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麦

  曾经,宴云河觉得楚静安的坦率非常好,他有什么想法从不在心里憋着,多数时候都会说出来,用不着宴云河猜来猜去。

  但现在,由于每日都要被人围观,宴云河又希望楚静安不要总是那么语出惊人,平白让读者误会他们二人的关系。

  就比如现在,楚静安也不等宴云河的回答,自顾自说道:“其实,你不信任我也没关系,我自己知道,无论如何,我绝不会做伤害你的事。”

  宴云河一听他的语调,心中就有不好的预感,赶忙打断楚静安的施法,“我信,我信你,你是一心为我好,我知道。”

  楚静安在马上弯下腰,透过车窗望向宴云河,似是想要看清宴云河此时的表情,是否如他话语中所展示的那么肯定。

  “这次还要多谢你,不然我也拿捏不到路之言的把柄,他的目的恐怕是要挑起我与左相的争斗,还需请你提醒左相,莫要入了别人的瓮。”宴云河岔开话题,说起正事。

  楚静安直起身,略显低沉的嗓音飘到宴云河耳边,“我会跟我爹说的,若还有什么情况,我再通知你。”

  回到王庄之后,苏墨等人来求见过宴云河一次,宴云河知道他们的目的,关于字典一事的风波,此时虽看似由权威的官方出面平定了,但一些声音只不过是被暂时压下去而已。

  不过,宴云河并不惧怕此舆论的反复,从他打算在平民百姓中推行简体字的那天,他就有想到过最坏的情况,幸而大郑此时因科举的兴盛,并不如何反对百姓接受教育。

  “这次还多亏王爷出手,不然怕是要热闹一阵子。”苏墨对宴云河拱手施礼道。

  宴云河还礼道:“虽有朝廷众官员的支持,但以后的事情还不好说,孤也只能尽力而为,但孤保证,绝对会让《百姓字典》流传下去,真正成为百姓们的良师。”

  虽然宴云河本身也不知道,左相为何会这么干脆地答应为字典正名。

  但这确实是一次三方的合作,让宴云河看到朝堂或许会有能改变的契机。

  字典现如今只出了初级版,苏墨等人还在完善高级版,每日都要为字的释义讨论,这些都是于生活中不常见的字。

  贺念道:“字典利国利民,反对的人是还没体会到它的好处,等知道了,怕是要求着买呢。”

  他们转而又说起学院的事,因为这次招生招到的大多是些青少年,教材方面可以用周玉原先教王府奴仆的那些。

  但年纪再小一些的用这些教材就不合适了,还要准备一些蒙童可用的才行。

  晚间,宴云河梳理好手中的化学书,心中却在暗叹:“可惜这些书籍不能直接拿出来用,化学在大郑毫无基础,即便是这些初级知识,也不能作为大郑化学的启蒙。

  他将这些化学知识和挑出来的一些物理知识放在一起,装进一个木匣中,这些知识,对现在的大郑人来说,无异于天书,他想到这里,随手就在木匣上题了「天书」二字,只等大郑再发展一些时候,这些天书才能现于人前。

  现在,宴云河更多的还是把目光放在农事上面,追肥灌溉、消灭虫害,哪一样都关系着今年的收成,尤其今年还是王庄精耕计划的第一年。

  因为忠王遇刺一案嫌犯的奇葩目的——偷庄稼,此时的王庄也聚集了不少人的目光,都在等着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异种,能让羽林军铤而走险。

  最先成熟的是冬小麦和土豆,土豆这个在中州可以一年两熟的农作物,无疑是备受大家瞩目的,以至于只种了区区四亩地的冬小麦鲜少有人在意。

  宴云河觉得这亩产千斤的小麦,是能让皇帝开坛祭天的大事,不能就这样让它默默无闻。没有宣传,以后还怎么推广?老百姓可不信你上下嘴皮子一碰的话,尤其是事关农耕,那是宁可守旧,也不会轻易尝试改弦易张。

  于是,宴云河邀请了一众官员于冬小麦收割那日前来王庄参观。小皇帝那里他也没忘,这种事关民生天下的大事,怎能不通知宫里一声?

