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第83章 分薄不如无

  84分薄不如无

  自从叶逢秋被抓进了大牢里,江临便觉得日子安生了不少。

  不用在担心身边有人被人假冒,三件秘宝也都被上交给了朝廷,不用担心再有旁的势力来侵扰自己。

  唯一稍微让他有点忧心的,是他自己白虎传人的身份。

  他进入这个世界也差不多有三个月的光景了,原主的记忆却仍是七零八落。虽然江之皋被他瞒了过去,看不出来自己的蹊跷,但江临有时还是会犯嘀咕。

  他想要找到自家的白虎秘宝,却完全没有任何头绪,也不敢轻易去问江之皋。

  江临只能将此事暂时搁置,去打理一下之前自己随手搞起来的几桩副业。

  江临所创办的《学霸笔记》已经在彭家的支持下流传开来,不需要他操心太多的事情,每日便有一大笔进账。江临只用去书坊小转一圈,偶尔当当监工和校对,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向司马光催稿。

  江临着实体验了一把出版编辑的压力,但把这部分压力转移到司马光那边时,他又觉得有点爽。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江临这个人催稿也有一套,他不直接跟司马光说,而是从人家媳妇那边下手。偏巧司马光的媳妇也觉得搞教育是件大事,自发地帮江临催起了稿。

  身为妻管严的司马光只能唯妻子之命是从,被江临偶尔宽慰两句,都觉得舒适贴心。

  江临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狗”,还笑眯眯地冲司马光道:“实在是辛苦君实和弟妹了。对了,还要感谢君实,为我牵上了范老先生的那条线,才让我们的《学霸笔记》有机会进入国子监啊。”

  司马光连忙摆手道:“一点小事而已,君实也是看中了白石兄的才华。哎,不知白石兄有没有时间来我府上一聚,我可为你引荐几位才子,帮咱们一同撰写《笔记》。”

  江临一听就来了兴趣。虽然他结识的名人才子已经不少了,但也乐意认识新的朋友。

  他忽地想起来了什么:“君实,你是不是有一位好友,名叫王安石啊?”

  司马光有些惊讶地说:“是啊。白石兄也听说过他?不过也是,他好歹也是进士及第呢。下次见了面,我介绍你们认识。”

  江临有些高兴地说:“好啊,我也新认识了一位有才学的前辈。君实应该已经听说过了,是自阆中而来的苏洵先生。”

  司马光惊喜道:“我看过他写的文章!对了,我想起来了,他还给你新盖的那栋小楼写过散文,是不是?”

  江临笑着点头。

  苏洵之前为他写了篇宣传用的散文来抵租金,此刻这篇稿子已经在开封府中传扬了开来。苏洵的文笔锐利强劲,将他重修的那片地夸上了天,教那处的房价都翻了一倍有余。

  再过些日子,那片地上的房子就能建得七七八八了,到时候又是一笔客观的收入。

  江临不缺什么急钱,打算把房子全部出租出去。毕竟宋朝的商人多,人口流动性比较大,房价市场还没有完全稳定的情况下,租房的风险更低,收入也不比卖房子要少。

  江临毕竟是官,做这些生意都需要找人挂名。他也与彭家达成了协议,虽有少部分人知道江临的身家,不过大部分的人都以为是彭家赚翻了钱,京城首富的地位愈发稳固了起来。

  江临不愁吃喝,大理寺也没那么多案子要处理,除了日常的办公和上朝以外,江临没事儿就爱到处溜达。

  炎炎夏日已经来临,他买了一斤水果冰沙,跑去了尧节书院。

  不是去看师父和师兄,而是去看小石头。

  虽说江临已经知道了小石头真正的身份,以及对方未来的地位,但小石头现在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落魄宗室。谁也不知道他会在十几年后当上皇帝。

  所以,即使因为江之皋回到了江家的缘故,江临没办法在让小石头住在自己家里,但对方却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业,还是每日来尧节书院报到。

  江临当然不会阻止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有事儿没事儿使唤小石头两下,帮他锻炼身体。

  毕竟江临记得,历史上的赵宗实才当了四五年的皇帝,就因病驾崩了。就算是出于朋友的角度,他也不想让小石头短命。

  他撺掇着邵雍给书院里的小孩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农活,美其名曰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有些小孩儿正处于叛逆期,装酷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但小石头每次都非常积极。

  不过,江临今日来到尧节书院时,却没在一群除草抓虫的学生里面看到小石头。

  反倒是平日只在后院打坐的邵雍一反常态地坐在教室里,再一看,行动不便的文卿竟也在旁边陪着他。

  “来了?”邵雍闭着眼睛同他打招呼,“你小子可真是福大命大,竟然还活着。”

  江临嘿嘿一笑:“有师父和师兄庇佑着我,我怎么可能出事儿呢?”

  邵雍睨了他一眼:“别得意得太早,之前给你算的七次劫难,如今可还剩下两次呢。”

  “两次?”江临还以为只剩一次了——毕竟还有一件宝物没有找到。

  他心道自己要受得磨难也太多了,西天取经也不过如此。

  不过江临没忘自己这次是来找小石头的,他举了举手里的冰沙,问:“小石头去哪里了?今天怎么不见他来?”

