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我在大宋破案强国[七五]>第25章 醉倾金凿落,笑拥玉婵娟【双更】

  25醉倾金凿落

  午时的畅春楼向来热闹,有不少雅客愿意来此处听个曲、看个舞。但他们今日来时,却只见畅春楼大门紧闭,实在是反常得很。

  被谢出来的客人们聚集在临近的另一家酒楼里,七嘴八舌地闲聊起来。

  “听到刚才那阵御鼓声了吗?今天下午,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司会审,应该是咱们知府的那桩案子出结果了吧?那个什么夜明珠找回来了吗?”

  “什么?之前不是都说知府的死是因为武将召来的天狗作祟吗?裴家还请了一大堆黄袍法师去衙门驱邪了啊。”

  “那都多早之前的老黄历了?我有的兄弟在衙门当差,听说人家大理寺的少丞刚到那儿,就发现知府的贴身仆人有问题了!”

  “嚯,那还挺厉害的。前两天带人把‘吃人胡同’清理出来的是不是也是这位少丞?不过最近这案子也太多了吧,一开始是知府,昨儿听说平安酒馆的掌柜也上吊了,哎呦,真是邪门儿啊!”

  “谁知道呢!说不定真就沾了某些人的晦气也不一定呢……连明珠都能被盗,那可是后天祭祀要用的重要宝贝啊!”

  众人吵吵嚷嚷着笑闹起来,唯有坐在雅间内的四人神情忧郁。

  “蒋老四,若不是你当初言语挑拨咱们与那御猫,五弟何至于跑到开封府来偷什么月华明珠?”

  排行第四的翻江鼠蒋平不服道:“三哥,明明是他白玉堂经不起激将,你怎不怪他脾气太爆,反把事情全怪在我一个人头上?他当时要来开封时你们也没拦着啊。”

  “那时咱们哪知道开封府衙还能闹出人命?”徐庆被他回嘴,也起了脾气,“瞧你连日来的轻巧样子!咱们四处寻五弟不得,而这案子今天下午就要开审,恐怕五弟是已经被那大理寺的人抓住了!”

  “够了!”大哥卢方制止了还想再吵下去的两个人,说,“我们都还不知道五弟的具体情况,何必在此自乱阵脚?”

  “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呢!”韩彰心中也十分担忧,“要不然,我们去找御史台的包中丞看看?他应该会参加那什么三司会审吧?”

  卢方立即否定了他的想法:“不行。”

  他们四人此前受了包拯的赏识和举荐,有些不清楚的地方确实可以直接去问包拯。

  可若白玉堂真的闯了那么大的祸,他们在自家兄弟审判前夕去见包拯,即便不说求情的话,也难免教人觉得有徇私之嫌。

  他们不能给包拯添麻烦,教他们的伯乐为难。

  其他三个兄弟觉得只要心中坦荡,求个情也不跌面子,或多或少都还想行动,甚至徐庆还说要去观一观那庭审。

  卢方见他们是在蠢蠢欲动,只得最终妥协道:“那咱们兄弟四人便一齐去看一看。但没有我的允许,你们谁也不可以轻举妄动。”

  ·

  当初江临在接旨查案之时,官家就曾赋予其一项权利,允许其在查明真相后的第一时间发起三司会审,不需像其他案件那样经过不同部门的层层审批。

  所以很快各路需要参会的官员们都来到了大理寺的法堂之中。

  刑部尚书张尧佐也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了大理寺门前。正下车时,张尧佐觉出这递凳子的小厮有些面生,下一瞬间,被对方扶着的那只手就被塞进了一个小小的圆形竹筒。

  张尧佐知道这是裴府递来的信密,立即将之收入袖中,却微微愠怒于这小厮的明目张胆。

  明明今天早上才递来了一封写着“国子学生”四字的纸条,张尧佐心道自己已经知道那桩案子要去听裴府的提点,这人又为何非要在大理寺门前给自己递信?

  是生怕他们这样的举动不够引人注意吗?

