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耽美小说>(韩娱同人)BTS失业爱豆再就业>第9章 娇生惯养引经据典

  两星期一放假的何雨背着装满脏衣服的书包,左挤右推终于登上回家的公交车。听着淅淅哒哒的雨声、闻着浑浊的空气,默默地与背后的大叔争夺地盘,心情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中愈加烦躁。如果不是下雨,他宁可骑姐姐送他的山地自行车,左右不过一时间,一会儿就能到家。

  不过,挤公交也有好处,回家早就能早点给姐姐打电话,他憋了一肚子的话要说。

  想起姐姐何晴,忽然又想起上星期老妈来看他,给他送姐姐买给他的衣服时,被妈妈骂了一顿,说他被姐姐惯出了一身臭毛病,不吃学校食堂就给钱去外面吃饭、不想挤公交车回家就给买自行车、不想穿留的衣服就亲自给他从网上买那些不好看也不保暖的衣服。

  现在想想,老妈真的一点也不懂时尚。如果真不好看,街上、公交车上看着他窃窃私语的女孩们眼都瞎?

  享受着女孩们偷偷打量的视线,何雨在即将出市前换站,他得再客运总站坐新干区至肖家庄的乡村专线公交。再上车虽然依旧颠簸,但都是乡里邻村的长辈们,待遇就不一样了。坐在车上最舒服的位置,时不时与长辈们搭上几句话,偶尔碰上村口开果园的大娘,还能在路上吃上几个时令水果。

  回到家,何雨迫不及待地要来妈妈的手机拨打电话,他好奇姐姐到底红了没。前几天他在学校小天台上吃辣条时认识了一个太子班的女生,名叫曹书兰,是个追星女孩,特别关注韩国娱乐圈。为了日后能更好的打听姐姐的消息、发展长远的下线,他废了三包辣条,才与曹书兰交换了小企鹅的联系方式,又佘了一星期零食,才得知Duntong老师的制作真拿了大奖。

  有奖应该就有关注度,他特别好奇姐姐这一趟MAMA能长多少粉丝。可惜老妈的手机年老失修,无法承受起韩国那一堆软件的压力,村里也没有网吧,只能给姐姐打电话。

  “木有,你姐我还没出道呢!”何晴拿起电话、放下手里的工作,宠溺地回答弟弟。

  “你在公司?那你有自己的工作室吗?”正在上初三的何雨课业繁忙,对姐姐的事情知道的不多,于是问题一茬一茬地往外冒。

  何晴眼珠一转,恍然大悟地道:“对,上次视频通话时你在学校上课,”近期一直在给弟弟买东西,她差点忘记他正处在中招的关键时刻,过着间歇断网的生活,何晴举起手机,接着说:“那上微信,我给你转一圈。”

  “哇,大发!”何雨半吊子的韩语,逗着何晴呵呵大笑,忍不住挤兑他:“你哪学的半吊子韩语!”

  “跟着电视学的呗,上次放假我跟咱妈啥也没干,就把你写主题曲的那部电视剧看了。”想起上次放假的怯意生活,何雨忍不住开始幻想这一次的快乐,背着老妈用特别小的声音期待地问:“姐,你最近出歌了吗?”

  “真的?你们看了?”接收到亲属对自己的工作反馈,何晴莫名感到羞耻,脚指头都在使劲的那种羞耻,因此忽略了弟弟的小声询问。

  学着从曹书兰那听来的网络新词,何雨说道:“对啊,一口气追平。”

  此时旁边传来了母亲的小声询问,何晴没听清,所以使唤何雨把手机递给母亲。

  “小暖啊,你什么时候写首中文歌,前两天我跟你爸、你姑姑他们去唱歌房里,放了你那首歌。可我们都不会唱,都没起到宣传效果。”母亲回想起前两天的家庭小聚会上的遗憾,满脸不快地对着女儿絮叨。

  在韩国生活四年,虽然举手投足间带了些韩国人的习性,但并不像母亲认为的那样,她只能写韩语歌。毕竟他虽然学的是西方音乐理念,但不代表只能写外语歌。相反,她不但写过中文流行曲,还尝试过写国风歌曲,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被否决了。

  \"中文歌我有写一些,但是公司没有在中国发展的企划,所以发不了。\"何晴捡了一条最表面、最易懂的原因解释给不懂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妈妈听。一直藏在心底的念头被母亲点出,酸涩的情感瞬间在心上蔓延,像是咬了一大口没熟的柿子。

  希望自己有掩盖好话语里的落寞。无论是她做出来的中文歌,还是中文的手稿,都有一种矛盾且复杂的情绪依附在手稿上。她即无法压抑如前辈们一样出中文歌、在中国出道的梦想,也无法忽视因学习时间尚短而技不如人的可能。

