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古代言情>只为在盛世秀恩爱【完结】>第130章 天子寿辰

  棉花的处理与蚕丝、麻葛不同, 陇州织造司早早按照叶如尘的指点改造了一系列针对棉花的工具设备。

  800斤的籽棉,经过处理,棉、籽分离, 只余区区300斤的皮棉。

  剥离出的棉籽将全部作为下一批棉花种子, 织造司又给州衙送了回去。

  李室看着满屋的棉花, 心中暗自叹息。

  这么点儿东西, 别说分了,甚至都不够他们织造司霍霍的。

  “这也太少了吧!怎么够用呢?”一位小吏说出了织造大人心中所想。

  李室笑着摇了摇头,“好事多磨,再等两年未尝不可。”

  冬月初九, 承天节,恰逢冬至日。

  陇州城内热闹无比,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燕京府更不例外。

  今乃皇帝寿辰,普天同庆,所有官员休假三日。

  皇宫内举行着盛大仪式, 天子宴请群臣,文武百官均携带家眷进宫祝寿。

  这献给圣上的寿礼自然是非常讲究, 各种稀罕宝贝,应有尽有,年年都能叫大臣们绞尽脑汁。

  而叶如尘区区一偏远小知州,自然不用千里迢迢回宫赴宴,上年他就压根儿没想过此事。

  可直到月余前去布政使司述职被问到时,这方才得知原来其他府的同僚们竟然都准备了礼物!

  突然忆起,去年这段时日送到京里的折子圣上确实没怎么搭理他,原以为是他要钱太频繁了, 现在想来,莫不是在计较生日?

  不至于吧...

  诸位大人兴高采烈地议论着, 叶如尘安静缩在角落。

  但最后也没逃过,众人互相问完又齐齐凑了上来,十分好奇他准备送什么。

  叶如尘端着手,含笑不语。

  怎么能这样呢,这岂不是显得他很呆?

  “呀,叶大人不会没准备吧?”人群中突然蹦出一句。

  都不用抬头,叶如尘听声音就认出来了。

  永川知府,周文远。

  周文远笑了笑,“不会被我说中了吧?”

  叶如尘轻咳一声,“还没想好。”

  “啊?此去京里好一段路程,这时间可不多了。”

  众人有些惊讶,纷纷出声调侃道。

  “那得抓紧了,若送晚了可就不好说了。”

  “哈哈,叶大人想法独特,相信定会令人出其不意。”

  平昌江知府好奇问道:“不知叶大人去年送的什么?”

  “......”叶如尘默。

  想起叶如尘去年才上任,周文远不确定道:“叶大人,你不会,忘记祝寿了吧?”

  “不会吧?”数十道目光汇聚在叶如尘身上,期待他的回答。

  “怎会。”

  叶如尘想了想,拱手道,“只是在下出身贫苦,没什么拿出手的,就写了点字,实属寒酸,见笑了。”

  “哎,哪里哪里。”

  “叶大人年纪轻轻满腹经纶,又练就一手好字,这怎叫拿不出手呢。”江知府忙道。

  “叶大人也好书法?”有人突然问道。

  一位官员喜说:“真巧,我去年也献上墨宝一幅,是袁钟书的真迹。”

  “惭愧。”叶如尘摆摆手,“在下怎可与袁先生相提并论,不过是一般折子罢了。”

  “叶大人谦虚,我等...”

  那人正要恭维,周文远一愣,脱口而出,“折子?”

  “什么折子?”

  叶如尘:......

  这便是顾父说的精明、稳妥之人,叶如尘深深打量了周文远一眼。

  精明稳妥没看出几分,耳尖倒是真的。

  周文远与叶如尘打了不少交道,也算作熟识,察觉出几分不对,莫不是自己说错话了?

  只见叶如尘波澜不惊,微笑轻声道:“奏折。”

  众人闻言也是一愣:???

  大家顿时不知怎么接话,连调侃的话都卡在了喉咙里。

  噗~

  何处传来一声忍笑?叶如尘挑眉看去。

  紧接着,一声接一声,爆笑突起,“哈哈,哈哈哈哈~”

  “奏

  折,墨宝,哈哈哈!!!”

  周文远哭笑不得,“叶大人,你果真忘了。”

  满屋大人年纪也都不小了,均笑得人仰马翻。

  叶如尘轻叹一声,抿了口茶,过了好一会儿方道:“诸位大人,笑够了就歇会儿吧。”

  屋内的笑声非但没停,反而又翻涌起一波。

  回到州衙,叶如尘忍不住与谢长观吐槽了此事。

  谢长观也反应了好一会儿,扑哧一声笑出声,“大人恕罪,都怪下官品级太低,不配给圣上献礼,没经历过,否则定会提醒大人的。”

  叶如尘摆摆手,“与你无关。”

  “人不用去,礼却要到。”晚饭后,叶如尘不禁感慨。

  顾青辰轻笑,“不能去圣上面前露脸,便在礼单上留下名字。本就没有强制规定,只是大家都这么做,相习成风了呗。”

  叶如尘心道,虽与圣上只见过两面,但这一年折子也没少送,驿站的马儿都跑瘦了,咋说也算个笔友吧。

  顾青辰笑了笑,“那今年咱可不能落下。”

  “自然。”

  “夫君可有什么想法?”顾青辰问道。

  叶如尘拨弄着夫郎的发丝,想了想。

  “陇州穷苦,咱家也不富裕,圣上定会理解的。”

