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乔乔你就和小虎在这儿看着大黑哦, 我们就去山上捡板栗了。”月笙背着背篓,跟正给大水牛泼水洗澡的李乔嘱咐。

  “堂嫂你们去吧,到时候板栗饼做好了让我尝尝就好。”

  李小虎也跟着点头, 奶声奶气地说:“板栗饼, 尝尝。”

  月笙笑着摸了摸小虎的头, “小虎要乖乖听话,不要乱跑, 等小嬷回来给你做板栗饼吃。”

  李小虎双眼亮晶晶的,脆生生应了声好。

  李轻舟在一旁笑着道:“还真和他爹小时侯一样, 是个馋猫。”

  “小孩子嘛, 难免嘴馋。锦书之前也这样, 一说起吃的就高兴,后来入了学才好些了。”月笙觉得小虎还挺可爱,虽然嘴馋, 但有想要的东西也只是眼巴巴地望着。不像有的小孩一样, 又哭又闹、撒泼打滚的缠着人要。

  这时节山上的板栗正成熟, 只是这些日子一直在忙, 都没空去山上。

  板栗树就长在离水沟不远处的山林里,挨着长了好几颗。月笙他们一过来就有好几只松鼠哧溜就蹿进深林里或上了树。

  地上掉了许多的板栗壳, 刺又尖又长, 他们都穿着布鞋,鞋底子并不厚, 所以走得格外小心。

  “这地上掉得就挺多, 我们先把这些捡了, 若是少了我再用杆子打些下来。”李轻舟一边跟月笙和重山说话, 一边蹲下身开始捡栗子, “捡得时候小心些, 可别扎了手。”

  这里的板栗个头并不太大,但数量多,月笙捡的时候还尝了颗,味道也挺甜。

  三人在树下转了一圈,连石头缝里的都没放过,就捡了有大半背篓。但月笙昨个儿就说了,要做些板栗酥饼和栗子糕去镇上卖的,自然是越多越好。

  “你们两个站远些,小心被砸到了。”李轻舟拿着竹杆子开始爬树,喊着让月笙他们躲到一边。

  月笙他们也是知道被板栗壳砸一下是有多难受的,赶紧就跑得远远的。

  一阵阵响声过后,地上就又多了许多绿的、黄的刺球,等李轻舟叫了声“好了”,月笙他们才敢回到树下。

  打下来的板栗壳有些还没开怎么口,得砸开才行,太费时间,就直接连壳扔进了背篓里,等回去再慢慢弄。这样一来,倒是很快就把三个背篓都装满了。

  回到水沟边,李乔已经割了一大堆草。李轻舟把板栗换给李乔背着,自己捆了草,码到背叉上,背了起来。家里多了头水牛,就多了份活儿,每日都要割上一大捆的牛草才行。

  已经答应了要给李小虎他们做板栗酥饼,回到家月笙就忙开了。

  “乔乔,你们就帮着把板栗煮熟就行,煮之前记得用刀把栗子划个口,不然会爆开的。”月笙安排着其他人,自己则舀了面粉准备和面。

  做板栗酥饼的饼皮和之前做月饼皮一样,水油皮和酥油皮各一份。做好之后用酥油皮裹住水油皮,捏成包子样。之后用擀面杖擀成面皮,再揉成面团后切成一个个小剂子。

  等月笙把面皮弄好,李乔他们的板栗也煮好了。趁热很容易就能剥出里面的栗子,一颗颗金灿灿的,闻起来就香,吃起来更是甜甜糯糯的。

  几人剥着栗子就没忍住吃了好几颗,但好在还记着是要做板栗酥饼的,都没敢吃太多。

  “回去让我哥明天也去山上捡些板栗回来,就算不做酥饼,就这么煮了吃也好呢。”李乔剥了颗板栗塞到乖乖坐在小板凳上的李小虎嘴里。

  嫣嫣到底年纪大些,已经能自己剥开了。虽说大家都叫她剥了自己吃,但嫣嫣也只吃了一颗尝个味儿,就也帮着他们剥。

  人多做事儿就快,一盆子板栗很快就被剥得干干净净。月笙拿了擀面杖把板栗在木盆里捣碎,最后还加了一点点糖提味。

  “娘,我和乔乔来包饼子,你把灶里重新添把火吧,我们边做边烙,这样快些。”

  “成,那你们两做,我去生火。”陈秀云转头就去拿了稻草和干树枝生火了。

  栗子酥饼包起来也简单,面剂子擀成稍厚的圆饼,然后取一团捣好的板栗,像包包子一样用面皮裹住,再按压成圆饼就成。月笙和李乔都已经做惯这些,三两下就做出一个栗子酥饼。

  陈秀云那边锅也已经烧热了,她在锅里刷了一层油,把月笙他们做好的饼一个挨一个摆好,用小火慢慢烙。

  一边包一边烙,只用了差不多一刻钟就把板栗酥饼都做好了。

  “轻舟,重山,你们板栗砸完了没?快洗洗手,进来吃板栗饼了!”月笙冲着院子里喊了声。

  “就来!”过了一会儿李轻舟就和重山一人提了一箩筐板栗进来。

  “都弄完了?”

