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只为在盛世秀恩爱【完结】>第132章 故人

  说话间, 元公公已经回到殿中,身后跟着几名宫女,两两托着一床棉被。

  最前方一名宫女则手捧着托盘, 上面放置一个精致小盒子与一封信件。

  瞧盒子样式乃宫中精品, 估摸是元公公为了好看专门加的。

  元公公从宫女手中接过托盘呈至皇帝面前, 打开锦盒, 盒内赫然装着用红布包裹着的两卷纱线。

  “陛下,此乃棉花所制纱线,与叶大人的贺信。”

  皇帝拿了起来,打开红布拉出纱线细细观看, 又摸了摸宫女呈上的被褥。

  元公公将被褥打开,露出内里的棉花, 圣上看后,嘴角浮现淡淡的笑容。

  “众爱卿,都看看吧。”皇帝将棉纱线放回锦盒, 挥了挥手。

  元公公将其转交身侧内侍,内侍带着棉纱线走下台阶, 随宫女一同展示给各位大人。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上前围观,议论沸腾。

  太傅问道:“元公公,方才说此纱线为‘六十支棉纱线’,六十支从何说起?”

  元公公笑了笑,为大家解惑,“六十支,代表一两棉花, 可制成六十根长一米的纱线。支数越高,代表纱线越细, 制成的布匹纹路越细密,面料越精致光滑、轻薄柔软。”

  “原来如此。”众人听罢恍然大悟。

  太辅赞叹道:“这六十支已是极细,若织成衣物,上身应该足够舒适了。”

  “陛下,叶大人的贺信可要现在看看?”元公公又问圣上。

  圣上颔首,“念来听听。”

  “遵旨。”

  元公公将信封拆开,随后缓缓开口:

  “陇州贫苦,臣亦清徒,今陛下寿诞,臣无珍宝以奉进。”

  “年秋末,三亩棉桃笑口开,得棉花一仓。冬日天寒烈,臣专为数床被,入京赠陛下。陛下日理万机,恤国事,不可因此废寝。棉花衾不盈丝锦,亦柔且温,愿陛下好眠。”

  “臣借笑口棉桃之景,祝陛下笑口常开,福乐绵绵。”

  元公公一脸开心,上前几步喜道:“陛下您瞧,这里有一幅秋日棉花采收图。”

  圣上展开画图,一幅惟

  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工笔画映跃纸上。

  “哈哈,不错不错,此物极合朕心意。”

  太傅问道:“陛下可说说,棉花是什么模样?”

  圣上心情愉悦,随即拿着棉花图走下高台,展颜道:“来,众卿同赏。”

  “长得如此喜人,一眼望去如云似雪。”

  “跟木棉桃还是有几分相似的,但这高度正好,采摘方便。”

  “元培,信中还说什么了?”皇帝问道。

  “回陛下,叶大人计划大范围推行棉花种植,想请陛下赐一道恩典,免了陇州二十年内种植棉花的赋税。”

  元公公提前看了内容,有些哭笑不得,拿出第二页信纸念了起来。

  其内容先是可惜这次收获的棉花太少,不足以制成华美布匹送给圣上,然后列举了棉花的种种优势。

  前面种种铺垫,只为最后求得一个减免赋税的恩典。

  “好个叶如尘,真真一幅能言会道的好口才。”

  皇帝回到龙椅上,对座下众官员道:“免税之事,尔等如何看?”

  户部侍郎率先说道:“陛下,棉花才刚出现一年,其种植还未成形。叶知州心系百姓是好,但臣以为,区区几亩地的棉花,不足以为其开特例。”

  “几亩地?元培,说说产量。”圣上淡淡道。

  元公公敬道:“回陛下,据统计,平均亩产量在260斤左右,三亩地共产出近800斤,剥离棉籽后得纯棉花300斤。”

  “按叶大人预估,余下的棉籽明年可种植50亩左右,如果产量稳定,无病无灾,五年便可扩至数十万亩地。”

  此言一出,不懂的人镇静自若,没什么概念,懂得人心中已然大惊。

  太傅掐指一算,“如此说来,若无地域限制,不足十年,即可遍布我朝。”

  元公公拱手道:“叫太傅说中了,叶大人与一众参与种植的人研究推断,棉花在我朝没有地域限制,可以大面积种植。”

  “听闻棉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不同土质或可影响其产量与品质,但只要养护得当,不会出现养不活的情况。”

  “只是...”

  元公公顿了一下,“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它真能在各地种植。”

  “这个问题不大。”

  王典说道:“既然陇州能种,那就先在陇州推广,待产量提高、种子充足了,再送往各地试种即可。”

  “陛下,陇州贫苦,地界上也未有什么特色产物。而棉花出现的正好,非但能解决百姓保暖度寒之困,还能为陇州添一项新颖收益。”

  王典接着说道:“臣以为,应尽快推广陇州的棉花种植一事,可以为其免除赋税。”

  “陛下。”又一位官员站了起来,是户部尚书杜大人。

  杜尚书道:“赋税关乎国之大体,不可草率决定,须从长计议。”

  萧呈渊淡淡说着,“什么国之大体,区区一个陇州而已,杜大人言重了吧。”

  杜尚书不以为意,看向萧呈渊说:“萧将军,各类财政支出都靠税收支撑,无论大小皆不可儿戏。”

  “此前陛下就已免除陇州三年农税了,如今叶知州竟提出免除棉花二十年赋税,实在得寸进尺!”

