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姬的担忧也没错,毕竟如果自己连饭都吃不上,旁人却赚得盆满钵满,自然是会有人眼红,“红眼病”有时候也挺可怕的。

  “我能不能问你一件事儿?”

  林晋人直接爬到了秦子瑜的身上,就那么整个人趴在他的身上,什么都不干,将自己的耳朵放在秦子瑜心口处,听着身下这人的沉稳有力的心跳声,他就觉得很安心。

  “问吧。”

  秦子瑜道:“以前我就见你会种一些稀奇古怪的作物,有没有什么是适合在大康境内推广却又不耽搁你赚钱的作物?”

  听秦子瑜这么问,林晋顿了一下,“怎么?你想让我将它们在大康境内推广起来?”

  秦子瑜点头:“虽然眼下大康一片国泰民安的祥和景象,但是其实内里并不是,有很多地方的赋税即便是已经很轻了,亦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赋税,那些地方的百姓依旧是吃不饱肚子,陛下常常为此头疼不已,如果在不耽搁你赚钱的情况下能让那些百姓填饱肚子,倒是……”

  后面的话,秦子瑜有些说不出口了,因为他总觉得自己似乎是在用责任逼迫林晋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可以啊,这是好事儿一件,等大家的肚子都填饱了,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想着造反了,你也就不用那么拼命的征战沙场了。”

  听了林晋的话,秦子瑜是真的很高兴,原来他的林晋已经学会心疼自己了,而秦子瑜高兴的结果就是林晋又挨了一顿。

  林晋终于不用整个日都待在将军府里无所事事了,可这却惹得秦子瑜不怎么高兴了。

  为了实现自己那填饱大康百姓肚子的宏伟愿望,秦子瑜在得到了皇帝的允许之后,将林晋摇身一变成了户部的外援,放在二十一世纪也就是所谓的客座教授,不必遵循户部的那些条条框框,只在户部有需要的时候将人请过去即可。

  但是秦子瑜漏算了一件事儿,户部的那个尚书在得知林晋有一手高超的种植技术以及能培育不同类型的作物之后,就将人紧紧的霸占住了,这些天,林晋是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这让秦子瑜想和林晋多亲热一会儿都没有办法做到,每次看着林晋那有些疲劳的脸,他哪里能下得去手啊!

  眼瞅着那户部尚书越发的过分,秦子瑜觉得这事儿叔可忍,婶儿是真的忍不了了,他已经快要大半个月没有抱过林晋了,这尝了荤腥的和尚想要再该吃素,难啊。

  于是,在一个有些凉爽的早上,秦子瑜第一次在朝堂上参了人一本,那人就是户部尚书。

  要问皇帝对这件事儿如何看。

  那必定是坐在龙椅上看,不仅看,还看的津津有味。

  看着义子那一脸怨夫的样子,虽然有些辣眼睛,但也当真是有趣,等过足了看热闹的瘾,皇帝这才开口提醒户部尚书,人家毕竟是有家室的人,而且义子身边也是好不容易有了个知冷热的人,总不好将人一整天都霸占在户部,一个礼拜去个两三次就好了。

  “人嘛,总得给点休息时间,又不是那耕地的老黄牛不知疲倦。”

  可以说秦子瑜为了自己的幸福也算是豁出去了,连脸都不要了,结果倒也让他挺满意的,当天夜里俩人就闹了整整一宿。

  其实,也不能怪户部尚书一直霸占着人不愿意放手。

  “我一直有个疑问,陛下建立大康也有些年月了,为何这户部的账上却一直是亏空的状态?”

  当他去到户部,看见户部尚书正熟练的拆东墙补西墙的时候,就知道大康是真的很“穷”。

  “当初天下大乱,陛下也是趁势而起,当初就是不想过颠沛流离的日子,可等事情真的成了,就会发现想要一小部分的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整个大康的百姓都能吃得饱穿得暖。”

  这话到也不假。

  “这可是个大工程呢。”

  秦子瑜亲了亲林晋的头顶,“没事儿,反正这辈子你就留在我的身边了,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儿。当然了,如果你愿意的话。”

  林晋自然是乐意的,只要有秦子瑜在的地方,他也愿意将这块地方变的更加美好。

  忙忙碌碌,时间来到了盛夏,林晋的草莓到了采摘的季节。

  院中那块地上的草莓长势喜人,个头大不说,而且酸甜可口,果味很浓郁。

  饭后,林晋采摘了一些作为甜点,即便是秦子瑜这类不喜欢甜食的人,也能多吃几个。

  “这东西味道的确不错,还有多的吗?我想送点进宫里去。”

  “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已经交给石头了,让他以你的名义送去了,估计这会儿陛下和娘娘已经吃上了。”

  闻言,秦子瑜嘴角上扬了起来,直接将人搂进了自己的怀里,然后亲自动手喂起了草莓。

  有了林晋的加入,户部在一整个夏季过去之后,捉襟见肘的情况明显有了改善,虽然账上依旧是亏空的状态,但是好歹户部尚书不用整日想着如何拆东墙补西墙了。

  这就说明他们之前努力的方向是对的,一想到继续如此下去,到了年底说不定户部的账上就可以有盈余了不说,他的政绩也会好看很多,让其他几个尚书也瞧瞧,他们户部也不是白吃饭只拿俸禄不干活的。

