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特小说>总裁豪门>熊小明水手日记>第8章 学习“华铜海”轮

出马六甲海峡后航向270°西行,

到斯里兰卡后转向西北,顺着印度西海岸北上,

这个港位于马尔瓦高原南靠近巴基斯坦的一个海港。

到了斯里兰卡南大副安全水手全部撤班下来干活。

公司来指示了,各轮学习“华铜海”轮。

为啥学习那条船呢?

那条船是一条老旧船,但是在船员的维护保养下跟新船一样的面貌,

营业利润比新船还多,远洋公司就大力宣传,

如果每条船都这样,我国的远洋事业将是多么的辉煌灿烂。

于是要求大家都学“华铜海”,努力维护保养,

船员减员,定人定船,大干特干。

船上也就开始行动了,

水手在放大洋时候不要在驾驶台吹牛逼了,到甲板干活。

甲板主要是敲锈,小明他们那条也是老旧船。

甲板舱盖等地方锈蚀斑斑,小明他们休息任务是除锈。

为了加快进度,大副水头发明了“歇人不歇机”,

承包敲锈,太阳没上班我们上班,太阳下班我们还上班,等等方法。

目的就是加班加点干,以前值班有多舒服,现在就得还回来。

几天下来,甲板上焕然一新,小明水手们变得黝黑,

以至于靠码头时候印度工人都以为是本国船员。

机舱部人员也在加班加点干活,

全体人员的精神状态也上来了,

老轨也没时间冲着小明微笑了。

船长基本上有时间就到甲板指导,

拿起奶子榔头敲几下,

管事拿着相机拍下来。

政委有时间穿着工作服也到机舱,拿起扳手拧几下螺丝,

管事又拍了下来。

领导带头,小兵加油!

政委每天晚上会召集老轨大副开当天的总结会,

主要内容是哪个表现如何,他负责确定定船人员。

也就是说,表现好的休假回来还上这条,行李都不用带回家。

“华铜海”轮船长叶文龙被称作“背磨盘上船的人”,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学习!

不像现在很多船长,

可以称为“背算盘上船的人。”

一代人各有一代人的特色,都值得我们敬佩。

熊小明和郝昆表现优秀,被评为学习“华铜海”轮的优秀水手。

小明专心敲锈时候也练功,

运用气线催动小弟弟随着奶子榔头的动作一上一下,

一下一上。

还别说,此起彼伏的,

敲锈节奏变快,成果斐然啊。

靠码头前,甲板收拾清爽,

前后缆绳备妥,熊小明又到驾驶台值班了。

二副说,“你们可算来了,我这几天一个人在驾驶台,

把会唱的歌都唱了七八遍了,快快,开始吹牛逼!”

小明问,“练了吗?”

二副点头回答,“边唱边练!”

郝昆也说,“边敲边练!”

靠码头了,代理拿走几条香烟后几箱青岛啤酒后,

很顺畅的给大家办了“Shore pass”.

并交代船长,这里人对中国人不是很友好,下地不要一个人,太危险。

附:“华铜海”轮是艘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下水的6.5万吨级散装货船,

从1984年5月1日起长期担负出租任务,

在跻身国际船舶出租市场的漫漫航途中,她以安全优质的服务、高水准的管理取得两个文明建设累累硕果,

在国内外赢得一片喝彩。

出租的十多年里,华铜海轮共完成货运量356万吨,

安全航行72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33圈,营运率达到99%。

华铜海轮凝结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求实创效、爱国奉献的“华铜海精神”,

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船舶管理模式,

为祖国的远洋船舶打入国际市场创下了良好的信誉,

她不愧为“中国出租船的一面旗帜”。

所以在全国交通系统掀起了以“人学包起帆、船学华铜海、企业学青岛港、创建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一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