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女人说姚君动了胎气,文元慌了,“快,赶紧给她找个大夫瞧瞧,这可是我大哥留在世上最后的血脉了,我是个男子,不方便进去,你就代替我陪在她的身边,一定要确保大人和孩子都平安。”

  女人点头:“明白,我这就照你说的去做。”

  眼下的青州城已经恢复了之前的安宁,虽然经过之前的那场战乱,城内有些乱,可也比流离失所要来的强。在乱七八糟的青州城内想要找个大夫还真是挺不容易的。

  好在女人并未放弃,费了一番功夫直接命跟在自己身边的护卫绑了个大夫回去,这样,才将姚君母子给保了下来。

  在听见大夫说姚君肚子里的孩子极有可能是个男孩子的时候,文元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拉着女人的双手激动的问道:“你刚刚有没有听见大夫说什么?”

  女人点头:“听见了,说是姚君妹妹肚子里的孩子是个男孩儿。这下秦准大哥后继有人了。”

  文元点头:“还要多谢你帮忙了,不然我一个大男人,怕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那人也只是腼腆的轻笑了一下。

  文元在看见那张笑脸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个女人的音容笑貌,在收回青州城之后,他不是没有去找过那个女子,可惜,原本那女子的家此时已经人去楼空了。

  就是不知道他们一家是举家迁移走了,还是……

  姚君是在大夫走后的第二天清醒过来的,在看见女人的时候倒也不觉得奇怪了,这人她晕倒之前就见过的。

  “你可算是醒了,大夫说了,你之前是动了胎气,需要卧床静养些时日。”

  “谢谢。”姚君靠着坐在了床上,垂眸低看着自己的肚子,并且伸手不住的抚摸着隆起的腹部。

  见姚君一脸的忧愁,女人觉得还是将大夫的话告诉她比较好,说不定在听见自己肚子里的是秦准的儿子后,姚君就能开心一些。

  思索了一下,女人便对着姚君道:“大夫告诉我,你肚子里的是个男孩子。”

  姚君立即抬头朝着女人看去,“你说的是真的?”

  女人点头:“嗯,所以,这是你和秦准大哥唯一的孩子了,你可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如果秦准大哥知道了,一定也会很开心。”

  姚君点头,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女人伸手帮姚君抹去泪水。

  “好了,刚刚不还说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吗?这怎么又哭起来了?”

  “喜极而泣。”姚君觉得现在的她似乎因为孩子的缘故,再次重生了。

  两人在房间里待了好一会儿,待姚君的情绪冷静下来之后,便开始仔细打量起床边伺候她的女人来。

  “我一直忘记问了,你叫什么名字?”

  女人嘴角轻笑:“陶云安。”

  姚君点头:“那陶姑娘和我表哥是什么关系?”

  陶云安脸上流露出一丝不自然,过后又道:“我们是夫妻。”

  姚君想过很多可能,却唯独没有想过自己的表哥会和陶云安是夫妻,并不是说陶云安不好,可她若是没记错的话,文元表哥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喜欢的姑娘。

  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战事,他与那姑娘早就已经成婚了。

  可现在她表哥的确是成婚了,但新娘却并不是他们熟悉的那一个。

  “表哥也真是的,有了新婚妻子也不和我们说一声,对了你们的婚事是不是还没有办过?要不要我帮你们操持?”

  陶云安拒绝了:“不用,眼下时局动乱,并不是做这些的时候,而且文元他很忙,我不想给他添麻烦。”

  姚君听陶云安这么说,打心里觉得自家表哥是真的走大运了,也不知道他是用了什么手段“哄骗”了人家父母将如此通情达理的女儿嫁给他。

  可直到后来有一次,她与表哥提及此事时才得知原来这位陶云安就是他表哥之前去朗州求助的乡绅家的闺女,那乡绅是个痛快人,什么都不要,只要文元娶了他的女儿,并且好好待她就肯倾尽全部家产帮助文元。

  文元起先是拒绝的,他觉得这对他与那女子都不公平,这就相当于拿自己的婚事做买卖。

  可他又急需要这乡绅的支持,没有办法,他便向乡绅提出先见他女儿一面。

  在见到陶云安之后,文元将事情的经过直接告诉了她。

  “你现在知道了我来这儿的目的,这样的婚事是你想要的吗?”