  同一时间,林晋的采摘园生意也不错,就是他忘记这个时代贵族是不会亲自下地劳作的,即便是采摘也不行,这些都难不倒林晋,为此他贴心的赠送了送上门的服务,只不过不是免费的。

  那些西瓜与大康本地的西瓜不同,没有籽不说,皮薄是必须的,所以,即便是采摘园没有兴起,林晋也是不亏的,光是西瓜这一项他就赚了不少。

  京都的日子过的很是滋润,但是其他地方就不是如此了。

  有些地方在夏季来临的时候出现了洪涝,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干旱。

  出现洪涝的地方也并未是因为境内有多少的大江大河,而是那地地势平缓,但上游却因为有水坝的缘故落差很大,加之进入夏季开始雨水变的多了起来,便开始出现了洪涝,是以在大康之前的朝代这个地方也都是相对比较穷的。

  洪涝就好比猛兽一般,一遍一遍的侵袭着这个地方,这次也不例外。

  有了灾情,朝廷自然是要拿出态度来的,当地的父母官上了奏报之后,皇帝便开始着手赈灾,首先这粮食和银子都是赈灾必不可少的东西。

  当然了,在林晋的提议下,随行的多了好几名御医,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药材也是此次赈灾的需要物质。

  这次灾情直接让户部本就不怎么好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了。

  银子户部出、粮食还是户部出、药材既然也是,除了那几名御医之外,户部尚书的口袋直接被掏空了。

  这几天户部尚书的脸色那就好比自己心爱的小妾被人抢了一般,难看的紧却又在对待救灾事宜上很是认真,恨不得整日将那算盘挂在脖子上精打细算。

  赈灾的银子在出了库房的那一刻,林晋看见户部尚书都快要昏过去了。

  押送救灾物质的是秦子瑜,索性,林晋留在京都无事可干,便想跟着一起去。

  户部尚书听闻他要离京,特意在临行前一夜找去了将军府,他托付给了林晋一个“重要任务”。

  “三公子啊,帮本官视察一下当地究竟适合种什么作物比较好,眼下本官抽不开身,可这洪涝年年都不曾缺席,朝廷就是有再多的钱都经不起这么折腾,那上游的大坝存在的时间比你我的年纪加在一起都久,动是肯定动不了了,但也得让当地人多些预防灾害的法子啊,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洪涝过来,银子没了可以赚,人和家没了那才是真的什么都没了。”

  林晋不得不感慨皇帝的这几位左膀右臂虽然性情各异,但是还都是些不错的人,心里装的有百姓。

  “大人放心好了,等去到了,我一定会仔细查看的,定不会辜负大人的嘱托。”

  身为经历过末世的人,林晋在看见受灾地方的百姓时倒是也能有几分感同身受了。

  这些人没了住处,大多都是席地而卧,可地上并不干净,都是被洪水从上游冲过来的泥巴等其他赃物,身体强壮些的倒也没事儿,但是老人和小孩儿根本就受不住。

  灾情过后的第三天,有老人和小孩便开始出现了拉肚子,高烧等症状。

  林晋知道,这些都是因为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导致的,而且因为没有吃的,很多人在他们赶来的路上就已经饿死了。

  一时之间,这里就好比人间炼狱。

  就连曾经繁华的大街上躺着的也都是饿的没有力气走路的百姓和断了气儿的尸体。

  粮食运到的那日,官府就在城内设了很多给施粥棚,那些饿极了的百姓在闻见粥的香味时真是饿狼扑食一般朝着施粥棚涌了过来,好在秦子瑜早就想到会有此种情形,于是每个粥棚前都站着一小队的带刀侍卫。

  不仅如此,考虑到这些人有一段时间没有进进过食了,未免一次性吃的过多撑出毛病来,林晋特意吩咐那些盛粥的人在第一次开始时朝着锅里撒了一把沙子。

  当地的父母官不理解林晋的这种做饭,认为他根本就是想要欺辱那些难民,很是生气的去了秦子瑜的面前告了林晋一状,好在还是一旁的御医在听见那父母官的说词之后,将个中缘由解释给了那父母官听,他这才明白事情并未如他想的那般。

  粥棚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林晋便要求当地的父母官尽快组织人手,将城中的尸体清理掉。

  “这些尸体露天存放的太久,会滋生很多细菌,如果没有传染性也就算了,可一旦有了传染性极强的,那么遭殃的可就不知一个人了。”

  周围的人都被林晋所说的给吓到了,尤其是本地的那个父母官,听完林晋的话之后,便立即将城里的青壮年组织起来,找了一些能用的板车,开始清理城中的尸体来。

  那些人被林晋要求带上了手套和面巾,这样如果在接触尸体的时候也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而那些被带来的御医也没有闲着,在城中支了好几个摊子用来给灾民们看病。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在众人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该来的还是来了。

  疫情在一个小村子里爆发了,那个村子里的人在一夜之间死了一大半的人,为了救活其他人,村长带着年轻力壮的儿子来到了城里,可他们不知道此时他们自己的身上也感染了瘟疫,不到半天的时间,城里很多人便开始出现了症状。

  