  文卿轻咳了两下,说:“他说家中有事,这两天不方便过来。”

  江临一怔,正想询问,便见邵雍向他看来:“他家里有什么事情,你不知道?”

  江临这才恍然想起,今天早上才得到了通知,这些日子宫中在接待辽国的使臣,正谈判着宋辽两国的和平协议。官家在宫中设下了宴席,还邀请了各路宗亲和大臣前去参加。

  像江临这样的新秀都在受邀之列,差点当上了太子的赵宗实自然不会缺席。

  江临一拍脑门道:“哎,那我也得回去准备准备了。”

  ·

  与之前皇子的满月宴很是不同,这次接见辽国使臣的宴席明显更加正式端肃了一些。

  江临这次和江之皋一起出席,全程目不斜视,身形也不似往日那般松散,生怕被他爹逮住一个错处在众人面前狠批。

  不过,江临没想到的是,他爹江之皋在宴席上更加“引人注目”。

  他们落座后不久,辽国的几位使臣才姗姗来迟。其中为首的红衣男子向赵祯行完拜礼后,竟向江之皋打了招呼:“江指挥使,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江临心头一跳。刚才太监宣读过这人的名头,应是辽国现在在位的耶律宗真的弟弟,耶律宗元。

  传闻此人好斗善战,曾在宋夏对峙之际数次侵袭大宋边境,虚张声势。依他此刻的行为判断,耶律宗元应该与江之皋在战场上交过手。

  江临不动声色地看了眼江之皋,发现对方虽然按照礼数向耶律宗元行了礼,藏在案几下的拳头却稍稍握紧了几分。

  但江临记得,如果是按照历史上的那一段的话,耶律宗元应该一直在战场上待着,怎么会前来开封谈判了呢?

  而且耶律宗元不仅来了,还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小妾,跟赵祯说话的态度也只有表面上的客气,内里却十分嚣张。

  不过其他的使臣倒能与江临脑海中的人物对上号,另外两位使臣中的萧特末乃是辽国公主的驸马,刘六符也是朝中的大臣。

  家眷中的少部分人员在席中便三三两两地离去了,使臣三人充当了辽国主要的口舌,明里暗里都在暗示要增添澶渊之盟所定下的岁币。

  萧特末顺着毛开了口:“贵国此刻刚刚在北方取得捷报,应要乘胜追击,一举歼灭叛军为好。但若是不小心遇上了要转移兵力的事情,恐怕……”

  但宋国知道夏政权和辽国早就互通了往来,彼此倚仗,所以他这话不是好心的提醒,而是在暗示,如果宋国不愿意增加岁币的话,那么辽国便有可能出兵攻宋,趁火打劫了。

  在场的宋朝大臣也不是傻子,自然可以听出他话中的威胁之意。

  负责谈判的宰相富弼试探道:“那贵使的意思是……?”

  “辽与贵国立下了多年盟约,自然不会刻意为难于宋。”萧特末隐晦地说,“传闻贵国南海处盛产鲛珠,一斛鲛珠可抵百金,不如就……先来一千斛?”

  鲛珠之说本是无稽之谈,萧特末的意思是将岁币再往上提十万金。

  在场之人皆变了脸色,都觉得这价格未免太贵了些。

  大宋这边也是有心理预期的,这样的价格自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富弼也不跟他们绕弯子,直接不满地开了口:“贵使说笑了,我国南海从未产过什么鲛珠,恐怕不能达成友邦的愿望。”

  萧特末本想再说些什么,一旁的耶律宗元话却更冲:“原来贵国只有这么一点儿诚意,恐怕我等也无法满意啊……”

  有宗亲出面打圆场,说酒宴之上不该谈这些事情。两边互相拉扯,最终也未能在席上取得一个共识。

  但之后还会有更加正式、私密的谈判,江临并不算特别担心最终的结果。

  虽然岁币这事的确可耻,辽国也确实无耻至极,但按照大宋目前的兵力来说,养兵抗辽的费用会比直接给岁币要多得多。

  不如先花钱买一个暂时的清净,把夏那边的事情解决了之后,再来处理和辽国的关系。

  而且江临觉得,这次辽国能谈到的岁币应该会比历史上少上许多。

  毕竟在自己的协助下,大宋已经在北边的战争中取得了几次大捷,有了谈判的底气。而且,江临记得,原本这段谈判,辽国第一次谈判的筹码应该包含耶律宗元在东北地区的侵扰。

  但如今他本尊都迫不得已地来参加谈判了,那不就说明,辽国手中并没有能够拿到一定岁币的底气吗?

  富弼等人自然也能看出这一点,不断向辽国压价。

  说不定这桩谈判谈到最后,辽国一分钱都拿不到呢。

  所以,江临对此次谈判的结果并不算是十分担忧,他唯一觉得有变数的地方,便是耶律宗元的态度。

  对方看起来,似乎真的不是很想达成和平的交易。

  而江临也不知是什么体质,心中不祥的预感总能应验。

  第二日,便有一个消息在城中传得沸沸扬扬。

  ——辽国使臣耶律宗元的妻子,在昨晚的宴会期间,被人杀死在了皇宫里面。

  身为大理寺最会查案的少卿,这桩案子当然落在了江临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