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徵听后略有些诧异, 忍不住问道:“发生何事?”

  传信使回答说道:“魏国临近赵国驻地被摧毁, 言赵国不守信诺突袭, 赵王言乃是晸悦侯所为,晸悦侯言是赵王栽赃,他与魏国相隔千里无法动手,且要炸也是先炸赵国王城。”

  颜徵在听到前面的时候其实就想到了韩熠。

  据他所知, 能够说炸人家军营就炸人家军营的也就一个韩熠。

  而且韩熠还有动机,现在秦国跟魏国正打着呢, 韩熠去炸魏国的军营有毛病吗?没毛病啊!

  不仅仅是他, 就连朝上其他大臣也都这么觉得。

  但是后面韩熠出面说不是他做的, 因为距离太远, 这个……倒也是真的。

  韩熠几次出手都是因为他当时就在那里, 若是他无论在哪儿,想炸什么地方就炸什么地方,赵国……早就成为历史了吧?

  毕竟他跟赵王的恩怨基本上也是七国尽知。

  不说别的, 就冲赵王当年围剿他跟颜徵,然后又在颜徵刚继位的时候就突然出手偷袭,以他对颜徵的维护,他能忍?

  只不过哪怕心里觉得韩熠没有这个本事,但他们基本上也就认定是韩熠做的。

  说不定还有其他人跟韩熠一脉相承呢?

  他会这道术法,万一他的同门也会呢?

  这样他把同门派出去, 自己坐镇韩地,事情做了,也能摆脱嫌疑, 岂不是一举两得?

  一时之间朝堂上众人念头纷纭,却没有人再说话。

  就连大庶长跟丞相都没再说话。

  不管这件事情是不是韩熠做的,对于大秦而言都是好事,至少减轻了大秦的压力,如果魏国跟赵国打的热闹的话,大秦……未必需要退兵啊。

  所以不管是主战还是主和,一时之间都安静了下来。

  跟他们不一样,在最初的疑惑过后,颜徵基本上已经认定就是韩熠所为。

  只要他遇到困难就出手,韩熠做这种事情又不是一次两次了。

  颜徵有些无奈,他扫了一下下面安静如鸡的众臣感慨了一句:可惜了。

  是的,可惜了。

  原本他想要利用这件事情清除一些人的。

  不是丞相跟大庶长。

  这两个人虽然也反对继续征战下去,但他们的确是在为了这个国家着想。

  之前丞相跟大庶长两个人带着手下的人各种筹粮计算,说是呕心沥血也不为过。

  在粮草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他们两个也是遵守颜徵的命令,让干嘛就干嘛的。

  只可惜大家都以为占领几座小城,不动及魏国根本,以现在魏国混乱的程度,他们暂时不会理会这里。

  谁知道魏国就这么疯,国内乱成一锅粥,还要跟大秦开战。

  不过这一打,多少也让颜徵看出来魏国这些将领,并不会听从朝廷的命令。

  魏国朝廷那边的意思是放弃这些小城,将小城让给秦国,甚至可以割舍更多,让秦国熄战。

  结果没想到这些将领根本不同意。

  也是,这些人大多都在边关守了许久,家业都在那些城池呢,让了他们的实力就会损失许多,谁会愿意?

  所以这些将领根本无视朝廷的意见,就跟大秦死磕到底了。

  什么?没有粮草?他们有啊!

  朝廷不调兵支援?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将领啊。

  这一场战争让颜徵看到了许多东西。

  士兵只听从将领,不知中枢为何物,将领说不理会朝廷就不理会,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中枢的控制力基本上没有啊!

  到了这个地步,这几个将领甚至集合起来自立为王都有可能!

  通过魏国,颜徵又审视了一下秦国。

  不得不说,秦国在这方面还是防范的比较厉害的,只有王才能调动大军。

  唯一比较有危险的就是蒙家军,但是蒙家人从一开始到现在对中枢的命令一直都执行得很好。

  颜徵也不会因为这么一点怀疑就要喊打喊杀。

  为王者不需要完全排除异己,也不能忌惮功臣,什么功高震主,只要主能压的住,那就震不到!

  所以颜徵在扶持新的将领,他需要新的将领来跟蒙家军互相制约。

  这一站也是他的嫡系军队的一战,魏国是那些军队的磨刀石。

  同时也是他动手的理由。

  军队互相制衡,中枢就只需要一个人的声音,那就是他颜徵!

  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想要凭借着手中的权势压制王的大臣,不需要!

