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笙原以为张黎招赘要很久, 没想到没过几天他就和方竹香上门了。

  “方奶奶,黎哥儿,你们怎么过来了, 快进来坐。”月笙引着两人进了堂屋, 陈秀云去烧水沏茶了。

  张黎还是一贯的冷脸, 方竹香眼里的喜色却藏都藏不住。

  “我呀,今个儿来是有事儿想麻烦月笙的。”

  “方奶奶您说, 只要我能帮的肯定帮。”

  方竹香拉着张黎的手,笑着说:“这不是黎哥儿的亲事定了, 该做喜服了。月笙和轻舟成亲时我看了, 那嫁衣绣得是真漂亮, 我们黎哥儿是个手笨的,不会做这些,就想请月笙帮着做。”

  “亲事定了?这么快?”月笙和陈秀云都很震惊。

  连最小的嫣嫣都歪着头, 好奇地看着张黎, “黎哥哥要成亲了吗?”

  距离张鸣夫妇带着地主家仆上门才过去了六天, 委实有些太快了。

  “是有些快, 不过黎哥儿说怕有人再闹事儿,还是早些定下来好。”方竹香原先也觉得有些草率了, 但她清楚自己几个儿女的德行, 又怕张黎过了这劲儿又不想成亲了,就由着张黎了。

  月笙点了点头, 表示理解, 不过还有些担忧, “是谁家的?可靠吗?”

  方竹香笑容更真切了些, “是前些日子搬来的外村人, 叫陆思源。我见过那孩子, 人长得俊,还读过书,是个知礼的,性子温和,和黎哥儿正好互补。就是因着水灾,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了,但这也不打紧。就他一个人也好,免得黎哥儿还要看婆母脸色。”

  “陆思源?”月笙总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

  “你见过,捡菌子那个。”张黎提醒了一下月笙。

  “呀,就是他啊!那还真是有缘。”是了,捡菌子那天,他们准备走时,好像是听到有人叫“思源兄”。

  “怎么,月笙你也见过?这是还有什么故事?”陈秀云和方竹香一听月笙这话就有些好奇。

  月笙看了看张黎,见他没有不悦,就把那日在山上的事儿说给大家听了。

  “这么说来还真是有缘份呢!”

  “嫂嫂,这是不是就是你讲的话本里的英雄救美啊?”嫣嫣一脸天真地发问。

  ‘英雄救美’,月笙琢磨了一下,发现还真有些像,虽然这两人的身份好像和话本里的反了过来,而且据黎哥儿所说,当时不过就是想抓蛇回去炖汤,并不是想救人。但结局还是和话本里没差的。

  月笙想着想着就忍不住笑出了声,其他人听了嫣嫣的童言童语也乐了。

  “婚期在什么时候?”笑过之后,月笙就问起了正事儿。

  “下个月初七。因为是招赘,思源又没亲人,就不用那么复杂,在家里摆几桌席就成。喜服也都用男子样式就行,可能做?”

  “做到是能做,但这女子小哥儿的喜服几乎都是自己亲手缝,我帮着做是不是不太好?”

  “没事儿,你尽管做,最后让黎哥儿缝上两针就行。”

  张黎在一旁点了点头,“谢谢,我明天就把布和针线给你送过来。”

  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临走前张黎还给月笙塞了两百个铜板做工钱,月笙推脱不得,只能收下。

  张黎第二天下午就把布和针线送了过来,因为要做的是男子样式的喜服,并不像嫁衣那样费时,月笙每日也就抽一点时间绣一下。

  这日月笙吃了午饭照例回了房里绣嫁衣,只是总是静不下心来。眼看中秋越来越近,李轻舟却还没回来,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索性放了针线,出了房门。

  李乔和李重山、嫣嫣还在堂屋里练字,见月笙过来还有些奇怪,“堂嫂今天这么快就做完绣活了吗?”

