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穿越重生>九零之学霸人生>第53章 证明

  柳木木今天的心情又不是太好。

  马上就要公布月考成绩了——每次公布成绩的时候她心情都好不起来, 考好了觉得压力大,考得差,压力就更大了。

  她的性格本来就容易患得患失, 又喜欢多想,她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老毛病, 但要是随随便便能改,那也就不叫毛病了。

  其实班上绝大多数人对月考都快麻木了——高三一开始, 学校里就每月考一次, 再过段时间, 听说还要改成两周甚至一周考一次,要是每次都一惊一乍的,肯定容易成神经病。

  只可惜,柳木木觉得, 她真要成神经病了。

  高一高二的时候, 她觉得自己的问题还没有这么严重, 顶多就是逢大考稍微紧张一点, 微微的紧张, 还有助于她保持更好的考试状态, 稳稳坐牢年纪前三的位置。

  但是到了高三,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她的发挥反而没有以前稳, 时不时就要上蹿下跳一下,别说她自己了,连老师都忍不住替她着急。

  “以你的水平进A大肯定没问题, 不用太紧张, 过于紧张反而容易发挥失误。”班主任, 包括几个科任老师不止一次跟她单独谈过心, 想要帮她减轻压力,但是,都没用。

  她爸甚至还特地从医院给她开了抗焦虑的药回来,但是都被柳木木偷偷扔掉了。

  她打从心底里不愿吃药,总觉得吃了药,就真成神经病了。

  柳木木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坐在教室最后头那个理科生。

  这个理科生年纪最小个头最矮,最开始班主任本来是想让她坐在最前头一排,但是她自己不愿意,说是经常要去参加什么考试还是集训的,一个月能在教室呆两周就不错了,坐前面也不方便。

  不过柳木木暗地里觉得,理科生选择坐最后头,应该是因为懒得装模作样的听课,毕竟每次回头去看的时候,这人手里都拿着一本闲书,或者理科试卷——这个是柳木木最不能理解的!

  既然都决定改学文了,为什么还浪费时间在理科上头?

  也就上语文课的时候,理科生好像才稍微愿意多听一点。

  柳木木还听说,这个理科生其实早就拿到A大B大的保送资格了,只是因为想读文科,才转到文科班的。

  班上也有些人说这人就是一时冲动——谁高三的时候不想发一下疯呢?等发完疯冷静下来,自然就知道怎么走才是最佳选项了。

  柳木木挺赞成后一种说法,比如她自己,也特别想狠狠发一次疯,最好干脆把课本都撕了,练习册全烧了才好。

  问题是她胆子小,这些事情,放在心里想一想也就罢了,哪怕等高考考完,她估计自己也没胆子做。

  打心眼里,她还挺羡慕那个理科生能够这么任性妄为的。

  “敢不敢打赌,等月考成绩出来以后,那个理科生肯定又转回去了。”柳木木的同桌对自己的月考成绩不太关心,反而关心起了别人。

  柳木木摇头:“我才不跟你打赌。”

  她最讨厌跟人打赌了,因为不喜欢输。

  “也不知道你那么在意那个理科生干嘛,”她的同桌撇撇嘴,“压根跟咱们就不是一路人,都要高考了还在参加理科比赛呢,那还考个鬼的文科!”

  柳木木的同桌挺烦这种人的,天赋多得没处用,就到处挤占别人的资源。

  聪明得简直叫人讨厌。

  柳木木倒不反感那个理科生,她就是特别羡慕人家的心态。

  要是自己能有这么稳定的心态就好了——她想,那样自己也不用总患得患失,甚至考虑吃药的问题了。

  那个理科生明明是第一次参加月考,而且缺了那么多课,还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好像得多少分都不在乎。

  自己要有这心态,还怕考不上想去的学校和专业?

  然后,柳木木很快发现,她彻底错了。

  那个理科生哪里是不在乎能考多少分,她压根就是胸有成竹,知道自己肯定能得满分!