  但可惜的是,太后以皇上学业繁忙为由拒绝了,只派了个使者前来一看究竟。

  农人有俗语:“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现如今,地里的这些冬小麦已经到了八成熟,正是收获的好时候。

  因为照料的精心,水肥充足,今年的气候也没整什么幺蛾子,所以,这次的冬小麦达到了宴云河心里的预期产量,他估摸着能产千斤。

  他在种子商店选品种的时候,简介描述里可是说这个种子最高亩产有一千七百斤。

  宴云河对比了大郑一亩地的面积,和现代的数据并没有多少差别,应是原著设定如此,倒省了他换算。

  收割小麦那日,无数马车驶入了王庄,这些都是宁可不上朝,也要来验证忠王所说是否属实的官员。

  当然,也有担心自己安危不来的,这王庄可是有两千兵卒在的,谁知道这是不是有来无回?

  宴云河早有准备,拉了绳,免得人多的时候踩到旁边的庄稼,又调派了不少人手维持秩序。

  拜见的程序也省去,直接带着官员到了地头,先让他们看看这些麦子,绝对是长在这块地里的,没有弄虚作假。

  有懂稼穑事的官员弯腰捧着麦穗细看,看一株是惊讶,看一片是激动,都不用等收割之后上称,只看这沉甸甸的麦穗,他们就知道这产量绝对不低。

  有的人又去看一颗颗小麦分蘖情况,数了几颗小麦之后,指着其中一颗抖着声音说道:“这一颗小麦竟分蘖成穗四个,快,快挖出来奉太庙。”

  离得近的大臣听见他所言,纷纷激动上前查看,又被那大臣急急拦住道:“别踩到了。”

  这里总共有四亩小麦,分蘖四个的麦株也不只这一颗,很快就又有惊呼声传出,更有一人还发现分蘖五个的麦穗。

  等他们看得差不多了,宴云河就下令开始收割,一名官员赶忙说道:“这一颗留下,以供祭祀之用。”

  这是能传扬小麦声名的事,宴云河自然同意了,就见那官员小心翼翼地挖出麦株,捧在手里像是捧着易碎的琉璃。

  随着收割的进行,初时还在喧哗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官员们脸上逐渐显出恍惚之色。

  礼部尚书付成邈捧着那分蘖五个的麦株道:“我莫不是在做梦?麦子真的能这么高产?”

  他身旁的工部尚书祁阳舒道:“难道是我们这么些人一同做梦不成?这就是真的。”

  刑部尚书仝维道:“看来羽林军要来偷庄稼,确有其理啊。现在我才信了他们的供词。”

  这次来收割麦子的还是附近的佃户,本以为去年那施了肥料的小麦就算是高产的了,没想到真正的高产今日才算见到。

  待收割一结束,早就激动难耐的农人们纷纷朝着宴云河跪下,也不高声说什么,只一味叩头不止,细听就能听到他们口中还在念叨着什么「王爷保佑」、「感谢神农」什么的。

  宴云河这边尚来不及阻拦,王府的一干属官也跟着跪下了,接着就是王府的仆从侍卫,直到最后,前来观看收麦的一众官员也诚挚叩首。唯有代表皇帝而来的使者尚还站着,但他此时也已悄然退到众人身后。

  从高空望去,这些人就如那收割好的麦子,一茬茬地伏倒在地,他们围成一个圆,而处于圆心位置的,正是那唯一站立的人——宴云河。

  这不是宴云河第一次受人跪拜,初来时,他也是在朝堂上受到众臣参拜的摄政王,然而这并不能减少宴云河因众人的参拜而升起的不知所措。

  一股热流在宴云河四肢百骸游走一圈,使他浑身一轻,即便不看名望值,宴云河也知道,它恐怕又涨了不少。

  这更加说明,在场众人都是诚心叩拜于他,但他却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宴云河自跪拜的众人之中走出,众人不约而同随他而动,始终面向他而跪,但走出人群的宴云河却并没有回头看这些跪拜他的人。

  只见他蹲身捧起一捧泥土,这才起身转向众人,朗声道:“今日所得良种,是天生这麦子使人活,是地孕这麦子饱人腹,是人耕耘不缀终获丰收。孤与大家一起敬天、敬地、敬人,愿这天地不辜负辛勤耕耘之人。”

  他说完转身朝着天地叩拜,煌煌日光之下,众人只觉那身影挺拔伟岸至极,顶天立地不过如此。

  “敬天!敬地!敬人!”他的身后是众人的高呼,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喊出来却是如此的惊天动地,一字字似有万钧之力。

  宴云河这才定下心来,之后还有土豆、玉米、棉花、红薯要收,要是每次都来这么一遭,那他就真的应付不来了。

  他还是错估了良种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下次一定要将小皇帝请来,他再不想被这么多人跪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star和山莲小天使灌溉的营养液——爱你们;

  呜呜呜感冒了,脑袋瓜嗡嗡的,大家要注意保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