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夫人,我们一起蒸包子>第74章</p> <p>第74章

杨万悭不认识这个男人,但是看到衙役带着一个新面孔来到这里,心里大概猜到这位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证人,而他完全不知道这个证人能证明什么事,这未知的事情让他觉得惶惶不安。

这位证人看上去一身书卷气,是一位已经年近半百的读书人,许是因为从来没有来过县衙,此刻这位证人看上去非常紧张。

杨万悭看他这么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反倒有了一些心里安慰,刚才的那种慌张感稍稍消退了一小部分。

杨万悭打算静观其变,先看看这个人到底会说些什么。

很快,杨万悭就知道了这位证人的来意。

原来这位证人就是曾经帮杨大宝看过最初那份抵押收据那个人,是他告诉杨大宝抵押收据的另一方是杨万悭,最重要的是,他看到的那份收据是最初完好无损的那份,那时候还没有被杨万悭损坏。

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个人记忆非常好,他完全有可能还记得那张纸上的原文!

如果真的是这样,老秀才绝对会是一位强有力的证人,能证明杨万悭果真在收据上造了假。

这下,杨万悭不得不慌。

不知道是不是杨万悭的错觉,他觉得周遭的空气越来越闷热,逐渐急促起来的呼吸和心跳频率似乎让人越来越难清醒地思考事情,脑子被热成了一滩浆糊。

杨万悭悄悄抹了抹汗,以为是自己太紧张才会变成这样,他又往张华若那边看过去。

在场的人里除了他和陈老板之外,其他人并没有这种状态,大家看上去都很轻松自在,就连杨大宝,也是丝毫没有紧张的感觉。

这让他越发疑惑,这些人都那么笃定他们能赢吗?

他自然是不知道杨大宝心里所想,杨大宝此刻就光是看着张华若的背影,就已经觉得万分安心。

张华若不经意侧身回眸,与杨大宝眼神相触,只是短短一瞬间,张华若就接收到来自杨大宝眼底深处的信任与温情。

只一眼,这方小小的天地间似乎就只剩下他们二人,再瞧不见其他人。

王知府那边正在进一步询问证人的情况,老秀才唯唯诺诺,王知府问什么他就答什么,一板一眼又小心翼翼。

王知府问他:“既然你已经不记得杨大宝家那份抵押收据上写的内容,又如何确定这张收据上的内容有变?”

王知府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刚刚老秀才跟他说,老秀才当年的确亲眼看过那张还没破损过的抵押收据,只是事情过去了好几年,就算老秀才记忆力再怎么好,也肯定无法完全记住里面的内容。

只不过,老秀才虽然说自己现在已经不记得抵押收据里的详细内容,但他还是能替杨大宝作证,在说到这个的时候,老秀才的表情看上去非常坚定,这勾起了王知府的兴趣。

同样也勾住杨万悭的心,吊在那里七上八下。

面对王知府的问题,老秀才定了定心神,回答道:“正是因为对杨大宝家那份收据毫无印象,我才能确定现在这份收据的内容,不是当年看到的那份。”

面对王知府疑惑的眼神,老秀才继续解释道:“这份收据写于十年前,十年前整个里朝的物价跟现在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那时候的五十两银子就能买下不少东西,更何况五百两,要是我那时候看到这收据上写着的是五百两,一定会记得这个数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记得自己帮杨大宝看过这份收据,对上面的数字毫无印象。”

老秀才这番话咋一听有点奇怪,细细想来确实还是有点道理。

人能不能记得一件久远的事,往往在于这件事有没有值得记住的点。

就像是生活中偶尔出门去外面吃一顿饭,吃一次路边摊和吃一次仙满楼,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提起这两次经历,前者可能就记得自己出去吃了一次,不记得吃过什么花了多少钱,但后者,可能还会深深记得那天在仙满楼吃过什么好酒好菜,在仙满楼里都遇到过什么人。

一间包子铺抵出去五十两,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如果能抵出去五百两,老秀才肯定会暗暗震惊,杨大宝原来有一个这么有钱的亲戚!