  月考早就成了高三的一种常态,各科试卷,上课的时候老师就直接发了,然后飞快过一遍,讲几道易错题,让学生自己订正答案,下半节课就是答疑时间。

  这天第一节 课是语文,柳木木又是语文课代表,负责帮老师发试卷。

  发到那个理科生的时候,她无意中瞥了一眼对方的试卷。

  成绩还行,135,也是,要是连语文都学不好,也不会有来考文科的胆量。

  柳木木这次得了140,也就比人家高了5分而已,主要是作文丢分多了点,她后面考试的时候还懊恼了一阵呢。

  “不知道这人的作文怎么样?”柳木木想着,又偷偷瞄了一下分数统计栏。

  35……这个作文写得不行啊,竟然扣了15分。

  柳木木暗自在心里吐槽,然后突然反应过来,不对呀,这人作文扣了15,那前面不就跟自己一样,都是满分了?

  柳木木的语文是强项,145,148都是得过的,主要还是要看作文的发挥,前面的基础题几乎就没扣过分。

  班上情况和她类似的几乎没有,那个常年第二偶尔第一的是个男生,就算考得最好的时候,语文也没上过130,人家主要是数学强,拉了不少分。

  柳木木忍不住对那个理科生又高看了三分。

第二节 课是数学,发卷子的时候数学老师乐呵呵的说,这回班上有两个满分,不错不错,其他人还要加油。

  柳木木一猜就猜出来,那个理科生肯定得了满分——毕竟人家是竞赛生呢。

  她自己的数学就考得很一般了,只有130,一下被甩下去好大一截分数。

  柳木木又忍不住焦虑起来。

  然后是英语,历史,政治,试卷一套一套的发,题目一题一题的讲,把人讲得麻木讲得机械了,就能塞进高考那座大机器里,再最后压一压,就能正式出炉。

  往常,这正是柳木木最焦虑的时候。

  但是今天,她好像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焦虑全都抛在脑后了。

  主要也顾不上焦虑了,因为她,还有班上其他同学,都已经彻底被震惊淹没了。

  那个插班生的分数,实在过于出乎意料。

  数学满分不意外,谁想到她的英语也这么厉害,后面的历史政治也是,连着两个满分,一共四个满分一个135,……柳木木就彻底搞不懂了。

  “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难不成把所有的书都背下来了吗?!她哪有时间背?”

  要是慕之云从高一就是这么一骑绝尘的突出,大家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问题是,不是这样啊!

  一个刚从初中跳级的理科竞赛生,才参加完全国大赛,现在好像还在国家集训队参加培训,又跑到文科班,爱上不上的样子,然后月考顺手拿了一堆满分……

  搁谁谁都不信啊!

  柳木木觉得自己的焦虑症都要被治好了——面对这种非人类的存在,焦虑有什么用!

  满分,满分,还是满分,柳木木都要对满分麻木了!

  相比之下,自己考得高两分低两分的,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也拿不到第一了。

  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柳木木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教室最后面,想看看那人对自己这一连串满分是什么反应,结果发现,人已经提前走了。

  她直接颓废的趴在桌子上,开始和同桌讨论人生。

  成绩什么的,呵呵,她已经彻底不在乎了,反正跟那个理科生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提起转学生,同桌也没了冷嘲热讽的力气,嘲讽什么呢?又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家想去哪个学校去哪个,哪需要她多费闲心。

  第二天,这次月考的成绩正式张榜公布,几张密密麻麻的大红纸,就贴在教室外头的走廊里。

  对于月考,高三生早就见怪不怪了,顶多看一眼自己在年纪的排位是升了还是掉了,又或者围观一下那个年级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爱恨情仇,作为无聊高三生活少数的乐趣。

  然而,绝大多数一班以外的高三生,在经过排行榜的时候都忍不住微微停了一下脚步,然后问一声:“慕之云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次月考的第一既不是柳木木,也不是那个偶尔冒头的万年老二,这两人分列榜单的第二第三,分数甩了第四名一大截——就跟他们以前甩第三名一模一样。

  第一是个很陌生的名字:慕之云,更叫人陌生的还是她的分数。

  除了语文以外,其他几科清一色满分,一排整整齐齐的150,几乎让人怀疑排榜的老师是不是出了错。

  735分的总分,也同样甩了第二第三一大截。

  “慕之云?不就是前不久才转到一班的那个理科生嘛,拒绝了A大B大的保送资格,硬要读文科。”

  “她原来还是理科生??!!”

