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他是奸细>第28章 查找古藉

朱由检怀疑,哥哥想对自己说的,肯定是阅江楼的一些事。不是有一个传说,说阅江楼的秘密必须在帝王间有序传承吗?

大概是朱由校己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才下决心向弟弟公开秘密,并对自己的失误表示歉意。同时希望弟弟能找回丢失的宝图,使他良心上不抱有太大的思想包袱。即便去世了,在列祖列宗面前,也不至于像个罪人,无地自容。

可是由于魏忠贤在场,他没法与弟弟举行密谈。以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就永远失去了和弟弟谈话的机会。

从此之后,传承了二百余年十余帝的这个秘密,在朱由校这里收场了。

做了皇帝的朱由检,对阅江楼的事一点也不知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现在藏宝图已经丢失,不知道它被魏忠贤转移到哪儿去了,破译了没有。

如果破译了,证明他在朱由校病重之前,得到了破解宝图的密码。

朱由校离奇落水后,病情加重,性命难保,这引起了魏忠贤的担忧。他知道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病榻上的这个人带来的,因此对病人的救治十分地积极,甚至采用了一些迷信的方法。不料事与愿违,不但没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使其快速死亡,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魏忠贤的初衷是好的,他绝对不想让朱由校死。

一朝天子一朝臣,无论谁做皇帝,他得到的宠信,都不会超过朱由校。

现在有一件事整不明白,那就是魏忠贤在朱由校病危时,有没有向朱由校讨问如何才能看懂藏宝图的方法。

魏忠贤在阅江楼找到密室,很可能用了很多天,才从朱由校那儿得到的消息。是零敲碎打,慢慢积累起来的,非一日之功,所以才没引起怀疑。

找到了这张图,并不意味着成功,万事大吉。这只是接近这笔宝贝的第一步,至于怎样看懂,这个秘密始终掌握在朱由校手里。

魏忠贤知道朱由校不行了,肯定不会放弃从他嘴里知道秘密的机会。他和客氏一唱一和,利用侍候皇帝的机会,套取自己想要知道的秘密,这是不容怀疑的。

有没有成功,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成功了,那么,他定会把魔爪伸向藏宝点,把所藏的宝物,洗劫一空。

也可能朱由校识破了他的诡计,坚持住了底线,没有向他透露有关宝图的任何细节,这就有意思了。

除非魏忠贤特别地聪明,否则,在没有任何外力帮助的情况下,他是不可能破解宝图的。

如果这样,那笔宝藏一定还是安全的。

这对于崇祯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他扳倒魏忠贤的目的,就是冲他的家财去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了。

现在,魏忠贤诈死的的秘密曝光,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加上他偷盗国宝的嫌疑,更叫他怒不可遏。

二罪并罚,魏忠贤的罪必须清算,崇祯决定对他重启调查。

不过,这事难度不小。离魏忠贤倒台,十多年过去了,当时搜集到的一些罪证,已经丢失完了,一切还要重新开始。

只是十多年时间,许多事情都人是物非,不知魏忠贤是否还活在人世。

好在抓住了魏方,他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即魏良曾透露自己在晋陕一带,这个地方朝廷以前从没考虑过。

尽管晋陕一带范围很大,但比起全国大规模来找,这个圈子孙缩小了不少。

崇祯决定把查此事的重任,交给张信。

他知道张信手下有各种人才,搞这种调查是他们的长项。

张信接受任务后,立即回到东厂,进行安排。

由于此事重大,崇祯对侦破此案的期望值很高,张信就派了有侦查经验的理刑百户长马武负责此案的侦破,并派领班夏召春协助调查。

二人调查取得了进展后,张信会根据情况,再增派力量。

与此同时,崇祯也在宫内展开了调查。

他主要想查一下那张藏宝图的真实性。

他没有见到藏宝图,自然要对其真伪进行证实一下。

现有的证据表明,这件事是永乐大帝干的。有了这个切入口,调查的范围就小多了。

崇祯不明白,朱棣在当时国力并不是很强盛的情况下,为什么把这些钱藏起来,目的何在?

如果永乐帝真有这么一次行动,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

崇祯决定从宫中保存的一些文稿查起。

自建立大明国后,明政府对帝王们的言行,重大事件,都以文件的形式,记载了下来。

由于洪武和建文帝他们定都南京,有关他们的文稿什么的,都在靖难之役中,毁于大火了。

现在北京皇宫里所保存的史料,都是永乐大帝及以后帝王的。它们被单独放在一个库房里,和众多的文史资料放在一起,如果想从中找到有用的东西,就得把这些典籍翻阅一遍。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费时间,而且又要参与的人员有一定的文化教养。这就得要求参与的人员,既要有文化素养,又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当然,一些朝臣在文化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他们忙,不能因为这事影响他们的正常事务,只能从各部司抽调一些人员来完成这个任务。

张信所在的东厂,也被要求派一名人员,进宫阅读文史通稿。

条件不高,只要能顺利地通读文章即可。

张信领剂任务后,回到厂内,开始思索所派人员。

年轻人不行,坐不住,必须得老成持重的人才可以完成这一任务。

他想了一下,吩咐手下,去把姚彬叫来。

手下人忙去找,不久回来,说姚彬出外办差了,一时半刻回不来。

“那就找人替换他,一定要他马上回来,我有重要的事要安排他。”

东厂办事的效率就是快,时间不长,一个骑马的汉子,飞快地来到院内,把马拴在树上,径直去府署来见张信。

他便是张信要找的姚彬,也是个公公,看面相,六十岁左右的年纪,但身体很好,走路龙行虎步,双腿生风,一看就是练家子。

“我回来了,”他大声说道。

“好。知道为什么把你调换过来吗?”

“好像是另有任务,”

“对,我准备让你回宫,帮当今圣上做点事,”把事情说了一遍。

“为什么我去,而不是别人呢?”姚彬大声说。

他原来在宫里当差,后来被借调到东厂,感觉比在宫里轻松多了,不想回去了。

“叔,你不是一直查我们祖上失踪的事吗?这次到宫里查资料,对于你,可是千载难逢的的机会啊。”

姚彬一想,也对,就爽快地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