

  它结构本就不复杂, 专业人士拆开一看便能仿制, 并且当时为了赶产量, 其图纸分发到了许多工坊。

  工坊来人询问图纸价钱时, 叶如尘一笑置之。

  他从没想过要在这方面获利,于是派人传话允许个人锻造售卖,不收取任何费用,并将详细图纸在衙门外公示了半月。

  尽管大燕产铁数量高, 铁质器具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但这么一大块铁疙瘩,工艺步骤不比寻常铁具, 并且产量紧缺,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也算不上便宜。

  即便如此, 压水井依旧成为了各大小铸造工坊最火爆的订单。

  虽然贫苦老百姓一时买不起,但城内不少有点积蓄的人家都愿意买一个。

  有点小贵, 却也合理,在大家的接受范围内。

  这东西随便用个几十年不成问题,性价比够高了。

  问题在于...

  铸造工坊太不给力...

  寻常生意一般的工坊突然忙碌起来,紧赶慢赶完成了衙门的单子。

  结果一口气没歇完,就又迎来大批订单,不只陇州,还有周边府城的单。

  接单时老板笑靥如花,转过身汗流浃背。

  需求量太大, 多家铸造工坊人手不足,订单直接排到了数月之后。

  消息传到衙门, 众人一笑而过,唯有叶如尘放在了心上。

  之后...

  便如这头条所写,恭贺同山铁厂成立!

  由衙门牵头,整合陇州及周边多家铸造工坊,官督商办,实行股份制。

  紧跟这条资讯后的是招工信息。

  铁厂并非说建就建的,目前才刚选完址开始动工。

  这是个大工程,承包铁矿、扩大经营范围、按工艺分成不同部门、用“流水线”方式大批量投入生产...

  股东一致拍板,决定要办就办大的,如知州大人所说,眼光放长远,市场面向全国!

  叶如尘看着手中报纸,不经意间勾起唇角。

  廖北在一旁说道:“等铁厂建成,正式投产时还要招人手,这下又能提高就业了。”

  吕小胜竖起大拇指,“是呀,大人果然妙计。”

  叶如尘抬头

  看向他二人,“这次你俩功不可没,为了促成此事可没少跑腿。”

  廖北正色道:“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嘿嘿~” 吕小胜笑笑,“多谢大人夸赞!”

  放衙后,叶如尘刚出门就见周判官、全判官匆匆赶来。

  近日衙门是有些繁忙,不过这两人面容喜悦,该不是麻烦事。

  叶如尘停住脚步,问道:“何事让二位如此高兴?”

  “大人。”

  周判官率先开口道:“全勇说要请客,大人,咱们一起去下馆子吧。”

  全判官拱了拱手,“上次我和这家伙打赌输了,欠下一顿饭,前些日子忙,现下终于有空,便想叫着大伙儿一起下馆子。”

  “刚好明日休沐,大人,赏脸咱几个小酌一杯可好?”

  “还有谢长观、王中安他们。”周判官补充道。

  “原是如此。”

  叶如尘忽而问起,“忙完了吗?”

  哎?全判官一愣,笑道:“哦,差不多吧,自打年后以来咱衙门是片刻不得清闲,现在基本都理顺步入正轨了,也就户房还忙得腾不开手。”

  “这样呀...”叶如尘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又轻笑一声,揣着手,“和你们吃饭哪有让你们花钱的道理,理应我请才对。”

  “说起来,上次请大家吃饭也是好久之前了。”

  “大人客气了~”

  全判官摆摆手,“我牵的头,说好我请,怎么能让大人破费。”

  叶如尘道:“哎,话不能这么说,那多不好意思。”

  “嗐~不行不行,大人,这次我...”全判官带着周判官,两人忙要推拒。

  “所以我就不去了,你们吃吧!”

  啊?两人傻眼,一时没反应过来。

  又听叶如尘说道:“家里约摸着菜都下锅了,再见。”

  说着,叶如尘便转身要走,只见谢同知等人也朝这边走来。

  叶如尘微笑着冲几人点了点头,揣着手悠悠离开。

  全判官挽留的手抬了一半,突然不知要说什么。

  “大人怎么走了?”林东问道。

  全判官欲言又止。

  迎着谢同知等疑惑的目光,周判官三言两语将方才的对话转述了一遍。

  王吏目哭笑不得,“大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抠门。”

  全判官点点头,“我倒是敬佩,家里那位天天唠叨,若我有大人半分节俭持家,屋里早就怎样怎样了...”

  周判官捂着嘴,“咳!咳咳~”

  “怎么了?”

  王吏目疑惑地看向他,接着随其视线扭过头。

  只见叶如尘不知何时转身,正笑盈盈看着他们,远远道:“等我俸禄下来,请你们吃饭。”

  说完,便又走了。

  这次谢同知等人目送叶如尘离开,直至他转弯瞧不见人影才有动作。

  “下次发俸禄是什么时候?”