  “有些闷,出来透透气。”

  李乔见月笙看着好像有些不大高兴,挠着头想了想,突然道:“要不我们去摸田螺吧!这会儿的田螺肉厚,又没仔,正好吃呢!”李乔越说越兴奋,差点把自己馋出口水。

  月笙一听也来了兴致,往年这时候他和锦书也会去沟渠、水田摸螺,今年事儿一多,倒是忙忘了。

  很快,月笙就跟陈秀云说了声,带着几个小的和汤圆出去了。除了嫣嫣,每个人都提了个小木桶,李重山还拿了网鱼的小网兜,说是也许能碰到鳝鱼或泥鳅。

  他们也没去河边,李家的水田旁边就有一条差不多两丈间宽的小水沟,水不深,正好摸螺。

  汤圆还是第一次被带出来玩,一到水沟就扑通跳进了水里,水花溅得四处都是。

  “呀,汤圆,你干什么呢,我衣服都被你弄湿了!”李乔气得大叫。

  汤圆却以为李乔叫它名字是想和它玩儿,扑腾得更起劲儿,还冲李乔吐舌头。

  李乔见说不动,竟然和汤圆打起了水仗,嫣嫣还在一旁给汤圆呐喊助威,重山很是嫌弃地默默离远了些。

  一时间山谷里都是笑声,月笙也渐渐忘了烦恼,露出笑来。

  好在李乔玩了一会儿就记起了正事儿,开始和月笙他们一起专心摸螺。

  这里田螺果然很多,个头也大。而且最近没下大雨,沟里没涨水,除了一些深洼处,其余地方的水只堪堪没过脚踝,水底能看得清清楚楚,很方便摸螺。

  他们顺着水沟往下,没一会儿就一人摸了小半桶。

  而且这沟里不止有田螺,还有许多小虾米,搬开大石块,还能翻到螃蟹。

  泥鳅和鳝鱼也有,只是这两样都滑溜,并不好抓,月笙和李乔试着用手摸了老半天,忙得满头大汗,也没抓着。重山倒是用网兜网了一条大黄鳝和两条泥鳅。

  “哇,这里还有八月炸,都已经熟了!”终于把木桶装满,几人上了岸,开始往上走。刚刚一直忙着低头摸螺还没发现,岸边的树林子里居然还有八月炸。李乔最先发现,立马就惊呼出声。

  月笙抬眼望去也发现了,有一大网,藤蔓都缠在旁边的树上,一个个紫皮的八月炸就挂在上面。有些已经完全张开,露出里面白色的果肉和黑籽。

  李乔已经手快地摘了一个完全开口的开吃了,月笙也没抵住诱惑,吃了一个。口感绵软,又香又甜,就是籽有点儿太多了。

  于是几个人又开始摘八月炸,已经开口的和那些鼓鼓胀胀的他们全都摘下来了。没有东西装,李重山就直接用软树枝和茅草编了个简易的兜子。

  一路往上,他们又发现了两网八月炸,也都摘了。

  回到家,月笙就把田螺都用清水泡起来。

  等到做晚饭的时候,月笙就舀了两碗田螺出来,洗了一遍又一遍,又把尾尖全部剪掉,撒了盐泡上。

  然后起锅烧油,放入葱段、姜片、辣椒、花椒、蒜片翻炒均匀,然后倒入处理好的田螺继续翻炒,加点酒去腥,再加小半碗清水、盐和酱油,等到汁水快熬干时就可以出锅。

  李重山网的鳝鱼和泥鳅也被月笙另外做了。鳝鱼切段,泥鳅也破开,加盐、姜、少许酒腌制,然后下油锅炸至微微卷边,捞出沥油。大火爆香葱段、干辣椒、花椒,倒入炸好的鳝鱼和泥鳅继续翻炒,最后加盐和酱油调味就好。螃蟹也用油炸得酥脆,加盐翻炒后装盘。

  几盘菜都是下酒好菜,月笙还特地给每人倒了一小杯酒。田螺肉质鲜美紧实,吸满了汤汁儿,又香又辣,鳝鱼和泥鳅炸过之后则有些酥脆,也是香辣十足。螃蟹虽然没什么肉,但嚼起来嘎嘣脆,别有一番风味。

  几个人吃得满头大汗,嘴里却停不下来。

  “田螺和八月炸我们少留一些自己吃,其他的明天都拿去镇上卖了吧。”月笙边说着话,边把挑出的田螺肉放到嫣嫣碗里。

  月笙和李重山捡了两桶田螺,八月炸也有一二十个,自家也吃不完,放久了也不好,不如卖掉。田螺好下酒,许多人都好这口,镇上的馆子也收,不愁卖不出去。八月炸口味独特,也不难卖。

  翌日月笙他们出摊儿时就带上了田螺和八月果,压根儿就用不着他们去馆子里问,很快就被来买鱼丸和炸鱼的客人分着买光了。田螺三文钱一斤,八月果一文钱两个,最后换了有五十四个铜板,也是不小的收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