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表妹千岁千千岁>第26章

  宫中, 刘太后正与皇帝一起用午膳,氛围十分和乐。

  “哀家记得,这些都是皇上喜欢吃的菜, 皇上吃吃看, 合不合胃口, 若是不合胃口, 哀家再让他们重做。”

  刘太后虽已年过四十,看着仍如三十许人, 保养得宜。许是因为久居上位,她看上去颇有威势,并不那么好亲近。

  尽管她在皇帝面前特意放低了姿态,但仍然让人有种难以亲近的感觉。

  皇帝仿佛对此不甚在意,只笑了笑, 道:“母后这儿的厨子,手艺自然是极好的, 甚合朕意。”

  皇帝今年十五岁,举手投足间虽已颇具威严,但在刘太后这样精明强干之人的对比下,到底还是显得有些青涩。

  “那就好, 那就好。咱们娘儿俩, 也好久没有这样在一起吃过饭了吧?”

  “是,母后事务繁忙,总是没有时间与朕一道用饭。朕惟愿能够尽快亲政,为母后分忧。”

  刘太后面上的笑意淡了淡:“皇上年纪还小, 哀家虽对你寄予厚望, 可也担心,你不能处理好这些政务。国家大事, 非同小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处理好的。”

  皇帝垂下的眸子中闪过一丝讽刺:“万事开头难,朕先为母后分担一部分,母后看如何?”

  似是怕刘太后不同意,皇帝又道:“这样,也好堵住那些大臣的嘴,省得他们成日里无事,总说母后要效仿武曌,牝鸡司晨。”

  听到这话,刘太后的眼神犀利了起来。

  皇帝温和地道:“母后忧国忧民,再没有人比朕,更明白母后的心,只要那些人看到母后在教导朕如何处理政-务,料他们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了。自然,朕对政务一窍不通,这一时半会儿的,是理不顺的,总要母后多多教导朕一阵子。”

  刘太后听到皇帝的话,良久才道:“皇上才是天下之主,依哀家说,那等倚老卖老之人,就该好生处置了,否则,省得他们仰仗着过去的一点儿功劳,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皇帝面露惶恐之色:“母后,这可使不得。父皇当初临终前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儿臣好生听这些大臣们的话的,儿臣岂敢违背父皇的意思?就是母后,若是当真要无故处置了这些功臣,只怕也会寒了底下人的心。”

  “哀家不过随口那么一说罢了。”刘太后叹了口气。

  她要是真能够把那些难缠的老头子搞定,她根本就不需要这么烦恼。

  刘太后的口气又变得温和下来:“皇帝,哀家知道,你是嫌哀家霸占着权柄,不肯还给你。可你也不想想,古人说,成家立业。你如今正是性子不稳的时候,连家都没成,哀家又怎能放心把国家大事交给你来打理呢?”

  皇帝心下咯噔一声,明白重点来了。

  刘太后若是压根儿就不想将权力交付给他,那么根本就不必与他吃这顿饭,说这么些话。

  可她如今松了口,只能证明,面对那些老臣的压力,她有些顶不住了。又或者,她已经知道,那份名单,落入了皇帝的手中。若是她再不肯做出让步,皇帝会联系先帝留给他的班底,而后一步步蚕食她的势力。

  刘太后看了皇帝一眼,说:“若能有贤良的皇后在一旁劝着皇上上进,哀家就什么也不必愁了。”

  皇帝理所当然地道:“这事儿倒也好办,按照祖宗规矩,皇家挑选后妃时,应将适龄官家女召集起来,逐一筛选,直至最后,条件最优者为皇后。对于这些事,朕不大懂,不过想来,祖宗这样规定,必有其道理,母后说,是不是?”

  刘太后自然不敢明着说大齐的祖宗规矩不对,可这样挑选后妃,显然不符合她的心意。

  “妃嫔这样挑选,倒也无可厚非,只是皇后之位,到底非同小可,非德才兼备之女不能胜任。皇帝的表妹嘉姐儿,皇帝也是知道的,那丫头秉性纯良,为人大气,宫里的下人,就没有不喜欢她的。若是由她来做皇后,哀家也不必操心什么了——皇上看如何?”

