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总裁豪门>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第177章 这些孤本哪里来的?啥,挖皇陵

“江宁老师,这节课您讲得太好了。”

“是啊,江宁老师,听了您的李时珍,再听了《本草纲目》成书的经历,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老祖宗写下的文字,这是多么的宝贵。我们能够看到这一些先贤古籍,该当有多么的幸运。”

“可惜的是,有很多都没有保存下来。”

虽然第3节课讲完了,但一众学子却是围着江宁不愿意离开。

“江宁老师,我是学医药学的,我能问一下,目前市面上有出版过本草纲目吗?”

这时。

一位学医的学子激动的看着江宁。

这位学子学的是中医。

但事实上。

中医传承至今,却是越来越被大众疏远。

很多时候大家会看中医,那是因为西医没办法之后,这才想到中医。

究其原因。

这方面有中医本身上的问题。

但同样,也有中医传承方面的问题。

很多时候中医传承这一块上,就做得不够好。

很多的一些中医书籍,或消失,或没有保留下来。

这也给后人学习中医,带来了极大的难处。

江宁所说的本草纲目虽然这位学子没有看过,但按江宁所说。

这就是一部中医学本草部类的百科全书。

这对于目前中医学这一块,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市面上暂时没有本草纲目这部书。”

江宁摇了摇头:“不过,后期的话,我整理一下,然后再出版。”

“江宁老师,也就是说,您那里也有孤本?”

“嗯。”

“哪个版本的,是您说的金陵版本吗?”

“各类版本的都有。”

“我的天,能不能带我们看一下。”

“这个不太方便。”

江宁摇头。

孤本在江宁脑子里,自然不可能让大家参观。

不过。

一众学子却又是问道:“江宁老师,您是收藏家吗?”

“怎么这么说?”

“要不然,您怎么会有这么多孤本?”

“这个啊……可能是运气比较好,确实收藏了不少这方面的古书。”

与一众学子聊了好一会儿,江宁打道回府。

同时。

江宁也在回去之后,整理起各个版本的《本草纲目》。

是的。

《本草纲目》并不只是有一版。

他有多版。

除了最早版本的金陵版之外,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版本。

之所以有这么多版本。

其实与李时珍所说的一样。

他编着《本草纲目》,为的就是修订前人在本草类的错误,以及制作了一个更为方便大家的纲目分类。

同时,也添加了前人并没有记载过的其他一些本草,甚至包括西洋类的草药。

可本草纲目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哪怕就是李时珍用了27年编着,又加10年修订,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错误。

所以后人又在金陵版之上,相对又修订了。

这便又出现了其他一系列的版本。

甚至。

在前世。

现代一些人士也根据当时对于中医的研究,对《本草纲目》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对于此。

江宁不是学医的,他并不是特别清楚这一些版本哪个强,哪个弱。

他能做的,是将这一系列版本,都给整理好。

用时一个星期。

江宁将各个版本的《本草纲目》整理出来。

与之同时。

他也找到了之前的书商,最先将金陵版出版。

至于其他的版本。

江宁将会发到网上。

同时。

对于金陵版,江宁在出版之前,江宁也将自己对于《本草纲目》的理解,进行了一篇说明。

这个说明。

那就是要消除大家对于《本草纲目》的误解。

是的。

拿前世来说。

《本草纲目》虽然知名,但错误也比较多。

不但错误比较多,同时,在这里面,也有许多众人所不能理解的偏方。

这也导致。

前世就有不少人拿本草纲目里面的问题,不断的攻击本草纲目。

比如拿本草纲目的偏方来说。

这里面的一些偏方,有的是李时珍用过的。

也有的是李时珍没有用过,听说过的。

但不管是用过还是没用过的,里面很多的一些偏方拿现代人来说,根本无法解释。

甚至有一些人还批评,说本草纲目里面的一些偏方,那是封建迷信。

比如本草纲目里面,有很多的偏方与各种粪便有关。

不只是人的粪便,也有其他动物的粪便。

这就让一众人士不断的攻击本草纲目,说是拿这个来恶心大家。

事实上。

这样的用粪便做为偏方虽然不是很上得台面,但其实有他的科学依据。

当然。

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

而有一些不好理解的。

比如,用孝子穿过三年的衣服做药引。

用寡妇床前的土做药引。

这一些江宁也没想到这里面有什么科学依据。

江宁也不知道,这一些偏方到底有没有效。

所以如果不加以说明这一块,很容易让人对于《本草纲目》妖魔化。

按江宁的理解。

造成前世不少人对于《本草纲目》误解,最大的原因,那就是时代的原因。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代。

明代距离现代,已有好几百年。

好几百年时间,明代与现代对于中医各方面的认识都不一样。

同样,还有计量单位也不一样。

这也造成了后世很多现代人无法理解。

再者。

也因为时代的原因。

很多人无法理解本草纲目里面一系列的偏方。

其实这一些偏方有的看起来很不科学,但未必没有他的道理。

另外。

这一些偏方大都是经验之方,很多的一些偏方出至于行走江湖的江湖郎中之手。

这一些郎中有的医术不错,也有的医术一般,但会医治一些疑难杂症。

所以他们就会有一两种这样神秘的偏方。

可他们为了行走江湖,不至于让自己的偏方被他人掌握。

所以他们流传出来的偏方,会作一定的手脚。

比如在偏方里面加入一些乱七八糟的药物,以作障眼法,让你理解不透这一些方子。

(

同时也有一些原因是当时时代物资条件有限。

很多的一些医生,郎中,面对着这一些奇难怪症,哪怕知道怎么滞,但未必就有合适的药物。

没有合适的药物,但病还要治?

怎么办?

