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深夜,周怀瑾和衣卧在床上。

  门外依旧热闹,越发显得这个小院子的寂静。

  他是睡不着的,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折腾,最后无奈起来,带着一小坛子酒上了房顶。

  月亮弯弯的一枚,像根钩子。

  一只大雕落在了他身边,温顺的蹲在屋脊上。

  周怀瑾认出这是他大哥的那只丑丑的伙伴,一人一雕安静的看着月亮,直到子时降临。

  居高望远,他看到郭靖郭大侠和他的杨大哥,从正堂里溜出来,穿过好几道小门,躲着喝上头的行人,朝着他的方向走来,周怀瑾冲他们摇摇手,刚想蹦下去,突然腾空而起,确实那只巨雕叼着他的衣领将他带了下去。

  他们出了吕府,左拐右拐,来到一间空空无人的三进院,推门而入,便看到黄药师摸着那两只白色的雕喂它们吃东西。

  看到他们来了,一挑眉,拍拍手道:“怎么过来了?”

  郭靖拱手行礼道:“想借这儿的院子一用。”

  时过境迁,生米都已经煮成了熟饭,黄药师虽然还是没那么喜欢郭靖,却也承认了他的身份,因此抬手将两只雕撵到了天上去,自己则回到了房间内,把院子留给他们。

  郭靖道:“周小公子,请便。”

  足足可以全副武装一万人的军队的物资到底能有多少?当初在杨公宝库可足足装了一屋子,现在,更是堆满了院子。

  兵器都用油纸包裹着,打开来看,锋利依旧,闪烁着森然寒芒。

  这些东西的数量能武装的远不止一万人,有了这批装备,他们甚至还可以对蒙古大军进行有规模的反攻。

  郭靖激动地拍了拍周怀瑾的肩膀,道:“襄阳有如周小公子般义士相助,可解危矣。”

  说实话,周怀瑾远没有他那么乐观,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襄阳这次危机渡过了,蒙古人真的就会善罢甘休吗?等他们再次攻打过来的时候,襄阳又该怎么办?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也不可能永久的持续。

  宋朝目前的局势不能有所改变,困境就还存在。

  在回去的路上,周怀瑾始终沉默,郭靖留在黄药师的院子里清点物资,跟他回去的只有杨过。

  周怀瑾道:“我们会赢吗?”

  杨过沉吟半晌:“顺其自然,但求问心无愧便好。”

  周怀瑾道:“明知徒劳的事情,也一定要做吗?”

  杨过道:“你的心会告诉你的答案。”

  问心,这是一个很玄妙的答案。

  周怀瑾扪心自问,纵使自己知道也看到了以元代宋的定局,他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吗?

  不,不是这样的。

  就像他知道石观音会被楚留香打败,可是这也并不是不可更改的。

  能杀死石观音的只有她自己,所以石观音死了。

  那么,如果这次大宋挺过去,焉知十年、二十年之后会不会出现一位中兴之主,带领着这些人民重新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呢?

  试过才知道。

  次日天明,只听得城外战鼓齐鸣、呐喊声愈来愈近,蒙古大军又来攻城了。

  那吕文德倒也没真的没那么没用,和守城大将王坚一起,率领兵马守御城门。

  郭靖等人站在城墙上面,黑压压的人头叫人心生畏惧,而他们狂奔而来,足下烟尘四起,地动山摇,更是看得人口干舌燥,脊背流汗。

  蒙古大军军容之盛、兵力之强,怪不得能一路称王称霸,打到襄阳,只可惜被这小小一座城给拦住,想必也是攒了不少的怒火。

  郭靖与这些蒙军对阵多日,以这次他们出动的兵力最为庞大,好在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摸清了这群人行兵打仗的套路,并不慌张,有条不紊的将一道道军令下发下去。城中除了军队,还有数十万老百姓,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军民一心,共同御敌,人人团结一致,拼着一口气,真的将这波强攻抵御在外。

  但谁都知道这样下去并不是办法,蒙古人就是困都能困死他们。

  必须主动出击,给他们些教训才行。

  然而周怀瑾没想到眼看着蒙古兵不行了,吕文德还是心生退意,口中兢兢战战道:“郭、郭大侠,咱们不若趁此机会退了罢!”

  话音刚落,那边重新擂起战鼓,吓得他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周怀瑾心道,大宋的官员都是如此,怪不得被人打到了这里!退、退、退!你还能往哪里退?守不住襄阳,那和打开羊圈往里放狼有什么区别?

  郭靖也深知他这话传出去必然会动摇军心民心,因此严厉的打断了他的话,抬高声调道:“安抚使何出此言!襄阳在,人在!襄阳亡,这里的人一个都活不成!”

  吕文德心想你一个大侠武功高强,城破了你轻功一走,有什么活不成的?反而是我们这些靠腿走路的人焉有命在?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他还要再叽歪,被黄蓉一剑架在脖子上,喝道:“从现在起,你但凡再说一句弃城退兵的话,我就先要了你的命!”