  刘希嘉只比皇帝小几个月。

  当时,刘希嘉才出生时,太后就有意要为自家侄女与亲儿子牵线,奈何那时候太宗皇帝还在,中宫皇后也还在,她虽然得宠,却只是个小小的嫔。皇子的婚姻大事,没有她插嘴的份儿。

  后来,太宗皇帝虽去了,小皇帝却也有了自家的主见,并不喜欢时不时腻在自己身边讨好自己的刘希嘉。因此,刘太后的心愿,一直没有实现。

  而此时,刘太后以亲政为饵,要求皇帝立刘希嘉为后——

  刘太后与皇帝对视着,彼此的眼神中,都透露出绝不退让的意思来。

  良久后,皇帝才道:“母后也知道,刘家表姐,前一阵子,才刚在长宁侯府失禁,名声尽失。这样一个女子,便是入宫给朕做普通的妃子,都不够资格,何况是皇后?”

  “朕,还不想日后被人耻-笑一辈子,说朕只能娶这样一个皇后。”

  刘太后眉毛一扬:“待日后,她成了皇后,今日之事,众人自然会忘记。”

  皇帝幽幽地道:“那天刘家表姐当中失禁之事,许多人都看见了,如今,消息只怕已经扩散到民间了。便是他们不敢议论,难道就会忘了此事不成?母后可否将心疼刘家表姐的心分给儿子一二分?”

  “皇上!”刘太后的声音中,带着些许警告之意。

  皇帝很失望:“母后,果然非要逼儿子娶刘家表姐不成?母后,将朕置于何地?将皇家威仪置于何地?”

  “母后可知,立后乃是家国大事!便是朕同意立刘家表姐为后,底下的大臣们、宗室的宗亲们,也绝不会同意这样一个名声有瑕的女子母仪天下!”

  刘太后闻言,面色愈发阴沉。

  她知道,皇帝说的是对的。

  在所有人都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她还真没有把握将刘希嘉扶上皇后之位。

  可若是刘希嘉做不了皇后,难道她要眼睁睁看着其他的高门贵女嫁给皇帝,然后和皇帝一起对付她么?

  不,她是绝对不会坐视这一切发生的。

  刘太后刚想开口,就听皇帝说:“其实,朕不一定非要娶刘家表姐。刘家表妹也是很不错的,母后说,是不是?”

  刘希慧?

  刘太后眸光一转,神色渐渐放松下来。

  刘希慧在刘太后面前,向来不及刘希嘉得宠。可在刘希嘉为后希望十分渺茫的时候,让刘希慧入宫为后,似乎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刘希慧到底也是刘家女,且平日里,对刘太后十分孝顺。日后若是入了宫,自然会跟刘太后一条心。

  “你刘家表妹,虽不及你刘家表姐伶俐,但也是个好孩子。你若是选她做你的皇后,哀家没有意见。”

  “可朕突然想到,刘家表姐乃是承恩公之女,刘家表妹的父亲身上……似乎并没有什么爵位,其父也只是个四品官。如此一来,刘家表妹身份上就欠缺了一些,怕是做不得皇后了。”

  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刘太后一颗心又提了起来。

  皇帝笑吟吟道:“母后看,朕以从二品妃位册封表妹,封号为慧,如何?如此,即可彰显表妹之聪慧,又暗合了表妹的名字。”

  到手的皇后之位眼看着就要飞了,刘太后当然不乐意。

  可皇帝说的话,又确实在理,他反驳不了。

  这时候,刘太后心下暗自懊恼,平日里怎么就光顾着提拔弟弟去了呢?

  刘希慧的父亲虽说如今也是个正四品官员,说起来身份地位也不算低了,又有个做侯夫人的姐姐,但依她的身份来说,要做皇后,还是不够的。京中世家多,许多人出身都比刘希慧强。

  从前刘太后觉得这样很好,刘希慧与刘希嘉在身份上有一定的差距,前者威胁不到后者的地位,自然只有一心一意辅佐后者的份儿。可如今,刘希嘉入不得宫了,刘希慧又只能做个普通的妃子,刘太后自然就觉得哪哪儿都不好了。

  “慧姐儿到底是你表妹,只封个妃位,是不是不大妥当?就封她为从一品贵妃吧,她虽不是你舅舅嫡亲的女儿,可也是你舅舅的侄女,你总得给她一些体面。”

  刘太后道:“哀家想了想,这皇后之位,还是要慎重考虑,不能急于一时。这次,就先选几个妃子进宫伺候皇上,过个几年,待选好了人选,做足了准备,皇上再封后也不迟。”

  只要有几年缓冲时间,刘太后自然就有办法将刘希慧扶上皇后之位了。

  “有了贵妃这些懂事的孩子来照顾皇上,哀家也能够渐渐的将手头上的事交给皇上了。”