  不过半天时间,附中五个文科班,就传遍了某个异军突起占了文科榜首的学生的传奇故事。

  没多久,这故事又传到了几个理科班。

  “诶,你认不认识那个慕之云?”理科一班,有人好奇的跟班上唯一一个参加过国赛的薛旭然确认,“她真的拿到国赛金牌,还拒绝了保送资格?”

  那次决赛,薛旭然很遗憾只得了铜牌,没拿到保送资格,但是得到了一个南方大学降分录取的承诺,所以还是要努力攻克高考这只拦路虎。

  他的数理化还好,就是语文英语差一些,最近在努力补短板,也没怎么关注文科班那边的新消息:“说过话,但不太熟,她是这次奥数决赛第一名,进了国集……怎么了?你怎么突然打听起这个人来了?”

  “那你知道她进文科班的事?”另一个人继续问。

  “知道,当时集训队的老师劝了她好久也没用,”薛旭然说,“实在是可惜了,她的解题能力是我见过最强的。”

  那个同学露出了滑稽的表情:“其实也不太可惜,你猜猜她这次月考成绩多少?”

  薛旭然眨眨眼睛:“考得很不错?”

  “何止不错呀,”那个同学叹气,“735呢,文科第一,好像说是就作文扣了分。”

  薛旭然沉默了,又看了一眼自己还在订正的试卷……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吧。

  “她要是参加理科月考,应该也是这个分。”

  然后就换那个同学也沉默了。

  两个人一起叹口气。

  算了,有什么好说的,赶紧把自己的成绩补上去才是正道,至于某些人,就当她是来自异世界的超人好了。

  文科确实大部分都是死记硬背,及格也比理科容易得多,但是满分反而比理科科目更难得。

  尤其是大量的主观题和分析题,给分容易扣分更容易,像是政治历史,有一些大题的得分点洋洋洒洒十几条,只要漏了一条,就肯定与满分无缘。

  谁还能真把所有的课本,还有那么一大叠复习资料全背下来呢?

  事实证明,慕之云能。

  这个插班生看着冷冷的,不怎么喜欢搭理人,其实柳木木很快发现,她其实是个挺和善的人——话倒真是不怎么喜欢多说的。

  “这些资料你真全背下来了?”柳木木一脸不可思议。

  慕之云点头:“我比较擅长记忆。”

  柳木木又看了一眼小半人高的资料,脸上有点木:“你的记性可真不是一般的好……对了,说好我教你怎么写作文的,你平时喜欢什么风格的体裁,一般是怎么行文的?”

  写作文应该是柳木木在慕之云面前的唯一优势了,她也是借着这个理由,和慕之云搭话的。

  慕之云很认真的想了想:“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我就是背了几本作文书。”

  柳木木:……???

  “你的作文也是背的?”她小心翼翼的问。

  “那也不是,”慕之云当然知道不能抄袭,“我只不过是把不同题材的格式都背下来了,再加上一点名人名言和排比句就行了。”

  她脑子里大把各种情境下的名人名言,要用的时候随便拿一句就是,开头用名人名言立意,紧接着是一段漂亮的排比句——这个同样可以参考各种模板,然后分析一下问题,说说解决方案,最后再来一个小小的拔高——这就是慕之云惯常写作文的方式,跟写那些分析题也没什么差别,就是字数稍微多一点而已。

  她其实也不太明白,为什么分析题能得满分,作文反而失分不少,所以也很想听听柳木木的意见。

  柳木木已经彻底听木了。

  然后,她突然发起了火:“你这个!不叫!作文!”

  也难怪得分这么低了!

  “那什么才叫作文?”慕之云虚心请教。

  “文章,文章是需要热情的!”柳木木夸张的挥舞着双手,情绪饱满,“那应该是你内心情感的爆发,灵魂的歌唱,是你和这个世界的共鸣,这样才能得到阅卷者的共鸣!”