  吕文德没想到她还敢这样对自己不客气,不禁瞪大了眼睛,却唯唯诺诺不敢有一言,甚至两条腿都软了下去。

  周怀瑾厌恶的移开眼睛,冷笑道:“国家危亡,匹夫有责,临阵脱逃,算什么好汉!”

  他的声音不大,却足够传到在这里的人的耳朵中,吕文德脸白了又红,红了又白,最后变成一水儿的青色,咬牙道:“你是谁?也敢妄言军机大事!”

  不用周怀瑾自己解释,杨过便道:“这位兄弟便是给大伙带来新的兵器的周怀瑾,周义士。”

  王坚听到此处,抱拳谢道:“多谢这位英雄相助。”

  他手上的剑正是杨公宝库里的精品,百炼精钢,吹毛断发,此刻染上敌寇鲜血,更是寒意逼人,实在是一把宝器。

  试问哪个武人不爱这样的神兵?

  何况大敌当前,有一把趁手好用的兵器,就能为生命增添一份保障,是以在场的兵士都对周怀瑾怀有深深的感激。

  周怀瑾连忙还了一礼,羞愧道:“这些都是小事,我也帮不上别的。”

  郭靖趁此气氛,大声鼓舞道:“今日咱们也叫鞑子们瞧瞧大宋男儿的身手!”

  一呼百应,宋军气势高涨,将这一波进攻又堵了回去。

  这下子蒙古大汗可坐不住了,亲临战场。

  蒙古士兵崇尚武力,见到大汗亲至,士气又恢复好多,来势愈发的凶猛。

  这时郭靖的女婿弟子纷纷请命,出城拒敌,明知道这个时候出去就几乎是等同于送死,依然有无数的人沉默的站出来,愿意为襄阳一战。

  这里面有昨夜喝得东倒西歪的老兵,也有才匆匆披甲上阵的新兵,还有那些从五湖四海赶过来的武林中人。

  这些人自告奋勇的加入这支“敢死队”。

  他们向世人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宋男儿未必就比他们蒙古人差到哪里去,民族的血性犹在!

  最终出城去的是耶律齐和郭靖,黄药师精通周易八卦,阵法兵法通一窍而知全貌,便由他来组织御敌。

  城门大开,数千人的精兵小队飞驰而出,所到之处飞溅的是鲜血、是折断的刀戟。

  这些人出城去,确实缓解了守城部队不小的压力,尤其是郭靖一人,以一当千,力克数十人,直接拖住了一大股蒙古精兵。

  蒙古大汗蒙哥皱眉道:“那人是谁?”

  一人回到:“启禀陛下,这人便是当年被成吉思汗封为金刀驸马的郭靖。”

  蒙哥眯起眼仔细的端详道:“原来是他,我说宋人中怎会有如此大将!”

  他一挥手,便又一传令小兵拜倒在前等候听令。

  蒙古摸摸下巴,思索一番道:“传令下去,杀得郭靖者,立赏黄金万两,官升三级!”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群又一群的人涌上去,又被郭靖杀退,就是放箭,也奈何不了他。

  眼看着己方伤亡越来越大,天色渐黑,蒙哥的眉头紧锁。

  而城墙上的人看着被血浸湿的郭靖也是担心不已,杨过对小龙女道:“你在城上守着,我去接应郭伯父。”

  小龙女点点头,柔声道:“你去罢!”

  于是杨过带着神雕也加入战局,所向披靡,渐渐地向人群中央的郭靖靠拢。

  看着又一员猛将加入,蒙哥猛地一拍扶手,大怒道:“这又是谁?”

  左右便道:“此人是江湖上颇有盛名的神雕大侠,给咱们添过许多的麻烦,之前的襄阳也是他保下来的。”

  蒙哥眼神阴鸷,拳头紧握,偏偏这两根眼中钉、肉中刺自己又奈何不了,心中怒火丛生。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即变,他就是再着急也没有用。

  眼看着从白天打到了黑夜,蒙哥下定决心,暂且撤兵。

  城墙上,黄蓉等人也发现了蒙古兵后退的趋势,心中高兴,大喊道:“鞑子退了!鞑子退了!”

  众人听了,也不觉得有多疲惫了,更加努力地战斗。看着奋勇杀敌的身边人,周怀瑾心中很不是滋味。

  作为被关照的对象,他和郭襄以及一个叫张君宝的小孩待在后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伤兵换药包扎,安抚这些处在痛苦中的人们。听着前方的战况不断地传回来,周怀瑾忍不住咬牙,任谁面对这样的情况恐怕都不会忍心袖手旁观的。

  他是不认为自己有杀人,有审判别人性命的权利,可是生活并不是衙门,每天也处理不了那么多的官司,有些事必须为之。

  他想,我能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呢?

  都是汉人,血脉相连,纵然转换时空,这份情也割舍不掉。

  他的目光落在了被层层护住撤退着的那辆青伞黄盖的马车。

  那里坐着蒙古大汗。

  若是一个军队的领军人死了,这支军队的主心骨也就没了。

  但是他们相隔数里,中间是力大无比的蒙古勇士,刺杀谈何容易?

  作者有话要说:  搞把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