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诓世>第57章 红尘不染

  裴戎耐心听了一会儿,想到赤甲军既然称之为军,其人手应不下一万,分出数千人攻打灵均寺当不成问题。

  寺中僧人纵使武功高强,也难以抵挡一只军队的围剿。

  这老僧必然有些独特手段,令赤甲军不敢冒然进犯,因而才以其与毗那夜迦故交之谊,细细相劝。

  这样的劝降方式,以苦海刺主的角度看来,委实效率低下。

  裴戎心想,若是由他出手,直接杀几个感染血瘟之人,丢进这山中水脉,使得一寺之人染病。纵使病死了些许“猎物”,只要这唯一的安全之所覆灭,剩下的“猎物”还等逃亡何处?

  想到此处,裴戎忽然锁起眉峰,师尊将他送往苦海前,叮嘱的话语在脑中响起,

  “苦海染不黑你,也杀不死你,切记、切记!”

  胸膛一阵起伏,漠然地揉了揉脸,将脑中那些如喝水般自然生出的恶毒手段揉去。

  忽然被人挟住下颌,转过脸来,对上深邃双目:“怎么?不舒服?”

  裴戎盯着阿蟾,还是那张面孔。属于梵慧魔罗时,蛊惑到令人不敢多看;而属于阿蟾时,却莫名端方了起来,在眉宇间蕴着一抹平淡冲和。

  裴戎觉得自己在他面前,就像是一只躲在阴沟里的耗子。

  克制着表情,随口找了一个话题,传音:“三个。”

  阿蟾皱眉:“什么?”

  裴戎道:“你与小和尚闲聊时,说养过三个孩子?”

  阿蟾神色忽然变得莫名,仿佛有人向他那双秋湖明眸投掷了一块石子,泛起层层波澜。

  裴戎习惯了他总是平静无波的神色,犹如一座嵯峨玉山,带着一种可畏的沉着,无视一切人加诸给他的影响。

  此刻见着这副错杂神情,裴戎微愕,意识到自己随口提出的问题,好似戳中对方心中的某种隐秘情绪。

  在他看来,阿蟾就像是一卷年代久远的古籍,令人难以读懂。若是得到答案,他或许便能翻开这卷古籍的一角。

  纵然理智叫他停步,他也克制不住这份悸动,想要走近阿蟾,想要了解更多。

  阿蟾与裴戎对视,读懂了他眼中的情绪,移开目光,道:“陈年往事,不值一提。”

  裴戎没有说话,依旧静静凝视他。

  不仅是好奇,更是疑惑。御众师若曾收养过孩子,这些孩子在苦海必定地位崇高,他不可能从未听闻。

  像是受不了裴戎一声不吭的注目,阿蟾淡眉深锁:“就那么好奇?”

  这明显回绝的语气,令裴戎有些失望,抿起薄唇,道:“……若是不好开口,我便不听。”

  阿蟾看了他一会儿,倏然淡淡一笑,挑起裴戎缀着鹰翎的发辫,握在手中把玩。

  “那时,我不是御众师,也不在苦海。”

  “独自行走江湖,漫无目的流浪时,目睹一代王朝覆灭,战火连绵中原。在一个被屠村落的死人堆里,捡了三个孩子。”

  “驰骋百里,来到嵩阳山,将他们送到一名友人手里,想要交给他抚养。”

  “然而,那名拒绝了我,并告诉我说,这三个孩子是上天送至我面前,教我为人兄父的。”

  “我年轻时,做事随性,性子急躁,成日想着惹是生非,只想着自己。”顿了顿,略带调笑道,“比拓跋飞沙还要不如。”

  “没什么教养孩子的耐心,只将友人的说法嘲笑了一通,便将三个孩子丢在积雪的门口,转身便走。”

  裴戎古怪地看了看阿蟾,很难想象比拓跋飞沙还要不如的阿蟾会是什么模样:“但是,你还是留下了他们?”