  文元以为这事儿会告吹,谁料陶云安并不介意。

  “反正在这乱世之中,女人就犹如那浮萍,嫁谁都是要嫁的。”

  文元想不明白明明也是出身富贵人家的小姐,为什么这个陶云安却和姚君有如此大的差别。

  后来为了将援兵和粮草带回来,文元答应了,俩人只是在乡绅的家里办了个简单的仪式,然后文元便带着陶云安一起离开了。

  来到青州之后,渐渐的文元便察觉出来了陶云安的特别之处,这个女人是个贤内助,她可以将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这让文元很放心,外出办事儿的时候就没了后顾之忧。

  两三年之后,俩人也有的自己的孩子,而在这期间,姚家人见文元成了青州城的主事儿人,便又举家搬迁回来了。

  后来,文元因为经常外出打仗,便将陶云安和他们的孩子,还有姚君和秦准的孩子都放在了姚家。

  外出打仗经常是好些日子没有音信,少则几个月,多着一两年也是常见的。

  碰着那时间长的时候,姚家人便认为文元吃了败仗,死在了外面,对陶云安和姚君还有俩人的孩子就不那么上心了。

  等文元带着人回来姚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妻儿在姚家吃糠咽菜,最惨的还不是他们,而是姚君的孩子,秦子瑜,没爹没妈,即便是陶云安会护着他,可她一个人照看不了那么多的孩子,难免会有疏漏的时候,姚家根本就不承认这个外孙。

  在看见成为皇帝的文元时,姚家所有人面上神色都很精彩,而姚氏则是凭借着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在文元头上按了一顶恩人的帽子。

  姚家一跃成为了大康皇帝的恩人。

  换做是以前,文元定是不会搭理自己的舅母,可眼下,大康新立,对于姚氏这样与他有血亲的人,眼下是动不得的。

  陶云安在得知自己的相公居然成了皇帝时,脑袋都是懵的,更让她懵的还在后面,等他们随着文元回到京都之后,她没想到在皇宫里已经有一个女子在等着了。

  那一刻,陶云安在面对那女子的时候,第一次有了自卑的情绪,因为她从文元的眼睛里看见了满满的爱意,那是文元在盯着她看的时候不曾有过的。

  所以,文元是真的喜欢这个女子的吧?

  后来,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的,因为陶云安是文元的发妻,所以成了大康的皇后娘娘,俩人的长子成了大康的太子,而那个女子,被封为贵妃。

  后宫里就只有皇后和贵妃,俩人平日里没有什么来往,皇帝也做到了雨露均沾,在陶云安进宫成为皇后没有多久,贵妃就怀有身孕了,后来生下来之后是个公主。

  在那之后,皇后和贵妃又分别诞下了两女一男。

  后宫日益变的热闹了起来。

  秦子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接进后宫养在皇后膝下的。

  因为有过一段寄人篱下的日子,即便在入宫之后,皇帝和皇后都将他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可从前吃过的苦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

  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孩子,自然是更加疼惜自己的孩子,这话是照顾秦子瑜的嬷嬷告诉他的。

  “你还是要弄清楚,在这儿你只不过是个外人罢了,与那些真龙血脉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千万不要因为别人对自己好,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小小的秦子瑜一直将这句话牢记在心里。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不论帝后如何对他好,他始终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秦子瑜觉得他只要记得那些人对自己是真的好,就好了,等他长大了,练就一身本领然后回报他们就行。

  在宫里的那段时日,小秦子瑜也不是没有受到过欺负,例如皇后诞下的五公主,人没有多大,但是性子却是骄横的不行,不管做什么都喜欢与他抢。

  例如,吃饭的时候,皇后只不过是让宫女帮他夹了一筷子的菜,那个小人儿便命人将那一盘子还没怎么动过的菜直接扔掉,说是被他这个小乞丐吃过了,脏!

  小秦子瑜从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脏这个字其实也可以用来骂人。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五公主是恩人的孩子,小秦子瑜觉得自己不可以下手教育她,可有一次无意间他发现五公主比较害怕皇帝,于是,一个想法在小秦子瑜的脑海里形成了。

  他要去练武,成为一个武将,这样五公主以后一定不敢欺负一个武将,毕竟皇帝在小秦子瑜的眼里就是厉害的代表,而他之所以会觉得皇帝厉害,就是知道皇帝可以带兵打仗。

  如果自己也能变成皇帝那般厉害,五公主以后是不是就不会欺负自己了?

  很快,小秦子瑜便找到了太子,将自己的说法讲给了对方听,太子是个好人,会帮自己。

  在听完小秦子瑜的话之后,太子便跑去找了皇帝,说自己想要习武,皇帝听后自然是高兴的,当即就找了个功夫了得的师傅进宫,可他并不知道太子喜欢的是诗词歌赋,对与武力没有任何兴趣。

  皇帝找来的那个师傅到最后成了小秦子瑜的专属武师。

  在十三岁的那一年,小秦子瑜终于有了自己第一个随军的机会,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像大康所有人证明了他就适合待在战场上的,自十三岁那年首战告捷之后,小秦子瑜便开始了年年出征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