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晋末琐事>第56章 

  昨夜二人就那样相对无言的坐着,不管自己抛出什么样的话题,谢珝只顾不动声色,虽然目光柔和了许多,仍然有些凉意。

  桓玄感觉到那冰冷的肌肤,慢慢恢复了温度,而对坐之人,又好像无意于自己闲聊,便想让谢珝早点歇息,养养精神。

  只是他想扶谢珝躺下的时候,那人又挣扎起身,要下榻而去,于是,他拉住那纤细的手腕道:“是要回榻去了么?”

  谢珝停下了动作,没有回身,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桓玄想,也许是自己吵到了他安睡,便有些不快了罢,只好很歉意的道:“那我送彖之罢。”

  谢珝回过头,有些惊异,估计是觉得,三步五步的就从一侧跨到了另一侧,怎么还要相送啊!

  桓玄看出了他的疑惑,快速翻身下榻,回身一弯腰,便打横抱起了谢珝,向主榻边走去。

  谢珝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的惊呼了一声,只是感受到那人有力的臂弯,搂住自己才明白,原来此人是见自己未穿鞋履过来,怕又凉到了脚,便送他脚不沾地的回去。

  被放回了主榻之上,又严严实实的被掩好了被子,谢珝仍旧睁着大大的双眼,看着桓玄。

  桓玄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望了望他道:“安。”

  只是转身未走出一步,便发现自己的衣襟被从侧面露出的一只小手扯住了,他有点惊奇,也有点不知所措,便再回头望望谢珝。

  谢珝不动不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就那样望着他。

  自打他回府,看到这人,他便保持着这种状态,如此之久,仍然没有改变,究竟是何事呢?

  难道是他知道了自己准备纸笺作为贺礼之事,心中感动?不该啊,这也只是平日里所做的普通的一件小事,何必如此。

  难道是自己不在的时候,有事情不顺心,所以生气了?

  难道是自己最近督军的次数太多,常常不在家中,他甚是想念?不能不能,这只是妄想,绝不可能是这样。

  再说谢珝也常常提点自己要在军务大事上多下功夫,以备将来大战,绝不会因为自己走了太久而生气。只是眼前人的心,海底针,自己真是猜不到。

  正在这一幕一幕不停上演,自己胡乱猜想之时,谢珝拉着他衣袖的手,又向回又扯了扯。

  他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让自己上榻的意思?便坐在了榻边,没有想到,谢珝依势向榻的内侧移了移。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那就上来罢!

  躺在这久违的榻上,周边都是谢珝的气味,真是幸福到了极致,脸上脑中都洋溢着花的世界,蝶的海洋。还没等偷偷开心作罢,手中便被塞了一张薄薄的笺。

  那人将这小小的动作做完,便像是染上了一层困意,翻身面向了榻内,合上双目,平稳了呼吸。

  桓玄则疑窦的借着月光打开了笺,发现是自己偷偷为谢珝研制的生辰贺礼,自己的惊喜被人提前揭晓,突然有点失落。只是看清了那纸上的字迹后,他突然想亲吻苍天,拥抱大地,徜徉在此刻的温情。

  因为淡淡檀香的纸上端端正正的写着:“殿内拥挤,无需客榻。”

  接到了来信,桓伟安排了帐下参军代为镇守,便带上女婿与珍兽,快马加鞭的往南郡赶路。

  途径武陵山,突然天光大圣,有千朵奇云,万段霞光,在山头聚集,更有七彩雾气在山间环绕不散,而两位珍兽同时发出长啸,鸣声不绝,有军士指着山头大喊“凤凰,是凤凰!”一时军队大乱,众人有上山追寻的,有爬树瞭望的,有惊声尖叫的。

  正当众人乱做一团,突然天光彩云一齐消散的无影无踪。殷仲文立刻喝令大家整队继续前进,并令文臣纪录下这一盛景,而善于绘画之人立刻着手将刚见的景象绘制成图。

  没日没夜的赶了七日,这队贺喜的人马终于进了南郡城。

  桓玄见了这些奇珍异兽皆无喜色,却见殷仲文献出的最后一件礼物甚是称心。那是最后一支队伍在野外捕获的一只鹦鹉,此鸟倒没有什么特别,只是通体雪白,有鲜红的尾翼,算不上祥瑞,顶多算个有趣的玩意儿。

  桓玄想到自己不能陪在谢珝身边时,有这么个鸟儿,每天念叨自己的名字,也是好的,便欣然收下。

  没有想到桓玄接过鸟笼之时,这一路之上没有开口的鸟儿,居然张口道:“圣上万安!圣上万安!”