  丞相跟大庶长没有这么想,所以颜徵想要对付的不是他们。

  这一次发难的其实是那些华族。

  韩熠开始搞科举之后,那些华族多少有了危机感,秦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方式本来就已经在压榨他们的生存空间。

  秦王一连三代都在不停的削弱华族,再不给自己找条出路,华族只怕就真的是昨日黄花了。

  所以以往这些你争我夺的不亦乐乎的华族这一次团结了起来,就是想要通过魏国这件事情给颜徵施压。

  颜徵好战,并且身上还有一个不败的神话。

  原本当初他被庞飞算计,差点死在那里算是失败的,但是这位浑身是胆,居然敢孤身闯入敌营,俘虏了庞飞,这就又给他镀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他们需要一场败仗让颜徵声望下跌,也让颜徵对军队的控制稍微小一些。

  所以他们发难了,而且他们准备的很充分,如果颜徵同意,那么不必说,他的威望肯定会下降,有一次退让就有第二次,华族则会继续步步紧逼。

  如果颜徵不同意的话,他们……只怕就要跟魏国的将领联系一下,看能不能操作一番。

  至于秦军的死活,死一些人在他们眼里根本无所谓。

  那些平民的性命算什么?让这些人为他们赴死反而应该是这些人的荣幸。

  更何况只要颜徵的嫡系部队损失惨重,他们再打压一番,让他们无从崛起,也能削弱颜徵的势力。

  反正也伤害不到秦国的根基,蒙家军还在呢!

  华族算盘打的很好,他们忍了许久,终于在大庶长和丞相都觉得不能再打下去的时候,站出来发难了。

  颜徵也忍了很久,他早就着手查这些华族。

  只是他没想到这些人,为了一己之私,居然暗中支援魏国粮草!

  这比当初的姜不韦还要可恨!

  姜不韦只是高价卖给秦国粮草而已,他并没有资敌,可是这些人……这些人!

  颜徵想想都恨不得将这些人五马分尸!

  华族发难的时候,也是颜徵要动手的时候。

  结果两边的计划都被韩熠给打乱了。

  华族恨得牙痒痒,而颜徵……颜徵只是叹了口气,算了,下次找机会好了。

  除了颜徵的无奈和华族的愤恨,还有一个人快要气死了——李通古。

  这一次颜徵要对付华族,重要角色就是李通古。

  颜徵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让他又兴奋又紧张,甚至猜测颜徵可能已经做好了让他取代韩熠的准备了。

  要不然以往这种时候该出头的是韩熠。

  越想越是有这个可能,李通古本来已经做好了要登场的做准备,甚至连对方可能的说辞和自己该怎么反击他都想好了,结果出了这么一个意外!

  韩熠……真的是他的大敌!

  如果想要出头,必须让韩熠让路,可是……韩熠如今远在韩地都能影响中枢,他……又有什么办法让韩熠消失呢?

  现在李通古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韩熠不消失,他就没办法上位,没办法真正的得到权力,得到王的信任。

  而他没有权力,也奈何不了已经势大的韩熠。

  这简直就是一个循环。

  李通古不甘心,他抬头看了看颜徵,结果就看到了颜徵给他了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李通古稍微平静了一下,只要王还用得到他,他就有机会!

  因为这么一个插曲,颜徵干脆说道:“魏国方面还是再观察一番吧。”

  说完他就散朝了,丞相和大庶长两个人对视一眼,一瞬间达成了协议——得写信问问晸悦侯了!

  比起那些各怀鬼胎的华族,这两个人还算纯粹,想要努力争取话语权是真的,但为秦国担心也是真的。

  如果晸悦侯真的能够同时牵制赵国和魏国的话,这场仗……能打!

  丞相走在大庶长身边问道:“老甘啊,你说中书令……能牵制住赵国和魏国吗?”

  “嘿。”大庶长笑了一声说道:“如果是别人,我就敢说不行,但是换成中书令……谁知道呢?他现在手握韩地所有兵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想要给赵国找点麻烦也不难,更何况中书令手段层出不穷!”

  丞相沉默了一下说道:“若是他能,如今的魏国……不足为虑,或许我们可以……”

  他对着大庶长做了一个口型却没发出声音:灭国!

  大庶长眸光一闪,看着丞相说道:“老钱,咱俩许久没凑在一起喝一杯了,走着?”

  钱丞相笑眯了眼睛说道:“走走走,哎,不知道王上是不是也这么想的呦。”

  这俩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走了,跟在他们身后的李通古看着来来往往的大臣,忽然有一种孤独的感觉——这些人没有一个是他的同路人,他进入朝堂时间不长也没人跟他交好。

  就在他想这些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李大夫请留步。”

  李通古转头看向来人,有些意外:“于中更?”

  于中更笑着说道:“不知李大夫可有闲暇,你我聚一聚?”

  李通古看着他慢条斯理说道:“于中更这是何意?”

  于中更是华族代表之一,他所在的于家最强大的时候说是占据秦国官场的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只是如今已经渐渐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些人一向看不起李通古他们这样的平民,今天怎么会要跟他一起吃饭喝酒?

  于中更笑容满面低声说道:“李大夫不必多想,昔日晸悦侯说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你我如今……当算得上是朋友。”

  李通古面色警惕:“我与中更只怕不是一路人。”

  于中更含笑说道:“那可未必,那位……远在千里之外都能有如此作为,李大夫想要更进一步谈何容易!至少在这方面,我们是一致的。”

  李通古目光闪烁,他明白了于中更的意思:先干掉韩熠,至于以后……那再说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