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身边【完结番外】>第90章 卷一凝视:第九十章 宏辩

  杨嘉恒案终于正式开庭,一审那天聆审席上观众很多,基本上都是杨嘉恒的亲属朋友,还有瑞信金融的一些员工,池跃特地找了一圈儿,没见着江宝和他母亲。

  沈浩澄知道他的心思,趁着庭前准备的时间悄声地说,“没事儿!拿到终审判决,咱俩一起给他们送去!我还会想办法通知牢里的张言,一个也不放过。”

  “沈律非常有信心啊!”池跃赞赏远远多过惊讶。

  “当然!”沈浩澄微微颔首,“这是坚信正义公理!打起精神来!你于哥忙新案子来不了,也等听结果呢!”

  大状不仅有信心,态度也极认真。

  庭审很快就从案情陈述列举证据及当面质询的阶段进入到刑期分歧。公诉人坚持认为杨嘉恒虽有值得同情之处,但他作为一名高知青年罔顾国法冲动行凶在先隐瞒案件实情在后,认罪态度不够正确积极,并有包庇行为,导致了极大程度的警力资源浪费,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况且毕竟客观导致了一个生命的消逝,二十五年的刑期并不算长。

  池跃第一次领略了沈浩澄的辩论功底。

  他没有义愤填膺地抓着张申的过错大做文章,也没情绪激动地阐述杨嘉恒之前多么优秀多么正直,陈词之时分外冷静,“对于我们这样常年浸淫于法律事务中的群体来说,遇到问题,尤其是侵害和不公正待遇时第一时间就会考虑利用法律武器,这是职业赋予我们的习惯和胆气,天经地义到和吃饭睡觉的本能一样稀松平常,但不能因为我们身份特殊,近水楼台先得月地享用到了认知上的便利和职业赋予的特权,就忽略掉普通民众面对类似选择时不同想法的合理性。对于他们来说,报警和打官司,永远是走投无路时的最后抓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破釜沉舟。因此才会有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种说法。但凡觉得还能找到别的方法维护自身利益,谁又愿意去碰底线?我的当事人杨嘉恒先生,虽然毕业于国内顶尖大学,属于高知群体,应该是最最敬畏国法的那一拨人,可他到底年轻,人生经历过于简单,对社会的复杂性和人心阴暗的预估严重不足。与身处婚姻关系之中的江影产生情感固然不够明智,但我恳请各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们自己是这位懵懂青年,没有心理防备之下陷入直属上司预先设计好的陷阱,一点一点地接触到可怜可悲的女同案犯,逐渐了解到她的不幸和屈辱,真的不会产生怜悯疼惜之心吗?人类情感其实没有严格界限,升级为男女之情是很容易的事,换成我们,真的就能在还没充分掌握到张申不法证据之前置女方意愿不顾,置自己的前途事业于不顾,也置报案报警到底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于不顾,毅然决然地利用法律武器吗?我们的法律,庄严,神圣,嫉恶如仇,可它真的不是万能的,当罪恶还没显露其完整形态,看起来没有淋漓尽致地恶坏掉之前,能够起到的惩戒力量往往是不充足不充分的。这一点,不用我们这些搞法律的人特地分析,席上的各位群众肯定都能想明白。杨嘉恒如果在没被张申拍摄到激情视频时就选择报警,那是干涉人家夫妻内政,即使能令张申受到教育和警戒,真能起到帮助江影的作用吗?女人要承受无休无止的风言风语,他自己会丢工作,有权有势有地位还有钱的人能受多大损伤?”

  旁观席里一片窃窃私语。

  沈浩澄的辩论没走高大上路线,但却实实在在地切在了普通人的思维上。

  公诉人自然不能认可这种说法,“那他就该杀人吗?张申确实是有过错,我们国家的法律并不支持私刑。”