  “这样啊,那没办法了。还是要听公司的话,毕竟人家是专业的。”母亲带着满满的遗憾结束了与女儿的通话。

  挂断电话,她依旧过着朝九晚五的实习生活。对于人气上涨的红利,她也是在郑经纪一大早不辞辛苦地跑到舍克音乐制作公司堵人时才尝到滋味。□□的经纪人何晴第一次体验,稀罕的不得了,特意在茶水间亲自泡好咖啡,给人端去。

  Fet公司家大业大,爱豆部虽然尚未完善,但在娱乐风向这一块也颇有心得,一次MAMA不仅使何晴个人TT账号的数据好看了些,也让公司相关部门注意到何晴身上潜在的吸粉光环。

  三日内,爱豆部有关领导开会,决定了关于何晴进一步培养的方案,决定让音乐部的资源向她倾斜,这也是郑经纪拿着《出道策划方案》上门的原因。

  合同何晴不会看,所以也没有细看,打算找专业人士。合上策划书与合同,何晴问道:“我有个想法,想跟你商量。”

  “先说说看,”郑经纪不急,虽然舍克是何晴的后台,但没有Fet,何晴也只能做一个幕后的音乐制作人,包装明星还得专业的人来,“不过分的话我可以帮你去和公司争取。”

  “我想出专辑。”

  郑经纪以为何晴会说出修改财务分配之类的要求,没想到只是专辑,轻松地说:“这个好说,公司会先让你以制作人身份出道,出专辑后也会送你去打歌。”

  “我的意思是出中文歌!”何晴强调。

  迷你专辑里收录中文歌?郑经纪一愣,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但理智告诉他不能冲动,犹豫片刻后说:“这个问题要讨论,我现在回复不了你。”

  没有严词拒绝,说明还有挣扎的空间。何晴回到工作室,从立柜中抽出一个淡绿色的文件夹,里面收藏着她创作过程中的所有手稿。因为数量有限,所有创作成果都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从后往前翻是中文歌,从前往后翻是外语歌。

  出道策划中,企划的拟定大致是参考她的韩文自作曲《忙》,考虑到与出道专辑的主打歌《忙》的适配性、考虑到专辑的整体风格,中文歌的选曲就变得十分局限。

  翻找了一圈,不仅没有找到满意的曲子,心中还愈发迷茫。她试过研究前辈们的一些专辑,也试过翻看音乐专辑的相关书籍,但从零开始到底应该怎么操作?没有人交的何晴百思不得其解。

  自诩是一位成熟的制作人,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去请教老师。摊在椅子上,举起手机开始上网,她要做最后的挣扎。

  网络上翻到一篇科普类文章,开篇写的是‘前期企划定位’,其中包括:根据艺人的特质,与企划团队、制作人做前期沟通,以确定艺人音乐方向(音乐风格、歌词内容方向),然后根据音乐风格确定艺人的形象包装、唱片设计等风格的确定。【本段来源网络】

  若有所思地反复品读本段内容,何晴乱成一团麻的思绪逐渐被抽丝剥茧,愈渐清明,对着手机嘟囔道:“所以我得从主打反推一个大的概念,然后再向下延伸,像语文课上总结课文中心思想一样去思考。”

  何晴猛然坐直,尝试在纸上践行自己的思考结果,她写下了数个主题,有青春、有未来、有理想等等。

  歌曲写自她,也是在写她。她不想去硬套一个积极、正能量的概念,她希望这个概念可以物化自我。

  灵光一闪,在白皙的纸面上写下“海鸥”一词,这是最令她心动的主题。海鸥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搏击风浪的勇气,不正象征着15、16年的自己。

  另外,据说海鸥也是一种祥瑞之征,出海时看到它,预示着平安返航。用来作为出道专辑的概念,也希望它能给她带来些许好运。

  专辑概念一确定,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从提笔到完成一气呵成。因为想要尝试国风歌曲,也因为提起祖国,她心中总是有股难言的悲伤,所以她的音乐也欢快不起来。

  在编曲时,何晴在二胡与马头琴的使用上犯了难。要说愁,莫过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一首二泉映月不知听哭多少世人;可要说豪,又不得不提起马头琴,它的愁思荡漾在辽阔的草原,述的是愁而非怨。

  最终,在一个漫天秋雨的日子里,何晴为曲子加入了马头琴独奏的前奏,作为引入。

  “Duntong老师,怎么样?”

  “Nice,这个不错。”Duntong眼前似有一副好卷展开,胸有凌云之志的少年,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偶尔回望家乡的方向,淡淡的伤感渐渐笼罩全身。

  “歌词在哪?”老师问。

  “......”曲子有了,词却是一大难关。中文本就言简意赅,如果再加上引经据典,写出一首好词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哎!”何晴轻叹一声,没了炫耀曲子的好心情,一个人抱着递给老师的资料又灰溜溜地缩回工作室继续努力。

  作者有话要说:

  事业崛起第一步!

  海鸥这个概念是无意间想起中学课文时想到的,那一瞬间真觉着海鸥就是何晴、何晴就是海鸥,太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