  慕之云一脸木然的看着她。

  柳木木的同桌在旁边忍不住咳嗽一声:“别听木木的,她这套在考试里纯粹就是歪门邪道。”

  这个同桌以前也问过柳木木同样的问题,然后很快发现,道不同不相为谋,柳木木是天赋流,要是一般人想照着她的方法,绝对死得很惨。

  她反而觉得慕之云的方法才是高考的正确打开方式:或许没有那么容易冲高分,但是操作性强足够稳定,再说了,35分的作文得分,放在一般人身上也不算很差了。

  “你说的才是邪道!”柳木木激动得直拍桌子,可要她说出什么可操作的理论,又丁点都讲不出来了。

  “作文冲高分,需要的是对文字的热爱,就像是乌云后的暴雨,山岗间的劲风,是拦都拦不住的倾泄!”她也只会说这种神神叨叨的话。

  同桌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又去看慕之云,像是想寻求同道的认可。

  没想到,慕之云却忽然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嘴里竟然也跟着念叨起劲风,倾泄之类的词。

  喂,你一个理科生,不要这么容易被洗脑好不好!柳木木的同桌都想尖叫了。

  慕之云却像是想到了什么很重要的事情,嘴上越念越兴奋,忽然说了一声:“我知道了!”

  然后转身回了自己的座位,拿出一个本子,开始快速写写画画起来。

  同桌呆滞的看了一眼柳木木,柳木木倒是挺得意:“早就说了,我这一套真的管用!”

  信你个鬼!

  那同桌又好奇的把头伸过去,看慕之云究竟悟出了什么神功秘籍。

  柳木木也连忙跟着凑了过去,想看自己的教学成果究竟怎么样。

  然后,她们就看着慕之云在快速解一道她们看都看不懂的数学题。

  ……???

  “你这套理论原来是关于数学的?”同桌问。

  “什么呀!”柳木木皱起眉,“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烦的就是数学!”

  “那你看不看得懂她在写什么?”

  “……阿拉伯数字?”柳木木的声音更虚弱了。

  除了少数几个阿拉伯数字,还有一大堆奇形怪状的符号和公式,别说看懂意思了,她连这些符号该怎么读都不知道。

  要说这是外星人的语言,柳木木一点也不会觉得奇怪,但要说跟她刚才那番至理名言有什么关系——柳木木能直接翻脸!

  她们当然不知道,慕之云正在做的,是系统任务出的一道题。

  相比起集训队的选拔或者高考,系统任务,对她来说才是真正的难题。

  关于系统任务,她已经刷完了前面90套,可是自从进入第91套,因为题目过难——主要是有几道世纪难题,连数学界那些最优秀的头脑都还没有找出正确答案——她的进度就这么停滞下来。

  即便如此,慕之云的脑袋里,依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相关的问题。

  刚才,她忽然就被柳木木那神神叨叨的吟唱给触动了。

  就像是永夜的黑暗中劈开的闪电,又像是久旱的荒漠中洒下的甘露——看,她果然也是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影响了——慕之云好像忽然就有了解题的灵感。

  她迫不及待的牢牢抓住这一闪而过的灵感,然后用最快的速度,记录下来。

  匆匆写满了三张草稿纸,慕之云忽然说:“我要请几天假,麻烦你们跟班主任说一声。”

  然后,她就这么抱着手里的笔记本,连书包都顾不得拿了,急急忙忙就离开了教室。

  柳木木和她的同桌:……

  “所以,她真的决定要念文科?”同桌不确定的问。

  “我觉得有点悬……”柳木木的声音也很虚,“我刚才那段话,真的对解数学题有用?”

  恍惚完了,两人才惊呼一声:“她刚才说什么?要请几天假?班主任会不会疯?”

  疯不疯不知道,生气是肯定的。

  班主任刚才才在办公室里和人吹嘘,今年班上要出一个文科状元了,转头就听说慕之云要请假,一请还是好几天。

  “第二次国家队集训不是还要一个月以后吗?”她前几天刚特地打听过国集队的流程,“她又是因为什么请假的?身体不舒服?”

  两个女生心虚的对望一眼:“好像是……因为一道数学题?”