  桓玄以为是殷仲文又在曲意逢迎,没有想到一向诚实的桓伟大惊失色,讲述了这一路之上如何教它任何话语,它都不开口,却在刚见到桓玄就说了话,还是这么一句,简直是祥瑞中的祥瑞。

  桓玄若有所思,却还是先迎了兄长去会客厅接风。

  宴席之上,桓伟滔滔不绝的讲述如何得的几件祥瑞,说的出神入化,仿佛亲临其境,特别是讲到凤凰出山,听起来更是神乎其神,激动的差点落下泪来。

  桓玄也都是半信半疑,后来见了画师所绘图样与兄长所说无二,才渐渐相信他们确实是遇到祥云,只是未可知此乃凤凰。

  殷仲文这次回来,却显得异常镇定,话语极少,多听而不说,简直不像他的风格,让桓玄不时的将注意投到他身上,于是便问他为何如此沉默,是不是旅途劳顿。

  殷仲文未语先拜,三叩之后,才缓缓开口将事情始末道出。他本是想趁日食之后找出些祥瑞进献桓公,博君一笑。只是这些祥瑞却纷纷自送上门,像是在那里等待有人带它们前来朝见。

  他本来没有多打算,以为顺势进献了宝物便好了,不曾想,来的路上又亲眼所见祥云出岫,凤凰出山,才深觉此乃上天安排,不可不信。乃至鹦鹉虽为凡鸟,却不肯理睬常人,只对桓公问候,且是口称圣上,才使旁人不得不信,并非是殷某造次,而是天有所指。

  只是万事还要请桓公早做安排,乘风展翅,直击九霄,一展宏图才好。言毕再行大礼,连连叩头。

  桓玄忙下座搀起殷仲文,连道多虑多虑。又吩咐一行人,开怀畅饮,不必拘礼。

  接风之宴散了,安排好了兄长等人后,桓玄还是约了谢珝在书房会晤。

  没有想到谢珝竟然十分坦然,只知道逗弄鹦鹉,连看都不看这位引出祥瑞之人。

  桓玄道:“我本不信这些祥瑞之说,只是母亲怀我之时便‘梦见’金龙出生,而彖之为我卜卦,也有九五之象,如今又是玄武又是凤凰,还真是有让人些糊涂了。”

  谢珝听完这长篇大论,便停下了逗弄鸟儿,执笔写道:“无妨,此般祥瑞还会再来几次,莫要惊慌,按部就班。”

  桓玄道:“莫不是你这几天又行卜卦?”

  谢珝抬眼看看他,像是被看破做了坏事的小孩,有些局促。

  桓玄从未见过谢珝如此,心中一暖,道:“我是诚意的心疼你,若是为了这些伤了身体,敬道十条命也不够偿还。”

  谢珝微微垂眼,脸色微微犯出些红霞,轻轻咬了咬嘴唇。

  这一幕,看呆了桓玄,他从未想过谢珝这样清冷的性子,有一日会为了自己面红耳赤,简直是让他的心瞬间炸裂,释放出无数暖流,那种暖,像是岩浆般输入到血管中的每一处,一时间,他觉得大脑无法思考,只想要拥抱眼前这个人。

  谢珝自觉失态,便拿起鸟笼,假意的逗鸟,实则是掩盖内心的跃动。只是这一招不能生效,在一个浑身散发着情愫的练武之人面前,一只鸟笼是无法挡住他去路的。

  那鸟笼被桓玄一手拎起,放到了旁边的案上,另一只手便抓住了谢珝的肩膀,有力却轻柔的向上提着,像是想让他站起来。而放下鸟笼的手顺势捞住了他的腰支,轻轻的一提,他便觉得自己被动的离开了椅子,站了起来,而后又不受控的扑到了一个温暖的怀中。

  那双无处安放,又带着烫人温度的手,落在自己头顶,腰际,发丝,背心,大力而又温柔,炙热而又舒缓。于是只能抬起自己的手,回抱住眼前之人。

  这个拥抱像是过了一个年节那么长,两人好似都不舍得打破那旖旎的氛围,也像是从未真心拥抱过一个人,或者被人这样真心的拥抱一般。

  感受到那炽焰般的气息从自己的耳边从热烈到平稳,谢珝心中那些仇恨与悲哀全部被温暖代替。今时今日,他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像与陶姜先生约定的那样,至此人于万丈深渊。

  记得当年在寿山之时,就曾为桓玄这句话而感动,以至于差点因为这一时的温暖,忘记家国大业。急匆匆跑下山,才感知到自己心脏跳动的如此之快,却不敢深思原因,怕自己的心竟然为一陌生之人悸动难平。

  后来到了这桓府,也曾被提点不要做过多的占卜,普通的卜卦是不会伤及自身的。这种有定向的占筮,确实不易过多,于是自己再行此道,那人还是心痛,还是会蹙眉责备。而这种心痛这种责备让他心动,让他变得柔软,让他情不自禁。

  正在二人温存满满之际,忽然听鹦鹉开口道:“来人了,来人了。”

  两人齐齐的向鹦鹉望去时,帘门一挑,封二公子进来了。

  于是二公子一进门看到的景象,十分奇妙,案后的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身边放着一只鸟。于是这三位,六只眼睛,平静而又无言的盯着刚刚踏入殿内的他。

  “打扰了,打扰了!”封二公子怎么抬腿迈进门的,又原模原样,慢动作倒着退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小老时常想封二公子,可能上辈子欠了谢珝什么债,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