  想要达成目的,自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皇帝若是愿意按照刘太后说的来做,刘太后也不介意给他一点甜头尝尝。

  皇帝心中好笑,太后老是玩这么一手,她不嫌腻,他都嫌腻了。

  “母后考虑问题向来全面,就依母后说的办吧。”

  皇帝眸色沉了沉。

  刘太后今日执意让他立刘希慧为贵妃,但愿,来日她不要后悔。

  皇帝记得刘希慧,那位表妹,总是跟在刘希嘉的身后憨憨厚厚、任劳任怨,哪怕刘希嘉欺负她,她也从来不在意。可当二人的身份地位颠了个个儿,刘希慧对刘希嘉,真的还能一如往昔么?

  刘家二房被大房压了这么些年,真的会没有一点儿想法么?

  ……

  皇帝走后,刘太后冷哼一声:“瞧瞧,从哀家肚子里爬出来的种,听了几句外人的挑拨,竟是与哀家离心了。”

  这种时候,刘太后身边儿的心腹李嬷嬷不好开口附和她,说皇帝的不是,只得劝道:“皇上如今还小呢,自然不能体会到您的用心。待皇上大了,就会明白,只有您,才是他最亲近的人。”

  “小?”刘太后摇了摇头:“他已经不小了。他已经成长到可以与哀家争权夺利的地步了。”

  “对了,今日是慈顺的忌日,皇上又去给她上香了?”

  李嬷嬷怔了怔:“先帝虽说一度废了慈顺皇后,可到后来,还是恢复了慈顺皇后的位份。再怎么说,慈顺皇后名义上也是皇上的嫡母,想来,皇上礼数这样周全,也是为了堵住外头那些人的嘴。”

  刘太后冷笑道:“什么堵住旁人的嘴?你就别再唬哀家了。哀家看,皇上受先帝影响,对慈顺皇后,比哀家还要恭敬些。”

  李嬷嬷小心翼翼地道:“主子切莫与皇上生了嫌隙,皇上到底还是顾念着主子您的——他登基之后,虽对慈顺皇后处处恭敬有加,却并未将慈顺皇后追封为太后。”

  母以子贵。

  刘太后能有今天这样尊崇的地位,靠的都是皇帝。李嬷嬷自然不希望刘太后与皇帝之间关系闹得太紧张。

  可皇帝想亲政,刘太后不甘放权,两人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李嬷嬷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缓和这对天下至尊母子之间的关系。

  刘太后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那是因为他知道,哀家绝不会同意!他犯不着为了个死人与哀家作对。”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先帝就防着哀家了。不让皇上与哀家亲近,教皇帝尊敬慈顺皇后,朝中那些大臣,也在先帝的授意下,处处与哀家作对。你以为,哀家现在是在和皇上斗、和宗室斗吗?错,哀家是在和先帝斗!”

  “若不是先帝给皇上留下了这么多的底牌,皇上一个稚龄小儿,凭什么与哀家争!”

  李嬷嬷闻言,低下头不做声。

  这种大事,已经不是她能够轻易插嘴的了。

  她心中有些担忧,总觉得,腥风血雨兴许就在眼前了。

  ……

  一队人马从宫中浩浩荡荡地出去,驶向了刘宅。

  承恩公的人远远的就看到了宫里来的传旨官,赶忙去给承恩公报信儿:“老爷,宫里头来人了,恐怕是大小姐喜事将近啊!”

  承恩公闻言,心脏一跳,一阵狂喜涌了上来:“我就说过,有太后娘娘出马,再没有办不成的事。”

  承恩公夫人亦喜得直念了三声阿弥陀佛:“幸好咱们没有应下长宁侯府那头的婚事,否则,不就耽搁了嘉儿的前程了?当年,嘉儿刚出生时,就有大仙给她批命,说她命中带着贵气,如今啊,可算是应验了!也不知那大仙还在不在,回头,该把他好生供起来才是。”

  两人忙不迭地整理仪表,准备迎接天子的使者。

  谁知,过了好一阵儿,都没有见天子的使者上门。

  承恩公不由有些纳闷:“按理说,就这么点儿距离,脚程再慢也该走到了啊。”

  承恩公夫人在一旁劝道:“老爷,再等等吧,心急吃不了肉豆腐。”

  这时,有家丁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老爷,夫人,宫里头来的人……朝二老爷所在的地方去了!”

  “什么,难不成是宫中的使者找错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