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延禧攻略之红篆春星>第301章 尾声一

  魏湄被册为皇贵妃后的某日,刘嬷嬷问太后,容妃已进宫这么多年了,为何还能圣宠不衰。太后正对着佛龛里一对黑褐色的铜雕阿难、迦叶尊者,放了伽南佛珠,道:我早说过,皇帝不喜欢泯然众人。沉璧虽然入宫这么多年,没有泯然众人,没有变成鱼眼珠。刘嬷嬷“哦”了一声,又问:为什么?

  太后站起来,盖上佛龛前白玉环链香瓶的兽顶链盖,然后走到榻边,看两幅摊开的立轴,都是依博尔献画的,实为四幅。一卷是桂花和水仙(石墨)对高瓶中盛开的牡丹(设色),竖题“富贵昌盛”四字;一卷是紫绶和红金鱼(设色)对倒垂的荷叶下一只昂头凫水的鸭子(水墨),竖题“流波盎然”四字。

  再看那幅横轴《风尘三侠》。画面上,红拂身穿湖色衣衫,在屋内对镜梳妆,李靖灰衣蓝帽,在屋外刷洗大白马,虬髯客背着包袱路过,抬头看见窗下的红拂。边上题字曰:兰心夭娇含风云,莫歌行露嘲文君。

  两幅画的落款都是“筠儿”。

  太后边看边点头,说:这几幅一起给孙方。刘嬷嬷道:是,孙总管说,上回卖掉的画,共得了六百两银子,按您吩咐,三百两捐给慈济院,三百两给了白衣庵。太后坐在榻另一侧,拿起茶来,缓缓说道:筠儿这丫头,果有宜男之相,生的全是儿子,人又聪明,只是还嫩着呢。定是魏璎珞教她的,什么都顺着我,投我的喜好,其实是为了永琪。

  刘嬷嬷一抿嘴,道:她是该让您欢喜,她一个孙子媳妇,不讨好老祖宗讨好谁?不为了五阿哥又为了谁?小格格生得明眸皓齿娃娃脸,喜欢笑,笑起来牙齿雪白,特别喜气!都是选秀选得好,您的重孙子孙女儿都那么漂亮!

  太后嗯了一声,满面欢愉,说道:哲哲那个小胖脸呦,那小嘴儿啊,可真会说!不输给昭华昭愉两个!然后闭上眼睛拨佛珠。

  刘嬷嬷上手给她捶肩膀,道:是,这姑侄几个差不多岁数,也是有意思。五福晋说是好多了,但应该是管不了事了,倒成全了胡格格。太后闭着眼睛道:胡家那个姑娘是个有福的,也是可惜在出身。

  刘嬷嬷一抿嘴道:但得您看中,不比什么都强,荣亲王也明白您的意思。太后摇摇头,道:永琪这孩子内秀,心里有主意,只是性子好。这爷儿仨,都一个样。刘嬷嬷又道:荣王府的格格们是年纪小,奴才看容妃娘娘这些年就没什么变化,身子条儿又顺,奴才在宫里待了一辈子了,只见过一个这样的,看来这跳舞也是个好宗儿。不过,奴才说句不怕杀头的话,以前那流言说容妃娘娘和荣亲王,奴才也觉得,容妃娘娘和五阿哥确实不像母子,皇上不知为何作了这个安排,他倒也真能放心。

  太后笑起来,睁开眼睛道:沉璧和永琪,都是纯正孩子。而且沉壁心高,皇帝心里明白,她也只是性子好。然后眼睛一瞥,又继续道:我看啊,她连皇帝也未必瞧在眼里吧,这才能制住皇帝呢。刘嬷嬷也笑,心想:这容妃娘娘果然和太后主子很像。

  只听太后继续道:沉璧不仅看上去小,她的心也一直是一个少女的心,因她不理俗务,不理宫里这些个条条框框,我行我素。她和我是不一样的,她命比我好,因为皇帝不是先帝,也比先帝那时容易多了。再漂亮的,再聪明的,再不俗的人,若是理了俗务,也会变成俗人。皇帝那性子,自然是惯着沉壁。这傅恒啊,也是因为这,死心塌地地喜欢魏璎珞。

  刘嬷嬷点点头,道:魏璎珞生了四个孩子,也还是个小姑娘样子,她和傅恒大人看着倒真是一对儿。又问:那先皇后娘娘和现在的皇贵妃呢?太后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将茶碗放在一边,叹息道:容音也不想理俗务,可她是大清的皇后。而魏湄,她其实也是大清的皇后,又怎能不理俗务呢?

  刘嬷嬷又点点头,继续给她捶背,忽然想起一事,问道:您的意思是,皇上对和亲王其实还是为了魏璎珞?和亲王已被圈禁,皇上还是要杀他,您亲自去说也不行,奴才也觉得何必呢。太后不答,又叹了口气,道:弘昼小时候性子就倔,和皇帝一个样儿。人,还是要靠命……沉壁和我相像的,是沉得住气,这是天生的。魏璎珞这些年下来,也很沉得住气了。她俩的命都比我好多了。沉璧和皇帝,我是放心的。魏璎珞,如今对皇帝也都是真心了吧。

  刘嬷嬷笑道:您真是没白疼容妃娘娘,她连皇上喝酒喝几杯都报备了您。您说她命好,那也是因为有您。魏璎珞命好,也是因为您。皇上命好,那更是因为您。奴才还记得,方外观那几个陪着做礼拜的阿訇开始去的时候,对阿依说,皇上不必派这么多人守着,娘娘是我们的皇妃,而对他们回教中人来说,她是真主的使者,她身上的香气是真主所赐的羽翼。‘真主的威严很伟大’,亵渎法蒂玛必遭真主的严惩!那几个人都不敢靠近娘娘做礼拜呢。奴才终于明白,回疆那时候乱成那样,兆惠将军和傅恒大人深入敌人腹地,在黑水营被多出十倍的叛军包围,而娘娘这样的美人,霍集占竟放心由人看管着她。所以那年在扬州,娘娘也能逢凶化吉。她可是您的姑娘,命自然是好的。