只能退而求次,用其他一些药物来代替。

所以这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

同样。

还有一些偏方,可能就是没有用处的。

但是。

古代郎中要生活,要治病,他们也只能搞出一些吃不死人的方子。

你说这一些方子没用,未必。

哪怕这一些郎中开的一些看起来没用的方子,他还真医好了人。

用现代的话来说,那就是安慰剂。

实在是没有药用的时候,那就开吃不死人的药。并告诉病患,你只要吃了这一些药,病就好了。

神奇的是。

有的一些患者就是完全听信了医生的话,进而病情得到了控制,甚至痊愈。

这有一些像祝由术。

总之。

对于本草纲目,还是应该辩证的去看待这部作品。

究其原因。

那就是因为时代以及当时条件有限,所以才会有这一些现代人看起来很难理解的东西。

……

“各位,本草纲目过几天就会出版,有对这部书籍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将整理好的版本,江宁发给了出版商,然后又跟群里一众粉丝说了一声。

江宁一冒泡,一众粉丝瞬间便出来了:“江宁老师,666……又将您的孤本拿去出版了。”

“那是,江宁老师那里不知道有多少孤本啊。我们得感谢江宁老师,如果没有江宁老师收藏的孤本,这一些书籍我们怎么能看到。”

“不过,江宁老师,我们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问不该问?”

“有什么不该问的,问吧。”

江宁有一些奇怪:“你们还跟我客气来了?”

“那好吧,我们就问了。”

试探着,一位粉丝问道:“江宁老师,您的这一些孤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啊。”

“这个……”

江宁头痛了。

这个问题,还真有一些头痛。

他的孤本都是系统给的。

可他又不能说是系统给的。

可不能说系统,那么这一些孤本哪里来的,这还真是一个问题。

这个世界又没有出现。

自己哪里变出来的?

“这个不太好说。”

想了想,江宁说道:“只能说,这一些孤本,都是我偶然得到的。”

“偶然,哦哦,理解。”

“谢谢。”

“不用谢,记得到时候叫上我们。”

“叫你们干嘛?”

“偶然找孤本啊。”

“偶然怎么找得到孤本?”

“我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您去看风水的时候,叫上我们就是了。”

“这又与风水有什么关系?”

“不要说得这么清楚嘛,再说就很有刑头的。”

“什么跟什么,说清楚一些,我听不懂。”

“好吧,你让我说的。”

这位粉丝直接说道:“江宁老师,我的意思是,什么时候去挖皇陵,记得通知大家一声。”

“挖皇陵,我去……”

江宁目瞪口呆。

这些家伙想到哪里去了?

本草纲目怎么与挖皇陵有关?

眨了眨眼睛。

看着一众网友的回复,江宁明白了。

这些家伙。

以为自己是盗墓贼啊。

得。

你还别说。

这一些网友真会这么想。

不然呢?

这一些孤本哪里来的?

别人都没有,就你有。

不是下皇陵盗了孤本,那是哪里来的?

当然。

如果换成是其他人,可能大家也不会这么想。

可谁让江宁此前在茅山的时候,还教过大家一系列的风水知识。

这不。

如今的茅山派,却是成为了天下风水正宗。

不知道有多少牛逼的人物,动不动请这一些茅山长老下山看风水。

虽然风水与盗墓无关。

可既然懂得了风水,那盗墓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

“你们这一些家伙,想到哪里去了,我挖什么皇陵啊。”

“我跟你们强调一遍,盗墓是违法的,对,是违法的。”

“还有,看风水也是封建迷信,大家千万不要相信。”

对着一众粉丝,江宁郑重的说道。

……

“小杨,听说《本草纲目》出版了?”

“刚出版。”

“嗯,过几天你将《本草纲目》买一部回来,我想研究一下。”

“是,屠老师。但……”

“但什么?”

“好像这部书,不少医学界的人士评价不是很高。”

“哦,这本书存在问题吗?”

“是的。不少医学界的人士认为,这本书里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错误,如计量单位的错误,还有许多未必有效的偏方。甚至,还有很多的迷信说法。”

“迷信,呵呵……中医不是一直被别人说成是迷信吗?”

某研究所。

年近70岁的中华医药专家屠老师无奈的摇了摇头。

“可是,这里面确实有很多错误的方子,以及没有效果的方子。”

“这可不一定。”

看着自己的学生,屠老师说道:“我们认为的无效,只是以现在我们的看法。而且,是否真的无效,这不一定。如果没有任何效果的话,古书上一般也不会记载下来。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都在某些情况上确实达到了效果。可能,这个效果不如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普及性。”

“可如果无法普及,那这又有什么用呢?”

“当然有用。”

屠老师继续说道:“就比如我们现代所遭受的各类病毒,各类疾病吧,难道我们现代医药就能完全治好吗?”

“当然不可能。”

“既然治不好,我们怎么办?”

“我们可以从其他地方寻找突破口。”

“你来说说,哪些地方可以找到突破口?”

“屠老,您就别为难我了。”

“哈哈哈,不是我为难你,而是,我们有现存的资料,我们都不好好利用,而是这怀疑,那怀疑。这觉得有问题,那觉得不科学。真按现代我们的科学,古人早就全死光了。”

屠老师瞪了学生一眼,然后拿起一本医书:“比如这部《肘后备急方》就记录了,在晋代的时候,有医者治好了疟疾。原文他写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虽然这个药方未必具有普及性,也未必人人有用。但既然这部书籍记录了这一个药方,显然这个药方在当时是有一定效果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如果我们能够弄清楚这里面的运行机制,说不定,我们就能找到彻底治疗疟疾的思路。”

说到这里。

屠老师突然激动了起来:“小扬,走,陪我去实验室,我突然有了一个全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