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闻

  水生和父亲是跟着商队来的洛城,他家在滨州,位于极东处,出门就见海,他们本地人也多以打渔为生。

  出门万事难,按说水生他们轻易是不会出远门的,但去年的时候,县衙突然贴出了洛城将要举办天工大赛的告示。

  因为奖金金额巨大,在他们那个小地方很快就一传十十传百,引起了轰动,明明大赛还没开始,众人就像是已经见到了第一名得主,对其开始了艳羡地讨论。

  水生自然也知道了此事,他平时就爱鼓捣些小物件,觉得自己完全能参加这次大赛,于是就将这个想法和家里人说了。

  起初大家都不看好,平常也没少说水生不务正业,但水生给他们演示了几样有趣的东西之后,大家倒不是很坚决了。

  于是水生自己找好了商队,等着开春跟着商队的船进洛城,父亲不放心他,也跟着一起来相互照应。

  洛城守卫严格,仔细看过他们的路引之后才放行,二人一进城就看花了眼,水生眼睛都不够使的,只觉得把自己前半生见过的人加起来,都没有今天一天见的多。

  父子二人本来想吃顿好的,最后一问价格又舍不得了,只在一个挑担卖炊饼的那里买了两个炊饼垫垫肚子。

  吃的已经很贵了,更别说住的地方,水生爹拉着蓑衣的带子道:“先去报了名,之后咱们就去找找这城外的庙宇,那里住起来应该便宜些,实在不行,咱们就去住土地庙。”

  水生一路上和商队的人打听过,知道这是穷人出门在外最好的去处,自然十分赞成老爹的话,于是二人就一路打探着去了报名处。

  本以为王府的人都应是眼高于顶的,没想到他们到了之后才发现,那接待的人对他们甚是客气,不因他们穿的破烂轻视他们,甚至还问他们吃过饭没。

  得知他们每人只吃过一个炊饼,立马就让人去安排饭食了。

  两碗热乎乎的汤面下肚,浑身的寒意就被驱散了个干净,水生跟着接待的人去登记自己将要参赛的作品,路上就忍不住打探起情况。

  “大人,来比赛的人多不多?”水生说话时带着他们当地的口音。

  接待他的人回道:“不敢称大人,我也只是做事的。来报名的人是不少,洛城附近的几座城来的比较多,像你们这么大老远过来的还是头一个,之前家最远的也就是定州那,滨州来的,你们可是独一份。”

  水生道:“之前家里也不同意我过来,后来也是看我那物件好才改口,就是不知道那些家离得远的人都住哪,我和老爹正为这住处发愁呢。”

  “王庄厂子那边正在建房呢,现在还没整顿好,虽能住人,但是也只能遮风挡雨,条件简陋,胜在不需另外花费,你们要是有意,我可以帮你们申请。”

  水生大喜,“还有这么好的事?那可要麻烦先生帮忙了。”他见接待人会写字,又不让称呼大人,于是直接就叫了「先生」。

  “这个不慌,等给你报名登记完,就去给你申请住处,那里都是前来参赛的人,卫大人也是真心为你们考虑的。

  若是想趁比赛还没开始,想找份营生的,卫大人也会让人帮着安排,只要有把子力气在,总之是饿不死的。”

  他们登记结束之后,接待人道:“为免出现抄袭,你得将参赛作品交由我们保管,之后会给你一个牌子,在截止日期之前都可以凭借牌子取出作品进行修改,若是发现有抄袭别人作品的现象,会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水生想不到这比赛这么严格,有些忐忑地问道:“那我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的东西相似,万一有差不多的,那算抄袭吗?”

  “这个你放心,确实有相似的东西,但大部分人来报名时就将作品呈交了,只要被我们登记在册的,即便是相类似的也不算做抄袭。毕竟这比赛我们也是第一次办,大家对这情况了解不多,后面到截止日期后,还要进行考核的,会要求现场制造,以保证没有冒名顶替参赛的。”

  接待人说了这些规则之后,水生反而安心不少,能看得出来王府确实是在认真准备这次天工大赛,这样他就放心了,即便只是一个优秀奖,那他这次也不算白来。

  之后接待人给水生父子二人申请了住处,被安排在离铅笔厂不远的住宿区,他们收拾了自己带着的两床被褥就被领了过去。

  住宿区并没有水生父子想的差,在他们看来,这砖瓦盖的房子简直好的不能再好了,只不过里面确实空空荡荡的,连把椅子都没有。

  但父子二人也不是挑拣的人,就算是地上铺层稻草那也是睡得的。倒是领他们来的那人非常不好意思,言说来报名的人有点多,之前准备的东西不太够,让他们再等两天,新一批的床椅已经在做了。