  “什么?”班主任莫名其妙。

  “她刚才突然开始解一道数学题,写着写着就说要请假。”

  “什么?数学题?”班主任眼睛瞪得更大了。

  两个女生马上一起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也看不懂。

  看得懂才有鬼了。

  不管班主任是怎么抓狂的,反正慕之云用了三天三夜,终于成功的把这道题给解开了。

  解开以后,只觉得酣畅淋漓,浑身舒爽,让她再一次确认,自己其实还是很喜欢解题的。

  但依然没有改变读文科的想法——今天的灵感,不就是那个奇怪的文科生给她的嘛。

  虽然这个名为文明基石的科技任务,要求的是大量刷数学题,但慕之云莫名有一种预感,等到试卷都刷完,任务完成,她大概就能知道自己想读的究竟是哪个专业了——十有八九还是文科。

  她当初决定放弃理科保送参加文科高考,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不想再这么无聊下去,但是从那个招揽她的老头那里,她好像也隐隐约约摸到了这个任务的一点脉络。

  一个文明的根基,真的只有数理吗?

  她总觉得不太对。

  以前没想明白究竟是哪里不对,尤其是刷题刷魔怔以后,好像有确定答案的题目,就是一切的真理了。

  但是,即便她还没想明白,也知道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现在终于成功解开一道历史上都没有解开过的难题,她的想法也依然没有变。

  不过现在,在找到正确答案之前,先让她好好享受一下,又一次成功解开一道难题的喜悦吧。

  慕之云舒舒服服的瘫倒在床上,用力伸了一个懒腰,又听见妈妈在门外问忙完了没,她最近正好有空,要不要一起出去吃一餐饭。

  慕之云就一跃而起,高高兴兴答应下来。

  ————

  一个月后,国集队又一次选拔赛。

  一个老师正贼眉鼠眼往会场窜,忽然被另一个老师叫住。

  “老何,你这次怎么回事?这种题目出出来,不就摆明着叫人做不出来嘛!”这老师手里扬着试卷,无奈苦笑。

  被叫老何的那个老师嬉皮笑脸道:“答不出来也没关系,正好可以考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嘛,再说了,以后他们大多都是数学系的高材生,要是没有攻克几道世界级难题的志向,就实在是太没出息了。”

  另一个老师指着他笑:“你这叫强词夺理,别说还没进大学的高中生,就算你们教研室那些博士生,这辈子又有几个有希望解开世界难题的?”

  老何还是笑,另一个老师无奈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就是冲着那个不肯学理科的来的吧?”

  老何理直气壮:“她不是说理科太简单嘛?我就是想让她见识见识,免得小小年纪不知天高地厚,还真以为知识都学完了。”

  “再说了,”义正言辞的话说完,他马上又坏笑起来,“咱们之前可说好了,要是我这回能把这学生难住,顺便叫她回心转意,你们可都不能跟我抢!”

  国集队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各所高中名校选拔过来的,出题老师不少则是顶尖高校的教师,尤其是有慕之云这么一个例外,更是叫不少不服气的高校教师,争相恐后想要好好为难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学生,免得她真觉得数学是什么多简单的东西。

  经过之前几轮失败,这回终于轮到这个姓何的出题了,年轻人就是心眼坏,他脑袋一转,直接用了一道世界级难题,成为了这次内部选拔的题目。

  那个女生不是放话每次都能拿满分嘛,他倒要看看,这次她怎么拿满分?

  老何的行事不太地道,却意外被其他人默认下来——毕竟老是难不住一个高中生,说出去也挺丢脸的。

  当然,用一道他自己都解不出来的题去考一个十来岁的女生,也不是多有面子的事,但谁叫这是老何的个人行为呢,其他人也插不上手啊。

  于是,这号称史上最难的一次选拔赛,就在一众人看热闹的气氛下,隆重开始了。

  其他所有集训生:……这是什么?这是他们配做的东西?

  慕之云:……?这道题已经解答出来了?

  这次选拔赛的时间依然是四个半小时,三道题,头两道平平无奇,第三道石破天惊。

  其实就是摆明耍无赖了。

  无赖老何还挺得意,翘着二郎腿坐在办公室里和人侃大山。

  “我早就说了,现在的孩子太傲气,不狠狠压一压他们的气焰,那是根本就管不住的,还说什么知识都学完了,笑话,那她有本事解开黎曼假设,还是庞加莱猜想?有本事挑战这种难题的,才有资格说那种话。”

  边上有人笑:“老何,那你就有胆子了?”

  老何哂笑:“所以我也不可能说那种话呀!你看我这次出的题,也就是一道关于原始集的素数猜想,要说超过高中范围了,那肯定不算吧,只要不算,就说明我这题出的好!”

