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文学少女育成计划>第36章 不同的意趣

  大山觉得自己说了个不该说的话题,小姑娘的样子看上去真的很难过。但那份伤心,并未到达很深的地方,显得浅浅淡淡的,又让人感觉挥之不去,反而是心都跟着在揪紧。

  大山看着元嘉,有些移不开眼睛:少女并非是五官多么精致,也不是她的哀愁让人多觉得我见犹怜,而是她的身上有种特别的安静的感染力。

  这样的感染力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有的,所谓的安静,也不是说不说话就可以有的气质。

  她的身上有种力量,很柔软,如果不是细细去品味,或许不会有人能体会到。是个很有趣的小姑娘,可能还会点“特异功能”——比如组建家禽大军什么的?

  元嘉看了看时间,已经快下午一点了,这说明大概爸爸是不会回来吃午餐了。但就这么放着也浪费,而且她无心让自己饿肚子。所以没有继续纠结找不找得到父亲的话,元嘉问道:“大叔,你吃饭了么?没吃的话我们一起吃吧。”

  “诶,那可真是求之不得了。先谢过你了。”大山走了一路也觉得饿,他原本打算再聊一会儿就离开,小姑娘就邀请他吃饭了,真可谓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

  元嘉摇摇头,把原本准备给王一平的碗筷都放到了大山的身前,给大山舀了一碗饭,自己这才给自己舀,然后安静地吃饭。

  吃饭么,就没有人说那样的话题了。大山总觉得自己随便问个什么有关于家庭的问题。都可能戳到小姑娘的痛脚,但又不觉得小姑娘为着她的家庭非常的难过。元嘉给了他一种奇妙的感受,说不出的奇特——很少有人能给他如此矛盾的感觉。

  而元嘉身上的矛盾感这般奇异的强,这就更让他觉得想要探究,想要挖掘下去。

  或许自己在这里逗留了十几天,就是为了等到这个小姑娘呢?

  莫名的,大山生出了这样的想法,而这样的想法,在他与元嘉说了越来越多无关痛痒的话之后,越发的明显了起来。

  在这里的乡村人,都有几分悠闲惬意,从农业改革之后,大部分的农民根本不会担心自己的收入问题。大多数的人在没有生计问题时,就会显得懒散。

  在与这些人的谈话中,虽然觉得放松,但始终觉得少了什么。而元嘉这个小姑娘,她的身上有书卷的气息,也有乡村人特有的淳质,还有不可忽视的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不是因为他们俩是陌生人,她对他的微笑很诚恳,邀请他吃饭很自然,对他有种对陌生人的防备大山也不意外,只不过这样的距离感和她的安静都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很好的气质,很适合做一个文人。

  不论是安静还是这份距离感,都属于一个优秀的文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他们之间的对话,还没有涉及洞察力,但她的温柔还有与人交流时体现出来的种种,都可以看出她的三观很正……小姑娘是个很有趣的人,就像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一品再品。

  “嗡嗡”

  元嘉拿起手机,对大山不好意思地笑,然后带着手机出门在院子里说了起来。

  不知道是什么人打来的电话,让她的表情变得更欢快了,那一份距离感,突然的就消散开来。

  如此生动的表情,可见给她打电话的人,对她非常的重要。

  等元嘉说完了一通话走回来的时候,大山已经吃饱了。

  “多谢你的款待,小姑娘。”大山诚意的道谢,但他这一次没有拿出钱来以做回报。他站起来,准备帮忙一起收拾桌子。

  “诶?您吃饱了?”元嘉自己是吃饱了,对于大山,她就不太肯定。但要是留人家吃饭还让人没吃饱,那就太尴尬了,还是问一句好。

  大山道:“当然吃好了,你的手艺很好。”

  “那就好了。那我先收拾一下。”元嘉看大山站起来,以为他忙着走,又问道,“那您现在急着走么?如果不急,我可以送您一程。”元嘉看他并不如何年轻,现在外面的路很湿滑,害怕他路上有意外。

  大山摆摆手,道:“我是不急,有什么我帮得上忙的吗?”他其实很少做家务,看元嘉几下就收拾好了餐桌,颇有些好奇。

  “哪能让客人做事?大叔你就坐着吧,我一会儿做好了。”元嘉抱着碗,去了厨房。两副碗筷,两三分钟也就洗干净了。等她回来的时候,正瞧见了大山在院子里逗鸭子,结果被鸭子啄了手。

  大山悻悻收了手,又对上元嘉的月牙眼,无奈摊手道:“这可真没办法,你我都是今天来这里,结果这些小东西,还真就不买我的账。”

  “唔,”元嘉失笑,“不过是鸭子而已,您一定是很受人尊敬的。”

  大山摇手,道:“这可不能等同而言。不过,一会儿你能陪我一起去那边的退耕林看看吗?”