  “警方提供的视频资料上已经清楚显示,我当事人一直都没想要杀人。”沈浩澄有理有据地说,“即便都已经被张申逼迫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了,他也没起杀人的念头,还想谈判,还想通过最大程度的妥协和退让来解决问题。公诉人肯定会觉得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他总应该报警了。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报警对于他的弊端是不是远大于利。张申对于他和江影二人的威胁无外名声和工作,咱们没有身受其害,怎么能堂而皇之地要求我当事人足够理智坚决,不把心爱女子的声誉放在心上,不在乎自己的收入也不在意公司同事对自己的看法,毅然报警呢?整个案件之中,三位当事人都有过错,但在江影女士去世之前,也就是说一系列视频资料被发现之前,就连办案警察都不敢确定这对年轻男女之间产生的,所谓的奸情,竟然是在张申一步一步的故意设计之中诞生的。为了满足他那恶劣可鄙的窥私欲,这位初时温柔体贴的丈夫,看起来道貌岸然的上司,竟然处心积虑地为妻子和下属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偶遇和相处,兴致盎然地看他们中计,而后又迫不及待地进行凌辱要挟,若非最后关头自己亲口承认,谁敢相信自己会遇到如此可怕的事?身体瘦弱的江影又怎么会控制不住杀人冲动抓过水果刀去捅他?论事实,张申死了,是受害者,可要讨论人性之恶,没谁能够与之媲美!而在本案中的责任,按照行为恶劣程度排序,也应当是张申第一,江影第二,我当事人囿于单纯善良和爱情被卷其中无法抽身,虽然不能说是无辜冤枉,也该放在最后。作为他的辩护律师,我恳请各位在敬畏国法的同时也从惩恶扬善的角度思考,最大程度地从人性出发,分析具体情况具体情节!杨嘉恒有罪,罪在其惊见江影持刀捅伤张申之后没有及时制止,反而因为担忧女当事人的安全充当了从犯,客观上造成了张申的死亡,并且妄图包庇江影,案发之后非但没有自首,且与江影密谋制定了一套欺骗警方的谎言,以致本案的侦破工作拖延了很长时间,确实是有妨碍执法的事实。但其事前迟疑出于人性本能,只该批判不能计入量刑标准,而其事后虽然千方百计地包揽罪责,也确实有主动立功并且主动交代的情节。一个老鼠仓案的揭发能拯救多少不明就里的投资者,这是另外一个案件的讨论范畴,就不在这儿耽误大家的时间了。杨嘉恒在受到警察和看守所内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之后选择主动说清事实,客观上促使江影提供出清晰完整的视频资料,还是起到了终止侦查工作的效果的,这些全部应该列入刑期考虑,做到罚当其罪,而不是顾前不顾后,想法条不想人情,考虑错误不考虑功劳。我们应当充分看到,杨嘉恒在命案发生之后并没选择逃跑抵赖,而是勇于承担责任的,即使他承担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法律部门也应该肯定他的道德人品,给他一个尽早重归社会的机会!”

  主审法官被他给说动了,同旁边的助手商量商量,又把公诉人叫到跟前说了几句,暂时休庭。

  “能行不?”池跃既激动又紧张,“沈律你说得实在太好了!可我看法官席上是位和向律年纪差不多的老法官,这岁数的肯定见多识广,会不会心硬如铁说啥都没用啊?”

  沈浩澄嗤他一下,“什么话?见多识广就会心硬如铁?疼孙子的不都是隔代亲?”

  “我是心里没底。”池跃有点儿坐不住,“休庭商议,说明不是一个人能定的事儿啊!七嘴八舌的,谁知道能有啥结果呢?”

  “都是老法律人!”沈浩澄倒很信赖对手,也很有临场经验,“休庭商议也是针对杨嘉恒的包庇罪,没到研究结果的阶段呢!”

  果不其然,半个小时后恢复庭审,公诉人的指控重点改在杨嘉恒到底是算从犯还是共犯,而不是揪着包庇情节不放了。

  对于这一部分沈浩澄更有信心,他对案发时段录像和尸检结果的掌握程度非常充分,不但当庭放大了杨嘉庭看到江影捅人时的错愕表情,还逐帧分析了他在整个扭打冲突中起到的具体作用,思路明确地说,“有赖于现代科技的帮助,这段视频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杨嘉恒在致张申死亡的过程里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没有他的帮忙,以江影的身体条件,应该是行凶不遂的,冲突结果有可能是重伤或者反伤,对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所以认罪。不过大家应该都能通过监控视频清晰地感受到杨嘉恒那些行为的被动性,这里,”他说了两个具体视频时间,“还有这里,能很清楚地看出他是在张申的剧烈反抗之下才扑上去帮忙,能看出他只是不想让江影受伤而已。从始至终,他都没有夺刀插捅,甚至还有阻挡江影继续泄愤的动作。尸检结果已经说明,张申死于失血过多,从江影的神情动作和具体行为来看,完全属于义愤杀人,杨嘉恒确实起到了偏袒帮助的作用,但是那么短那么混乱的时间,下意识地维情而未考虑到严重后果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