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掌家媳妇宠夫日常>第60章 旨意

  自从车马店扩展的项目一炮而红, 沈安筠就做好了后期的发展规划。

  高管事清楚自己的能力,他表示自己能力有限,只能负责丰漳县以内的车马。

  沈安筠就让大管家全揽车马店对外合作的生意。

  然后又安排李管事, 继续定做大车。

  所以在赏花会后,在阳兰城和蒲原县同时开通车道后,制定好的大车数量依然很是充足。

  大管家每谈好一家,就能直接开通县与县之间的车道,至于其他县内的车道, 杜家车行就不再参与。

  沈安筠更是利用车道的开通,迅速把炫彩布莊开遍阳兰城的每一个县城。

  杜家虽然不参与其他县内的车道, 可是县与县的车道却都有参与,县内的车道都是合作的人家在做,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 帮助沈安筠大力宣传炫彩布莊。

  当晋地受灾的消息暴出来时,阳兰城内的各个县城之间, 已经做到了县县通车,沈安筠的炫彩布莊, 也做到了遍地开花。

  车道到开通, 代表着消息的流通更快。

  从阳兰城到丰漳县的人, 刚下了马车,就把听到的消息分享给了相熟的人:“昨日刚过了万寿节,今日就有游侠从京城的四个城门,骑马一路高喊着‘晋地受灾,当地官员不但不开仓救民, 反倒封锁路口, 灾区没有粮食, 现在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了!’他们一路喊着往大理寺投递了万人血书就丢了马, 隐在人群中失去了踪影!”

  别人就问:“晋地到底受灾了没有?”

  这个问题不止丰漳县的百姓问,京城的百姓也问过。

  虽然游侠投递的万人血书看起来真的很震撼,可是没有正式的公文,这些东西的真实性,在官府眼里是要打折扣的!

  好在姚绍卿不止安排了游侠来京城,他还用武力逼迫着晋地官员,写了受灾的奏折,奏折紧跟在游侠的后面,就进了京城。

  传信兵是晋地人,他刚一进京城,一边骑马飞驰,一边大喊:“晋地受灾,请朝廷赈灾……”

  皇帝接到消息时,满京城的人都已经知道,晋地受灾了。

  已经快被酒色掏空的昏庸帝王,怒摔酒杯,睚眦欲裂的说:“他们这是故意要触朕的霉头!”

  丽妃赶紧扶上他的胸口,为他运气:“皇上为那些个小民生气,小心气坏了身子!”

  皇帝深呼出一口气,眯了眼睛,说:“侠以武犯禁,真是到了该治一治的地步了!”

  丽妃看着他的脸色,眼中暗芒一闪,隐蔽的对手下一个示意。

  皇帝的气还没消,就有宫人来禀:“皇上,晋王殿下来了。”

  宫人刚禀报了,不等皇帝宣,晋王就大踏步的进了宫殿,行了礼,口称:“父皇,母妃。”

  来人正是丽妃之子,晋王彭沛文。

  丽妃先开口问:“我儿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晋王在下首坐了,说:“昨日父皇寿诞,今日就有刁民闹出来那么大动静,儿臣担心父皇。”

  他说着话,眼中满是孺慕之情的看着皇帝。

  皇帝对他的话很是受用,再对上他的眼神,更觉得这个儿子真是没白疼。

  还不等他多感慨,又有宫人来禀:“众臣都在御书房外求见陛下。”

  皇帝哼了一声:“让他们先等着。”

  丽妃却问宫人:“瑞王是否也在?”

  宫人回:“是”

  丽妃就对皇帝说:“瑞王的风寒刚好,皇上还是赶紧过去吧,免得他在外面站的久了,再受了风!”

  皇帝想到瑞王之所以会得风寒,就是因为他得了晋地受灾的消息,求自己赶紧派人去赈灾时,自己让他先回去,他却在外面跪了一夜,这才受了风寒。

  瑞王自小聪明伶俐,那时候皇帝还不像现在这样沉迷享乐,闲暇之余总喜欢拿朝中的事逗他,那时小小的瑞王想法虽然稚嫩,看问题的角度却令皇帝满意。

  那时的皇帝是想培养他做储君的。

  只是后来政事劳累又枯燥,瑞王的母亲又因病去世,皇帝来丽妃这里的次数多了,就更喜欢对他满是孺慕之情的晋王了。

  不过对于曾经让他寄予厚望的儿子,皇帝虽然恼他不多为自己这个父皇想一想,却还是舍不得他身子刚好,就在秋风里站着,最后还是起身去了御书房。

  御书房外众臣已经吵翻了天,一小部分大臣已经开始商议拨款拨粮。

  完丽妃之父蒋启仁却说“陛下昨日刚过了寿诞,今日就出了这件事,绝对是有人故意要触陛下的霉头!”

  剩下的大部分人,在听了他的话后,竟然说晋地受灾情况不明,又有游侠闹事,其中一定有人想浑水摸鱼,应先派钦差前去查看情况,然后再做结论。

  皇帝到的时候,两方差点没打起来!