  但那小厮也是按主人的吩咐,一定要在会审开始之前将消息递过来。

  他只够悄声在张尧佐耳边留下一个“急”字,张尧佐便略不耐烦地挥开了他。正当他想找个没人的地方看一眼那纸条之时,恰好被眼尖的司马光给喊住了。

  “张尚书安。”司马光恭敬一礼。他会在此处,一是作为新官来旁听学习,二是为了来看他白石兄的案件进展,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地方。

  做贼心虚的张尧佐被司马光吓了一跳,正欲发火,便看到司马光身边还有几人。他立即热情地上前招呼道:“包中丞,韩司谏……”

  除了包拯和韩琦,他们身边还立着一位眉目舒朗、神色俊逸的年轻人。一身整洁精致的官袍更衬其身姿挺拔,仿若玉树临风。

  张尧佐是靠着他那位当贵妃的侄女,才一步步走到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在京城的根基并不深厚。张家人丁薄弱,是以他也一直盼着能招一位优秀的青年才俊,来做他们家的上门女婿。

  此刻他看到江临仪表堂堂、气度不凡,无论怎么看,与自家的两个女儿都很般配。

  张尧佐不禁问道:“不知这位是……”

  韩琦的眼角还带着笑意,十分不见外地同他介绍道:“这位是大理寺的少丞江临。不仅计划写得好,实干起来也高效。官家让他七日之内查出案子的结果,他竟能在第六日就申请了公审。”

  就好比老板让江临一周之内做一份报告发到邮箱,结果对方第六天就要在全公司面前做汇报演讲了。

  江临连忙向几人行礼致谢,对韩琦的夸奖感到颇为意外。

  毕竟江临压根不知道之前薛清给韩琦递了一封匿名的举报信又被查出来的事,也不知道自己教谢龄写的那份检讨书被韩琦看到了,颇得对方的喜欢。

  但韩琦却因这两件事对江临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

  而且在通过查清谁偷偷将举报信放在自己桌上而找出了递信之人后,薛清又多一条罪状的事暂且不提,韩琦只要一想到自己之前差点错怪了江临的事,便对这么一个受到上司排挤的年青后辈生出了些愧疚与珍惜之情。

  许是因为自己比韩琦早先发现江临这块美玉,包拯心里生出些骄傲之感,脸上难得沁出些笑意。

  张尧佐也对江临很感兴趣的样子,查户口一般拉着他问东问西。还是司马光替江临解了围,拉着他聊起来《笔记》近日的销售情况,和自己那边教辅的准备进度。

  几人之间气氛十分融洽,直到他们在法堂之中落座,张尧佐都没想起来去看看裴府递来的那封信函,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江临的身上。

  展昭立于一旁,大理寺卿傅毅坐在堂上中央,简述了一遍案件开头道:“二月十九日辰时许,开封知府陈景玥被发现死于府衙内的住处,月华明珠也于同一时间不翼而飞。官家闻之震怒,令大理寺少丞江临于七日之内查明此案。今二月廿四,少丞江临鸣御鼓,开启三司会审。请江少丞上前说明案情。”

  江临原以为自己会紧张。

  江临从前参加过不少模拟法庭,真枪实弹上法庭的经历却也屈指可数,此刻的环境又是如此地庄重严肃。但一向都周围人都对他抱有期待与支持,江临便逐渐地镇定下来。

  他缓缓开口道:“下官将以证据为线索,阐明陈知府死亡的真相。首先,请各位与下官一同来看一看案发现场发现的这些物证……”

  实际上,知府被害案的真相已经相当明朗,江临将证据分为两条线,先行叙述了已经缉拿归案的魏恒的那一部分——除了于顺儿仍处于下落不明的状态以外,江临对于各个细节的把控和处理都已经十分到位了。

  其实很多人都会以为,现实中的庭审就像律政剧里演的那样,层层反转、套路不断。但实际上,庭审现场最精彩的往往只有离婚分手、劳务纠纷、好友散伙时撕起来的那部分,根本没有那么多临时提交认证、物证的案子。

