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大秦:召唤鬼神吕布,打造仙秦!>第362章 时光的流逝会带走一切欲望

至于能延续多久,那就取决于这些后辈的智慧和能力了。

统治之事,该由秦始皇去操心,而非他耀光。

他的目标超越了这片土地,是凌驾于其上的存在。

望着秦始皇那得意却又略带遗憾的表情,耀光心中暗自窃笑。

“等我走后,父亲的好日子怕是要告一段落了。”

这种挖坑的事,他是不会明说的。

反正父亲坑儿子,到最后才显得有趣。

至于万国的野心,他只负责培育,让他们成为狼群,对外扩张,争夺领地。

天秦只需坐享其成,到了真正争霸之时,那些抢来的土地自然归大秦所有。

因此,耀光对于万国图谋天风领域的举动并无丝毫嫉妒。

这些宝物在他们眼中只是为大秦暂时代为珍藏。待帝族争斗、宗派纷起,那时他们才会明白何谓苦涩。

可惜,那时悔恨已无济于事,生存下来的,都只能臣服于大秦的命令,否则只有自取灭亡。

大秦并非他父母的庇护所,不会为他们的贪婪买单。

照耀之光已制定出独特的计划和安排,只是未公开罢了。

对于那些东域万国贪婪的国度,大秦总是有意无意地削弱他们,直至他们失去竞争资格。

他们不具备分享蛋糕的实力和信心。

除非他们的族群诞生一位主宰级别的存在,才能具备参与分配的权利。

而且,这些大帝必须明白强弱之分,否则一旦站队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上古之战的失败,就在于内部的混乱。

表面上看是仙门胜出,但如今仙门自身尚且难以恢复元气,恰逢天地浩劫再临。修真门派的修炼方式,核心仍是顺应天道,牺牲的往往是实力较弱的修士,而非真正的操纵者。

因此,每个修炼界都免不了悲剧的命运。

强者下令,他们只能奋勇向前,盲目自信于自身的强大,却不知双方的强者数量其实相当。

只是低层和中层的修士在战争中消耗殆尽,高层的决策者稍作妥协,战局便告终结。

最终,世界被破坏,灵气日益稀薄,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世界机制紊乱。

这次的灾祸,正是仙门咎由自取。

只有当仙门拥有真正的超凡力量,能够压制整个世界,天地劫才会对他们无可奈何。

毕竟,他们的实力过于强大,甚至在挑战天地规则,这是天地的无能,而非他们的过错。

在耀光的观察中,这反映出法则尚待成熟的遗憾。一旦法规齐全,或许能借助管控之力和全局之力,直接镇压这样的强者,或者培养更强的力量消灭他们。

思及此,赢耀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与冷酷的光芒,他誓要成为世间无可匹敌的存在。

“唯有自强,方为真实之本。”

“依赖他人,终将无所依。”

他的信念坚定不移:“我只信自己,无论是上古的帝王,还是远古的传说,都不足以动摇我的决心。”

“朕绝不轻信任何人,即便是那些上古的天骄,朕亦不例外。”

他宣告着自己的原则,“只要不损及人族的根本,合作是可以的,但若以牺牲人族为代价,那便是自绝于大道之外。”

他决然道,“朕不屑为之。”

随着对过往历史的深入探究,赢耀心中不禁质疑,那些伟大的上古大帝,或许并非如表面般无懈可击,或许是愚蠢,或是被命运所驱使,成为天地劫变的关键棋子。

如今的人族崛起,没有他,也许万年都无法达到现在的高度,甚至可能只能依赖那些大帝的力量维系。

人皇印的存在,或许正是为了孕育一个更强大的人皇大帝,可以消灭大量敌人,或者冒险行动,引发最后的决战,打破天地束缚,追求更高的境界。

然而,这些都是未解的谜团,真相还需时间验证。

大秦尚有数百年的时间准备,大禹或许会在这一时期苏醒,对此,赢耀早有筹划,以免大禹的出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大禹关乎人族的生命线,掌握着诸多珍贵资源,不宜轻易触动。

大秦现今的出口资源既有再生也有非再生,大秦有足够的实力供应全球,而且炼丹师和炼器师的数量已蔚为壮观。

几乎每个修士,除了少数,都能掌握至少一门炼术技艺。

一旦战争爆发,帝国的人力资源将会整合,形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

在战略思维上,庞统、诸葛亮、刘基、尉缭都拥有高超的智慧,他们目光深远。

而在军事才能上,白起、王翦、徐达等人同样出类拔萃。

而郭嘉和贾诩则深藏不露,他们的智谋犹如暗流,在思想领域,王阳明对人物的影响不言而喻,他灵活变通,不仅融合了武学与现代修炼体系,还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认为,时代变迁,不应拘泥于古今之别,只有放开思维,从多角度思考,才能真正受益。

赢耀深知这一点,他的推演功法已经达到了大帝境的巅峰,对于更高层次的理解也正在逐步深化。

他修炼的功法虽难度极大,但随着完善,带来的益处和力量更是无法估量。

谁曾想,圣境圆满的他,竟能在胎练天席中独领风骚。

法度的精进所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

赢耀已掌握数种至纯法则,修炼至巅峰境界,那一步,已非寻常的天地法则,而是触及了大道法则的门槛。

在大帝境中,法则的圆满意味着无尽可能,但要突破更高的层次,需将法则融合并实现质变,从而挣脱束缚。

大禹的现状,赢耀早已察觉,其气息超越大帝,却未踏足下一个领域。

或许,大禹正处于真灵境的边缘,尽管没有明确的阶位划分,但他显然处于大帝与真灵之间的微妙平衡。

这种成就堪称卓越,若非推演碑的辅助,赢耀恐怕只能在大禹身后默默耕耘。

“人生的际遇,真是奇妙无比。”

“万国不过是垫脚石,非帝族皆是天地的牺牲。”

“天意如此。”

这是赢耀对天的认知,所谓的顺应天意,实则虚幻无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