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陆秋成买了早饭回来便出门上课去了,林晓寒一觉睡到日上三杆。

  起床以后吃了陆秋成准备的爱心早餐,才不慌不忙的朝着墨香阁去了。

  他来到墨香阁的时候, 已经过了巳时了。

  此时麓山书院的学生们正在上课, 店内也没有太多人。

  林晓寒一个哥儿进入店中,倒也没引起多大的关注。

  他径直走到二楼,便见崔管事办公的房门大开着。

  一见他上来, 崔管事就急忙走出来迎接,客客气气的将林晓寒请进了屋内。

  原来昨日听说林晓寒今日要来店里, 崔管事一大早便在店中等着, 屋内早就备好了上好的碧螺春, 也算好了出版的分成, 就等着林晓寒过来结算。

  待林晓寒坐好,崔管事便附上了一张单子, 上面清清楚楚记录着《偿星债》府城、京城两处的出版次数和分成金额, 给林晓寒看。

  林晓寒一看, 单子上一共记录了府城四次,京城三次出版的数量与金额。

  折合所有营收后的分成, 给到林晓寒的银子数额是三千一百两, 比他想象中还要多得多!

  实际上《偿星债》在府城出版的前三次, 他也是有所耳闻的, 但第四次出版的五百册平装本,林晓寒并不知晓。

  而京中出版的三次, 有两次五百册的平装本, 还有一次二百册的精装本。若不是崔管事写上, 他也无从知晓。

  林晓寒也没想到崔管事办事这般实诚,竟把所有出版分成算的清清楚楚。

  他心中对此也是甚为满意, 笑着将那单子放下,对崔管事告谢道:“崔管事办事竟这般诚信,林某此番代细雨斜风先生谢过了。”

  “此事乃是京中老板的意思,你无需谢我,只要记着那位的恩义便是了。”崔管事对着林晓寒摆了摆手道。

  晋晏王爷特地交代了,《偿星债》的版权分成,要给细雨斜风先生算的一清二楚,一分一毫也不能有错漏。

  主子欣赏这《偿星债》的作者,他又只是个办事的人,上面怎么交代,他自然就怎么办了。

  林晓寒点点头,又对墨香阁的老板夸赞了一番。

  接着便见崔管事搬出一只小箱子。打开以后,里面有三张一千两的银票,和一百两散银。

  崔管事把那只箱子交给林晓寒清点,接着又让他在核算分成的单子上签字。

  林晓寒确认无误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手印,与墨香阁之间的分成就算是交接清楚了。

  “林哥儿,这次《偿星债》能赚得那么多银子,还多亏了你提出的精装版与饥饿销售的点子。没想到精装版印制的数目不多,但却是这几版发行中最赚钱的。”崔管事说道:“若是之后你还有什么点子,也只管来墨香阁说。”

  “还有细雨斜风先生如果再有新的大作,也请你拿来墨香阁出版。你放心,墨香阁对待先生,自是会如这次一般,绝对不会亏待的。”

  林晓寒点了点头,对崔管事说正有此意。

  实际上他来到府城之前,便已经在陆家村写完了第二本话本子《梦中游》。只是这次来的匆忙,又在忙钱款交接的问题,便没有把新的稿件带上。

  崔管事一听,也是一脸欣喜之色。

  这年头写话本子的文人不少,但大多数人写作的速度很慢,一年也难得完成一本。

  如今《偿星债》这故事正在府城中传的火热,细雨斜风的名号正响。便是第二本的故事写得没有那么好,也会有人为了细雨斜风这个名号买单。

  对墨香阁来说,再出版细雨斜风的话本子是只赚不亏的。

  林晓寒对崔管事说好了过几日再来投稿,便抱着那只箱子离开了墨香阁。

  拿到了这么大一笔银子,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在府城中重新置办一处大宅子。

  如今陆秋成那里虽然能住,但毕竟只有一间屋子。还要与其他学子们共用一个院子与一间茅房。

  再加上院里的其他学生们大都还未成婚,都是自己独住或是只带了个书童住在里面。

  而林晓寒与陆秋成如昨夜那般的时候以后肯定也少不了。一次两次倒是还好,时间长了,与那些学子们见面难免尴尬。

  林晓寒想想便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觉得他们还是早些搬出去独住的好些。

  想到这里,林晓寒便索性直接去找了上次的牙人。

  他托那牙人帮他在麓山书院附近找一处好些的独院,那牙人闻言便有些吃惊的说道:“林哥儿,你想要买一处独院?可府城里的房子,如今已是天价,更何况是麓山书院附近的?你确定可有那么多的银子来买么?”