  如果诸位法官手中的案卷将前因后果写得不够明白,案件或许很有可能都无法进入审理。

  所以那些法官们就仿佛在读已经被透了底的侦探小说,无法体会到旁听者抽丝剥茧、还原真相的快感。但是江临的说话节奏却很好,将在场诸人逐渐引入情景,再推进高潮。

  江临保证自己吊足了众人的胃口之后,拿起那块木质的鱼形匕首,缓缓道:“这个匕首,便是下官能够确认真凶身份的关键。”

  他说话语气停顿之微妙,教已经看过案卷的法官们都略略提起心绪,更遑论在檐上看得正入神的几鼠。忽地,看得最不认真的老四忽然拍了拍其他几人,轻声道:“你们快看,五弟在那儿!他怎么要进屋了?”

  卢方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白玉堂施施然进了小院。四鼠心里皆冒出一个荒唐的想法,还未来得及成型,江临的话音倏然落地。

  “下面有请本案最为重要的目击证人,白玉堂。”

  26笑拥玉婵娟

  众人听到了白玉堂的这个名头时,都忍不住露出了略微惊讶的神色。

  尤其是包拯。即便他已经看过了案卷,但他对白玉堂的印象仍是那个偷走了月华明珠、处处爱与展昭赌气作对的顽皮后生。

  江临在叙述中隐隐约约地避开了月华明珠时,包拯就已经察觉到一些不对,但他此刻才真正明白了江临的用意——为了让白玉堂以一个最为积极正面的姿态进入各位法官们的视线之中。

  官家可以欣赏白玉堂的侠义风度,包拯有着能辨忠奸的如炬慧眼,但在场更多的官员却是顽固不化的,很难保证他们会喜欢白玉堂这样锋利的年轻人。

  所以为了营造一个“单纯无害”的形象,江临特意为白玉堂从书院里借来了一身书生行头。

  白玉堂不似平日那样穿金绣玉,连一双鞋子也要用银线织成。而是换了一身朴素的青衫,正正地戴着冠礼,没有佩刀,而是带着一块青色的软玉,端的是长辈们最喜爱的读书人模样。

  “草民白玉堂,拜见诸位官爷。”白玉堂温和一礼,礼数是不输司马光的周全,表情也十分恭顺谦和,教台上的展昭看得一怔,下一秒便见对方偏过头时悄悄朝自己轻眨了下眼。

  虽然这个轻佻的举动并没有被其他任何人的视线捕捉到,展昭却一点儿也放不下悬着的心了。

  房檐上的四鼠也被白玉堂的乖巧模样给唬住了,不禁都在心中感叹。

  明明他们五弟这人生下来就自带一股傲气,从小便是最金尊玉贵、骄纵任性的小少爷。除了行冠礼的时候,他们几个哪儿还见过小白这么“知书达理”的模样。

  不过在场大多数官员都因如此形象的白玉堂而松了口气。仿佛只要对方只要不似传说中的锦毛鼠、白五爷,便是万般的好。

  白玉堂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换身衣服、装装样子,就能消弭他与许多官员见面时的那股子剑拔弩张之感,不由对教他如此做的江临生出些佩服。

  江临也能从众人的反应中看出白玉堂的形象已经立住了。

  他为白玉堂立新人设的目的有二。

  一是为了让白玉堂的证人证言更加可信,二是为了让郑贺那桩案子牵连上白玉堂时,让众人在潜意识中生出一种否定之感。

  江临很清楚,那个踏雪堂的杀手之所以要杀郑贺,除了因为郑贺随意转移了月华明珠的位置以外,更重要的是想要将这桩命案栽赃到白玉堂的身上。

  再想到对方与裴府的诸多联系,江临很难不怀疑,即便自己再三封锁消息,凶手是白玉堂的谣言也能很快就不胫而走。

  一旦白玉堂在众人口中成为命案的唯一嫌疑犯,他再要想出来指认真凶便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届时,随便找一位有权之人推波助澜,就能把白玉堂的罪名钉死。

