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

  楚海德每次都要为不孝子生气,这次怒火来得快去得更快,甚至在心中生出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他很怀疑,这个不孝子的心完全没在楚家,怕是都放在摄政王身上了。

  他刚要开口教训楚静安一两句,就听宴云河道:“我没关系,就按左相说的做吧,其实由你出面也好,对北契战争你是全程参与的,你写的折子更有说服力,且能得学院学生信任。”

  一直以来,从未反对过宴云河任何决定的楚静安,此次却鲜有地不赞同宴云河的看法,“这都是你的心血,应该让众人知道,让我冒名顶替,我就不做这个院长了。”

  他最后一句话是对着楚海德说的,显然是在威胁楚海德,让他赶紧打消这个念头。

  楚海德内心毫无波澜,果然这个儿子已经废了,完全是别人家的了,这样还不如真找别人担任院长得了,他开始在心中考虑西南军中的人选,或许让大舅子派人回洛城担任?

  “别胡闹,”宴云河对楚静安道,“你不是答应过我要办好此事吗?莫要任性。”

  楚静安面瘫着一张脸不说话了,在宴云河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他不会任性做事,只不过让他抢宴云河的名,那也绝对是不可能的。

  宴云河知道楚静安刚才的话是说给楚海德听的,但看楚海德刚才的表情,显然是想换个人了,别人来办这事,宴云河怎能放心?

  他思索片刻道:“不如这样,折子还是静安来上,不过建设学院的费用可以从陛下内库中走,包括后续教学费用,都以陛下的名义出资。左相看这样如何?”

  之前小皇帝曾有言要开内库建海军,但那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负担一个军事学院还是可行的。

  就相当于建了一座行宫,因为只考虑实用性,甚至比那费用还要低些。

  且这些年因为宴云河节俭之风盛行,宴君熠年纪还小,内库实在没有多少花钱的地方,太后每年捐给善堂和慈幼堂的钱就不少,完全有余力做些别的。

  楚海德也很快想通其中道理,由皇上内库出资,那就相当于是皇上建的私学,培养出来的人必定是要忠心皇上的。

  即便训练方法是学的摄政王的,那摄政王最多也就担个「师」名,是没法和出钱出力的皇上比的。

  与其在院长人选上掰扯,还不如这个两全的法子来得好,楚海德于是欣然同意此事,楚静安也再没话说。

  但楚静安一直记得一件事,宴云河当日让他教学生「忠于国、忠于民」,却并没有「忠于君」这一项,他已经明白宴云河的意思。

  而让内库出资这件事,虽然宴君熠的意见重要,但有一个人的意见更加重要,那就是太后。

  要人家孩子花钱,哪有绕过家长的道理?于是宴云河去拜见太后了。

  太后这些年致力于教孩子,对外朝风向虽一清二楚,但轻易不会插手,以免打破如今好不容易才维持住的平衡。

  宴云河来向她提起此事,她只在脑中略转几圈,就明白了其中关窍,当即笑道:“皇弟这是一心为陛下着想,哀家只有感激不尽的,哪有不赞同的道理?宫中向来节俭,区区一个学院不在话下,尽管让静安上折便是。”

  众人好像陷入了一个误区,觉得一个学院花费必然不多,但宴云河知道,这个数目也绝少不了,不是普通学院能比的。

  因为,他们要教的是面对热武器如何作战,那自然少不了接触热武器,只这一项,花费就远超其他学院的笔墨纸砚。

  但宴云河丝毫不担心内库入不敷出,因为一个国家山川林海的杂税都上交内库,可知内库之丰,与其留给后人拿来享乐,还不如去建学校。

  征得太后的同意,宴云河又去见了宴君熠。

  宴君熠自然举双手赞成此事,但宴云河却不曾欺瞒他此中花费,更是让他自己计算这其中每年的花费,最后面对那个大额数字,宴云河问道:“陛下,即便是这样,你也愿意出资支持学院的建设吗?”

  宴君熠的想法和宴云河如出一辙,满不在乎道:“与其拿来享乐,不如培养人才,皇叔曾教过朕,无论在何时,都要注意人才选拔,钱财对于朕来说无所谓,反正朕和母后也花不了多少,以后朕也不会有什么奢侈的喜好,就拿来建设学院吧。”

  宴云河又问道:“即便这所学院教育出的人才不会效忠某个人,只忠国忠民?”

  宴君熠啊了一声,“皇叔是说,这里面的学生不会效忠于你我二人之中的任何一个吗?”

  他似是遇到了什么难题,紧皱眉头,最后道:“忠国忠民吗?皇叔的确一片苦心。朕读史书,常常为那些开朝君王折服,他们雄才大略,俱是开创一代盛世的明君。

  但后人却不似其祖,每个王朝都要有那么几个昏君,直到国家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

  “每当此时,朕都会想若朕的后人也是这个样子,大郑该何去何从?或许每个王朝都不长久,只是因为在王朝初建时就做错了,但朕也不知这个问题到底如何解决,皇叔的忠国忠民会是答案吗?”