能花五百两去帮杨大宝家度过难关,这两家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的好,但是就现在看来,杨万悭和杨大宝两家的关系就属于一般的亲戚往来,说不上多疏远,也没有多亲密。

王知府心里已经有自己的考量,现下的证据都在指明杨万悭造了假,但他不能就凭借这些个小点就判掉这件案子,还需要更明确的证据,又或者说,需要撬开杨万悭的嘴让他自己承认他犯了错。

王知府把目光投向张华若,是想看看张华若还能不能拿出更有力的证据,结果却是看到张华若正在和杨大宝含情脉脉地眉目传情对望,一时之间语塞,抬手摸了摸鼻头,重重咳嗽一声,企图以此唤回张华若的注意力。

张华若果然被他的咳嗽声唤回注意力,王知府赶紧眼神示意,想让

张华若拿出更多证据,张华若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和反应,这让王知府有点摸不着头脑。

很快,王知府反应过来,难道是张华若已经没了其他证据?但是张华若不能让杨万悭和陈老板看出来,所以才没向他做出明显的表示。

张华若看向杨万悭,觉得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十三月草的药效应该已经起了作用,加上之前那些细小证据抛出来,一步一步已经将人引入嫉妒焦虑不安的地步。

杨万悭现在的心理防线很脆弱,只需要稍加诱导和触击,就能轻易将其击的粉碎。

果不其然,杨万悭看到张华若现在看着他,心下慌得不行,生怕这个人又能拿出什么其他证据,更怕这个人在这个时候向他发难,问他问题。

然而现实就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又或者说,张华若就等着这个时刻。

张华若走向杨万悭,不过只是几步的距离,杨万悭度秒如年地盯着张华若一步一步走近,下意识后退了半步,又觉得自己何必怕这么一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男人,退后半步的脚又缩了回来,微微低着头,眼睛始终盯着张华若。

全身上下都写着防备二字。

张华若眼里看着杨万悭,话却是对着王知府说,话里的内容谈及的是老秀才这个证人,杨万悭越听越是觉得张华若说的有道理,半晌才回过神,意识到自己怎么在涨他人志气,匆忙别开视线。

就是杨万悭移开视线的这个空档,张华若悄然靠近他,以一个悄悄话口吻般的音量,忽然在杨万悭耳边轻轻问道:“表叔,到底是五百两还是五十两?”

淡淡的幽香弥漫在空气之中,杨万悭的大脑根本来不及做任何思考,不假思索道:“我怎么可能拿得出五百两!”

张华若的声音很轻,但也没到让人听不见的地步,此刻衙门很安静,只有他们几人在说话,外面的围观百姓听不到张华若问了什么,但王知府听到也看到了。

这便足矣!

张华若转身面向王知府,从怀里掏出一份调查记录,递上:“这上面写着的是杨万悭家从二十年前到现在的家境情况,现在的他尚且不能爽快地拿出五百两,更何况当年!”

王知府适时一拍惊堂木,震慑住所有人,更是震得杨万悭忍不住抖了一下。

王知府紧接着问他:“既然拿不出五百两,这张抵押收据上又怎么写着五百两这几个大字!杨万悭,实情如何,本官要你如实招来!”

王知府板起脸,这一脸严肃的模样着实吓人,杨万悭本就是一个只会欺软怕硬的人,就是看着杨大宝好欺负才心生一计想赚点钱。

现在这件事都闹到公堂上来了,眼看着自己这点小伎俩基本就是已经败露,只差他承认就能盖棺定论,杨万悭开始腿软,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要不就真的赶紧认罪,争取宽大处理?

这件事终究只是民事纠纷,就算杨万悭承认了罪行,最多也不过是罚点款,让他把铺子尽快还给杨大宝而已。

对于张华若来说,只要杨万悭肯承认,肯把地契和抵押收据都还给杨大宝,今天这衙门上的事就到此为止,给杨大宝的表叔留一点点余地。

然而,张华若还是小看了杨万悭的狡猾心思,只几个犹豫期间,杨万悭已经又想到一个借口。

显然这人已经说谎说上瘾,说起假话来就跟吃饭一样张口就来。

杨万悭说:“大人,我突然想起来了!当年我们两家的确商定的是五百两,只是那时候我家一时之间拿不出那么多,就先给了五十两!”

听到杨万悭这样狡辩,张华若都要被这个人气笑了,敛下眉眼,很快有了主意。

张华若先顺着杨万悭的话说下去:“哦?表叔的意思是,纸上虽然写着五百两,但当年实际上表叔家只付给了大宝家五十两?”

“对对对!”杨万悭止不住地点头。

张华若往杨大宝那边看了一眼,显然是向杨大宝询问大宝的态度,杨大宝此刻不免对自家表叔露出失望的表情,见张华若看着自己似在询问,杨大宝明白张华若的意思,点了点头。

先把铺子拿回来吧,至于表叔……

自此之后,两家还是不要有任何往来为好。

张华若就知道杨大宝心软,大宝心软,他却不想就此放过杨万悭。

该为大宝讨回来的他都要为大宝讨回来,绝不能让大宝在别人那受半分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