  原始集是一个匈牙利数学家在1930年提出来的数学概念,最开始只是用于证明古希腊的完美数。

  原始集的定义并不复杂,但是那个匈牙利数学家还提出了一个上界的概念,而为了证明这个界为1.64,几十年来数学家们绞尽脑汁,也只取得了有限的进展。

  然后,这么一道难住无数人的数学猜想,就被老何堂而皇之拿来难为学生了。

  而且他还觉得挺得意。

  其他人好笑的摇头,同时也在暗戳戳的期待着,某些不好说出来的结果。

  大概过了一个多钟头——平时这时候,慕之云早就该交卷了。

  这也是不少出题老师觉得丢脸的原因,题目做出来也就罢了,交卷时间还这么快,好像他们精心设计出来的题目压根不值一提似的。

  老何笑眯眯的背着手,装模做样在会议厅里巡视了一圈,小声问监考老师:“怎么样,我这次出的题效果不错吧?”

  那个监考老师也低声回答:“确实不错,至少这次没有提前交卷的了。”

  就是他刚才看见至少两个学生,一边做题一边狠狠揪下了头上的一撮毛,即便只是旁观,也觉得脑袋顶生疼。

  “你这回可够不做人事的,”监考老师摇头笑,“等这些学生考完肯定该骂你了。”

  “骂就骂,”老何混不在意,“出题老师被骂不是正常,要是没人骂才糟糕呢,说明那题目水平太差。”

  然后他还特意往慕之云坐的位置边上转了转,很满意的看见这个像来高傲的女生,徒劳无功的在纸上写了满满一大版的字。

  写吧,尽情写吧,反正你再多写十页也解不出来!

  他怀着一种战胜归来,得意洋洋的心情,又一摇一摆离开了考场。

  他刚离开不久,慕之云忽然举了一下手,监考老师过去问怎么了,她说稿纸不够了,她的解法写不完。

  这种竞赛的大题,都是额外给好几张稿纸让学生在上面写的,考试的时候可足足发了五张稿纸,怎么会不够呢?

  监考老师看了一眼慕之云的稿纸,发现上面洋洋洒洒全是公式,他忍俊不禁的笑了一下,低声说:“最后一道题不好答,不用勉强的。”

  “那能再多给我三张稿纸吗?”慕之云继续问道。

  面对一道无理取闹的考题,慕之云的要求简直合理到了极致,监考老师也没多说什么,直接从讲台上又拿了几张稿纸给她。

  后来又有几个考生来要稿纸了,不过监考老师看过去,上面基本都是些乱七八糟的痕迹,相比起来,还只有慕之云的答案看上去有点像那么回事。

  所以老何说的也没错,她不进数学系,真是可惜了。

  又过了两个钟头,到了中午12点,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小时时间。

  慕之云依然还在座位上奋笔疾书。

  老何看上去越发得意,甚至开始信誓旦旦的保证,这场考试结束,慕之云绝对会改变主意。

  “你们看看,要是早用我的法子,还能让这学生嚣张这么久?那么多解不出来的数学难题,随便一道就够把她给压下去了。”

  其他的老师也只能摇头笑。

  这次第三道题太变态,反而不少集训生都选择提前交卷:反正也做不出来,谁都不想坐在那里,看着一道没有半点头绪的题目熬时间。

  也有尝试挑战一下的,算了几页稿纸,很快就晕头转向败退下来,顺便暗暗骂了一声出题老师太变态。

  还有更见多识广的,已经认出这道题的真面目,更是在心里破口大骂老师耍无赖,简直不要脸!

  之前那个永远都是第一个交卷的慕之云,这回坐在考场里的时间反而长了不少,有几个集训生从慕之云旁边经过的时候,忍不住看了一眼她的试卷: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看起来不像在做题,倒像是从什么答案书上直接誊写下来一样。

  不过慕之云的答题风格向来就是这样,就跟机器似的,永远无懈可击,叫其他竞争对手都无奈极了。

  或者说,如今国集队也没人敢自称是她的竞争对手,毕竟当一个人领先她同伴太远的时候,竞争之类的话,说起来就实在没什么意思了。

  慕之云这次是坐到四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彻底结束,才把卷子交了上去。

  交卷的时候,监考老师还顺嘴开了句玩笑:“这次这题目有点意思吧?”

