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时候, 顾母将刘婶儿想让杨小天来读几天书、认认字的事情说了。

  毫不意外,顾父答应的十分爽快,并表示, “左右都是教, 不如让村里想认字的孩子都来算了。”

  “现在离过年还有两个

  月, 可以先开一个月的班试试, 能学几个是几个。”

  对此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叶如尘开玩笑说:“等爹教顺手了,咱也可以开一个学堂。”

  此话一出,顾父反倒沉默了。

  叶如尘后知后觉, 忘记顾父已经没有功名了,在村里教人识字还好, 正大光明开办学堂还是算了,免得招来麻烦事。

  “那就这么定了,其他人先不说, 刘姐那里我可是答应了的,小天后天就过来。”

  顾父点了点头, 反正他最近也没什么事。

  叶如尘第二天就找村长说了这个想法,村长喜出望外,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自然是支持的。

  兴奋过后又想到,“你明年春上就要岁试了,不会耽误你读书吗?”

  “不耽误,是我丈人教他们。”叶如尘解释道。

  村长诧异,他还以为叶如尘要亲自教呢, 也对,读书人时间多紧呀, 哪有功夫教孩子们认字。

  差点忘记顾二是当官下来的,那肯定也是读过书的。

  村长有些好奇,“叶小子,你家丈人是什么功名呀?他以前到底是做什么官的?”

  “村长,这个不太方便说,还望见谅。”

  “没事没事,我就随便问问,没别的意思。”村长急忙摆摆手,他也不是那么八卦的人,不能说就算了,免得知道的多了惹祸上身。

  “对了”,叶如尘说道:“不只是小子,若有哥儿、姑娘想学也可以过来。”

  “这不合适吧?哥儿女子,怎么能和小子在一同读书,读了又不能参加考试。”

  倒也不能说村长有多迂腐,只是受了时代的枷锁,思想局限在此而已。

  叶如尘笑了笑,一脸无所谓,“村长多想了,哪儿算得上读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无论小子还是哥儿女子,认几个字总不吃亏,免得出门被骗。”

  村长还想说什么,叶如尘再次强调:“村长转告时可要说清楚了,不收束脩,但只教认字不教读书,若有读书想法的就别来耽搁了,自己去寻学堂便罢。”

  这么一说村长也是明白了,叶如尘自始至终都只说的教识字,而他一开始就曲解了意思,误以为是开村学,若只认个字倒真没必要考虑太多。

  “行!”村长点了点头,“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三日后吧,这几天就麻烦村长让大家在村里相互转告一下,有意向的直接上我家说,或者报给村长你都行。”

  “但是报名时间也就这两天,不接受后期陆陆续续的来人,那样会影响大家整体进度。”

  “时间是每日上午一个半时辰,下午两个时辰,麻烦村长和大家说清楚。”

  考虑到秋收已过,现在正是农闲时候,孩子们在家除了玩乐也没什么事,这个时间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

  “放心好了,我一定传达到位。”

  村长不由感慨,“大善,我杨家村能同时迎来你和顾二一家,真是莫大的荣耀。”

  叶如尘失笑,“村长言重了。”

  叶家早饭吃的较早,因为叶如尘和团子天不亮就起床跑步去了,顾父顾母觉少起的也早,只有顾青辰会多睡一会儿。

  一般顾母做完饭,顾青辰就爬起来了,叶如尘和团子也正好回来。

  饭后休息一会儿,叶如尘就会带着团子去林中或者山上习武。

  这日早上,团子跟着叶如尘前脚走,刘婶子就带着杨小天来了,胳膊上还挎着一个竹篮。

  顾母看着眼前的一条腊肉和十几个鸡蛋,“说好的别带东西呢。”

  这腊肉可不便宜,村里人家也就过年才舍得多买点肉。

  “月如妹子,你可一定要收下。”

  顾母说道:“我家老头想着既然教,就多教几个,说的都不收束脩,怎能单拿你的呢,快收回去。”

  “那不行”,刘婶儿坚持道:“旁人我不管,这是我的心意,必须收着!”

  顾母最终拗不过刘婶儿,还是收下了。

  杨小天今年十二岁,平时跟着母亲也来过几次叶家,虽然不闹腾,却也是个胆大贪玩的孩子。

  只是这次情况不同,毕竟是来见“先生”的,整个人都拘谨了起来,进门就小声问了声“顾叔、顾姨好。”

  之后就不再说话,挺着腰板站在刘婶儿身后,一幅待审阅的样子。

  顾父招了招手,把他叫到身边,问:“你都认识几个字。”

  “几十个吧。”杨小天低下头看着地面,双手背在身后,手指纠缠着。

  顾父:“没事,不用不好意思,慢慢学就是了。”

