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文学少女育成计划>第63章 隐求

  华夏的文学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一是儒家文化,一是道家文化,但在佛学传入之后,其实渐渐地也演变成了儒释道三家之言。

  华夏文化有一种很强大的同化能力,佛学传入之后,因为儒道文化的影响,而演变出了属于华夏的种种专有的文化现象。比如参禅这种事。

  而释家其实与一开始传入的佛道文化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

  儒家的经典保存较为完整,但谁都知道,因为“焚书坑儒”那一遭,大多数被归为“无用”的书籍其实都遭受了灭顶之灾,而即使后人再度复原出来了,其实也不能真的保证完全无误。

  所以在学习这些东西上面,需要付出的努力也非同一般。

  学习时代久远的古文,会有许多的注释,而因为这些古人所做的注释距离现在的时间太长,也会有为这些古人的注释做注释的,而一层层的下来,其实做注的书也就太多了。想要说自己对这些文章真的有所了解,大概也需要自己把这些注疏都给看完。

  当然,能够看完这些东西的人也都不简单。一般的人能够说自己精通一家之言就算是了不起了,而真正对于这些传统文化有一种全面性研究的人,通常都是被称为国学大师。他们学问渊博,为人雅正,或许有的人还比较固执,但也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只是如同大部分人对于三家的观点都不太熟悉一样,很多人对于国学大师和所谓的文豪都是没有办法分辨得出来的。

  就像是李雪澄和葛青,他们被称作大师乃至于文豪,但他们与国学大师又是不一样的。即使文豪也涉及学习国学,但这两者并不能完全混为一谈。

  李雪澄作风更像是古人,或者说因为从宋代末期诞生了姜宏开始,这样的带着古意风雅的行为作风就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华夏人的骨子里。而且李雪澄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也算是深刻的,但他还不能被称作国学大师。

  对国学了解一二,不能说是真的贯通古今,李雪澄还有一众的与他同时期的作家,都不敢自诩是国学大师。

  真正能称得上是国学大师的人,学问、人品缺一不可,还得是公认的能够担当得起这样的称号,这就十分不容易了。

  华夏当代称得上是国学大师的人都是硕果仅存的几人,而文和就是当代的国学大师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一位大师。他更是柳枚的老师,曾经出现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上为选手颁奖。

  而如今这位享誉世界的大师病倒了,一时间他的家门也是门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显得热闹非凡。

  柳枚作为文和的弟子之一,暂时请了假放下了自己一直没有办法放下的工作,前来照顾文和,也帮助自己的同门们一起招待客人。

  虽说感谢这些人记挂着文和老师,但柳枚实际上心里是埋怨他们不合时宜的出现拜访,还固执地想要进入房间内去看文和。

  文和本就年岁已高,而这次也是病来如山倒。原本仅仅是小感冒,现在却也迟迟不见好,引动了早年的旧疾,如今是缠绵病榻,看这情况只怕是下一刻长辞也说不定的。

  而一批批前来看望的人总是打扰文和,让他在不舒服的时候还要强颜欢笑的招待这些客人,柳枚心里看得痛极了。

  白楚海难得的让自己早一点下班了,刚下班就直奔这里,他也猜得到柳枚现在的状态一定非常不好。

  但可惜,他来的时间有些不凑巧,柳枚正好是被文和叫了进去。

  白楚海将自己准备的礼物给了文和的家人,小心地在文和先生的家人带领下到了文和的房间。说了自己是谁,得到了文和的允许后,白楚海才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

  原本白楚海是个严肃的人,但是面对现在似乎苍老了不少的文和,白楚海反倒是笑得很灿烂:“小子来看先生,如今先生可还好?”

  “阿海现在可不能叫小子了,”文和手里颤巍巍的握着柳枚的手,“小枚在你身边我放心。你们就都学学阿海,我可不觉得自己哪里坏了,你们就是太小心了。”

  文和说话的声音还很清晰,没有半点前些日子的混乱。上次文和休克的事,可是让他们吓得不轻。对于现在文和貌似轻松些的表现,柳枚心中又是一酸,但她还是遏制住了自己流泪的冲动,转而笑道:“老师是精神,可得赶紧痊愈,来年春天,我们还能一起去郊游踏青呢。”

  “那行,小枚还喜欢燕子风筝吗?过几天就让你们都聚在一起做风筝。”文和喜欢春天,眼睛都变亮了。

  “先生看着也是大好了,现在先生能自己动吗?要是先生也觉得好,我们带您出去散散步可好?”白楚海走到柳枚身边,一起握住文和的手。

  文和瘦骨嶙峋的,因着病魔折磨,现在又是清减了不少,手又干又凉,白楚海握着文和的手不敢有半点颤抖。

  文和摇头,道:“我现在没什么精神,你们开窗让我看看就好。要是有孩子玩闹就好了。这些天陆陆续续来这么多人,我知道他们是怕我闭上眼睛再也睁不开了,想多看看我。就是那严肃的脸,看得老头子也好生无趣。我精神不济,也招待不好他们,小枚,以后要是再来些人,你们要招待好了他们。”

