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自己的好朋友先喜欢上了人家,四皇子觉得这事儿也不是没有一丁点转圜的余地了,都说林晋配不上秦子瑜,那他就想方设法将林晋教导成为一个能配得上秦子瑜的人。

  当然了,和之前一样,四皇子还没出手,有人就比他先动了手。

  林晋被皇帝和户部尚书给抓住了,说是要其帮忙。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四皇子才察觉出来事情并非他想的那么简单。

  皇帝和户部尚书那可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能同时被这俩看上的人,也必定是有些才能的。

  很快,林晋便将自己的才能完完全全的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到了这个时候,四皇子才明白为什么秦子瑜当初即便是知道林晋是个什么样的人,还会义无反顾的喜欢上对方。

  四皇子觉得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他反正是已经无话可说了。

  原本以为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沉浸书海,可没想到太子那边又出了问题。

  皇后不知为何会无缘无故提出搬离东宫的请求。

  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宫里宫外都震惊了。

  众所周知,只要中宫皇后被废掉,那么太子之位就会易主。

  太子之位就只有皇后的儿子才能坐。

  四皇子以为这事儿也就是传传而已,并未真的就放在心上,在他看来皇帝对皇后还是有真感情的,那毕竟是陪着他度过最苦难时光的发妻,而且,能有现在耳朵大康王朝,部分还是皇后娘家的支持。

  皇后这个人,四皇子还是有些敬佩的。那是个贤良淑德的女人,配的上她现在所处的位置。

  可四皇子没有想到这事儿居然最后会是真的。

  当皇帝允许皇后搬离中宫的时候,四皇子还是觉得这事儿的发展有些玄乎,而且更加玄乎的事情紧接其后,就在中宫皇后搬离没几个月之后,太子也被废除了,名义是他现在是废后的儿子,不适继续待在东宫了。

  那段时间对四皇子来说很传奇,因为东宫太子离开之后,太子的头衔就落到了他的头上,贵妃成了皇后。

  事情发展的很快,可却又如此的顺理成章。

  四皇子在成为了太子之后,前太子就被封为王爷,皇帝赏了块封地,让他去了自己的封地。

  这次的中宫和东宫易主算得上是风平浪静了。

  成了太子的四皇子比之前更忙碌了,他除了每天必要的学习之外,还要去皇帝跟前听政事。

  而后,慢慢的新太子就发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

  皇帝桌上的折子越来越多,那些折子里有关秦子瑜的也越来越多,大多都是在说他功高盖主。

  最初看见这些的时候,新太子很气愤,甚至当着皇帝的面发了很的脾气。

  “这些人都是吃饱了觉得没事儿可以做了,整天就盯着人家找岔子,还不是眼红人家荣耀加身。”

  说得脾气彻底上来的时候,直接将手里的折子重重的扔在了地上。

  御书房里因为新太子的举动陷入了寂静。

  而新太子也意识到自己刚刚的举动有问题了,他居然当着皇帝的面甩东西,那岂不是在下皇帝的面子。

  “请父皇责罚。”说完,新太子便双膝下跪,跪在了皇帝的书桌前。

  皇帝站起身,拿起自己书案上的折子朝着太子的背上砸去,“没大没小,知道朕为什么不喜欢你吗?”

  太子心里因为那句不喜欢刺了一下,“儿臣愿闻其详。”

  皇帝哼了一声,“你大哥,虽然缺乏魄力,可他的脾气很好,带人宽厚,再看看你,性子急,脾气暴躁,你这样让朕以后怎么放心将大康交在你的手上?”

  “朕时常在想,如果能将你和你大哥的性子中和一下也好啊。”

  太子倒是对皇帝的话有些认同,前太子的确是脾气比他好很多,为人和善,对手足也好的没话可说。

  “可儿子认为大哥不能担起这江山社稷。”

  皇帝睁大了眼睛,显得很生气,“你大哥有哪儿点对不起你了,要你这么说他。”

  太子道:“大哥对儿子很好,我并不是针对大哥,大哥性子宽厚,如果父皇真的将大哥放在这个位置上,我没话可说,我只是担心大哥,那样纯良之人会被这些勾心斗角的大臣吃的骨头都不剩。”

  皇帝被气的不轻,可却也觉得太子这话说的不错,太子生性纯良,可是为君者太过仁慈不是什么好事儿。

  “好了,这事儿以后再说,朕现在就想问你,这些折子里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

  太子道:“这些人就是嫉妒子瑜现在享有的荣耀和厚禄。”

  这话说的皇帝悬着的心总算是能放下来了。

  “朕还以为你觉得子瑜真的如那些折子上所写的那样。”

  太子道:“我和子瑜是一起长大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自然是比那些人更清楚,他们不过是想要将子瑜搞下来,因为子瑜年轻,却又身居高位。”

  皇帝点头:“你这话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那些人眼热子瑜的一切,大康现在的日子可是比之前好过了很多,那些人就开始腾出手来折腾自己人了。”

  太子皱眉:“果然还是吃的太饱没事儿可做了。”