  “弄完了,板栗壳也扫了堆在墙角了,晒干了好烧火,你们去那边时注意些。”

  月笙点了点头,“还得拿些树枝什么的围起来,免得汤圆跑过去,扎了脚就不好了。”又给李轻舟和李重山一人递了块板栗饼,“你们尝尝。”

  “等会儿就搬几捆柴过去围上,”李轻舟咬了口板栗饼,“这板栗饼很好吃,不比货郎们卖的差。”外皮酥酥脆脆,里面却软软糯糯,满是栗子香,甜而不腻。李轻舟不太爱吃糖,这种栗子原本的甜味对他来说就挺合适。

  “对吧,我也觉得好吃,明天肯定有人买呢。”李乔很是骄傲得昂起头,又摸了摸李小虎的头,问到:“小虎,板栗饼好不好吃。”

  李小虎小手抱着块板栗饼啃的正香,嘴里塞得鼓鼓囊囊,闻言点头如捣蒜,口齿不清地回:“吼吼吃!”

  一群人都哈哈大笑,不过也没敢给两个小孩子吃太多,怕撑坏了肚子。

  吃完了板栗饼,一帮人就把李轻舟他们提进来的两筐板栗全部开了口,明早起来就只需要直接煮了。

  第二天大家都起了个大早,李轻舟兄弟俩打鱼肉的时候,月笙就和其他人煮板栗、做面皮。

  不过这次不止做了板栗饼,还做了板栗糕。板栗糕做起来也简单,煮好剥壳之后的板栗上甑蒸熟后碾成泥,加糖拌匀,就可以用模子压出形状。月笙还把中秋做月饼剩的瓜子仁炒香后也加了进去,模子则用了之前做杏仁糕的那一套。

  一共二十多斤栗子,最后做出了一百一十块板栗酥饼。板栗糕要小巧一些,做了一百六十多块。月笙也没另外定价,打算就按照货郎们卖得价——酥饼两文钱一个,栗子糕一文钱一块。

  去了镇上,月笙依然另外租了个摊儿专门卖板栗酥饼和栗子糕。

  板栗正应季,不出所料,月笙带去镇上的板栗酥饼和栗子糕很快就卖完了。而且月笙还发现,板栗酥饼虽然贵了一文钱,但可能是加了猪油和面粉,又有酥脆的口感,卖得比栗子糕还快些。

  栗子都是山上捡的,不费钱。面粉、猪油、糖和摊位费什么什么的林林总总加起来也就花了六七十文。这样一算,最后净赚了有三百文出头。

  “这做糕点什么的还真赚钱,等会儿我们再去山上捡些板栗,抓紧时间多做几批,过了这时节就没了,而且要多做些板栗酥饼才行。”月笙一回到家就把今天赚的铜板数了一遍又一遍。

  李轻舟把自己撑船得的铜板也放到月笙面前,“行,我寻思着我们没法一天到晚在家,山上的板栗多被别人捡了去,不如花钱在村里收一些板栗。两三文钱一斤,我们也有得赚,到时候可以自己摆摊儿卖一些,村里的货郎若是要也可以给他们拿一些。”

  月笙听了这话,就双眼亮晶晶地望着李轻舟,“这样也行,虽说从别人手里收本钱要多了些,但量也多了,我们还是赚的,还省了不少力呢。”

  李轻舟笑着揉了揉月笙的头顶,“我等会儿就去找大伯,最近地里的活都忙得差不多,他们有空闲,不如就托大伯帮着在村里跑跑收些板栗。”

  “好,做板栗酥饼和栗子糕也让大伯娘和弟媳来帮忙吧,到时候赚得钱我们平分就好。”

  “嗯,我会跟大伯娘说的,她肯定高兴。”

  这时,陈秀云在门外喊:“轻舟,水烧开了,可以杀鸡了。”

  “来了,”李轻舟应了一声,又摸了摸月笙的头就出去了。

  昨晚月笙就跟李轻舟说想吃板栗鸡,今天早上李轻舟特意跟陈秀云嘱咐了,放鸡的时候关一只母鸡在笼里,等他回来了再杀。

  今天没什么其他的活,等李轻舟处理完一只鸡,几人就又去了山上捡板栗。这次换了个地方,但明显也被人捡过了,收获远不如昨天。

  晚饭月笙就做了心心念念的板栗鸡。鸡肉和板栗一起炖得软烂,锅边还贴了一圈玉米粑粑。

  鸡肉鲜嫩入味,板栗软糯香甜,玉米粑粑也吸收了香气,十分美味。李轻舟给他大伯家送了一碗鸡肉,剩下的全被他们消灭干净了,连汤汁都没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