  林晓寒自是知道府城里的房子很贵,但具体的价格他也不知,还是要听这牙人来说。

  那牙人便对他说道:“麓山书院附近三进的房子,便是普通大小的,至少也要一千三百两起。若是带了花园的,那便要二千七百两起步的。而且这些房子都比较老旧,买回来还要重新翻修,又是一笔支出。若是要买新些的宅子,那又是另外的价格,便是卖上万两也没什么稀奇的。”

  林晓寒闻言有些汗颜,没想到府城中的房子竟这般贵。

  “那离麓山书院远一些的呢?”他又问道。

  牙人:“若是城东自是也不便宜,毕竟知府、通判等府城中的达官贵人都住在那边。若是城西,那确实便宜不少,一个三进的院子只要九百余两。”

  “但城西您也知道,四周具是些贩夫走卒,三进的房子也比旁的地方小上许多。且离麓山书院太远,每日来书院上课就十分不便了。”

  这牙人对林晓寒说得十分客观,林晓寒闻言便点点头道:“你说得对,还是离麓山书院近些更好。”

  他手上如今也有了三千一百两银子,三进的房子倒还是买得起的,于是便让那牙人带他去看。

  没想到那牙人带他看了一圈下来,林晓寒却是看上了其中一个靠近城东,又带了小花园的院子。

  那院子原是一家做面料生意的商人置下的。几年前才刚刚翻修过,所有的房子都是新修过的。

  而且这商人好享受,修房子的时候,便弄的十分便利。茅厕与厨房的位置安排的十分合理,冬天有地龙可用,夏天又十分凉爽。

  且他的小花园虽然花都枯死了,但中间有一汪不大的池水,里面是从外河里引来的活水,不会干也不会臭。

  那商人后面因为经营不善,便败了家,只能灰溜溜的回了老家,要六千两把这院子给抵出去。

  只是六千两可不是小数目,一般也就是大家氏族,或是做了大买卖的商人才出得起。

  可如今能出得起这份钱的大家氏族,哪个没有更大的祖宅?

  而生意人迷信,不愿意买这等败家之人的院子。因此这上好的院子便一直挂在牙人这边,一年都没能卖出去。

  林晓寒不做生意,对这院子之前的主人如何倒是无所谓的。

  他瞧着这院子风水布局都好,价格相比同档次的院子也不算高。看过了以后,觉得十分满意,再看其他院子便看不上了。

  只是他如今手头的钱还是不够,六千两银子,须得《梦中游》出版了或许才赚得回来。

  林晓寒又向那牙人打听了一番,确认了这院子近期应当都不可能卖出去,便回了家。

  看来这些时日,只能与陆秋成在租的屋子里再凑合一阵了。

  一时间,林晓寒还挺庆幸田哥儿没有一起跟来。

  不然为了安置他们,林晓寒就必须得先买一处不带花园的小院子。

  他想到这里,把《梦中游》的稿子从行李里拿了出来。

  有了《偿星债》的成功,林晓寒知道《梦中游》是一定能顺利出版的。

  只是这《梦中游》的故事,比《偿星债》的文学性要强的多。

  但是这样的故事,整体主旨其实与大晋朝现在的主流思想不符,也不知大晋的读者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喜欢。

  林晓寒在思索《梦中游》能不能讨好大晋的读者,能赚到多少银子的时候。

  麓山书院终于下课了……

  李枫昨夜一夜未眠,今日整整蔫了一日。

  他有许多问题想要问陆秋成,但还未开口,便被陆秋成看穿了。只板着脸对他说道:“此事莫在书院里提起,出去再说。”便又给他憋了回去。

  好不容易等到了下课,夫子刚一离开,陆秋成便收拾了笔墨脚步匆匆的走出课堂。

  李枫连忙跟在他的身后,刚刚出了书院大门,还未来得及开口。便见前方马车里出来了两个人,朝着陆秋成径直走了过来。

  其中一人年约四十出头,圆脸留一撮山羊胡子,不是林二老爷又是何人?而旁边的一位二十五六的容长脸的年轻人,就是他的儿子林子轩。

  林二老爷走到陆秋成身边,笑意盈盈的对他说道:“陆侄婿,怎得来了府城念书,却也未成告知我们林府一声?”

  “若不是小儿昨日在路上看到了你与贤侄晓寒,怕是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你们来了府城。明明都是一家人,也未免太见外了些。”

  陆秋成脚步一顿,看向林二老爷,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与林二老爷之间,也仅见过两面。

  其中一面是上门提亲,另一面就是给他送去了六百两的彩礼。

  便连林晓寒出嫁那日,这位林二老爷都未出现,也不知今日忽然这般热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麓山书院正是下课时间,林二老爷这边却弄出不小动静。学子们纷纷从院里出来,便见到了陆秋成这边的情景,心中也打量着他与林家之间的关系。

  其中也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子弟,与林家相熟的,认得林子轩与林二老爷,此时便上前与他们打招呼。

  而林二老爷则立刻与他们介绍起了陆秋成,说是林家长房的儿婿,与他们林家二房也是沾了亲的关系,让众人多多照顾。

  正巧那宋通判的公子宋昱文也在麓山书院念书。一见他走了出来,林子轩便连忙迎了走上去,又向那宋昱文引荐了陆秋成。

  宋昱文虽不是陆秋成的同期,但也知道此人有些才学。

  于是便点点头道:“久仰久仰,原来陆同学与林府竟有这层关系,日后再有什么宴席,子轩你也要将他一起叫上呀。”

  这便算是认可了陆秋成,允许他进入府城权贵子弟的交际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