  他的小脸上满是愁思,明明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却操心起后人的事,更是开始为大郑的将来担忧,只因为他是这个国家的君主,就要在这个小小的年纪承担起这些。

  宴云河深吸一口气,他不能给这个孩子这个年纪应有的快乐时光,甚至当他说军事学院的学生不会忠于君时,这个孩子也并没有怪他,而是在反省。

  大郑何其有幸有这么一个皇上,他也何其有幸,能遇见宴君熠。宴云河不知为何,想对宴君熠说一声对不起,他如此想,也如此做了。

  宴君熠看宴云河神情伤感,来到宴云河身前,突然抱住了宴云河,他道:“皇叔不必感到抱歉,朕知道皇叔的心思,皇叔放心,朕永远站在百姓那边,这是朕的选择。皇叔也给了朕很多,是皇叔教导朕长大。所以学生们忠不忠君不重要,因为百姓和国家才是最重要的,若君主也将国民放在心上,那学生就是忠君的,否则,那君主也不值得效忠。”

  宴云河也揽住宴君熠的肩头,他道:“遇见陛下是我在这个世界遇到的最幸运的事,至于王朝兴亡的问题,以后皇叔会慢慢讲给陛下听的。”

  宴君熠抬头仰望宴云河,突然笑道:“这话别让小舅舅听到,不然他可就要哭鼻子了。”

  宴云河也笑道:“那就让他哭去吧,偶尔哭一次也是好事,我巴不得他有一天能掉眼泪呢。”

  会哭就代表着楚静安又恢复了一些,宴云河此话还是真心的,宴君熠就高兴道:“那朕下次真说给小舅舅听了?”

  “随你。”

  他们二人是叔侄,但也是师生,宴云河这些年不遗余力地教导,虽有其目的,但感情却是真挚的,甚至是将宴君熠当作自己的孩子,而宴君熠回报他的也是满心信赖,将他当作自己父亲一般尊重。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真正的一脉相承,此后也将是传扬千古的佳话。

  楚静安上折之后并未遇到多少阻挠,军事学院很快就在筹建之中,而宴云河也终于有时间再去外面看看地里的庄稼,放松一下心情。

  家禽养殖手册已经整理完,鸡舍也早就建好,天气转暖之后,正是小鸡仔成长的时候,钟百道此前就一直在忙这件事。

  手册之中有对卫生的严格要求,为此,钟百道特地去请教了刘春,可有有效的防治家禽疾病的药物。

  刘春不曾想,自己这个给人看病的,还要管鸡崽子的事,这些年他研究的也是人类疾病防治,如今也在著书立说了,算是研究出了一些门道。

  但鸡崽子是真的不熟,于是发动人脉,在乡间给钟百道找了个人选,推荐进了鸡舍。

  其实手册之中已经写得很明白了,但钟百道是一个谨慎的人,这才又专门请了人来,那人看了手册之后,恨不得当场收入自己怀中,将其当作传家宝,让钟百道忍不住怀疑这人是不是真的有本事。

  不过,那人确实有几分本事,给猪驴看病,那是一看一个准,钟百道见人是有真本事在的,遂也决定先试用看看。

  宴云河到了鸡舍,见一切都有条不紊,就算自己亲自监督,效果也应差不多。

  于是甚为满意,对钟百道说:“这一切都要麻烦右长史了,等以后这鸡长成了,有了收益,分长史一成。”

  钟百道在职位上是动不了,只能涨涨工资了。钟百道听了忙谢恩,毕竟不会有人傻到把钱往外推。

  即便他傻,他老妻也会把他打聪明,一家子吃吃喝喝,只有嫌钱不够用的,哪有嫌钱多的。

  再说,王爷手底下做事的向来有人监督,一套套流程下来,想中饱私囊都难,只能靠正经的路来钱,所以,钟百道得了钱也是真满意。

  看过茁壮成长的庄稼和西红柿,再看过热闹的鸡舍,宴云河伸了个懒腰,打开种子商店,看了看积分。

  经过几天的挑选,他终于找到了除虫菊,这种大江南北都可种植的植物,其杀虫效果也非常好。

  那日宴云河发现制作土农药的弊端之后,先是到技术学院提点吕守山和老师们点亮化学这个学科,接着就是在种子商店浩如烟海的植物种子里找到合适的植物种植。

  如今终于选定除虫菊,虽然时间晚了些,但也不是不能种,先栽培一些再说。

  宴云河放心地将种子交给了钟百道,能者多劳,钟百道现在管着的可是精通各种种植技术的好手,交给他绝对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