  柳枚应下文和的要求,白楚海还没有来的时候,文和就把门下的弟子都给一一叫进来说话了,这让柳枚十分担心文和是否要放弃了。但现在听文和说话,还是有几分精神,不像是要放弃求生,也稍稍安心。

  “这客人来来往往,不是太打扰您休息了吗?”白楚海半跪在地上看着文和,让文和握着他的手不至于太累。

  文和道:“他们来是热闹,不曾叨扰。就是我精神不好,有些怠慢。有人愿意陪我这个老头子,已经是很好了。”

  他态度随和,即使那些人的目的他都知道,但也只表现出接受好意的样子。否则大病一场,依旧是斤斤计较,那也太无趣了。

  柳枚这才算是心下稍宽,对于那些人频繁的出入打扰,才不再那么反感。

  “先生可还记得去年就答应的要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颁奖?刚才接到通知,说是来年春天,桃花大好的时候就举办了,您到时候可以和自己的老朋友们一起踏青叙旧,还能好好提携后生晚辈,您可不能爽约。”

  文和笑骂道:“说你长大了,现在又说诨话。为着你这不能爽约,我可得努力好起来了。”

  “这可是您讲的,我可记下了。”白楚海看文和又精神几分,暗想老爷子再怎么说也能活个一百岁,现在的小病可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了。

  柳枚轻推了一把白楚海,脸颊在文和的手背上蹭了蹭,道:“老师,他说话不过脑子,我们都渴盼您好起来呢。外边院子里,文珍君还在听你的话练字呢,就等着您什么时候再去指点。”

  文和想到自己的小孙子,露出柔软的笑,道:“那是自然的。阿海才来,还没来得及喝水,小枚,你给阿海倒水。我这都老糊涂了……”

  “您渴不渴?要吃水果吗?”白楚海看柳枚听话的去倒水,白楚海则问了文和的需求。

  文和让白楚海扶自己坐起来,但他并不想吃什么,只要他这样能看到院子里的人就好了。从方窗望出去,的确隐约能看到珍君那孩子站在石桌前认真写字儿的模样。

  顺着文和的目光看去,白楚海轻声地说文珍君平日里似乎也很努力。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文珍君在一些赛事上的优秀表现告诉给了文和。文和也是笑着点头,貌似很满意小孙子的表现。

  柳枚侧头看去的时候,文和身上那股子病气似乎都去了不少。大概是自己当局者迷了,总是担心老师会撒手人寰,而自己免不得愁苦了些。但这样的表情时刻挂在脸上,反倒是让文和这个病人来安慰她了。

  面对一些人,自己总是长不大的。柳枚明白这个道理,对他们自己也不想长大。

  

  王嘉上传了新一章的《物语》之后,暂时想起来应该关注一下自己的书评区了。

  虽说作为自己的日记一样的作品,《物语》可能会是直到自己完全没有兴趣之后才会完结的东西,但有时候一个阶段过去了,也想看看有没有人真的理解自己。

  《物语》目前也仅仅是将物品拟人化罢了,说到底就像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而已。但仅仅是物品拟人又怎么能满足王嘉自己蠢蠢欲动的麒麟臂呢?

  这一次更新的东西也就是王嘉写的王朝拟人化,她先写的是现当代的华夏拟人,展现出的是一个矜贵的少年形象,虽然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但华夏的生机与活力还如少年一样向上。

  当然,一旦这样的国家拟人章节出现之后,王嘉知道会有更多的非议出现的。

  因为现在看到的评论之中就已经有很多奇怪的言论了,有让她干脆去小学生论坛上面发文的,也有让她干脆集结成册,发表在小学生优秀作文上的……当然,对这样的刻薄而肤浅的言论王嘉都是选择视而不见的。

  也就在这时,网络新闻上弹出了个耸人听闻的消息:当代国学大师文和先生病危。

  王嘉心脏陡然一跳,随即她让自己冷静了一下才点开新闻。但也就是文和病重,至今还未痊愈的话,可文章写得,简直是要提前为文和先生办葬礼了一样的哀婉。

  还沉重缅怀!?国文都学到哪里去了?不知道这个是给死人用的吗?这到底是关心文和先生还是恶意要咒先生死?

  不单是王嘉这个反应,看到这条新闻的人又知道文和先生是谁的人皆是心中一惊,纷纷去电询问,文宅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李雪澄虽说不关注网络新闻,但耐不住李博望要给他科普这个玩意儿,还拉着元嘉一起。

  也就是李博望在告诉李雪澄一些论坛地址的时候,这个新闻突然弹出来让李雪澄心中一惊。

  元嘉也是相当惊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