  所以江临才使出这么一招“先下手为强”,不给对方污蔑白玉堂的机会。

  江临向众人介绍道:“白玉堂帮助大理寺在鱼形匕首这条线索上快速突破,辨别出来这匕首是只有踏雪堂的杀手才会使用的兵器。除此之外,白玉堂还舍身取义,帮助大理寺前去追寻那杀手的下落,可下官无能,却让这样的义士陷入了对方的奸计之中。”

  适时的停顿令听得入迷的张尧佐忍不住追问:“什么样的奸计?”

  江临叹了口气,继续道:“说来惭愧,昨日那杀手将白玉堂引到了一处高楼之上,二人打斗一番,今晨再去看时,竟发现那处多了一具男尸,死者被人从背后砍死,临死前手中攥着白玉堂刀柄上的半截穗子,还在地上留下了血书印记‘白玉堂’。”

  “什么?杀人?”张尧佐听得倒吸一口气,语气十分惊讶,仿佛在说:白玉堂这样文质彬彬的模样怎么会杀人?

  白玉堂差点被对方这样的反应给逗乐了,结果就听江临道:“您先别急,此中有许多蹊跷,不如请白玉堂为诸位大人还原一下那位郑书生死亡后的情状,我们一起来仔细瞧瞧,如何?”

  白玉堂差点没绷住脸上的表情。

  但诸官点头应允,白玉堂心中虽有不满,为了维持人设,仍是十分配合地侧着头趴在了地上,右手伸出一指做写血书状。

  “案发现场的情状比这还要惨烈一些,请诸位自行脑补,不过要注意的是,死者手上并没有任何伤口。”似是嫌对方装死的模样还不够专业,江临往白玉堂的抹了许多的血迹,连手上也没有放过。

  白玉堂在这个过程中都表现得极为乖顺。忽地,他捕捉到了屋顶上方的一处微光,与大哥卢方的视线对了个正着。

  白玉堂:“……”

  檐上四鼠:“……”

  江临察觉他目光有异,下意识地想往上看,却被白玉堂扒拉了一下脖子。五道鲜红的指印瞬间留在了江临的肩颈交际处。

  还好那些红印只蹭到了雪白的衣领上,若是沾到了江临的官袍之上,他怕是直接能被气得背过气去。

  江临忍住不适,注意到包拯蹙着眉头,似在思索什么,他适时地cue起流程道:“包中丞当年权知开封府时,也破过不少奇案。您可是此中看出了什么疑点?”

  包拯轻捻胡须,缓缓道:“一般有人想留血书,大多会咬破自己的手指,可是死者手上并无伤口,此为疑点一。”

  江临颔首道:“您说得没错。如果强要解释,也可说郑贺在写字时用了背上伤口流出的血液。但他只是一名柔弱书生,在被连砍数刀的情况下,不当场毙命已是极限,哪里还有力气写下三个字的血书呢?”

  “定是凶手在其死后,为了陷害与自己有过近距离接触的白玉堂,而伪造的血字。”

  韩琦对江临清晰的思路很是赞同,继续问道:“那这刀上的穗子要如何解释?”

  江临捻起那缕穗子残片,拿到离众人更近的地方道:“想必诸位可以看到,这残片与连接原本穗子的那端有着明显的切割痕迹,用手根部拽不出这样的效果,而栓在刀柄上的穗子也不可能被白玉堂自己的佩刀所斩断。”

  “更何况,死者将此穗子攥在沾了血的右手里,这穗子上却干干净净,一点血迹也无。不更能说明凶手是在握着死者的手写完血书之后,才将穗子放入了对方的右手之中的吗?”