  角落里有人出声,“陇州年年拖欠赋税,免不免也无甚区别,反正收不上来。”

  等旁人顺声望去,却不知谁说的话。

  皇帝双眸微眯,一下揪出那人,“唐止,谈谈你的看法。”

  唐止一愣,起身回道:“陛下,微臣没什么看法。”

  “那要不朕送再你回陇州看看?”

  唐止惶恐,立刻跪了下来,“陛下,臣以为,王尚书说的极是。”

  王典闻言翻了个白眼,皇帝沉默不言。

  唐止想了想认真道:“陇州贫苦,即便圣上开恩免除三年农税,若寻不出生计,三年后税收依旧跟不上。”

  “有幸叶知州能发现棉花一物,臣以为此物能解陇州之困,但想让百姓接受新作物不容易,若能免除棉花赋税,定能快速推行开来,利国利民。”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唐大人请起。”

  户部侍郎见状再次进言,“陛下,若轻易免去陇州赋税,那对其他地方何其不公。”

  唐止道:“错了,免的不是陇州赋税,是棉花赋税。棉花虽始于陇州,但方才也说过了,计划在全国推行。”

  户部侍郎一愣,哑口无言,杜尚书也不再说话。

  元公公已暗自吩咐人备了笔墨,只待圣上旨意。

  不曾想,太子殿下突然开口:“棉花确实新奇,但能织布取暖的也不止它一样。”

  “比上,它方方面面都不如蚕丝;比下,麻葛同样能织布,且更廉价实惠;若要御寒,同样有芦絮、木棉絮等物可用。”

  群臣一片静默,太子看向自己党派的人,几位大臣犹豫着不知是否该接话。

  安王轻笑,“皇兄所言不错,但可蚕丝昂贵,寻常百姓根本用不起丝织品。麻葛织衣廉价却粗糙,且无法御寒。木棉絮能御寒但无法在北方种植。”

  “每年寒冬,都是百姓最难过的时候。而棉花集百家之长,产量高成本低,又适合大面积种植,一旦推广开来,定能解决百姓过冬难题,利国利民。”

  太子还想说些什么,皇帝不悦,直接下了旨,“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圣上的旨意快马加鞭传回了陇州,陇州民报随即出了报道:

  为推广棉花,天子颁新令,特需棉花种植免征赋税,有朝一日,人人都将穿上棉布衣服,用棉袄和棉被抵御冬日严寒。

  城内上下欢呼雀跃,衙门放出消息,棉花种子有限,将在附近选出田地土壤较好,农户踏实能干,耕种经验丰富的人家种植年后的新一批棉花。

  最重要的是,这一批棉花会由衙门统一收购,农户完全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可以说是闭着眼挣钱了。

  “政令已颁,棉花推广势在必行。”

  一时间,进城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户房精挑细选,最后选定了十六户人家。

  “没选上的也不必遗憾,明年、后年,只要想种,都会种上的!”户房小吏安慰落选人道。

  这日,陇州飘起来了雪花。

  临近过年,知州府来了稀客。

  顾母正带着人在院中布置,小厮来禀说萧将军到访。

  叶如尘与顾青辰听闻后一同到州衙前相迎。

  “叶大人,别来无恙啊。”萧呈渊翻身下马,风采依旧。

  叶如尘拱手,“将军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客气什么。”萧呈渊上前一手拍上叶如尘的肩膀。

  “叶大人,你的棉花在陛下寿宴上可出尽了风头。”

  说着,萧呈渊突然凑近,小声问:“棉花被还有多的吗?边关寒冷,给我带两条呗。”

  叶如尘失笑,“将军绕道而来,就是来要被子的吗?哪怕是要失望了。”

  萧呈渊无所谓的耸耸肩,“我是不信,此事晚点再说。”

  萧呈渊此行没随军队,只带了近卫重山,乃熟面孔。

  只是,顾青辰看向重山身侧的马车...

  萧呈渊骑马而来,那车内会是什么人?

  叶如尘自然也注意到了马车,跟顾青辰对视一眼,问道:“萧将军,不知车内何人?”

  “叶大人不妨一猜。”萧呈渊打了个哑谜。

  叶如尘笑了笑,“红颜知己还是露水情缘?”

  “哎,休要胡说!”

  萧呈渊一本正经,“只是来时路上救的一名哥儿,恰好还是你们故人呢。”

  故人?叶如尘夫夫一愣,同时思考有什么称得上故人的哥儿吗?

  “赵公子,出来吧。”萧呈渊对着马车方向喊了一声。

  话音刚落,一

  只手掀开帘子,从马车上走下了一位翩翩少年郎,五官清隽,一双桃花眸潋滟生辉。

  顾青辰微怔,这张脸似曾相识,却一时没记不起来。

  叶如尘也有些错愕,“赵二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