  阿蟾点了点头,温和中带着一点追忆:“我那朋友是个心软的人,见孩子被我丢在雪里,冻得嚎啕大哭,便手忙脚乱地将他们抱起,唱着歌儿诓哄,连掌教的体统也不顾。”

  “在我转身要走时,其中一个孩子死死抓住我的头发,任人怎么劝哄都不肯松手。”

  “我那友人笑道,要么割了你的头发,要么收下他们吧。”

  阿蟾淡淡道:“我舍不得割断自己的头发,自然只能带走他们。”

  裴戎心道,两个高手要掰开幼儿的手指还不容易?之所以会说“舍不得割发”,大约是那时还年轻气盛的阿蟾,想要给自己反口留下孩子,找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吧?

  不觉笑了起来,觉得自己听到了一个挺温馨、快乐的故事。

  然而,这个故事如同小说话本,刻意编纂波折,内容很快急转直下。依然是平淡的语调,却道出一个不平淡的结局。

  “然而,也许我并没有做好为人兄父的准备。这三个孩子长大后,无一例外,与我背道相驰。”

  “一个学我,却将自己折腾得不人不鬼,销声匿迹,音讯全无。一个畏我,受人蒙蔽铸下大错,醒悟后又犯下重罪,自甘堕落。还有一个恨我,在获取我的信任后背叛,从我手中夺走一切,将我……”

  故事戛然而止,阿蟾神情索然,不再讲下去。

  裴戎听得心悸,想去握阿蟾的手。

  却听阿蟾说道:“有时看见你,我便会想起他们。”

  裴戎已经抬起的手一僵,悄无声息放下。

  ……阿蟾这是什么意思?在他眼里,我像那三个人中的哪一个?

  对御众师忌惮与畏惧瞬间激荡心神,呼吸微微有些急促。

  很难克制自己不去想这番话中的深意。

  论实情,他确实要做那第三个人——夺取御众师的信任,并在颠覆苦海的关键时刻,背叛他。

  阿蟾是在暗示他知晓自己是卧底之事么?

  可是,如果他知晓,那他为何任凭自己占据刺主之位?又为何要对自己这般好?

  掌心微微渗汗,思绪也乱糟糟的,分析不出一个结果。

  裴戎对自己默道,镇定,许是自己在吓自己。

  在彻底平复心绪前,维持着垂首半蹲的动作,尽力避开阿蟾的眼睛。

  阿蟾仿佛不知自己的话语,在裴戎心中激起巨大的波澜。

  见他单腿半蹲,怕那条伤腿累着。索性长臂一揽,将人抱在怀里,令其靠坐在自己的大腿上。

  淡淡苦梅香气包裹着裴戎,身体僵硬绷起,轻微挣动。

  阿蟾按住他的肩膀,手指贴在唇边,示意他不要出声。

  殿中老僧与傅庆的交谈,不再是缥缈的闲聊,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内容。

  老僧道:“贫僧近期少有下山,傅统领自东而来,必定一路探访不少民情,不知血瘟蔓延至何处了?”

  闻言,傅庆放下茶盏,沉声道:“不敢欺瞒大师,血瘟已蔓延至距此山一百里的焦越城,雁虞、尚党两郡已完全沦陷。”

  “我已派人将焦越城封锁,围绕城池挖出壕沟,往里铺满铁蒺藜,拦阻人兽来去。不日,便将放火焚城。”

  老僧道:“傅统领,焦越城中共有三万六千八十一条人命,还望统领三思。”

  傅庆苦笑:“傅某何尝要犯下这种堪比屠城的罪孽?”

  “我知大师有慈悲心,曾亲身率寺中弟子,前往清风岭治病救人。其结果若何?除了大师之外,无一人幸免,所有僧人皆感染血瘟死去。闹到最后,我们还是只能防火烧山,将清风岭上所有村落焚毁。”

  “这血瘟无药可治,我们只能控制瘟疫的蔓延。若是焦越城中有一名染疾之人逃出,恐怕整个西川都将遭灾。”

  傅庆又道:“况且焚城之事,并非傅某一意孤行,乃是近邻焦越周边三城八万百姓共同请命。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不得不牺牲焦越。”

  老僧默然。

  听到此处,裴戎锁起眉宇。

  他不明白老僧这样的人,正如他不明白慈航。

  对于老僧来说,他与寺中僧人朝夕相处,情谊深厚。而那些感染的瘟疫的百姓,他从未见过,也几乎没有交集。

  然而,他们为何要为了一群远在天边的陌生人,牺牲掉自己的亲友呢?