  江临轻轻抚摸自己脖颈处的血迹,道:“而那个时候,死者手上的血迹已经完全凝固了。”

  此言一出,众人对白玉堂的证词更加信服。这半块穗子就是凶手在与之打斗时,用匕首划断的。

  江临扶白玉堂站起身来,继续向众人解释道:“而且经过仵作的仔细查验之后,发现死者背后除了多出砍刀留下的伤口以外,还有一个较深的伤口是由短兵器造成的。虽因伤口模糊而很难判断其是否是用鱼形匕首留下的,但是下官认为这也不乏是一种可能性。”

  江临说完,众人对其推理出来的真相十分信服。

  只有张尧佐有些没跟上节奏,想要溜出去如厕,司马光也十分贴心地同他一起去了,一路上还给他顺了一遍江临的推理逻辑,张尧佐才恍然明白过来。

  扒在屋檐上暗中观察的其他四鼠也极受鼓舞。他们原还以为五弟要因偷盗月华明珠而被判下重罪,却没想到对方成了整个案子最为重要的目击证人。

  谁知还没等四鼠为自家弟弟松一口气,包拯的下一个问题就将他们的心重新提到了嗓子眼儿里。

  “那月华明珠如今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如今有两个可能性,一种是它仍被郑贺藏匿在某处,另一种则是其已经被真正的凶手给拿走了。”江临不慌不忙道,“下官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毕竟如果那个凶手不是已经得到了月华明珠的话,为何不再留郑贺一条性命呢?

  包拯沉吟片刻,道:“看来我们要尽快将这个踏雪堂的杀手缉拿归案,江少丞,这人会是受何人指使,你那里还有什么别的线索吗?”

  江临只犹豫了一瞬,便道:“没有。”

  关于裴府的事情,江临已经与白玉堂和展昭说好暂时不提。

  毕竟对方在京中的关系盘根错节,此次会审,主要是为了给白玉堂洗脱嫌疑。若要用白玉堂的一面之词去撬动偌大的一个裴府,堪称异想天开。

  所以未免让更多的势力卷入其中,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江临选择让白玉堂保留了部分证言。

  江临将句子补充完整,道:“下官不知道是何人雇佣了这样一位杀手,来取走陈知府和郑书生的性命。”

  ·

  会审的后半部分便由刑部主导,主要讨论该要如何处置已经缉拿归案的魏恒。

  鉴于于顺儿和真凶尚未找回,魏恒的其刑罚先定为秋后问斩,方便在期间持续审问路平案的证据由来。若有实证容情,再议法外开恩之事。

  会审终于结束,白玉堂暂时洗脱了嫌疑,终于松快了一些。看到四鼠在地上留下的记号,他只和展昭远远打了个手势,便去寻自家哥哥们去了。

  如释重负的江临长叹道:“开审之前我总觉得要有出什么乱子,却没想到会进行得如此顺利。可见直觉不可信啊。”

  司马光的目光扫过走在乘上马车的张尧佐,转过头拱手道:“恭喜白石兄,向官家交了个好差。”

  “惭愧惭愧。”江临摆手谦虚。

  “顺便一提,教辅的事情,在下已经在筹备了,还请白石兄不要着急。”说着,司马光教下人从马车中拿了出一个书箱,“这里是内人从家中寻出来的一些在下准备科举时批注过的书籍,或许有你用得上的地方。”

  江临接过那沉甸甸的书箱,感动道:“君实有心了,谢谢。”

  “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

  “江少丞。”包拯走至二人身边,司马光看出对方有话与江临说,便上了马车先行离去了。

  待其他人都走远后,包拯才严肃地给出了他对江临今日表现的评价:“案子结得倒算不错,能解得了城中天狗杀人的传言。可惜未能找到月华明珠,恐怕难得官家青眼。”

  “……您的意思是?”

  “今日这份答卷,满分若是十分,我会予你九分的成绩。但对于官家而言,单是你没有找到月华明珠的这件事情,就能让官家给你个零分。”

  包拯放缓了语速,认真道:“若你有能力,务必试着在后日的祭祀大典之前找回月华明珠。”

  江临:“……”

  说着是忠告,怎么听起来这么像威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