  务实大臣请求皇帝赶紧下旨赈灾,以蒋家为首的官员,就是各种心疼皇帝,什么有人想趁机闹事,目无尊上……

  最后皇帝问瑞王:“盛儿怎么说?”

  瑞王彭沛盛出列,晋地的灾情让他夜不能寐,白日却又说服不了纸醉金迷的父亲,深深的无力感让他食不下咽,迅速显瘦下去的脸上,满是坚定的神色:“父皇,儿臣觉得不管灾情是否严重,都应该立刻派人前去赈灾!”

  皇帝对他只注意灾情,却对自己这个父亲寿诞刚过,就受次挑衅一点也不关心,心里觉得这个儿子不如文儿贴心。

  想到文儿面对自己时,那崇拜孺慕之情,再想到丽妃的小意温柔,他终于下了某个决定。

  “既然盛儿认为应该立刻派人去赈灾,朕也不派别人去了,你现在也长大了,该到了为父分忧的时候了。”

  瑞王立即应下:“儿臣领旨!”

  皇帝就摆手,道:“赈灾的人已经有了,你们都下去吧。”

  瑞王:“……父皇还没下旨着户部下拨赈灾的粮食!”

  皇帝一直认为晋地受灾并不严重:“晋地官员无旨不敢开仓放粮,你是钦差,又是皇子,到了灾区直接组织开仓放粮就是。”

  ……

  百姓们只听说,皇上已经下旨让瑞王前去赈灾。

  杜钰竹看过瑞王传过来的消息,却知道皇帝只派人赈灾,没有拨粮!

  刚放下信,迎香就过来请了。

  沈安筠一直关注着晋地的灾情,得到皇帝下旨派瑞王赈灾的消息,第一时间让迎香请了杜钰竹回来,准备商议捐款的事。

  杜钰竹进了客厅,外人看不出他有什么不同,沈安筠却能看出他的心情其实并不好。

  伺候的人都知机的出去了,沈安筠以为他还没听到京城的消息,就道:“皇上已经下旨让瑞王去赈灾了!”

  杜钰竹:“嗯”了一声。

  沈安筠看他这反应,好奇的问:“你怎么一点也不开心呢?”

  杜钰竹看向神采奕奕的媳妇,虽然不想,却又不得不告诉她事实:“皇上是下了赈灾的旨,却没有拨赈灾的粮!”

  沈安筠脸上的欢喜被惊讶代替。

  杜钰竹接着道:“不过却给了瑞王可以开仓放粮的权利。”

  沈安筠可不是那什么都不懂的人:“农家人大多都有存粮的习惯,现在百姓手里已经没了存粮和存银,可见晋地去年的收成也不会太好,农民手里没粮,官府的粮仓里,就真的能存下粮食么?难道皇上对各地粮仓的情况,真的就一点不知!”

  杜钰竹第一次对妻子说出了对朝廷的评价:“为君者注重享乐,朝廷也没什么好风气,朝中清白的官员,早已十不存一!上行下效,各地官员不贪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粮仓,若有一半的存粮,就算是最好的结果了!更何况,皇上应该觉得晋地的灾情并不严重。”

  听完他的话,沈安筠的心情也跟着沉重了起来,心里期盼着这不是真的,可是当初在延通买地的经历,却提醒着她,在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当地的官员,真的可以做出吃空粮仓的事情!皇帝,可能是被官员蒙蔽了双眼,也可能是……根本不在乎那百姓的死活。

  相比沈安筠自己猜想的,好像杜钰竹说的帝王认为灾情并不严重,能让人心里能舒服一些。

  可是,他是天下之君啊!他的这种认为,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不在意!细纠起来,更是让人心底发寒。

  但是不屈的性格,又让她迅速打起精神,继续问杜钰竹:“你可知瑞王是个怎么样的人?”

  杜钰竹:“一个心中装着百姓的人!”

  沈安筠深出一口气,庆幸道:“只要主事之人一心为公,晋地的百姓也能多出两分希望!”

  这种庆幸也只是一瞬间,内心又因为另一件事而重新沉重起来。

  她抬头看向杜钰竹,两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那句:无米难为炊!

  两人都在心里开始思量,怎么样才能弄到粮食。

  杜钰竹在想晋地周围的几个州府,都有哪些粮仓是充盈的,准备回头给瑞王写信,让他先开了晋地的粮仓,若是朝廷的赈灾粮不能及时到位,可以直接去开其他州府的粮仓!

  他正在想具体的操作细节,毕竟哪怕瑞王是钦差又是皇子,可是非晋地的粮仓,也不是他想开就能开的!

  沈安筠却先开了口:“咱们可以成立一个丰漳车马行,把丰漳县所有参与车道的人家都加入进来,让大家自愿捐款捐粮,再以支持晋地灾区为由,拉了物资从丰漳县出发,一路宣传到晋地。相信路经之地的很多商家,都听到过咱们县里车道已经成功,他们会非常愿意和咱们合作的,只要合作了,就没有不对晋地捐赠的道理,如此一地一批的捐赠,应该能凑到不少的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