  “好呀。”元嘉并无意见,下午她也无事,或许要等晚上才能等到父亲了。要是今晚也看不到他,那就只能去相熟的人家问问了。

  想到大山是来旅游的,元嘉自己也带了数码相机,可以多拍几张家长的照片带给王嘉。先才王嘉打来电话,总算是问起了她的行踪,她的回答倒让王嘉好似很惊讶。

  但她好像忘记告诉王嘉她来这里是为了看望父亲了,回去再告诉她也不迟。但王嘉能打电话来,除了问问她的行踪,也是说了几个好消息。最令元嘉高兴的,应该是《勇者》出版了。

  王嘉所写的书里,元嘉最喜欢的大抵就是这一本了,逸趣横生,陌生化的欧洲世界,一个屠龙的理想,最终破灭的英雄主义……不论是小人物的成长还是最终的悲喜剧发展,或者看似圆满的结局,都值得思考。

  反而那些一改再改的剧本和意识流的,让元嘉没有那么深刻的感触。或许因为这些东西的最终版本,里面掺杂了太多别人的思想。

  王嘉自己不甘愿,可也没有拒绝。这些东西在柳枚的营销下,反响也很大。尤其是意识流的写作方式,引来了很多的关注。

  元嘉很为王嘉高兴,但听王嘉电话里的语气,相当冷淡——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令她不高兴的事。

  一切都要等她回去才能与王嘉分享了……

  

  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种墨色被宣纸层层渲染,叠加出了种种色彩,生宣的好处就在于此。

  熟宣用来作工笔画,半生熟的纸则适合初学者写字作画,生宣用来做大写意,各种纸,都是有不同的用处的。

  宣纸的选择生熟就和牛排几分熟一个道理,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看自己到底需要几分熟。

  这三年多的日子,她自己也算是能勉强分辨出宣纸生熟了,但到底是粗糙。总是被翁澍笑话,可也不能不做,毕竟翁澍不可能总为她准备这些东西。眼力锻炼不出来,迟早是会吃亏的。

  “这几根干瘦的竹子有那么点意思了。”翁澍手握着自己的紫砂壶走了过来,看到宣纸上那两根无所依的竹子,对它们的结构和形状都比较满意。枝叶疏茂,别有情趣,可见最近的王嘉练习量是够的,悟性还算不错。

  王嘉一听这个形容词,就觉得自己一阵无力。仔细看看自己画的竹,好像真的有点枯瘦,缺少了韧劲儿。

  “你那本新书不打算给我看看了?”王嘉原本要下笔修改自己的图,却又听翁澍提起了这一茬。

  要说《勇者》出版的事,王嘉并没有告诉翁澍,这还是翁澍自己翻了一下作家出版社新锐派的出版目录才看到了自己这个学生的新书。

  王嘉想起自己的意识流和那些剧本,曾经被翁澍批判得体无完肤,这本游戏之作,就没有想过要给翁澍看。但好像每个字精雕细琢的作品,却又不如这本戏作得到的评价高。

  柳枚就说过,这个问题很严重。王嘉却还是没有找到平衡自己思想和文字的点,只能慢慢摸索,多加思考,将别人作品中的优秀的东西吸收,然后让自己越变越好。

  看王嘉这犹豫的样子,翁澍道:“写作上的事我是没什么能力给你多少指点的,不过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我可以给你一点小建议。不过,你要是不愿意,我也没办法,那就继续画画。”

  “那本书,因为很粗糙,所以并没有给您看的勇气……”王嘉倒不是害怕被批评,但这样粗糙的作品,给翁澍这样的人看,总觉得需要更多的勇气。

  “你这样不行呢,”翁澍喝了一口茶,“你要有我写的东西就是最好的想法,面对别人的批评可以虚心接受,以后加以改正,但在推销自己上,你该有更多的勇气。不论作品到底是呕心沥血之作,还是游戏之作,都是你花费心思所写,既然都能被新锐派拿去出版,还放在了这么重要的首推位置,你对自己可否定位更准确些,对自己的作品更看重、自信些?”

  又被上了一课的王嘉只得跑去玄关,从口袋里拿出自己带来准备看的样书给了转移阵地到长椅上坐着的翁澍,道:“老师,请看。”

  翁澍点头,接了书翻看了两三页后,发现王嘉还杵在这儿,赶紧让王嘉自己继续画画练字。

  深觉翁澍有那么点过河拆桥的味道,王嘉却也没反对。

  练字练了三年,养气的功夫那是越来越好了,王嘉再次跪坐下来回神到自己的毛笔上后,也完全忘记了翁澍在看自己的黑历史。

  宣纸上的墨竹渐渐成形,王嘉凝神屏息,一鼓作气将这怪石生墨竹的图给完成了。扭头一看时间,大半个下午已经过去了,太阳都要下山了。

  “这图意韵不错,”翁澍将《勇者》也看了大半,见王嘉已经停了笔,又过来看她的画,“你题诗吗?”

  “不了,这幅画半完成,题上了大家之诗也难免搭配不上。”王嘉这是想着《竹石》所画的,只是她的画可比不上诗中的竹。练手之作,还是不做他想了。

  翁澍这一次倒没追究,而是问了问王嘉要不要留下吃饭,王嘉想着晚上的陈尚飞的训练,推辞了。

  翁澍仅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拿着《勇者》细思几番,还是给自己的老朋友去了一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