  之后的几天陆续有人上门报名,虽然说是免费教,但大家都很自觉的带了些东西,或是几颗鸡蛋,或是几颗菜,礼不重,主要是心意。

  原本想着十个孩子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这报名可不少,小的才五岁,最大的都有十六了。

  总共十八人,其中有三名姑娘、两名哥儿。

  叶如尘帮着将竹亭收拾出来,把花架都移到边儿上,中间的凉床、茶几也搬走了,只留下了一桌一椅,供顾父讲课用。

  好在当时建的就大,挤一挤,十八个孩子是能坐下的。

  可凳子也不够呀,于是通知各家,凳子自带。

  当初想的突然,现在准备起来,才发现缺的东西还挺多。

  比如没有那么多桌子,这让人自带也不合适。

  又比如纸笔太贵,孩子们买不起。

  三天的时间,准备这些还是有点仓促了。

  纸笔的话,本来顾父觉得他们提供就行,但顾母与他算了算账。

  他们家是不缺这个钱,可这些孩子毫无基础,是很费纸的。

  况且又不了解品行,万一有些个捣蛋的,不好好练字光糟蹋纸呢?

  万一有死活学不会的呢?

  万一有学到一半放弃了,跑了呢?

  要是以前的顾母,根本不在乎这区区几页纸,但经历这些事后,顾母深知钱的重要。

  她不怕花钱,可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白白浪费了。

  顾父一脸纠结,媳妇儿说的很有道理,那怎么办?

  “可以拿木棍在沙土上画。”叶如尘说。

  “我们的目的是教他们认字,又不是写一手好字,只要能正确书写就行,美丑不要紧,可以等他们都会写了,再拿出一些纸让他们练练。”

  大家都表示同意,不过又担心一直蹲在地上写字会累,还容易弄脏衣服。

  叶如尘又说:“可以让每家做个木沙盘,用一小块儿木板,周围封个边儿,里面倒上沙子就行了,写的不对还可以抹了重写。”

  “桌子的话,既然有木沙盘,就不需要正常的桌子了,砍几根长竹,一破两半,两两一组,间隔二十公分架起来就行。”

  “孩子们可以把沙盘放在竹架上,调整好高度,坐在凳子上就能练字。”

  “若有家里实在找不到木板的,拿个碗、盘子一类的也行,我们那个凉床现在又不用,可以拿出来让没有木沙盘的当桌子。”

  这真是个好主意,说干就干,叶如尘和顾父掂着砍刀直接进了竹林。

  不多时,又扛着竹子出来了,顾青辰也在旁边帮忙,一下午的时间,就把放木沙盘的竹架架好了。

  另外他们又做了一个木沙盘的模型,叶如尘拿去给各家看了看。

  农村的汉子们动手动力都不算差,这木沙盘做工也简单,大家看一眼基本就会。

  还确实有几家找不到木板的,叶如尘也说了可以用盘子、碗。

  到了约定的这天,早早的孩子们就来了,因为是第一天,没有一个迟到的。

  大点的孩子是自己来的,一个村的,几步路的距离也不用担心什么。

  小点的孩子是家长送来的,年纪小难免会有胆怯,家长反复交代孩子不准哭闹,要认真学习后才离开。

  这些孩子叶如尘他们都认识,毕竟也在杨家村落户一年了,哪怕住的有些远,总归是见

  过几次面的。

  顾父给他们按照高低个排了座位,那几名哥儿、姑娘专门排在了一起。

  识字小课堂正式开始!

  因为连续学习时间太长,没一会儿,大家的学习兴致就降下来了,只有极个别好学的孩子能一直安稳坐着,其他孩子在凳子上扭来扭去,如坐针毡。

  叶如尘见状直接提出“劳逸结合”,每学习两刻钟就休息一小会儿。

  这么一试,果然,大家的学习效率迅速提升。

  虽然开始说的是顾父教,但其他人也都没闲着。

  顾母喜欢小孩子,时不时会做些小零嘴投喂大家,顾青辰也会来纠正大家写字。

  小团子因为和他们不在一个阶段,所以没有一同上课,依旧是按照以前的节奏走。

  叶如尘自己也是要读书的,但他在读书、训团子、陪夫郎之余,也会来指导孩子们写字。

  区区几天时间,差距就凸显出来了。

  大部分孩子都是一般水平,虽然记得比较艰难,但勉勉强强也行,毕竟是刚开始。

  可是有几个小孩儿,真难为人了,他们几个轮番上阵,甚至连叶如尘都尝试了,就是教不会,只有期待“勤能补拙”了。

  而刘婶儿说的没错,杨小天确实挺聪明的,总是能第一时间掌握学到的新字,是这群孩子中最优秀的。

  除了杨小天,另外还有两个小子、一个姑娘、一个哥儿,都学的还行,算是较为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