  太后又嗯了一声,说:多得菩萨保佑,和安投的好胎。沉璧是我的佳儿,又是我的佳妇。我满意,皇帝也满意。刘嬷嬷点头,她明白老太太的私心,也只有她明白。老太太是为了江山社稷,但她也想让容妃将来成为唯一的皇太后,这也是她不愿意魏湄做皇贵妃乃至皇后的一个原因,就算庆妃名义上也会是太后,但对她无疑不用担忧。一边笑道:奴才看啊,和安公主的真命就是容妃娘娘,您母女两个长相厮守,这就是真主的意思。太后已闭上眼睛拨佛珠,闻言又微笑了一下。

  就听外面有太监说道:李总管从圆明园过来,请见太后。

  李玉进来后,满面堆笑,跪下请安。太后睁开眼睛,问道:皇帝有什么说的?李玉道:皇上早起时说今儿小暑,教御厨膳房做麻酱红糖花卷,回头给您送来。太后道:就这么个事儿,你还亲自跑一趟?李玉笑嘻嘻地道:奴才好久没来给您请安了,应该来,乐意来!刘嬷嬷于是停了手,笑道:万岁爷真是孝顺!

  这天,是彩云生子后回来当值的第二天。在天地一家春,一边给才起床的容妃梳头,一边说道:后宫觉得太后都不管您和皇上,您也不常去畅春园,其实娘娘都是自己告诉太后,她反而安心。皇贵妃以前去的都比您勤,如今,她也忙了。昨儿奴才去那院儿里问个好,李夫人说她天天只能睡三个时辰,皇贵妃也不比她好多少,只除了皇上去的时候。白日里典仪什么的不断,畅春园也得定省,不然就是太后不怪,那么多眼睛都看着呢。统摄六宫当真是辛苦又不自在,还是主子聪明!

  容妃眼珠一转,对着镜子笑道:我又不是什么都告诉皇额娘……彩云点点头,道:只要老太太|安|心便好。容妃又笑:你儿子都生了,你们老太太欢喜吧。

  彩云脸红了,道:奴才家怎么能和您和皇上太后相提并论,而且他们家原来又不是没儿子。容妃笑着摇摇头:他们家可想得你彩云生的儿子吧?彩云道:都是娘娘对奴才好,那日李总管派人来传旨,老太太听说奶娃娃已授了恩生,便做起了飞黄腾达的美梦了!奴才喜欢奴才的闺女,小子不好带。容妃又笑:又不用你自己带。

  彩云道:荣亲王小时候奴才觉得还好,但看您这么多年怎么对福康安少爷,奴才自觉可赶不上主子的好性儿。结果奴才的小子更麻烦,夜里睡不到一个时辰就醒一回,还老吐奶,一吐吐得人一身都是,请大夫瞧了,说没事,但阿嬷天天抱怨,老太太无奈又花钱请一个,现在两大人日夜伺候一个小的,老太太也觉得折腾,只不好在奴才面前说,大了还不知怎么闹心使银子呢,也得看是不是读书做官儿的料……奴才喜欢闺女,在家就给她做新衣裳了,宁可早点儿回来伺候娘娘!李夫人还说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其实奴才以前一个人的时候真的挺好……您别看,就奴才那样的家,也一箩筐的事儿,按下葫芦就起瓢……

  此时罕古丽已出宫嫁人,阿依在后面看着人打扇,抿嘴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

  -

  【太后说“泯然众人”】延禧里有太后的原话,“什么样的女人,到了宫里来,到最后都变成一个样,再聪明,再漂亮,再珍贵,到了最后,还不都成了鱼眼珠,泯然众人矣”。

  -

  【紫绶】即紫薇花。又作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绶。”唐 李白 《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绶不挂身。”明 何景明 《送顾汝成》诗:“十年垂紫绶,万里为苍生。”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黄冠紫绶都如梦,红树青霜饯此行。”所以画紫薇也是有寓意的。

  -

  【卓文君的故事】文君是指卓文君。汉朝的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景帝时武骑常侍,因不得志,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爱慕之情,因相如亦早闻文君芳名。相如、文君倾心相恋,当夜即携手私奔。相如一贫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孙怒其败坏门风而不分给她一文钱。两人只好变卖所有东西后回到临邛开了家小酒铺。

  -

  每日,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打杂。后来,卓王孙心疼女儿,又为他俩的真情所感动,就送了百万银钱和百名仆人给他们。司马相如有财、有名后,又受皇帝宠幸,便宿娼纳妾,竟不理会卓文君。文君因作《白头吟》以诀别。“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天下的负心郎皆愧之。

  -

  【真主的威严很伟大】这就是璎珞在第四章 所见的清真寺那块黑色大圆盘上的阿拉伯语的译文。这是所有清真寺所供奉的圆盘,这个圆盘所代表的就是真主阿拉,就像基督教都供奉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样。古g兰l经上说“他(真主)使每个天神具有两翼,或三翼,或四翼。”

  -

  【恩生】是皇帝特给的荫生。封建社会中凭借父祖余荫取得监生资格者叫做荫生,荫生名目较多,如皇帝特给的称恩生,先代殉职而给予的称难荫等,名义上入监读书,实际只须经过一次考试即可获得一定官职。入监:旧时称进国子监读书为入监。监生: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校)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