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衙门对面小酒馆>第32章 进退两难

  阿乐还对李婉柔这个名字不太适应,老太君便做主,将平安喜乐这四个字,分给四个孩子每人一个字作为小名。

  三弟李鸿光分得平字,四弟李鸿耀分得安字,大姐李婉淑便得了最后的这个喜字。听完老太君给大家分小名,李婉淑没忍住笑出了声,“祖母甚是偏心,只阿乐这个名字好听,”她说着又笑了一会,眼睛都要笑出眼泪了。

  李鸿光瞧着阿乐面上有些不好意思,他便接着道:“大姐姐,我觉得名字甚好,这样我们一说出小名便知道是一家了。”

  李婉淑擦擦眼角,瞪了李鸿光一眼,嗔道:“我们姐妹最是亲近的,哪轮到你说话,”说着她过来牵阿乐的手,“以后我的小名便是阿喜,”她歪着头,圆圆的脸认真思索道:“喜儿也不错。”

  阿乐被她逗笑了,觉得一股暖流淌过心田。大姐姐嘴快心善,对她很是照顾,刚才还让丫鬟取了一匣子珠宝首饰给她送来。“都好,大姐姐叫什么都好听。”

  “好了,你大姐姐惯是会和俩个小的拌嘴,你回来便好了,姐妹俩个凑一起说点贴心的话。”老太君歪在榻上,笑眯眯的打量这四个心头肉,尤其是看阿乐时,越看越欢喜。

  “去吧,婉淑……阿喜带着几个小的去阿乐的院子瞧瞧,添添热闹。”老太君故意逗趣道。

  几个孩子便齐声告退,出了临清轩。

  大姐李婉淑带着阿乐去往给她安排的院子,就在和老太君所在的院子一墙之隔的地方。院子看着不大,却是处处精致。几棵梅树立在墙边,朵朵梅花站在枝头傲然绽放,让这素白的冬日平舔了几分美丽。在树下还摆放了石桌和椅子,可以想象待天气暖和之后,一群人在院子里吃锅子和烤鱼,该是多么惬意。

  “阿乐,快进屋。”李婉淑叫丫鬟挑开了门帘,等着阿乐率先走进去。毕竟是精心布置好的,自然要让主人先一睹为快。阿乐脸上带笑,拉着李婉淑走了进去,回身招呼俩个有些怕大姐姐的弟弟,“进来吧。”

  李鸿光和李鸿耀便跟着后面进了屋。

  屋内很大,摆放了一个百宝阁的架子,上面已经放满了东西。有笔墨纸砚,有珍奇古玩,还有一些阿乐没见过的小玩意。在百宝阁架子旁放了一个大柜子,旁边立着一块能照整个人的镜子。

  李鸿耀年岁小,瞧见大镜子便欣喜的跑过去,“哥哥,这镜子好大啊,”他站在镜子前,动动脚,再伸伸手,玩的不亦乐乎。李鸿光看着镜子却是眸中闪过惊讶,他记得这面镜子是去年父亲差事办的好,圣上赏赐的东西,拿回来之后母亲稀罕了好一阵。

  “母亲也是大手笔了,”李婉淑也认出了这面镜子,不过她一下就想到了,定是父亲发话了。

  阿乐看着镜子也欢喜,她看姐弟俩的表现,便猜到了这镜子应当是极其珍贵的,想了想,阿乐道:“大姐姐,我用小镜子习惯了,这么大的镜子放屋里还有些害怕,不如拿走吧。”

  李婉淑瞧着阿乐的神色不似作假,她拍怕阿乐的小手安慰道:“没事,我过会叫人送来一方小屏风,将其罩上,挡住了你就不怕了。”

  阿乐无法,只得先应下。

  几人在外室内呆了一会,便转到了内室。隔着一个挂着珠帘的圆形拱门,内室展现在眼前。

  红英提前来过,已经将阿乐的东西摆放好,此时便是梳妆桌上放满了女儿家用的胭脂水粉,头钗耳饰。床上也是精心布置过的,淡粉色的纱帐挂在床的两边,被罩床铺也俱是上好的细绸。

  “咕噜”

  几声响,来的不合时宜。

  李鸿耀垂头,假装什么也没发生。都怪刚才自己玩镜子太入迷,将中午吃的东西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李婉淑不顾形象的大笑了几声,还装作不知道的问,“是谁的肚子咕噜噜啊?”

