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他是奸细>第53章 回京

张凡的漏网,使康熙大为震怒。

要知道,这可是他这次出巡的主要目的啊!

满以为活捉了张凡,就可以顺利地找到那笔财宝,找到背后的万忠以及三公主,不料最终还是失败。

在最关键时刻,张凡成功潜逃。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造成了这次行动的失败?康熙百思不得其解。

但这已成为既定事实,己没办法改变,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处置一系列遗留问题。

毫无疑问,张凡己如龙回潜大海。凭他的高智商,找到他的踪迹不是很难,而是毫无希望。

在这儿耗下去己没有任何意义,尤其是康熙,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每天有许多的事要处理。多待在这里一天,都是这个国家的损失。

因此回京被紧急提上了议事日程。

“便宜了张凡这个老小子,”康熙愤愤地说。

“欠下的,迟早要还的。早晚一天,他会落到我们手里的,”于虎说道。

“以后再捉到他,怕没有了意义。我们正在修正执行了多年的情报规则,事实证明那一套作法已经落伍了,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了。我们会有更多的渠道,找到三公主和万忠,”康熙说道。

“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

“现在,我们可以谈论撤军事项了。”

“准备啥时间走?”

“明天吧,此事宜早不宜迟。另外你托人给陈洪捎个信,要他时刻注意张凡的动向,如能把他擒获,乃大功一件,必有重赏。”

“是,皇上。”

谁料到了晚上,康熙又忽然改变了主意,把撤走之事提前,由早晨提早到当天晚上。

接到命令后,许多人对此大惑不解,认为晚上时间太过于仓促,并且夜间又不利于行军赶路。同寸不明白,皇上这是怎么了,咋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们哪儿知道皇上内心的苦。

张凡跑了,是烦心事一件。而更烦心的,是堂堂一大国的皇帝,差点在这儿被人活捉,这事要是传出去,多没面子。

所以士兵们尽管很不理解,但吃过晚饭后,还是忙着砸帐篷,为回京做准备。

而宋双父子,去安葬亡父的尸骨还没回来。按照预先的商定,这次他们一家也将随皇驾一块进京,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

怕在这儿遭到张凡的报复。

张凡一天不落网,他们心头的阴影就不会散去。

到京里生活,他们底气十足。因为有从石洞里找到的那笔钱。即使坐吃山空,什么都不干,也够他们享受到美好的生活许多年。

他们对未来己做好了规划,先在京城购买一个大院子,然后用这笔钱做投资,做生意,相信会取得成功。

为了他们的安全,康熙派了一个十人骑兵小队,去接应他们,然后从另一条路,护送他们进京。

收拾好营帐,已是半夜了。好在都是骑马,一阵急奔,到天亮时,刚好赶了七十里路。来到了一个河边,传下命令,给马喝水喂料,士兵休息做饭。

在这里,经过一番思考,康熙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宋义不必回京了,拨付给他八百士兵,在这儿修建一座营寨,做好长期在这儿驻扎的准备。地名就叫七十里营,刚好是他们这一夜行军所走的路程。好记,又有纪念意义。

在这儿建一座兵站,是康熙经过周密的思考做出的决定。

这次遇袭,对康熙刺激很大,使他认识到青龙山一带,确实存在着强大的敌对势力。张凡身份的暴露,又意外漏网,更加剧了这里爆发战乱的风险。

两种不利因素叠加,这儿已成为了高危风险区。

而一旦出了乱子,凭地方武装摆平,几乎不可能。

必须得有一支机动部队,留在这儿。

既作为保卫京师的一道屏障,又能监视这一片地区,防止万忠在这一块搞事,并能对这一带土匪形成强有力的震慑,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虽然八百人不是很多,但士兵都是经历了无数次战阵的勇士,战斗力很强。加上双羊山暗地里己接受招安,其位置优越,与七十里营形成犄角之势。任何一方有了危险,都可以相互支援,所以短期内不会有大事发生。

安排好这一切后,康熙带领盛方等,日夜兼程,只用了三天时间,便回到了京师。

到京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宫中太医,对这次参战人员的伤口,重新检查。

并且为了安抚人心,给每个受伤人员,除了给予金钱上的补助外,每人还给了数天假期,让他们和家人团聚。

总之,所有立功人员,该奖的奖,该赏的赏,一个不落,人人有份。

奖赏力度很大,坏事变成了好事,人人皆大欢喜。

在封赏的同时,所有这次事件的参与人员,还接到了上面的特别通知,要他们对这次北巡路上所发生的事,严格保密。

尤其是皇上遇袭的事,更是禁止向外人泄露,违者严惩。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皇上对他们的好,是有原因的。

皇上差点被人俘虏,侍卫中很多人受伤,叫人整的灰头土脸的,传出去,多没面子。

康熙乃旷世奇主,是个性格孤傲,好大喜功的人,这挺伤自尊的事,自然是不肯让人们知道的,以免成为人们口中的笑谈。

大家理解皇上的心情,所以野猪沟遇险一事,大家都守口如瓶。以致后来无论是正史,还是民间野史,都找不到有关这起事件的任何记载传闻,就像它从没发生过一样。

康熙还特别询问这次事件的大功臣于虎,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奖励?是否对做官有兴趣,要不要在地方上给他安排个官职?

于虎说他对做官不感兴趣,说能在皇上面前做侍卫,就是对他最大的奖赏。他的回答使康熙分外满意,从此对他更是另眼相待。

在这段时间里,于虎做了一个计划,就是伤彻底好了之后,回老家一趟。

去看看他当初学武术的启蒙老师,以及曾关心过他的乡亲父老。

还有就是看他的父亲,这些年是否回过家,有没有音讯。

掐指算来,他和父亲已失联七八年了,仍然不知他身在何处。

世事难料,他还在吗?如果在,为什么不回家看看?

有道是计划没有变化快,于虎想回家的愿望,最终还是落了空。

不是他不想回,而是没时间。

在他伤还没有完全好的时候,康熙便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很重要,使他打算回家的念头,不得不搁置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中午,一个小太监找到了他,说是皇上请他到书房去一下,有事商量,让他赶快过去。

自从那夜他独自救驾后,康熙对他的态度大变,不再把他当做臣属使用,而是把他当做重要谋臣,有事总是与他商量一番。

康熙还给了他一项别的侍卫不曾有过的待遇:可以自由地进入御书房,参与一些国家大事的商讨。

因为有了这项殊荣,他被同行们戏称为没有封号的王爷,很受尊重。

前天他和康熙谈了麻布坡案件,还没有一丝头绪,现在皇上这么急找他,难道有眉目了?

到了书房后,才知道自己猜错了。皇上没有谈有关麻布坡事件的只言片语,而是说起了野猪沟,以及漏网的张凡。看样子,康熙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万忠。

并且提到,河南近期发生的一件事,好像与万忠有关,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