  正道常言,魔道心狠,因为他们杀人如麻,视人命如猪狗。那正道打着济世救苦的名义,将自家门人推入火坑,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心狠?

  这个疑惑在裴戎心中积压许久,却无人能诉。仿若一块壁垒,堵得他胸口发闷。

  又听那傅庆道:“大师,傅某想点一盏海灯供在佛前,为焦越百姓祈福。”

  老僧轻轻一叹,吩咐守护他的武僧去后殿取一只海灯。

  武僧有些迟疑,警惕地盯着傅庆看了一会儿,见他低眉顺眼,表现得十分谦和。又念及前殿与后殿不过百步,若傅庆有所异动,依自身武艺,不过三息便能赶来。

  于是,躬身一礼,转身去取海灯。

  傅庆扬声道:“还请大师取一只大的,称足十斤香油。”

  武僧微微停步,侧身又一礼,这才跨出殿门。

  傅庆收回望着他背影,转头对老僧道:“大师知道这诡异血瘟出现的缘由么?”

  老僧微微一怔,道:“傅统领可是查出了什么?”

  傅庆做出神秘模样:“请大师附耳过来。”

  老僧倾身靠近,傅庆顿时目光一利,揣于袖中之手如鱼游出,竟套着铁指套,雷霆一掌向老僧胸口击出。

  老僧早有所料,袈裟无风鼓胀,以肉掌相对。

  两掌相触,内力一震,两人身体俱是一颤,同时倒飞出去。

  傅庆被掌力震伤,口溢鲜血。而老僧这是手指颤抖,翻掌一看,被铁指套抓出的伤口,生出中毒的乌青色。

  傅庆以手足触地,带血的铁爪在地上抓出数道白痕。双腿一蹬,以猛虎狩猎之势,向老僧扑去。出掌成影,皆被老僧一一格开。

  这时,前往后殿的武僧终于听见响动,丢开海灯,冲来救人。

  老僧与敌人交手正酣,并不回头,喊道:“悟法小心,对方手上有毒。”

  却感觉脖颈一凉,被一根钢索死死套住。

  老僧收回双手,扯住钢索,哑声道:“悟……法……”

  然后被傅庆铁爪插入双肩,按跪在地。

  武僧雄壮的身躯一转,背抵老僧,躬腰蜷身,钢索从肩头绕过,用力往下拉拽。竟以自己的身躯作为绞首架,欲将老僧的脖子拧断。

  武僧一面做这事情,一面流泪道:“住持,我对不起你……但是我没有办法……我娘与小妹落在傅庆手上……”

  傅庆面目狰狞,露出快意冷笑。

  “老不死的,你不知你是神仙,还是妖怪。竟能在灵均寺外设下秘法,非受邀请之人,不得进入。”

  “原本我与你无冤无仇,但你不识好歹,非要收留王主下令抓捕的猎物。害我这个西川的主事人,被同僚嘲笑连个小小深山破庙都踏不平!”

  他不停发力,将老僧肩膀抓得鲜血淋漓,似要将这段时间挤压的郁气尽数发泄。

  “你不是信佛么?你不是慈悲么?”他抬首,用阴毒凶狠的目光盯着神龛上的佛像。

  千手千眼观世音,明净庄严,宝光煌煌,用他美丽温柔的眼睛,慈悲垂顾眼前的恶行。

  傅庆厉声大笑道:“你的菩萨为何不活过来,将你救下!”

  裴戎听着傅庆的叫嚣,斜觑地上三道纠缠人影,测量自己与他们的距离。

  菩萨不能救人,他却打算救人。

  并非忽然动了慈悲心肠,只不过他们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需要结识朋友,获取情报。

  比起那位心狠手辣赤甲军统领,灵均寺住持显然更为可信。

  正当他在心中演算好,该如何单足腾跃,以背刺解决一人时。

  阿蟾从怀中摸出一卷丝线,在左手上细细缠绕,忽然问道:“裴戎,你信佛么?”