  水生又说起想找份工先做着,不知有没有什么讲究。

  “没什么讲究的,你也看到了,咱们这里到处都在修路建房,你们都是来参赛的,都会些木工什么的手艺活,你要是想做,可以领些活计回来,我现在就能带你去王承奉那边,他管着这些事的。”

  水生自然欣喜万分,连连答应下来,跟着那人就去了。这附近显然都是和他一样来参赛的人,一路上不少人都跟他们打招呼。

  “李管事又带新人去领活呢?这次来的人有点年轻啊。”

  “正要去呢,这是来参赛的水生,他新来的,大家平常都住一起,相互照应着点。”

  他们二人寒暄几句,水生也跟着打了招呼,等二人走远了,李管事看水生年轻。

  于是提点道:“这边住的都是要参赛的,平常可以结识一二,但与自己参赛作品相关的现在要少说,等比赛结束大家就可以尽情交流了。”

  水生点头表示受教,过后他去拜访相邻的几人,从他们那里才得知,这里住的都是些穷手艺人,那些有钱的都是自己出钱住在城里的。

  “所以啊,依我看那一百两的得主必定属于城里那几位,唉,当初也是昏了头了,觉得自己本事很大,真来了才发现自己啥也不是,幸好这边的管事给找了活计,最近还赚了点,倒也不白来。”

  晚上几人围坐在一起闲聊,就有人如此说道,水生听了不免感慨:“我本以为这王府的人应该是看不起咱们的,没想到他们这么和善,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我之前听商队的人说起达官显贵,那都是眼睛长在头顶的,看来他们都说错了。”

  和他一起的几人哈哈笑开了,“你看这孩子,到底是经的事少,你以为这世上所有贵人都和这王府的一样啊?老头子活了一辈子,也是第一次见这么和善的贵人管事,能碰上那也是你运气好。”

  “这话可就说错了,你没见这些王府的管事都一样和善吗?所以啊,不是运气的事,是上面的人吩咐下来的,不然人家能为咱们这些工匠忙前忙后?”另一人反驳道。

  “这话在理,之前我在家那边听到说书的讲王爷如何如何好,还以为都是编的话本子呢,现在这么一看,那里面起码有七分是真的。”

  众人七嘴八舌说起来,这才发现原来大部分人都在家乡听过忠王的传奇故事,于是各自说起自己听到的都是什么故事,一下子都亲近不少。

  宴云河还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了名望值请说书人作的话本已经传播这么远了。

  一开始艰难以「量」取胜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的他有了一定基础。

  反而更重视「质」,为此他除了种田大业外,也时时记得要关注民生。

  刘春统计各季节常见多发病已经一年了,虽然他这里只是一年的数据,但他也在洛城各医馆取过经,如今整理成册,正好拿给宴云河过目。

  当初规划厂区的时候,宴云河就将医馆考虑在内了,王行那边日前禀告过医馆已经建成,所以他才问起刘春的进度。

  “学有学院,医也要有医院。你拿着孤的手令去吴长史那,和他一起主管医院聘请医者一事,尽快将医院需要的人手聘齐。”

  宴云河说完这个,又想到一事,“还有各工厂那边的工人体检不能落下,尤其肥料厂、水泥厂、制碱厂要严格检查,凡是身体有不适的,报给各厂长知道,着其立刻调离。”

  刘春一一应下,拿了宴云河的手令就去了吴余圣那里,吴长史现在主管人事,大部分人的任命都要经过他的手,可以说是王爷面前的第一红人。

  学院那边刚培训结束,这就又来活了,吴余圣打起精神应对,现在府内出来了不少人,但进去的却没几个,也不知道王爷那边是个什么章程。

  之前周玉就和宴云河提过此事,宴云河正好也在问清荷的意见,这王府现在的人手够不够用,还是每日安排府内事物的清荷最清楚。

  作者有话说:

  感谢小天使随便吧昵称太难想了灌溉的营养液,哈哈哈,这昵称也是可可爱爱,给小可爱比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