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第397章 天下巨变

赵与珞来了,并且带来了令所有人都震惊无比的消息。

乃颜死了,阿术死了,忽必烈死了,海都也死了。

雄才大略的元朝开国皇帝,不甘寂寞的东北宗王,野心勃勃的窝阔台汗国可汗,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的一代名将,均已逝去……

天下巨变在即。

赵与珞坐在下首位置,静静地等待着,等待赵昺和西南军团的高级将领们慢慢消化一个比一次震惊的消息。

“陛下,据殿下所言,微臣冒昧揣测,伪元可能会再度陷入最高权力的争斗之中,甚至数年前大都之乱亦有可能重现。微臣认为陛下应早作筹谋。”陈吊眼听闻这些消息之后,对赵昺说道。

“巨变即将开启。”再联想到蠢蠢欲动的伪元安西王阿难答,赵昺分析道。

“官家所言甚是,阿难答不惜放弃整个巴蜀,如果说没有一点野心的话,臣是万万不敢相信的。”情报头子赵与珞说道。

“官家,臣以为我朝必须尽快平定巴蜀各地,然后集中力量应对巨变的到来。”陈吊眼进言道。

“不错,我等不能在西南耽误太久。”对于陈吊眼的话,赵昺深以为然。

君臣之间一番商议之后,决定由陈吊眼坐镇南郑府,全权处置巴蜀事务,待天下有变,则趁势攻取京兆府。

“大举,朕就把南郑府交给卿家了,望卿家好自为之。”赵昺道。

“哈哈,官家放心。若阿难答倾巢而出,臣为官家拒之,若是阿猫阿狗领十万之众前来,臣为官家吞之。”一时间陈吊眼气壮山河,豪气十足地说道。

“善!”

对于陈吊眼的话,让赵昺想到了三国魏延。

刘备当年破格提拔魏延督汉中,官拜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其实很多人是不服气的。

随后,刘备趁大会群臣之际,问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哈哈,卿当为朕之魏文长。”赵昺看向陈吊眼,哈哈一笑道。

“成都府必须尽快收复,朕打算择一良将从金牛道反杀回巴蜀。不知何人愿往?”赵昺环视一圈,问道。

陈吊眼坐镇汉中,防备蒙元;文天瑞坐镇重庆府,居中调度,并且还要处理民政事务。可以说西南军团两位正副统帅都有艰巨的任务。

如果此次派人入蜀,只能另选他人了。

就在赵昺、赵与珞和陈吊眼思考何人更为妥当一些的时候,一道声音响起。

“官家,末将愿往。”

众人寻着声音望去,但见,说话之人正是已经近不惑之年的原合州安抚使王立。

“王立?”赵昺暗道。

“官家,兴王殿下,大帅,末将自小便在巴蜀长大,后又在原四川制置副使张珏将军帐下听令,对巴蜀的山川地理颇为熟悉。”王立看到众人没有说话,连忙解释道。

“兴王,大举,你们怎么看?”赵昺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先询问一番。

“王立通晓地理,倒也是一大优势。”赵与珞也没有表态。

“官家,如今褒城已经被我军攻克,进入四川的三条古道尽在我朝掌握之中。”陈吊眼道也在装糊涂。

举荐,那是要负责任的。

“诸位,我等目前以南郑为中心,西侧为褒城,东侧为西乡。我军只要守住这一条东西走向的防线,鞑子就别想入川。”赵昺来到地图前,指指点点。

南郑府以南为金牛、米仓、洋巴三条古道,以北为祁山、陈仓、褒斜、傥骆、子午五天古道。

这还是赵昺的老办法,先防守,再反击。

“如今米仓道和洋巴道都已经在我朝掌控之中,唯有金牛道还留有蒙元残敌。”

“褒城、葭萌、利州、昭化、剑阁、梓潼、绵州、德阳、成都府。”众人凝视着地图上这些城池关隘的位置。

“朕觉得王立所言可以,朕同意由王立领兵从褒城出发,沿着金牛道直达成都府。诸位可有不同意见?”

不管是赵与珞还是陈吊眼没有说话是正常的,毕竟王立属于一名有“前科”的将领,这种情况下,没人帮腔实属人之常情。

“末将多谢官家信任。”别人可以不说话,王立就不能不表态了。

“王立,南郑府兵马不足,你此行若有难处的话,趁朕还在这里尽可提出来。”

“微臣多谢陛下厚爱。”王立道。

在一番讨论之后,为了稳妥之间赵昺从西南军团中调拨三千兵马交与王立统帅,算上王立从夔州带来的本部兵马,其手下兵马也达到了八千之多。

八千人,听起来不多,其实在巴蜀之地绝对是一支劲旅了。况且赵昺给王立的三千兵马那可是武装到牙齿一般的存在,绝不是王立本部人马可以相提并论的。

至于说赵与珞和陈吊眼的眼神提醒,赵昺毫不在意。

别说给王立三千兵马,就算给他三万大军,王立也不敢造反。

这些兵马可都是赵昺的死忠分子,岂是一个王立能左右的。

这便是自信。

而且,历史上王立最后的最终结局可是死在了蒙元的手里。

“王立,好好去做,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番美意。”信任归信任,但该敲打的时候还是要敲打一番的。

末了,千恩万谢的王立领了军令退了出去。

随着王立这位“老人”的再次入蜀,金牛道一路的汉人将领纷纷倒戈归降大宋。

可以说金牛道的“战事”极为顺利,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呵呵,宋蒙对峙,双王并立,真是群雄逐鹿中原。”送走了王立,赵昺把注意力又集中在天下局势上来。

双王自然指的是台州大兴王杨振龙和自称徐州王的钟亮了。

钟亮以贩卖私盐起家,没想到此人竟然裹挟数十万之众,声势颇大,一时间山东大震。

“钟亮?”

赵昺自言自语,脑瓜子飞速运转,陷入苦思冥想之中。

宋末元初之际,山东大地也没有一个叫钟亮的,更没有什么徐州王啊。

宋末,广南东路反抗蒙元的众多义军中倒是有一个叫钟明亮的,此人于至元二十六年正月,也就是1279年举兵反抗蒙元,拥兵十万之众。

整个广南东路的义军数量便高达二十余支,直到两年之后,至元二十八年(1281年)蒙元才将这一地区完全平定。

“这钟亮又是何许人物?”苦思冥想的赵昺实在是想不出来历史上有徐州王钟亮这么一号人物来,忍不住发问道。

“回官家,钟亮此人因私盐而兴,聚拢了山东大批盐户,其手下兵马、家眷合起来达到二十万之多。此人以青州为根基,后南下攻克徐州之后悍然称王。官家,如今京东东路已是一片混乱啊。”忧心忡忡的赵与珞把京东东路也就是山东一带的形势简单解释一番。

柴米油盐酱醋茶,盐作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不可或缺。

自古以来盐无非分池盐、井盐、海盐等等。单论海盐,则首推山东。

山东自古都是产盐要地,即便是后世,其年产量也占了全国近三成。

而青州又是重中之重。

在赵昺所处的这个乱世,只要有了钱粮就能招募兵马,攻克徐州也就不奇怪了。

“哼,竖子胆敢称王。”陈吊眼冷哼一声。

“兴王,伯颜十万大军为何迟迟没有任何消息?”赵昺并没有理会陈吊眼的愤怒之情,而是继续询问道。

按照赵昺得到的消息,伯颜可是比忽必烈更早一些从大都出兵江南的,如今和林地区的战争都已经结束了。

按照常理来说,伯颜的十万元军早就应该抵达两浙东西路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