  “可不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子瑜的性子你也知道,年轻气盛,难免会得罪他们,以前,是大康朝堂不稳,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自然是不会群起而攻之,可眼下朝堂内外都比较安稳了,这些人就开始找事儿了。”

  朝堂上的斗争向来都是存在了,而且这种斗争也不仅仅是在朝堂里才有。

  “说的人多了,认同的人就多了。”

  三人成虎,人言可谓。

  “那现在要怎么办,这些人如果看见父皇一直对这事儿不声不响,一定会接着上奏,他们会用江山社稷逼着父皇给一个明确的回答。”

  皇帝冷哼了一声,“朕也不是谁都可以拿捏的。”

  第二日朝堂之上,果然皇帝再次感受到了那些大臣的热忱,只不过全都是冲着秦子瑜去的。

  朝堂之上说什么的都有,皇帝听着那些人说的越来越过分,怒火中烧,拍案而起,准备对着底下的那帮大臣狠狠地呵斥一顿。

  可他呵斥的话还没有说出来,殿外就传了来了一声“报”。

  朝堂安静了下来,众人都在朝着那传信的小兵看了过去。

  “启禀陛下,将军府侍卫来报,秦将军和林晋在求医的路上,被人追杀,三人连车甩下了山崖。”

  皇帝楞了一下,而后反应过来之后便着急的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小兵道:“是,是将军府侍卫亲自带回来的消息,说是在那山崖下找了很久,没有看见三人的尸体,可他们摔下去的地方却有许多的血渍,看样子……看样子怕是小命不保。”

  皇帝在听见最后那句话的时候,直接昏了过去,好在身边有太子在,给搀扶住了。

  “来人,宣御医,退朝。”

  早朝就这样散了。

  太子将皇帝背了回去,由御医医治。

  皇帝清醒的很快,醒过来之后就抓着太子的胳膊问:“子瑜没事儿是不是?”

  这话太子没有办法接,毕竟他也没有亲自去掉崖的现场。

  见太子不回答,皇帝面色难看了起来,他倒在了枕头上,盯着太子道:“这事儿朕交由你全权负责,活要见人,死……死要见尸。”

  太子点头:“儿臣明白,儿臣这就去办,一定会给父皇一个明确的回复。”

  太子的动作很快,出了皇帝的寝宫之后便回去简单收拾了一下,而后便朝着那处山崖而去。

  可即便是日夜兼程,等太子到的时候,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山崖下的血都干了,褐色的血渍看着很大一片,离得近了看着更吓人。

  “这附近该找的地方都找过了吗?”太子问道。

  “回太子殿下,都找过了。”

  可眼下并未有人看见秦子瑜、林晋和石头三人其中任何一人的尸体,那是不是说他们活着的可能性很大?

  是不是有被人救走的可能?

  凭着这份猜想,太子带人在附近又寻找了半月有余,可惜已经是什么都没有找到。

  不得已,太子只能两手空空的回去了。

  皇帝见太子并未将人带回来,便知道事情已经成了定局,自此便卧倒在龙榻之上了。

  皇帝的年纪毕竟是大了,遭受如此大的打击,身子变的越发的差了,在弥留之际,皇帝留下了诏书将皇位传给了太子之后便去了。

  新帝登基,可是和之前的皇帝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渐渐地那些大臣发现秦子瑜这个名字似乎是成了皇帝的忌讳,但凡有人在朝堂上提到这个名字,那人就会被修理的很惨。

  新帝自然是不会觉得秦子瑜真的有叛变的心思,只是现在他人都已经不在了,可那些想要攀扯他的人却依旧是不打算放过他,这让他很生气。

  “你们这些人是不是觉得朕好拿捏?”

  底下的大臣被吓的不敢喘气。

  “朕可没有先皇那份仁慈,日后谁要是再敢无中生有,朕就直接让他这个人无了。”

  这话里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自那日起,秦子瑜这个名字就很少在出现了。

  但是皇帝却并未放弃寻找这三人的下落,他专门抽调了一个小队,从当初的山崖下开始朝着四周寻去,他不相信秦子瑜会死,明明那么多次在战场上都能够死里逃生,不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吗?

  秦子瑜一定也是如此。

  可无论皇帝派了多少人出去寻找,连秦子瑜的影子都没有找到,这一找就找了许多年。

  皇帝娶妻生子的时候,在找,皇帝的儿子再次娶妻生子的时候还在找,一直到皇帝驾崩前,他都没有放弃寻找。

  他知道自己找不到了,只能和先皇一样,带着遗憾去了,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句话,说是要找到秦子瑜的后代,将其带来皇陵,这样也好了了两代人的挂念。

  可惜,这份挂念暂时是没有办法了了。

  大康先后经历了好几代的明君,却已经没能完成先皇的嘱托。

  因为秦子瑜和林晋他们早就已经不在那个时空了。

  在马车从山崖上掉落的一瞬间,半空中出现了旋涡,将三人吸进了那旋涡之中。

  山崖下那让人看着害怕的褐色血迹则是拉马车的马掉落山崖之后留出的,那马在死后就被人给拖走了,剥了皮拿去卖掉了,所以,这才会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

  而身在二十一世纪的秦子瑜等人也都有着自己的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