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穿越重生>这俩人在古代呢>第4章 进城

  林繁走后没多久,宋明非的热度就慢慢退了下来,因为吃了糙米粥,体力也稍微回来些。

  发丝被汗水沾染贴在脸上,淋过雨又浸了汗的衬衫又黏又紧,身体的不适随着温度下降缓解,发热出汗带来的粘腻就感越发明显。

  强迫自己躺了一会,宋明非还是无法忍受这种感觉,最终在确定自己身体可以承受的情况下,慢慢下了炕。

  他自认自己不是一个挑剔的人的人,许多事情或许他不喜欢,却也会去适应,但有一点,从以前到现在始终不变,那就是让自己和所处的环境干净舒适,如果做不到舒适,那也要尽可能干净。

  现在显然达不到他任何要求,之前他身体状况不允许,只能努力让自己不去在意,这会身体稍微轻快一些,就很想洗个澡。

  林繁给他留了衣服,一件对襟的粗布短打,肩膀易磨损的部位有两层补丁叠加,看着有些破旧,胜在洗的很干净。

  宋明非几乎没有穿过别人的衣服,但他身上这套必须要洗了,只能拿上林繁准备的衣服,走出了里间。

  外间因为门窗大敞,比里间明亮不少,与炕相通的地方有一个农家灶台,上面不见锅具,只能见到空荡的锅底,想来是大铁锅被人拔走了。

  宋明非着急洗澡没有多看,直接越过了灶台,低头出了屋子。

  出了门,打眼就看见墙边放着的两片门板,原来这屋子并不是开了房门,而是门板年久腐朽被拽掉了,难怪他刚才看着觉得有点不对。

  把门拽掉的人估计是林繁,地上的泥只留了他旅游鞋的印子,并没有看见别人的,也不知道之后要不要给人家修好。

  没人居住的小院杂草丛生,那快半人高的草,阻隔了不少视线,角落看的并不是很清楚。

  宋明非在院子里转了一圈,除了发现一个废弃的野鸡窝,没有找到井的痕迹,屋里屋外唯一的水,就是林繁在别处打来的半桶饮用水。

  好在宋明非在找井的时候,隐约听到了水流的声音,就在房子的右侧,宋明非想起林繁说过这屋子依山傍水,想必这屋子旁边应该是有水源。

  林繁原以为,自己看过许多电视剧,也去影视基地录过美食节目,对古代城镇有些了解,然而真当他进入古代城镇,却发现里面是一派他从未见过的景象,这要比他所知道的更为震撼与真实。

  哪怕城内的建筑,没有影视剧里的明媚华丽,可每一个建筑都是充满古韵,细小之处也能看出厚重的文化积淀。

  眼前砖石铺路,街上商铺林立,孩童在期间随意嬉闹,行人亦是来去自如。

  就算路上的行人不是个个锦衣华服,挑着扁担的脚夫、沿街吆喝的小贩、楼上摇扇品茶的富贵人,每一处都是那么真实的生活。

  也许这一切对时代生活在此的人并不算什么,只是每日都能见到日常,但对林繁确是翻天覆地的冲击。

  如果之前他还处于穿越的虚幻中,可现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了这一切,才让他真正的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真实。

  不过任凭心中有多少波澜,林繁并没有在原地停留太久。

  之前来的时候,因为路不熟,在路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他进城不是单纯为了看热闹,是有正经的事要做,所以此时不敢再耽误。