  “梧桐萧萧...”

  “说人话。”

  “秋天。”

  “......”

  王吏目有些许心虚,“大人不会听见我说他抠了吧?”

  “应该不会吧,这么远呢。”

  兵房典吏黄振天摇头,“说不准,习武之人耳聪目明,何况是大人这身本事。”

  王吏目瞪他一眼,“那你不早点提醒?!”

  王世兴:“嗐,谁想这些了。”

  “哎,大人也不容易。”林东说:“衙门欠他的钱还没还完呢。”

  黄振天:“不是入账了不少吗?你怎么搞的?”

  林东:“现在各处建设,花钱的地方更多,你知道什么?”

  “行了行了,先不说这些了。”

  谢同知抬手打断:“既然大人不去,要不我也...”

  “不行,谢长观,你可别想跑。”

  全勇一挥手,“还站着干什么呀,咱走吧?”

  “走走走!”

  出了衙门,周判官突然回头一瞥,喃喃道,“我总觉得哪里有点奇怪?”

  谢同知:“怎么了?”

  周判官锁着眉头想了想,“不知道。”

  回到知州宅,远远就闻见了厨房飘来的饭香。

  菜果然下锅了,只是还没做好。

  叶如尘堂内转了一圈,除了下人外竟没见到顾父等人。

  来到书房,房门虚掩着,推门进去果然见顾青辰在伏案写作。

  顾青辰闻声抬起头,眉眼舒笑,“回来了...”

  “嗯,爹他们呢?”

  “爹带着沧海、小天去田庄了,娘带着小春、团子和元宵在学院呢。”

  “三年级班的孙老师临时有事,下午有他两节课呢,其余老师要么也有课要么不在学院,娘担心那群小子没人看要翻天,这不快月考了,让团子去带两节课。”

  叶如尘忍俊不禁,“一个萝卜头,给一群萝卜头上课,娘怎么想的,团子竟也去了?”

  顾青辰无奈得耸了耸肩,“娘估计是想让团子多和同龄人多多接触,一直以来团子都没有正经的同龄玩伴。”

  叶如尘走到顾青辰旁,伸手在他颈后按捏着,“写什么呢,累不累?”

  “不累。”

  顾青辰一笑,起身反将叶如尘按在椅子上,“看看~”

  “嗯,什么呢,让我瞧瞧~”

  叶如尘拿起本子,一手将夫郎拉入怀中,认真看了起来。

  “这是你先前说的,要将我们在陇州的点滴记录成册出本书?”

  “写不少了啊,什么时候开始的,我竟不知。”

  顾青辰将胳膊搭在叶如尘肩上,用手支着下巴,“之前零零碎碎写了点,这段时间正式动笔的。”

  “自到陇州,已有半年,落笔才惊觉发生了这么多事,不可胜言。”

  “从入城的第一碗汤面开篇,我准备以建设陇州作为主线,将陇州的变化一点点呈现出来。”

  顾青辰拿起身后书架一本簿册晃了晃,“喏,往后的事谁也不知,但故事主线已成。”

  叶如尘失笑,那正是他当初彻夜不眠,一气呵成的《陇州兴起简策》。

  “却也不知,故事的结局,真会如这简策中所织的盛世繁华一般吗?”

  顾青辰趴在叶如尘肩头呢喃细语,朱唇一张一合,吹气胜兰,带着些许迷茫与疑惑,像在反问自己。

  叶如尘伸手揉了一把夫郎脑袋,“会的。”

  “你这本书准备怎么发?”叶如尘问道。

  “嗯?”顾青辰疑惑,“等写完呀,慢慢来,又不着急。”

  叶如尘道:“不如,连载?”

  顾青辰眸光一闪,愣了下,“万一断更了呢。”

  “在半月读上的话,虽说这半年的事情就够写很长了,可后续呢,毕竟是纪实,日子一天天过,故事不可能一天天写,数月时间一笔而过,跟不上的。”

  叶如尘挑眉,“分册,每册可单独成书。”

  “你可以半月一发,每次不用太多,等到一个差不多的节点就暂停,将前面所发散章合成一册出书。”

  “至于下一册什么时候开始,凭顾公子所愿,如此,便不算断更。”

  顾青辰眨巴眨巴眼睛,认真地盯着叶如尘,“那万一,断尾了呢。”

  叶如尘深吸一口,“为夫定不让你断尾。”

  “好~”

  顾青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那你再看看我写的怎样,应如何修改?”

  叶如尘:“夫郎文采飞扬,无需任何改动。”

  “耍贫,就会哄我!”

  “不敢。”

  叶如尘摸着良心道:“肺腑之言,真心实意。”

  “去你的~”顾青辰笑着推了他一把,站起身来。

  “我再改改,分册的话应该细致点,添些趣事进去。待我重新整理一番,下期便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