  千里外,皇宫内大摆筵席,歌舞升平。

  皇帝一身明黄龙袍,高坐龙椅,心情显得十分愉悦。

  文武百官依次入席,纷纷向圣上敬酒,祝寿词一套又一套。

  皇帝举起酒杯,笑着说道:“谢众卿吉言,朕也敬爱卿们一杯。”

  众大人都端起了面前酒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大殿中气氛彻底放松下来,群臣兴高采烈,纷纷开始献礼。

  有人奉上字画书琴,也有人奉上金银玉器,更有各种珍玩异兽。

  最出风头的莫过于太子、晋王、安王三人,三位皇嗣表面兄恭弟友,暗地里都较着劲。

  然而圣上依旧笑容满面,微微颔首,瞧不出什么其他异样神情,似乎对三人的礼物都不太感兴趣。

  萧呈渊站了起来,缓步走到大殿中央,行礼道:“陛下,臣前日在城外偶遇一珍稀白鹿。”

  “此鹿有灵,见人不惧,飘云生风,悠然而至,似专程等臣一般,臣便顺其意将它领进城,特献与陛下。”

  “哦?白鹿?”圣上显然来了兴致,坐直身子,“可带了过来?”

  “自然。”

  萧呈渊话音落下,几位公公便推着一个大笼子进入殿中。

  笼子用绢布裹了起来,萧呈渊用力一扯,一只白鹿出现在众人视野中。

  白鹿本盘腿跪坐在笼内,忽然见到这么多人惊了一下,缓缓站了起来。

  白鹿瞪着水灵灵的无辜大眼左右看了看,却也没闹腾。

  “好一只瑞兽,当真漂亮!”

  众人瞧的稀罕,安王也笑道:“至诚感物,嘉庆将至,父皇,此乃祥瑞之象。”

  皇帝龙颜大悦,“好,甚好。”

  再怎么祥瑞也不过一只小兽,担心白鹿受惊会扰乱宴席,群臣一顿赞扬之后就立刻让人带了下去。

  皇帝看向萧呈渊,“如果朕没记错,渊儿今年二十又三了吧?”

  “回陛下,正是。”

  皇帝说道:“前些时日,国公夫人还与皇后提及你的婚事,你怎么想的?”

  “若有中意的姑娘哥儿,且说出来,朕为你赐婚。”

  萧呈渊听得这话,不由有些头疼,“谢陛下关心,只是臣暂且没有娶亲的打算。”

  “哦?这是为何呀,你年岁也不小了,该考虑了。”

  萧呈渊沉吟片刻,“男儿志在四方,以天下为己任,如今边关危机四伏,臣不敢妄议婚事。”

  “且儿女私情不可强求,臣相信缘分天定,待时机成熟,定会遇上相伴之人。”

  “说得好!”

  皇帝哈哈大笑,“渊儿果然长大了,沉稳许多,不像幼时,天天闹着要媳妇。”

  “陛下莫要笑话,臣才没有呢。”萧呈渊辩驳道。

  “没有?”皇帝笑道:“让朕想想,是哪一年来着,你冲入御花园求朕赐婚,你母亲紧随其后,将你拖回家关了半月,难道是朕记错了?”

  晋王在一旁听着,说道:“儿臣也有些印象,好些年了,呈渊当时也就十五六吧。”

  “哎。”晋王看向萧呈渊,“你当时是要娶谁家姑娘?”

  “这......”

  萧呈渊恍然,笑了笑:“陛下定不会记错,想来是有这回事儿,年少气盛,不过一时冲动罢了,陛下莫放在心上。”

  众人哄堂大笑,萧呈渊道:“丢人事儿干了太多,陛下和晋王殿下快别笑话臣了。”

  “也罢。”

  皇帝语重心长的说:“既你有自己的决断,朕不好勉强,但安国公府膝下独你一人,别让他二老过于操心了。”

  萧呈渊点点头,“谨遵陛下教诲。”

  回到席上,顾德维坐在萧呈渊旁边,“想不到堂堂明威将军,萧小侯爷竟还有如此风流趣事。”

  萧呈渊侧头问道,“顾大人想听?”

  “确有几分好奇。”

  “哦,不记得了。”

  萧呈渊挑眉,“想不到顾大人还有听八卦的闲情,京指挥同知很闲吗?”

  顾德维笑着摇了摇头。

  萧呈渊嘴角微翘,举起酒杯,“我倒是好奇,顾家小姑爷此番祝寿会献什么礼?”

  顾德维愣了下,才反应过来问的是他弟婿,“小侯爷认识如尘?”

  “有些交集。”

  “明日启程回嘉峪关,还准备去陇州拜访一二呢。”

  萧呈渊低笑,像在打什么坏主意,“天冷了,也不知陇州有没有什么新鲜玩儿。”

  顾德维上下扫了萧呈渊两眼,斟酒与他相碰,一饮而尽,道了句:“一切顺利。”

  如尘能让这毛头小子占到便宜?他才不信。

  在场群臣一一祝寿献礼后,皇帝身边的一位公公站了出来。

  外派的官员之所以不回来也要献礼就是为了此刻,不露面留下名字也是好的,万一圣上一个高兴,还能捞个恩赐。

  公公打开手中的卷轴唱礼,将其他官员送的寿礼一一大声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