  林繁跟宋明非说他在李金宝那借了钱,其实是在宽慰生病的宋明非。

  李金宝家中还有生病的母亲,给两人的糙米都是挤出的口粮,哪还有闲钱支援别人。

  再者要不是宋明非生病,他根本连那些糙米都不会收下,自然也不会开口跟人家借钱。

  而他在宋明非生病的情况下,仍然急着进城,就是想尽快赚点钱,还了李金宝人情,也省的两个人吃完了那点糙米就饿肚子。

  城之所以称之为城,就是因为人口众多,人多消息和赚钱的门路就多,林繁首要目标,就是人群扎堆的地方。

  所以进城之后,林繁没有立马打探什么,而是选择随着人流走,听人交谈,学习说话方式的同时,也确实从中听到了一些消息。

  比如他们所在的地方叫宣陵,是一个有兵/营驻扎的边境城市,城里偶尔会有番邦人出现。

  观察人们看到番邦人的神情,好像除了好奇,没有表现出任何惊恐,应该是与番邦没有亲密往来,但也没有太大的战/争冲突。

  这里的人说话方式和口音,跟李金宝一样,有点像东北那边的发音,但咬字没有东北那么重,总体区别不大,正好他妈就是东北人,交流应该没问题。

  可惜的是,林繁对这里了解的太少,不敢贸然上前搭话,只能多听多看,不然肯定能了解的更多。

  红底黄字高悬于楼上,上写云鼎茶楼四个大字,林繁要找人群扎顿的地方,正符合茶楼前的景况。

  远远看去,茶楼二层开着窗,里面坐了不少人,一楼外面的茶摊,更是人满为患。

  茶摊桌上没什么东西,一盘瓜子,一碗大碗茶,坐着的人都在聊天,旁边还有没座位,排着队的。

  店里的人拿着茶壶里外进出,茶摊应该是属于茶楼的一部分

  看这热闹的场景,林繁略有些疑惑,按他的想法茶楼属于休闲娱乐的地方,客人也许不会少,但还不至于出现这种大排长龙的情况。

  “大爷,请问此处在干什么呢?”林繁自然的靠近人群,学着当地人的语气口音,问了一句身边的老人家。

  老人家闻言,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才开口:“外乡人?”

  “啊,对,外乡的,刚来。”林繁陪着笑,并不知道自己哪里表现的不对,为了不暴露自己,他特意没敢多说,也许还是口音学的不像。

  “南边发水冲了路,这次驿差来晚了。”林繁笑的真诚,看起来不像坏人,大爷没再多问直接回答了。

  大爷觉得自己说的明白,但林繁听的是一知半解,写信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在这等着吧。

  可林繁也不敢继续问下去了,他问的时候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显然这事是人人都懂的,他再问下去,周围的人该警觉了,所以他只能装作听懂了,谢过大爷就去了别的地方。

  幸好这人多,你一句我一句的,在林繁打听物价的时候,搞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个国/家会征/兵充实兵/营,可能是为了不影响士气,即便本地就有兵/营,但所征的兵都会送到其它区域的兵/营。

  兵/营每年会专门派驿/兵去各地送家书,然后再带着家书回去,普通信差是没有办法往兵/营送信的。

  而这次南方发了水,耽误了驿/兵的行程,原本能在此地待十天的驿/兵,这回只能待五天,现在已经是第二天,时间紧迫。

  大家围在茶楼前,就是为了等着写信读信。

  “大哥,怎么都围在这?不去别家看看?排着这么长队什么时候能写完。”林繁打听完事,换了方向,凑到一个等着写信的大哥前。

  “去哪都一样,城北那个书生写的快,排的人也多。”大哥说了一句,周围的人顺着就聊起读书的事。

  这个时代读书的人就少,写信读信又都需要找识字的人,可能读的起书的,大多都是有钱人家,普通百姓哪里找得到,所以只能花钱来找那几个少数肯抛头露面出来做这生意的人。

  听说能赚钱林繁就动起了心思,随即跟人打听起写信的价格。

  老书生眼神不好,写的慢是价格最便宜的一位,写一封信根据长短不同,价格在十到十五文之间。

  他之前打听过物价,这个时代的一文钱,相当于早些年的一块钱,所以这信要是真写起来,能赚不少钱。

  只是他作为现代人,繁体字能看个七七八八,但真让他动手写,怕是要当场表演个提笔忘字,另外他也不会写毛笔字。

  虽说如此,林繁也没走,还一直总往老书生身边凑,逮着机会就推销自己。

  他认识字会读信,能给排队的人读信,这样老书生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多写几封信,多赚一些钱。

  老书生捻着胡子琢磨了一会,觉得有些道理,便让林繁试着读了一封。

  林繁抓住机会,自然十分卖力,声情并茂的给人读了一封,把大娘读的直掉泪,这才得到老书生的肯定,答应林繁来给他读信。

  至于报酬写一封就给林繁一文钱,具体能赚多少没个准数,就看天黑前这一个多时辰能写多少。

  林繁也没为这事纠结,马上答应下来,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就开始读信。

  他看过太阳的位置,这会估计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了,他现在再花时间去找别的工作,估计也很难找到。

  而且他并没有考虑的太长远,只要能赚够今晚他和宋明非的晚饭,让两个人不用饿肚子,就算完成目标。

  毕竟两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回去了,何必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