  裴戎微一怔,摇头道:“我不信。”

  阿蟾道:“为何?”

  裴戎偏头,指了指老僧,道:“信了他一辈子的僧人即将死在眼前,也不曾显灵。一块不语不动的石头而已,信他作甚?”

  阿蟾双唇微扬,摇了摇头,以齿咬断丝线,将剩下的收入怀中。右手按住裴戎肩膀,令想要出手的他无法动弹。

  自己则长身而起,手贴佛像,掌力一吐。

  一声嗡鸣,如龙吟虎啸,佛像震动,金粉簌簌而落。

  阿蟾颀长身影岿然不动,手掌又是一拍,一道裂痕自掌心而起,延至观音手臂。

  那握有青锋宝剑之手,轰隆隆断裂,宛如降妖除魔的净世一斩,向三人当头劈下。

  傅庆与武僧大惊,松开对老僧的钳制,纷纷跃开。

  持剑之手砸下,扬土飞沙,荡起尘浪,将老僧淹没。

  接着,观音像的金刚杵手、施无畏手、白拂手……接二连三断裂,砸向二人,将他们逼大殿右角。

  阿蟾右掌一收一推,内力沉入佛像,精准附着在观音双目上。那对纯金镶嵌的眼珠受高热熔炼,化作一行金泪,缓缓流淌。

  傅庆与武僧心神大震,颤抖道:“这是……这是……”

  武僧自幼礼佛,此刻一见“观音显灵”,竟然双膝落地,两手合十,颤抖忏悔自己的罪孽。

  这时,一道修长健美的人影,从纷扬烟尘中跃出。

  一手持狭刀,一手握短匕,雪亮寒影照亮他清冷俊脸,瞳眸幽濛,似笼着云烟。

  傅庆狠吃一惊,抓起武僧向对方扔去,自己则一蹬墙面,折身而逃。

  阿蟾长臂前伸,狭刀短匕交叉,抵住武僧脖颈,用力一切,尸体倒地。

  靴跟落地站定,没有去追。左手一甩,短匕如白虹飞贯。

  傅庆聆着风声,侧身躲避。孰料,那短匕竟拐了一个弯儿,在他脖间一绕。

  阿蟾扯着丝线拽回,匕首锋刃环颈一旋,人头抛飞,被倏然平递的狭刀接住。刀身一转,将这颗人头平稳送入佛前一盏海灯之中。散乱的须发被火苗引燃,成了灯芯,以他的人头为焦越百姓祈福。

  一切尘埃落定,碎石堆里,响起一道嘶哑咳嗽。老僧从佛像断臂下艰难爬出,解开颈上钢索。

  望向阿蟾的目光,先是疑惑,后是震惊,接着竟油然生出欣喜之意。

  阿蟾向他点了点头,走到佛像背后,伸出双臂,安静等着。

  上面的人磨蹭了好一阵子,终于跳下来。

  不过没有跳进阿蟾怀里,只是落人身旁,单膝点地,卸去力道。

  拄着刀鞘,缓缓站起,单脚立着,像是一只湖边的独脚鹤。

  阿蟾淡眉轻挑,收回手臂,什么也没说。

  裴戎则低垂着头,不去看人。

  老僧疲累地坐在地上,笑吟吟地望着二人。

  阿蟾面对老僧,吟道:“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老僧微笑道:“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

  阿蟾颔首:“南柯寺,一行大师。”

  老僧缓缓坐正身体,整了整衣袖,竟垂首及地,以大礼相拜,就仿佛看见一尊佛陀,降临在面前。

  “未曾想,竟能在此地遇见尊驾,‘红尘不染’慈……”

  阿蟾抬手道:“大师毋需再唤那个名字。”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我既重生,便不再回首。”

  一行大师再拜:“希望这场新生,能涤净您身上尘埃,重归红尘不染。”

  阿蟾神色清冷,自嘲道:“你瞧着我在苦海的所作所为,还能说出这样的话么?”

  一行大师笑道:“祝福自然要说得好听,哪里管他能不能实现。”

  阿蟾淡淡笑道:“你这和尚,果然有趣。”

  一行大师道:“您在数百年前,就这样说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