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都市情感>隐秘的往事>第52章 陈雪林口述(1)

  

  *(以下是陈老所述)*

  1992年是我来到北方的第三年,这一年我对北方逐渐适应,也与我的老师相识。应该说,这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我在南方出生,而没能成为南方的孩子。家里关系复杂,家乡容不下我,我竭力为自己寻找出路,最后来到了北方。

  在北方,人生地生,学校和学业成为我仅有的依靠,我如履薄冰,在风浪不断的大海里行驶着自己的小船。

  学校里,我实在不属于出色,学习和工作能力都一般,竞争中只能随个大流,对前途有说不上来的迷茫。

  我怎么也想不到,卢老师会那么肯定我,不断地认可我,称道我的长处,让我成为了他那门课里最出色的学生。

  卢老师来学校授课是92年春天,至今我能清楚记起那门课的内容,每一堂课老师讲了什么。

  老师课讲得很好,也很严格,即使他不是专职的老师。对我们这些学生,他挺凶的,起初我也怕他。

  班里有同学爱表现,主动回答问题,就这么一个回答他能挑出七八个不对。他脸色不好,批评得损,谁撞上谁就下不来台。

  好像他对谁都不满意,不只是我们这些学生,他在哪四周让他不满意的事就很多,对不满意的不管是什么他都不放过。

  时间长了班里谁人都怵了,只求平平安安上课,不要叫他不顺眼。我也怕他,上他的课战战兢兢的,不敢不仔细学。

  他讲得快,讲的东西多,我努力做笔记也还是跟不上,有很多听不懂。

  一回下课了,我大着胆子去问他,主要是那么几个问题,我提前想好了,一个一个问,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

  他没什么好的脸色,也没什么不好的脸色,一个问题回答几句,到最后,他反而问我,怎么听得这么仔细,还能提问题?

  我如实说,自己跟不上,听不懂。

  他收拾好了书本要走,给我留下一句话,他说我认真听了。

  那之后课上他常叫我回答问题,我紧张,回答得一般,没受批评,回答成什么样他都点点头叫我坐下。

  同学三个五个回头看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我弄清一件事,卢老师大体不讨厌我。

  我又去找他问听不懂的,常常他赶时间,下课就得走,我跟着他问跟到楼下,铃声响了我又得回去上课,他在门口和我说完最后几句,对我说:“回去吧。”

  他的课我不紧张了,他也给我机会,时常给我比较多的夸奖,让我越来越容易跟上和理解他的思路,那门课成了我收获最多的课。

  同班同学可能比较意外,他们之中有亲近老师的,但是普遍“搞不定”卢老师,我不是善交际的人,卢老师却认可我了。

  入夏时我们都在为课程写论文,毕竟要交给卢老师,不敢怠慢。

  我缺一本书,图书馆里没有,四处找不到。卢老师不知怎么听说的,从他单位图书室里借出来那本书给了我。他说:“有难处就跟我说。”

  那时我还不敢事事求助他,当面答应了,实际只愿写好论文给老师一个满意的交待。

  期末过后我拿回来那篇文章,老师给我的分数接近满分,写了洋洋洒洒大半页的评语,几乎是溢美之词,还帮我改了一些处。

  我难说自己如何感动,惦念着何时见到老师应该当面道谢。

  之后的半年,我没能见到老师。直到春天,他又来学校开课,我们再次相见。没想到他也想着我,如果我没来见他,他其实准备找我。

  他关心我的学习生活,也关心我对以后的打算。那次,他问了我的家庭,问我想不想留在北方工作,想做哪方面的工作。

  我才发觉老师对我的关心非常深,这么关心我,我感到自己不配。

  老师说:“你是个好学生,好人,你自己可能不知道,你和别人不一样,都不一样……和我也不一样。”

  我没听懂,说实话,我真没听懂,我好像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

  那年的上半年,我们在学校里不时见面。那年的下半年,老师留给我电话号码和地址,我们互相通信。信中老师几乎没有他自己那个严苛为人的影子,对我的耐心和关心一书再书。

  94年初,老师再次到学校见我,问我想不想到他单位工作。当时离我毕业还有半年,正是需要决定去向的时候。

  老师对我说,他办公室里缺一个人,除了我,他不想要别人,没有人比我更合适。

  我当时其实理解不了,老师的关心和认可本来就超出我对自己的理解,这时极力邀我工作,让我觉得,我恐怕不能胜任。

  蒙受关怀我已经很愧疚,接受工作机会只怕做不好对不起老师,到时再怎么办我不敢想。

  我向老师表达了谢意,也一再说,有比我更好的人。

  当时老师的反应大概是急切和不甘心,不断地劝我,不愿意放我走。

  临近春节,老师又找了我一次。那天我可以出学校,老师带我去了他单位,和我讲他毕业以后到这里,这里的工作是如何逐渐做起来的。

  他带我四处看,遇到人就介绍我是他的学生。那天是大雪之后,走到哪里都咯吱咯吱的踩着厚厚一层雪,大半天下来把单位走了一遍。

  老师带我在食堂吃饭,也不说什么劝我的话,只说,他看准我了,这的工作需要我,来不来还是我自己决定。

  我想,可能不存在什么决定了,面对老师,我已经无法说出“不来”了。

  六月底,我们从学校结业,我到老师的单位工作。

  ----

  楼主按:陈老先后讲给我一些事情,我经过考虑也经过和陈老商量,决定按时间顺序整理成口述稿,从陈老的角度讲述这段往事。楼主实非专业的文字工作者,斗胆写作,但愿能够还原陈老所述内容,文字恐怕粗陋还望大家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