  “还行。”慕之云脸上的笑还是一如既往,淡淡的,时刻有一种距离感。

  “这小姑娘,还挺倔的。”监考老师想着,好笑的看了一眼她的答卷。

  几张稿纸密密麻麻,字体很漂亮,就跟印刷出来的一样。

  要不是知道第三道题的底细,监考老师说不定还真觉得,慕之云很顺利的把这道题给解出来了。

  然后就是改卷子。

  国集队一共就60个人,题量又少,三四个老师,一会就能把卷子改出来,老何心情正愉快着,刚才就早早把午饭吃完,就等着批改试卷这一刻呢。

  “我倒要看看,那小丫头是不是真能解这种世界难题,也不需要真论证出来,只要思路有价值,我就放放水,依然给她满分——免得真被你们这帮老东西说我不地道。”老何说着,首先就把慕之云的答卷抢到了手里。

  其他人也嘻嘻哈哈的,并不着急改卷子,而是一窝蜂围到了老何边上,也想见识见识那个第一名翻车的模样。

  第一道第二道,都是传统的竞赛题,没什么好说的,对慕之云来说也压根算不上难题。

  老何翻到最后,忍不住轻轻“嘶”了一下:“解答过程可够长的,要是去投稿,光说这长度,还真是一篇不错的论文。”

  头两道题慕之云一共才用了一页稿纸,但是第三道题,她足足写满了七张稿纸。

  老何既然能出这道题,其实之前也是认真研究过的——只不过没研究出来而已。

  但他也考虑过几种证明思路,有些走到一半就走不通了,还有些工作量太大,他一时半会儿搞不定。

  照他的估计,这个女学生的思路左右也不过是他之前考虑过的那几种,他也早想好了,就算证明不出来——这是肯定的——只要思路有些价值,依然还是算她满分。

  要不然,就真会被人笑做以大欺小,他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

  但是,从翻开第三题的证明结论开始,十分钟过去,围着的这一帮人,一句话都没说。

  又过去20分钟,七张稿纸已经整整齐齐按照顺序排在桌上,有人围着前面看,也有人绕着后头转,就是依然没有人说话的。

  又过了很久,突然有人问:“老何,你平时研究的就是素数方向吧?这个猜想是不是……已经有人给证明出来了?”

  老何下意识想否定,可是看着稿纸上那些无比清晰美观的证明结论,又不确定了。

  “应该……应该没有吧……”他很虚弱的说,“跟素数有关的进展我每期都有追踪……不至于漏掉这么重要的证明吧?”

  “那……慕之云这个证明结论,你看出问题来没有?”另一个人继续问。

  老何连头都摇不动了,只是满脸疑惑的盯着纸面发呆。

  “她先证明了原始集的Erd?s和不会大于1.78——这又是一个数学家提出的猜想吧,我记得好像是个美国人,”另一个对这个猜想也有过接触的老师努力回想,“慕之云用的方法很巧妙,通过证明一个大约等于1.78的特殊常数乘以集合倍数的组合‘密度’为1,侧面证明了“Erd?s和”的最大值为1.78……老实说,目前我没有看出证明过程中的漏洞和问题,就是其中省略的内容太多了,我觉得光是这些论证过程,就可以做好几篇论文出来了。”①

  Erd?s就是最初提出这个猜想的那位匈牙利数学家的名字。

  “主要还是时间太短了吧,”另一个老师也说,“对最大质因数和最小质因数的解决思路也很有意思,我觉得按这条路走,肯定能做出点东西来……”

  说着说着,所有人再次安静下来,互相对望几眼,忽然直接往会议室冲,生怕比别人晚了一步。

  现在在他们眼里,慕之云可不再是一个或许未来有些潜力的学生了,而是有足够水平,能跟他们对话的学者!

  再说了,这可是解决一个世界级猜想的机会!不说成为主要的贡献者,就是蹭点汤喝,那也是很香甜的。

  甜到做梦都能笑醒。

  作者有话说:

  ①猜想内容以及解题过程参考自《他26岁,发表论文18篇,刚把上世纪的素数猜想给证明了》感谢在2022-06-18 23:28:52~2022-06-19 22:34: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王雨、暴躁的卷毛 5瓶;37131664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