  阿乐被这欢乐的气氛感染,脸上也带着笑。李鸿光叹气道:“小弟还小,最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吃的少消耗的多。”

  李婉淑最是不喜李鸿光如同一个老学究般,无趣的很。她招招手:“连翘,去取些糕点来。”

  李鸿耀听见姐姐要给他吃糕点,眼睛冒出了光。

  “不要撒蜜,也不要太甜的。”

  李鸿耀眼里的光便暗淡了下去。

  待糕点端来,姐弟几人去了外室围着桌子坐下,一人取了一块慢慢吃起来。阿乐拿的是一块凝脂般的做成莲花状的糕点,轻轻咬了一口,嘴里散开莲子的清香。糕点里面加了蜜,吃起来一点都不苦,而且质感绵软,润滑细腻。

  配着糕点的饮子则是一壶上好的龙井茶,茶味香浓,唇齿留香。不过口感略有苦涩,阿乐喝惯了自家做的果茶,因此抿了一口润润唇便放下了。

  临清轩内,老太君端坐在主坐,一脸的严肃,下首分别是午后从梁王府赶过来的李氏,旁边坐着李子延和其妻姜氏。

  “此事你们怎么看?”老太君手上捻着佛珠,状似随意的问道。

  李子延沉思片刻最先发话,“阿乐是我们李家的掌上明珠,自然是要为她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婚事。况且,当时她和那小县令订婚之时,未经过父母之命,便做不得数。”

  姜氏也在旁边点头附和,她是婶母,不该过多参与,只附和丈夫便好。况且丈夫说的都是实情,换做是她将李婉淑嫁给偏僻之地的小县令,她也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李氏瞧着老太君面上带着赞同,便想起来出府前梁王和她说过的话。她端起茶盏轻啜,放下之后才出声道:“听说那县令年纪轻轻一表人才,文采自不必说,还是个身上有功夫的,梁王回来之后便同我夸赞过,说是此子堪当大用。”

  老太君听见梁王这番评价,面上有些许的松动。李子延见状忙不迭的说道:“二哥二嫂至今下落不明,我们必须为阿乐找个好人家,待二哥夫妻俩回来之后也会宽心。”

  这一句话说到了老太君的心坎里。二儿子是她的骄傲,现在他不在,她必须替二儿子照顾好孩子。

  老太君点点头,“子延说的有道理,而且刘侍郎定然也不会同意这门婚事,不如过些日子阿乐适应之后,我带着她们姐俩多去参加宴席,长长见识。”

  姜氏一喜,李婉淑比阿乐还大上一些,可至今婚事也每个着落。说来也是怪,自己和丈夫都是温婉和善的性子,不知怎么大女儿生的这般活泼直爽。现如今京城里的高门大户都喜欢温柔小意的姑娘,女儿这般大咧咧的性子也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人家,因此一直就耽搁住了。

  她的人脉没有老太君的广,之前也曾求过老太君带着李婉淑出去见见贵人,可老太君以她身体不好为由,婉拒了,还说孩子小,可再等等。

  如今却是因为阿乐松了口。

  姜氏压住心底那点不适,笑着张口道:“母亲说的极是,这俩孩子眼瞅着就要及笄,确实该多出去见见世面。”

  瞧见老太君就要定板悔婚,李氏在姜氏说完之后,不紧不慢道:“圣上还曾在金銮殿上夸赞过这小县令呢。”

  老太君登时将要说出来的话噎了回去,她身体前倾,询问道:“是王爷和你说的?”

  “自然是了,难道子延在朝会上没有听过吗?”李氏转过头询问李子延。

  李子延蹙眉想了一会,因着时间过去许久实在想不起来,他便道:“王爷说是那就定然是了。”

  老太君叹气,又靠回了椅背,“既然已经在圣上那里挂过名,那便不好直接悔婚了。这几日过后阿乐定会同我说这婚事,该如何是好啊?”

  孙女重诺言,是她欣赏的品质,可是她实在舍不得将她嫁到那么远的地方。

  屋内的气氛随着老太君的叹气一下就压抑起来。

  李氏将茶盏放下,“母亲,我倒是有一个法子,既不会坏了阿乐的名声,又能很好的解决这件事。”

  --------------------

  作者有话要说:

  小可爱们,保证是he哦!

  放心食用啦,求收藏呀,谢谢收藏的小天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